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勤,吴 迪,李宪芝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要义,也是全社会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就业是大学生在校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节点,对高校、学生个人及学生家庭都有重要影响。牢固树立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地位和作用,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高校持续发展,特别是帮助大学生校正价值目标、明确自身定位、合理选择职业,实现高质高效就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1]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始终是一个热点问题,一个重大社会课题,倍受国家、社会、高校、大学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共同关注。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社会稳定发展,高校持续发展,家庭和谐融洽,而且对大学生的价值实现、人生轨迹,甚至终身幸福,均具有直接的重大影响。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就业中的引领地位,有利于凝聚全社会共同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广泛力量,有利于高校更好肩负培养人才的职责使命,有利于大学生能够择优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心仪职业。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优化大学生和谐就业环境的思想基础。据资料显示,2019年至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834万人、874万人、909万人,逐年递增、屡创新高。特别是2020年以来,在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大局,国内、国际形势均发生深刻而重大变化的总体形势下,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就业工作,可以引导和激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在克服短期困难的同时,从知识和人才储备出发,最大程度提供就业岗位,凝聚力量、形成共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为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大学生正确就业理念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较稳定的认知、态度、择业倾向和价值观念,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和客观反映。[2]大学生是优秀青年的主要群体,是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育大学生就业理念过程中,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地位,持之以恒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大学生,调整校正就业目标,树立正确就业理念,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大学生合理就业选择的有效指导。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3]就业是大学生真正投身社会实践,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开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就业工作,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更加深刻地认识所担当的国家责任、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成就宝贵人生。
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规范大学生有效就业活动的行动指南。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4]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优惠政策措施,凝聚智慧力量、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但在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创造新高,企业用人需求不断减小的双重作用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大学生在人生重大转折关口,在招聘应聘的双向选择、千军万马的同向竞争中,只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有效避免一些违反真实情况的“美颜”行为,甚至是违背诚信原则、违反公序良俗的造假问题,以诚信谋岗位、以诚信赢未来。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校、企业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努力优化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提供更多更好更适合的就业岗位,大学生就业虽然形势严峻,但前景向好;大学生就业观总体上是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在实现及时就业、满意就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坐标来衡量和分析,大学生就业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注重高校地位,公正平等的就业环境尚未形成。为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保持事业持续发展,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实施了“人才引进”计划,但有的地市、县区设定人才“门槛”过高,均把目标放到985、211、双一流院校,或者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致使出现想引的人才引不进来、岗位空缺,想报的学生报不上名、没有机会。另外,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大多数处于固守待发状态,用人需求不强,新增岗位不多,并且不愿在人员培养上加大投入,往往选择招收有工作经验人员,加剧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升了大学生就业困难指数。
二是价值目标不清,驱利主义的价值取向相对明显。受市场经济大背景影响,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自我意识相对明确,社会意识、责任意识相对不足,反映到职业选择上,往往体现为注重实现个人理想和自身价值,忽视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体现为追求高的工资待遇、好的生活环境,不愿到基层单位或艰苦地区工作。2021年11月,黑龙江省某市在组织对该市一所省属本科院校的专场校园招聘暨人才引进活动中,提供卫生类岗位55个,计划招收114人,仅有35人报名,占计划招收人数的30.7%;其中,县区提供的39个岗位,计划招收66人,无人报名。县区提供其他事业编制岗位55个岗位,计划招收62人,仅有45人报名,占计划招收人数的72.6%。
三是自身定位不准,从众跟风的盲目择业客观存在。尊师重教、崇智尚学,是中华民族素有的优良传统。久居“象牙塔”的大学生在心理上难免产生“高人一等”的认识,自我定义为社会精英,理所当然地认为应当从事具有较高社会地位、较好福利待遇,较受人尊重的职业,国企、党政机关成为大部分学生就业的首要选择。部分大学毕业生,对所学专业、自身综合能力等缺少正确评价,盲目跟风,再次踏上“独木桥”,国考热度居高不下,上万人报考一个岗位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有的大学生立场不坚定,不考虑个人实际情况,盲目跟风选择继续深造学习、参加“三支一扶”或自主创新创业,事后主动放弃的事例不在少数。
四是个人诚信不足,材料造假的自我优化时有发生。择优选录,是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基本原则,这也是出现优秀毕业生用人单位抢着要,普通毕业生追着用人单位跑现象的根本原因。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成功竞聘心仪的职位,个别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诚信不足问题。有的毕业生在个人推荐材料中,避实就虚、避重就轻,甚至夸大成绩、虚报荣誉;有的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多头填报、预留后路;有的毕业生在面试环节,违背个人真实想法,揣摩用人单位心理,选择性、倾向性回答问题,或者信口开河、胡编乱造。上述失信行为,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招聘工作,影响了个人正常就业,而且会给用人单位今后招聘及其他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负面效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最大公约数”,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的核心内容,成为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根本规范。
一是强化培育践行,树立更加牢固的就业观念。青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养成科学思维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5]高校应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地位认识,并把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加强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并融入日常管理和各项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校教育期间时时处处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浸润、熏陶和滋养。在校大学生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把核心价值观要求作为日常行为准则,努力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二是凝聚共识合力,创造更加优良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必须要国家、社会、高校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并明确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政策。[6]从政府角度来讲,要明确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通过招录、选调等多种方式,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大“三支一扶”扩招力度,为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提供更多岗位;加大就业激励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在不裁员少裁员的基础上,加大人员录用力度,并在财税、金融等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从企业角度来讲,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发挥国企带头作用,最大程度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为企业发展积蓄后备人才力量。从高校角度来讲,要深刻分析和把握就业形势发展变化,开拓就业工作思路,丰富就业招聘方式,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理想就业提供坚实的指导和服务。
三是加强教育引导,明确更加清晰的职业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调研时强调,高校毕业生要转变择业就业理念,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7]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大学生更好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师资力量薄弱、授课内容宽泛、学习方式单一等原因,一定程度制约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爱国理想、奉献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引领,实现目标一致,同向发力。要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美育教育、社交礼仪等纳入教育范围,为学生更好规划人生、规划职业,更好适应职场提供指导帮助。要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课堂教育与专题讲座、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普遍学习与个性设计有机结合,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操作性和实践性。
四是提升自身素质,具备更加全面的综合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讲话中指出,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根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在谋划职业、选择岗位过程中,应该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职业素质,并规范就业择业行为,真正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专业知识、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的综合素质作为复杂严峻就业形势下谋求理想工作的关键所在,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练好文武艺,就业争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