泛娱乐化对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探析

2022-11-24 10:50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娱乐价值观青少年

王 禾

(中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经历几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洗礼和变革之后,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多重维度发生巨大变化。宏观上,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巨变;微观上,科技给个体带来休闲时间扩大,闲暇资本与日俱增。马克思认为人失去闲暇就如同野兽一般,“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处置的自由时间,一生中除睡眠饮食等纯生理上必需的间断以外,都是替资本家服务,那么,他就还不如一头役畜。他不过是一架为别人生产财富的机器,身体跨了,心智也变得如野兽一般。”[1]这正是在泛娱乐化时代下的真实写照。

1985年由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第一次提出泛娱乐化的概念。美国社会当时由印刷时代逐渐转向电视的图像时代,一切以理性为主导的文化方式和思想理念被肤浅化的娱乐所代替,“在一切公众话语都以日渐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2]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向社会展现出当代传媒技术对人类思想文化的控制和压迫,人类成为传媒技术产品下的“傀儡”。今天,对泛娱乐化现象的反省和抵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意识层面上,有利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青少年的价值感、责任感、信念感;在实践层面上,有利于正确引导大众娱乐发展方向。

一、泛娱乐化在当今时代的特征

1.浅薄化

泛娱乐化在当今时代呈现暂时性、浅薄化的特点。《娱乐至死》中引用罗伯特·麦克尼尔的一句话:“电视新闻要一切以简短为宜,不要让观众有精神紧张之感,反之,要以富于变化和新奇的动作不断刺激观众的感官。越短越好,避免复杂,无须精妙含义,以视觉刺激代替思想,准确的文字已经过时落伍。”一切以图像、声音等为代表的感官刺激代替深厚的精神思想,导致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和层面过于狭隘和浅薄。各种传播平台,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信息交流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为迎合当下读者追求暂时感官刺激和娱乐为出发点,各类文章、视频推崇标题党来“吸睛”,以收获粉丝量和观看流量为唯一目的,一些产品浅薄化、三俗化、虚伪性特征极其明显。在内容上,在华丽的包装下泛滥着当今时代的低俗化、媚俗化、庸俗化内容,没有任何价值观和思想深度。在手段上,是以当下流量明星作为宣传噱头,吸引广大青少年群体深陷其中,媒体环境到处充斥着亦真亦假的“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迷惑现状。

2.碎片化

在资本利益的主导下,广大消费群体的文化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因此,为迎合广大消费群体的普遍性接受的特点,以及在“快餐文化”经济的引导下,现代的泛娱乐化内容编排“对传统的传播模式是一种解构,其话语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反规则、碎片化、去中心的特点,嘲讽、质疑等成为新媒体中常见的风格,解构着现有的语法规则和话语结构”。[3]娱乐信息的碎片化导致人们获取信息内容失去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

二、泛娱乐化现象的本质探究

1.泛娱乐化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形式

在现代化浪潮中,历史虚无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蜂拥而至,在意识形态领域兴风作浪,呈现出复合和杂糅状态。新媒体技术下的泛娱乐化现象就是这些错误社会思潮的耦合和变相衍生。与此同时,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尖锐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大大加剧了意识形态斗争原有的复杂局面。

泛娱乐主义实质是资本逻辑向文化领域的渗透和腐蚀。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文化产品摆脱思想领域的价值视域,谋求利益主体的文化资本逻辑。在利益面前,文化被作为消费和消遣娱乐的对象,娱乐界将每一位信息接受者定义为新闻消费者,他们则是娱乐生产者。当然背后遵循的也是“生产—消费”的资本逻辑。长此以往,泛娱乐化产品为错误思潮泛滥滋生提供“养料”和“环境”。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让人们尽早获取最新鲜、最热点的新闻消息。但一旦将此目的滥用,就会使新闻媒体成为泛娱乐化的奴隶。而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碎片化、三俗化的娱乐信息会对青少年造成信息由时效性变成暂时性,任何重大新闻事件以“快娱乐化”的形式呈现,终究都会变成过眼云烟。

因此,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以下冲击和困境:一方面,历史事件“失真”、历史人物“失声”、历史意义“失效”的现象明显。历史事件支离破碎,无法在青少年心中还原历史真相。任何历史都终将被代替和幻灭,从而失去其本身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作为思想领域的“精神家园”在深层意义上被分崩离析,家国情怀和历史底蕴在被泛娱乐文化的裹挟中随波逐流、销声匿迹。另一方面,在精神上,泛娱乐化思潮让青少年对暂时精神上的快感产生依赖心理,造成心灵空虚、灵魂涣散;在物质上,游戏充值、主播“打赏”等伴随娱乐而产生的交易行为,极易导致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

2.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张力

一方面,抵制泛娱乐化思潮是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人的现代化的目标追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迅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精神层面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纸媒和电视媒体的传播,网络传播趋势下诞生的泛娱乐文化猖獗。“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4]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倡导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国梦。人的现代化即塑造一批拥有理想信念、崇高追求的高素质国民。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人的现代化素养并没有随之逐步提升。但就目前社会现状来看,国家现代化水平与国民现代化素质水平之间存在着差距,亟需改进。

三、泛娱乐化对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冲击和瓦解

1.精神世界的迷失和空虚

泛娱乐化打着“为了娱乐而娱乐”的旗号,吸引很大一部分年轻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在其深度影响下,青少年形成对纯娱乐化产品的依赖和寄托。时间被纯娱乐所占据,心灵被肤浅化娱乐所影响。闲暇不再具有闲暇的意义,“娱乐”从此变为“愚乐”。哲学思考被认为是卖弄学识,青少年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被肤浅思维模式所代替;文学意蕴被看成是无病呻吟,青少年的文学素养便被庸俗低迷的话语所代替;艺术被认为是不切实际,一代代祖国的希望失去审美鉴赏能力,以接受持续输入的感官刺激为乐。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一个国家的精神是国家发展的灵魂和动力,青少年的精神品质是其一生发展的核心要义。青少年精神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将会使国家的未来在思想领域陷入贫乏和没落。

2.价值观的动摇和缺失

在泛娱乐化思潮的影响下,青少年受娱乐产品的危害,一部分涉及物质经济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其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养成和定型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自媒体通过信息化手段广泛海量搜集青少年群体的喜好和浏览记录,对青少年群体定向投放“娱乐炸弹”,这种定制化的泛娱乐化信息中夹杂着污蔑和抵制党史、国史的素材。尽管我国在文化思想领域普及意识形态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青少年对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内容还未内化于心,而此时一旦触及泛娱乐化中的泯灭历史真相的历史虚无主义、忽视群体利益的个人自由主义、推崇传统中封建迷信色彩的糟粕文化等,就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造成深层次的冲击。

四、新时代青少年抵制泛娱乐化的对策

1.强化崇高信仰的培养

首先,在方向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旗帜,不偏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次,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应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要求、跟随当今时代发展步伐的鲜活案例。让青少年产生更切实的亲近感和时代感,才能更好地不辱时代使命、争做时代新青年。另外,在表达方式上应该与时俱进,在意识形态教育中,可借助新媒体平台包括深受青少年喜爱的“B站”、微博、知乎等。最后,在话语体系表达方面,平易近人、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实现有效有力地向青少年头脑中渗透。

2.课程思政抵制泛娱乐化危机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课程思政实施体系,将有效抵制泛娱乐化带来的青少年思想精神空虚、价值观空洞、行为能力减弱等现状。“树人”的重点在“课程思政”功能的过程性和发展性问题上。课程思政在思想上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道德育人、价值导人的指导目标。除此之外,课程思政是知识理性和价值追求的双向驱动、理论引导和实践导向的深度结合。每一堂课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科学理性的知识,还能将知识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契合,让学生在学有所成之后心有所依、心有所归。科学知识灌输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在专业知识课堂中将钱学森学成归国、邓稼先舍身为国、屠呦呦兼济天下苍生等事例在课堂中展现。

3.加强娱乐平台法制化的完善

伴随依法治国要求的展开和实施,意识形态法治化的现象在逻辑推理意义上受到重视,但在精神和思想层面还并未得到实质的推崇。卢梭曾经说过:“我想要生来自由,死亦自由。也就是说,人们如此服从法律,以至于无论是我还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撼动法律那值得尊敬的枷锁。”[5]因此,法制化的意识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极大改善和纠治公众行为和思维方式,更大程度上帮助抵御国际风险斗争。

泛娱乐化社会现象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形式,面对这种包装华丽的娱乐新业态,在法制层面加强线上线下娱乐实时监控,对于在网站、报纸、书籍等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进行法制测评和管控,不断更新娱乐平台的监督形式,加强网络思想监督,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实时追踪网上信息发布的审查和考核。处理好意见与实施、民众与媒体、关键与多数的关系,网络思想监督和意识形态工作避免出现形式化、固态化、片面化的现象。

总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娱乐法制化考核监督机制落实过程中,坚持人民主体原则,以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为重要指向。意识形态工作监督考核机制为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科学培养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娱乐价值观青少年
我的价值观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价值观(二)
娱乐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