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珠丽,谢晓彤,丁文霞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90后”丰风(Lisk Feng)出生于浙江海宁,本科毕业于中国美院,2012年赴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插画系(MICA)攻读研究生,28岁登上美国福布斯艺术精英30岁以下排行榜。《珠穆朗玛》是Lisk Feng的成名作,本文以《珠穆朗玛》绘本为研究对象,分析Lisk Feng的艺术风格及创作灵感,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由英国桑格玛·费朗西斯所著,Lisk Feng绘制的科普绘本《珠穆朗玛》,是一种插图和文字量较大的图画书,适合8至12岁的儿童阅读。该科普绘本的整体框架结构是以从山脚到山顶的高度线来分析每一个场景,阐述了巍峨磅礴的山脉历史、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和气象万千的地理环境,带领读者领略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无限风光。整本绘本页数也相对较多,共有70页,分页相对精细,从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你可以仰望群山,群峰林立,山峦叠嶂;山脚下特有的森林生态区,开始讲述这座山与人类之间的故事,涉及到高山、传说、夏尔巴人、冰川、雪人等,一幅幅动人且风格鲜明的插画成为了内容的骨架。书中有一段话这样阐述:“如果说珠穆朗玛会讲故事,它或许会再次讲述神灵在山巅嬉戏的传说,或许会为那些勇敢登顶的男人和女人喝彩,或许会讲述更悲伤的故事。”[1](P68)珠穆朗玛是这个世界美妙而脆弱的生命网的一部分,是人生中最好的课堂,可以让孩子们感受自然的美好。该插画是作为科普的必然存在,把文字转化成了图像,下文将着重探析Lisk Feng的插画特点,通过绘本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视觉语言探讨其对科普类插画创作提供的新视角和意义。
1.线条:跳动的点、线、面
Lisk Feng通过轻柔灵动的线条、轻重缓急的节奏韵律感让读者认真研读每一幅插画,让文字不再晦涩难懂,让故事不再单一。现代画家潘天寿曾析:“从绘画上看,西方的绘画追求的是外观的感觉和刺激,东方绘画则多偏重内在精神修养。”[2]所以东方绘画画面多注重意境,西方绘画画面更加注重科学。Lisk Feng绘画用线过多的阶段呈现在初稿上,因此在最终成稿阶段,很难在她的画中看到明显的线条感,而她在《珠穆朗玛》画面上也没有明显线条特点。该绘本以丝网印刷风格为载体,具有极强的印痕肌理。整体画面具有童趣治愈风,强调作者对珠穆朗玛峰无限敬畏的情感,区别于倪传婧错落有致的精美线条带来的国风感。
2.色彩:温暖热情的叠色
色彩影响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因此科学运用色彩显得尤为重要。康德说过:“造型能够以给人带来愉悦的形状去奠定趣味的基础,而不是通过在感觉上令人愉快的色彩的表现……色彩可以使物体增添引人的光泽,但却不能使物体成为经得住关照审视的美的对象。”[3]《珠穆朗玛》封面作为故事的引子,是整本绘本的开端。扉页用色上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不容小觑,画面中大片的皑皑白色雪山,三分之一蓝色天空,渺小的登顶者站在山顶,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近实远虚的效果,丝网印刷的手法,不论是雪山、雪线周围的动物、植被等,都在用色上丰富多彩,大胆粗阔。蓝色、绿色、黄色关照对应,融合出雪山、人物和植物的颜色,再去进行叠加,又因为需要调和植物的绿色,于是在视觉的焦点上增加了比较鲜明的黄,便于和蓝色叠加出恰好的绿色效果。活泼、饱满、通透、艳丽的用色,类似丝网印刷的画法,需要不断地去选择和更换配色,让它们以透明的方式叠加,混合出新的色彩,使绘本整体形成统一色调。一般手绘者在色彩的运用上往往受色彩的明暗冷暖、色相程度的影响,这一维度上Lisk Feng显得独具匠心,其用少量的颜色,在色彩层次魅力上大量运用叠色,色彩浓郁斑斓,充满鲜明的个人色彩风格,画面温馨而治愈。
3.构图:别出心裁的留白
留有空白即留白。在艺术表现中,体现为一种布局章法。中国画中,留白是指对画面进行有效的空间分割,让其满足主题思想的表达和画面构图的需要。在《珠穆朗玛》中Lisk Feng运用了大量的留白构图,特别是最后的珠峰之巅的那幅插画,一个人站在雪山山顶,四分之三的留白构图,蓝天雪山填充,整体色调干净温和有叙事性。一个视觉上看上去渺小的攀登者,但精神上伟岸的人物形象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通过画面让读者都能嗅到寒冷的空气。构图以小见大地凸显出在人类面前自然的壮丽。对于整本绘本的版面构图,Lisk Feng也是别出心裁,作为科普类的绘本,由于文字信息量比较多,如果按照常规排版,就显得无趣且模式化。在这里,Lisk Feng让跨页与跨页之间有更多的交集,让读者能够快速记住课本内难理解的知识。例如,一个满版的插画,下一页就会安排白边,一页上需要很多小分格来解释不同信息,这也是其出彩的地方。
《珠穆朗玛》是一本充满科学、童趣、温馨的科普类主题绘本。绘本主题简单明了四个字,但里面大量的科学知识内容不是简单堆砌,而是在有条不絮地阐述科学理论。同时画面契合文字,引发孩子思考,最终得出自己的科学结论。Lisk Feng用画面把科普知识阐述的铿锵有力。原本图像不善长叙事,但是叙事是人类认识世界、表达世界看法的途径,叙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因此,Lisk Feng在《珠穆朗玛》中的插画叙事语言就显得尤为关切。
1.主题叙事
在绘本叙事中,主题叙事也是其中的一种叙事方式。主题构建整个故事的核心,是一部绘本的中心思想内容,是作品的灵魂和统领。在《珠穆朗玛》中Lisk Feng通过前期调研阅览有关珠穆朗玛峰的相关文章、纪录片、报道等,结合思考当地的风土习俗、动植物品种、雪山积雪的规律和山的光影规律,以此加强绘本的客观性和真实性。Lisk Feng围绕着科普类绘本主题,始终遵循提取适合主题部分的元素,融合科普绘本的主题模式。在《珠穆朗玛》创作中,Lisk Feng让科学常识浓缩在简短的故事当中,一幅幅动人且风格鲜明的画面刻画使人印象深刻。《珠穆朗玛》阐述着自然、登山者、宗教的故事线。《珠穆朗玛》是经典的重建,让儿童了解了常年在珠穆朗玛峰脚下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在终年积雪的高山上,又有哪些动物出没,如果要登上峰顶,要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做哪些准备。Lisk Feng让《珠穆朗玛》不仅是一本科普绘本,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2.时间叙事
在艺术长河中,莱辛曾把艺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而时间与叙事关系紧密,一般可分为三种关系:实际时间大于叙事时间、实际时间小于叙事时间、实际时间等于叙事时间。Lisk Feng在《珠穆朗玛》中通过纵向框架进行时间的叙事。从山脚开始根据海拔由低到高,娓娓道出动植物、当地居民、佛教传说和神话,以及最后如何成功攀登顶峰的故事。在时间的纵向轴线上,Lisk Feng以蓝与白的主色调为开端封面,画下了关于珠穆朗玛的传说,构建起绘本的框架骨骼,时间在其中作为一种无言的叙事载体,将绘本的故事情节有机的整合起来。
3.空间叙事
如果说时间是纵向的轴线,那空间就是横向维度。没有时间也就没有空间,两种是相对存在的,任何一个叙事媒介都是时间维度的存在,也是空间维度的存在。[4]Lisk Feng的每一幅插画都是一个空间,譬如,山脚下的生命这幅插画,Lisk Feng通过云豹站的深色树枝和金色乌叶猴站的浅色树枝来拉开空间前后关系,通过它们的站姿趋势可以判断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此,空间不再是传统形式上的空间,还是推动叙事情节的桥梁。Lisk Feng通过一幅幅孕育性顷间图像,让故事呈现出时间空间化,从而拉近读者之间的距离,与读者产生共鸣。
本文以Lisk Feng的插画语言为切入点,以《珠穆朗玛》绘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Lisk Feng的插画语言。首先从插画的表现形式,由点到线再到面,对Lisk Feng的插画风格进行探析;其次,语言也是叙事的一种,从叙事语言展现的方法分别对《珠穆朗玛》中主题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进行赏析。不同的媒介,不同的艺术,我们不能够跨介,它们有各自的表达特长和范围。图像擅长空间叙事,不善于时间叙事表达。《珠穆朗玛》一幅幅静态画面首先会有画面一个空间,同时绘画表现的对象也有一个空间。而静态图像只能表现一瞬间发生的事情,但叙事涉及一个时长,所以这也是创作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绘画,Lisk Feng有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如果只是追求于表面的表达形式,显得太过于空洞,就相当于是‘你画什么’跟‘怎么画’两个问题的博弈”。[5]Lisk Feng的插画充满童真与快乐,她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在艺术中不断突破自己,成为了很多插画爱好者学习中的一缕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