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Hepatology|肝细胞癌中的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耐药性的潜在分子机理

2022-11-24 10:09:44樊嘉,WEICY,ZHUMX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蛋白激酶程序性表型

目前,迫切需要探索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耐受机制,并确定一种联合治疗策略以提高其在HCC治疗中的有效性。作为免疫豁免器官,肝脏含有大量巨噬细胞,包括常驻细胞(例如Kupffer细胞)和募集的巨噬细胞。浸润肿瘤组织的巨噬细胞也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功能和表型上与交替激活的(M2样)巨噬细胞相似,在肿瘤进展、免疫逃逸和ICB治疗抵抗中起重要作用。既往有研究揭示了TAM对ICB治疗效果的有益影响,逆转M2表型、阻断 TAM 募集和消除TAM浸润有望成为提高ICB治疗 HCC 的有效策略。

来自复旦大学的樊嘉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锌指蛋白64(ZFP64)在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耐药H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经常上调。升高的ZFP64通过将巨噬细胞极化转变为替代激活表型(M2)并促进抑制性肿瘤微环境来驱动抗PD1抗性。从机制上讲,蛋白激酶Cα(PKCα)在Ser226位点直接磷酸化ZFP64,导致其核转位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1)的转录激活。HCC衍生的CSF1将巨噬细胞转化为M2表型,以驱动免疫逃逸和抗PD1耐受。值得注意的是,蛋白激酶抑制剂Gö6976和多激酶抑制剂lenvatinib通过阻断PKCα/ZFP64/CSF1轴来重置肿瘤微环境并恢复对抗PD1的敏感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PKCα/ZFP64/CSF1轴对于触发免疫逃避和抗PD1耐受至关重要,并使用Gö6976或lenvatinib抑制该轴克服了HCC中的抗PD1耐药性。本研究发现一种新的与肿瘤抗PD1耐受性相关的机制,为监测抗PD1疗效提供了预测指标,并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抗HCC联合策略。

摘译自WEI CY,ZHU MX,ZHANG PF,et al.PKCα/ZFP64/CSF1 axis resets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fuels anti-PD1 resistanc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J Hepatol,2022.

猜你喜欢
蛋白激酶程序性表型
解析参与植物胁迫应答的蛋白激酶—底物网络
科学(2020年2期)2020-08-24 07:57:00
建兰、寒兰花表型分析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32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GABABR2基因遗传变异与肥胖及代谢相关表型的关系
蛋白激酶Pkmyt1对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发育的抑制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表型与血清学测定的临床意义
蛋白激酶KSR的研究进展
程序性细胞坏死及其信号通路
72例老年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浅析程序性知识教育游戏设计
河南科技(2014年15期)2014-02-27 14: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