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管理与发展:一个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框架
——以开放大学学生社团为例

2022-11-24 10:55肖三秀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社团组织社团资本

肖三秀

(东莞开放大学,广东 东莞 523000)

一、 开放大学学生社团组织的界定及其研究现状

(一)开放大学学生社团组织的界定

学生社团是由兴趣爱好相同、态度观点相似、利益一致的同学自发自愿组成的学生群众组织。自主的学生社团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建设校园文化、形成民主的校园治理氛围,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开放大学属于成人高校,其学生社团属于学习支持服务范畴。基于学习支持服务视角的学生社团工作,侧重提供对学生的情感支持和人文关怀等非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以此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强化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

(二)与开放大学学生社团相关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开放大学学生社团管理与发展相关主题的学术研究不多,以学生社团相关工作总结为主,如宋斌[1]、荣媛[2]等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和开放大学办学特殊性及现状,分析学生社团管理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举措。与之相反,社会社团组织、普通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相关研究成果丰硕,有学者已关注到社会资本对社团组织治理的效用,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为学生社团组织分析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如,鲁云鹏[3]量化分析社会资本对科技社团治理有效性的影响;周进国等[4]着重探讨了体育社团结构型社会资本的培育问题。不过,上述研究指称的科技社团、体育社团属于社会社团组织,与学生社团组织有显著差异。黄晨颖[5]立足社会资本角度,阐述普通高校学生社团占有社会资本的主要类型,分析社会资本对高校社团的影响及结果。鲁云鹏等[6]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探索性地分析了构成高校学生社团社会资本的主要维度。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已有相关研究关注了社会资本是影响学生社团的关键性因素并对其进行了论证分析,但尚未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社会资本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社团管理和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和整体性剖析。

鉴于此,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探讨开放大学学生社团管理与发展的价值意蕴,对照构成学生社团社会资本的维度梳理其管理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从增量社会资本视角提出规范学生社团自身管理水平,激活社团作用的具体举措。

二、关于社会资本理论

(一)社会资本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布尔迪厄、科尔曼和林南等社会学家独立而详细地探究社会资本这个概念,它才引起学术界关注。布尔迪厄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分析社会资本的概念,认为社会资本是真实或虚拟资源的总和[7]。科尔曼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认为社会资本是可生产培育的且同时影响着社会目标的实现[8]。林南从网络资源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会资本是在目的性行动中获取的,或被动员的、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资源。[9]

结合国内外代表性学者基于不同视角对社会资本概念作出的界定,可以认为,社会资本本质上是一种资源,即存在于社会结构关系中的资源[10]。这种资源需要建立在信任、规范、认知等基础上,可通过自然积累、有目的的生产培育或投资获得。

(二)社会资本视角下开放大学学生社团的价值意蕴

学生社团种类多样,不同的社团之间有着较大差异,但无一例外包含着一定社会资本的存量。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参与一个社团,认识更多朋友,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就多了一种获取社会资源的途径,表现在社员之间信息的流通、情感支持、信任等等。从学校的层面来看,学生社团的存在意味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并不仅限于班级的党团组织和学生会这些因学校管理需要而设定的学生组织。当学生以更为丰富多样的形式产生更为紧密的联系时,社会关系网络密度就更高了,学校也因此能够获得更多调动学生资源的可能性,这就意味着学校拥有了更大的动员能力。但前提是,只有当这种与资源调动相关联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学校的层面形成的时候,作为个体的学生才有可能从中获益。学校对学生社团的各项政策,对于学生社团的制度导向,会直接影响这种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以及它的规模和效用。

开放大学办学以“互联网+”为特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口袋里的大学”,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完善的学习平台、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进一步实现学生学习时间、空间的开放,随之而来的挑战是师生、生生间交流互动不足,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学校对学生的感召力、影响力不够。对此,学校重视通过支持服务来帮助学生成功完成学业,提升办学质量。一方面,“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持续改进学习者在线学习体验和效果”[11];另一方面,整合系统师资力量,按课程自上而下组建网络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实施团队,按教学班级配备助学导师,为学生课业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帮助其成功完成学业。但开放大学具有“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各类学习者群体,“敬学广惠、有教无类”的办学特色,教学对象覆盖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群体。生源对象异质性高,需求多元化,统一的教学计划、班级管理和标准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保证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学校对学生个性化的情感需求、学生的学习体验等方面关注不足,导致学生对大学生活的体验感和课程学习的获得感不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常此以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影响学校招生、教务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出于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虑,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必须拓展和丰富内容,而基于学生社团视角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习支持服务有助于在学校层面形成与资源调动相关联的社会关系网络,使学生个体从中受益,强化学校对学生的感召力、动员能力。

三、开放大学学生社团管理与发展:一个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框架

(一)一个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框架

社会资本存量决定着社会组织的活力和资源动员能力[12],有助于提升组织治理的效能[3]。因此,基于社会资本存量视角可审视开放大学学生社团管理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而增量社会资本是进一步规范学生社团发展、激活社团活力、提升社团治理效能的重要方略。社会资本是个内涵极其丰富的综合性概念,应从哪些维度衡量学生社团社会资本存量,从而找到增量社会资本的着力点?亟需一个社会资本理论分析框架。社会资本一般可以划分为认知型社会资本和结构型社会资本[13],学者鲁云鹏、霍静波经过研究发现,与多数组织类型不同,关键性个体所展现出的重要性即精英型社会资本在高校学生社团中表现得较为突出[6]。据此,可以认为构成学生社团社会资本的三个主要维度分别为认知型社会资本、结构型社会资本和精英型社会资本。从构成学生社团社会资本的维度出发可以构建一个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框架,以开放大学学生社团为蓝本,从三维度考量、识别导致学生社团社会资本存量不足的重要因素,以增量社会资本为视角规范学生社团自身管理水平、激活社团作用。

(二) 开放大学学生社团管理与发展现状分析

《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提出:“要丰富学生管理方式,推进网上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开放大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4]各层级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升级过程中,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方面。部分开放大学提出校园文化特色化建设目标,将构建促进学生交流互动的社团文化体系作为校园文化特色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开放教育学生中发起成立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培养促进学生社团发展的骨干力量,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社团活动模式,强化学生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学生社团发展的保障机制,积累、形成了开放大学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但由于办学模式、办学对象和体制机制的特殊性,开放大学学生社团建设管理依然存在弱项。在开放教育学生中发起成立学生社团组织的院校不多,与开放大学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相关的学术研究数量少、质量不高,没有凸显开放大学特色。开放大学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存在重视不够、类型单一、重活动轻管理、质量不高、基础不牢等问题。对此,本文将结合学生社团社会资本三维度分析框架对其进行系统剖析:

1.认知型社会资本有待进一步培育,学生参与社团积极性不够

认知型社会资本是指在特定范围内,为成员所共享的态度、价值观与信任,通过有效且稳定的沟通,有助于成员之间采取彼此互惠的共同行动。认知型社会资本的主要衡量标准是信任,具体表现为学生社团组织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动员能力。高校学生社团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我国开放教育办学时间不过四十多年,在成人学生中发起成立学生社团被视为学校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尚处于创新探索阶段。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中,已尝试发起、成立学生社团组织的院校不多,对于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纵向上,在两级统筹、四级办学系统中,开放大学总部、分部层面没有建立学生社团,只在直接面向学生的学院、学习中心探索构建学生社团文化体系。总部、分部没有为学生社团提供经费支持,社团活动经费主要由所在学习中心提供。横向上,各学习中心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工作在学校整体育人机制中没有明确的定位,学校更多地从促进学生交流互动、强化归属感、增强凝聚力、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角度看待学生社团,对其育人机制探索不深,重视不够、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导致其影响力、知名度不高。

由于探索实践不足,开放大学学生社团本身管理体制、制度欠缺完善。从管理体制上看,高校学生社团在党委领导、团委和学生会指导下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开放教育学生为在职成人、非全日制在校,很多基层开放大学没有发展学生党员名额,党团组织领导、指导功能体现不充分,组织建设薄弱,无法充分发挥党员、团员学生在社团建设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团建设管理缺乏以育人目标为导向的整体宏观规划,制度规范不健全。学生社团主要依托具备相应优势特长、有热情、责任心强的学生骨干发起成立、维系运营。学生社团注册登记、审核备案、成员管理、活动管理不严格、不规范,严重阻碍了学生社团持续健康发展,不利于其组织文化的积累沉淀,导致认知型社团资本存量不足。实践中,各学生社团定期招新,申请加入的新生很多,但最终能参加社团活动,成为社员的学生寥寥无几。以东莞开放大学学生社团为例,在2022春季学期社团招新中,报名申请加入各社团的新生共有132人,但在面试环节到场的不足20人, 最终只有个别同学真正成为了某个社团的成员并按时参加活动。各社团微信群成员少则几十人,多则两、三百人,但参加活动的人数不多,运营较好的羽毛球、舞蹈社团每次参加活动的人数基本都能达到10人以上,其他社团经常因为参加人数不足导致活动无法开展。学校篮球社团已成立近4年,微信群有49名成员,但活动次数较少,社团活力指数很低。社团成员间的联系还局限于兴趣、爱好,人际互动蜻蜓点水,止于表层,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有待进一步培育。

2.结构型社会资本规模、效用有限,难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结构型社会资本是学生社团社会资本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具体体现为社团成员纵向上与学校各层级领导、老师的接触,横向上与同学跨越班级、校际的交流,由此结交良师益友,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形成获取社会资源的途径。开放大学在成人学生中发起成立学生社团,其初衷就在于通过构建以促进交流互动为宗旨的社团文化体系,解决开放教育师生天然隔离、交互性不足难题。学生社团的类型、规模、活动质量会直接影响结构型社会资本的形成以及它的规模和效用。实践中,不少基层开放大学尝试建立一定数量的学生社团,社团成员初具规模,各社团常规性开展活动,为师生、生生间交流互动搭建平台,是培养师生情、同窗情的重要抓手和途径。原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理念之一便是“学知识、拿文凭、交朋友”,开放大学对成人学生来说是圆大学梦的地方,而大学绝不仅仅是一纸文凭,更重要的是关于大学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师生交流中,不少同学反映正是“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才有了大学的体验。但当前,已探索建立学生社团的基层开放大学院校不多,学生社团数量少、类型单一、品牌经营意识不强、活动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这种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以及它的规模和效用。

经过不断的发展,我国高校学生社团不仅数量上有了增加,类型上也经过不断的传承固定下来,一般分为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体育类、志愿公益类、自律互助类及其他类等[15],而开放大学学生社团以文化体育类、志愿公益类社团为主,结合学科门类特色发展专业社团的实践较少,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社团不多,难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精品社团、品牌活动经营意识不足,不注重社团内涵建设,活动宣传力度不够,活动平台受限,社团价值无从体现。各社团能探索形成常态化活动机制,保证活动数量,但活动特色不鲜明,形式单一,活动质量不高。社团建设管理缺乏长远宏观规划,社团愿景、各阶段发展目标探索不足,开展一定数量的活动,却忽视了活动要达到的效果。学生社团的职能定位、优势特长不凸出,在全体学生中的知名度、吸引力和号召力不足,社团规模、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

3.精英型社会资本培育意识不强,社团育人职能有待强化

精英型社会资本是指社团指导教师、社团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社团管理与发展中展现出的重要性,影响着学生社团社会资本的质量。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己策划成立、自我运作、自谋发展的群众自治组织。其组织结构相对松散,以学生自发、自愿、自主参与为基础,对其成员缺乏强制约束力和正式的行为规范。社团干部是社团组织的骨干与核心,作为关键少数,他们是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实施者,对社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开放大学面向的学生是成人,非全日制在校,其学生社团的成立、运营、活动开展以具备某方面优势特长、责任心强、热心公益的学生骨干为主。如果说,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组织,精英型社会资本在普通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中表现得较为突出,那么其在开放大学学生社团组织中的表现更加明显。社团负责人及其核心成员决定着社团的存亡,不少社团正是由于社长毕业或是其他变故退出导致整个社团停摆。因此,社团干部的选用与培养决定了学生社团精英型社会资本的存量和效用。

各基层开放大学学生社团发展情况差异性比较大,社团干部的选用与培养做法各异。以东莞开放大学为例,为保证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各社团主要负责人以学生会干部为主,形成学生会、学生社团两者相得益彰的关系格局。具体而言,以学生会组织为基础,凸出其领袖气质,发挥其半官方、稳定性强、传承性好的优势,作为学生干部传帮接代、学生组织新老更替的场域,为学生社团发展提供组织、人力基础;以学生社团为外围延伸手臂,丰富学生会工作内容,作为学生骨干的成长基地。学生会是学生社团持续发展的基础根基、动力源泉,学生社团的管理、运营丰富了学生会的工作内容,是学生会干部施展才干,锻炼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的舞台。两者相得益彰,为社团组织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校注重通过分权与授权机制,给予社团干部工作的自主性和工作的权限,调动骨干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定期嘉奖,在各项校内外评优评先活动中,优先推荐工作成绩突出的社团骨干参评,以达到激励目的。但实践中也存在诸多不足,如学校已形成一套社团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但由于成人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作为备选的学生骨干数量有限。社团干部选拔竞争性无从体现,往往是有意愿者上,有热情、有干劲、能力较强的学生骨干要超负荷承担多项职责,不利于组织的稳定发展。专业教师指导赋能、场地设施和经费支持等是学生社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基层开放大学不断探索支持学生社团发展的保障机制,但受办学对象、办学模式、办学客观条件等因素制约,保障机制仍不够完善,基础不牢。社团干部加入社团之初,雄心勃勃,热情高涨,当面对学校重视不够、资源短缺问题突出等客观难题时往往韧性不足,积极性严重受挫,严重影响精英型社会资本的效用。

(三)增量社会资本视角下开放大学学生社团管理与发展建议

学生社团社会资本的生产和培育对其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开放大学学生社团管理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方略。针对开放大学学生社团社会资本缺失表现,应从强化意识、规范管理;扩增规模、提升内涵;健全培养、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多举措增量社团社会资本,激活社团活力。

1.强化意识、规范管理,增量认知型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本质上是一种资源,资源可以定义为物质或符号物品。“除了维持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所需的基本物质资源之外,个人和群体也将其他资源赋予意义和重要性。”[9]学生社团认知型社会资本是学生社团价值赋予过程,即对于学生社团意义、作用的判断和描述。林南认为可通过劝服、请愿和强制三种方式实现对资源的价值赋予。“劝服是通过交流和互动,使同类行动者确信一种资源的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资源的价值在行动者之中内化。”[9]学生社团之所以存在和社团活动之所以开展,是学生们的某种愿望、目的或需要使然,是学生们依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追求的结果。学生社团自组织的属性特征决定了其价值赋予过程通过劝服来实现更贴切,由自上而下强化管理意识、自下而上规范内部管理,促进形成关于学生社团价值的共识,进一步增量学生社团认知型社会资本。

(1)自上而下强化管理意识,构建全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社会资本是一种公共产品,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很大程度上说,这种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是学校以及代表学校权力的一系列组织结构。学校领导对于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的意识决定了其对与学生社团相关的各项政策和制度导向,进而影响到学生社团认知型社会资本的规模和效用。提升开放大学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水平,增量学生社团认知型社会资本,根本上要强化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意识。各层级开放大学应将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学校治理体系中统筹部署,作为学校育人机制的重要方面,形成党委领导,全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纵向上,应在整个开放大学体系内自上而下完善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建设,从总部到每个学习中心,建立覆盖办学组织体系的学生组织[16]。总部、分部宏观上统筹规划开放大学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方案,发挥“统揽”作用,为社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基层开放大学直接面向学生,负责落实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具体事务,引导、指导社团发展,提供场地、资金等物质支持。横向上,各基层开放大学应正确认识学生社团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学生工作部门牵头负责,教学教务、后勤等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提供支持。

(2)自下而上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环境

规章制度对于学生社团社会资本的影响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条条框框确实会对社团发展有所限制,但并不能说学校对社团的管理制度越开明,社团的认知型社会资本就越多。学校担负着培养和塑造学生价值的职能,良好的教育环境应当是引导学生通过社团活动训练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放任自流,没有明确的价值标准。规章严明的监督与管理和学生社团的自主自治并不矛盾,确实有效、有针对性的政策制度为学生组织的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基层开放大学可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2020年颁发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结合办学客观实际,制定校级社团管理办法,明确“学生社团功能定位、注册登记、指导教师、组织建设、活动管理、领导机制”[15]等环节的管理办法,规范全校社团发展。就单个社团而言,要制定规范的社团章程,规范学生社团及其成员行为,使社团的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证学生社团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2.由规模、内涵着力,扩大结构型社会资本的效用和范围

结构型社会资本是基于学生社团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网络,体现为网络结构及数量[4]。增量结构型社会资本存量可从扩大规模、提升内涵两处着力,通过增加学生社团的类型、数量,提升社团内涵,增强其在全体学生中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号召力,进而扩大结构型社会资本规模和效用。

开放大学学生异质性高,需求多元化。整齐划一的教学计划、支持服务、班级管理难以同时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社团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由学生自己成立、管理,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学校鼓励、引导学生创建出更多符合学生需求的社团,社团的参与人数就会增加,由社团形成的社会网络规模就会变大,整合调动资源的途径就会变多,从而达到增量学生社团结构型社会资本的目的。对此,应进一步加快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增加学生社团类型和数量,扩大学生社团整体规模。首先,应推动学生社团由单一的文化体育类、志愿公益类社团向思想政治类、创新创业类等新兴与多样化学生社团转变,重点结合开放大学学科门类特色打造专业社团。其次,应将学生社团建设管理作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社团成员成为社区教育志愿者和学习者,拓展学生社团活动内容,丰富社团活动内涵,借助社区教育寻求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新突破。此外,应增强“精品社团”经营意识,以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赛事活动为映射平台,扩大社团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大社团活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形成社团品牌活动。通过重视内涵建设,打造精品社团、树立品牌活动以提升社团的影响力、号召力。

3.健全培养、激励机制,重视精英型社会资本的培育

“在某种程度上,个体更喜欢与高社会地位的人交往,这样的行为被描述为声望效应。”[9]高地位个体的声望会影响到被他或她的光环所笼罩的行动者。指导教师、学生骨干是影响学生社团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少数,凭借个人声望对社团成员行为产生影响,在实际的社团运行工作中促进形成共识和团结,提升社团的向心力。实践中,应重视精英型社会资本的培育,培养学生社团骨干力量,调动指导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关键性少数的作用,保障学生社团的健康持续发展。

长远来看,基层开放大学应重视学生社团骨干力量的培养和激励,一个热心、有能力而又负责任的社团负责人对社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关系整个学生社团的存亡。一方面,要完善学生社团负责人培养制度,既重视任期内的活动,又关注下一任骨干力量的培养,为实现学生社团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社团骨干力量的激励机制,遵循激励产生的心理机制,通过分权与授权、职位晋升、定期嘉奖等多样化的方法不断地激励和推动社团干部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业绩,促进社团组织的良性发展。

同时,健全激励机制,切实发挥专业教师指导赋能作用。可选聘政治站位高、责任心强、具备相应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教师担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针对基层开放大学专业教师不足难题,可发挥系统办学优势,结合开放大学系统师资库,建立基于网络的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团队,提供跨地域的线上指导服务。构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学校可邀请富有社会经验或工作经验的社区工作者、企业管理者或行业精英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满足不同社团的发展需求。学生社团成员中的佼佼者也可以担负起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职责。开放大学学生社团成员以在职成人为主,其中不乏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择优筛选出担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人选,可有效缓解学生社团指导教师不足难题。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门牵头组织,定期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进行考核,逐步健全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将学生社团指导工作作为教学、科研的内容,明确指导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标准,按工作量计发报酬。结合指导效能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在绩效工资、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中给予政策支持,多措并举,充分调动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猜你喜欢
社团组织社团资本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民办高校基于项目管理理论下的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创新研究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协同创新模式初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社团少年
网络电台陆续获资本青睐盈利模式未知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