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夕雯
(江苏省张家港市福前实验小学,江苏 张家港)
因教育改革以及“双减”政策的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背负过多的学习压力。在这一发展背景下,美术课程的学习也逐渐被提上日程,但对美术课程作业设计进行研究的人士寥寥无几。一份有效的美术作业设计不仅能够为学生奠定学好美术的基础,还能对学生自身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审美情趣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美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学的内容、过程、方式以及策略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优化,但美术课堂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教师所忽略。美术课堂作业作为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美术课程学习情况,还能够培养学生自身实践能力与学习习惯,直接将美术课程的成效展现出来,由此可见美术作业的重要性。因此,怎样使美术作业更具多元化特征,将美术作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成了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以往较传统的美术课程教学模式中,通常都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阅作业的固定流程。小学美术课堂作业通常都是以绘画形式为主,缺乏活动探究型以及体验型的美术作业,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在完成美术作业时缺少主动思考以及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也忽略了学生在课程中占据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将在美术课程学习中对教师形成一种依赖的情绪,最终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这对学生艺术创作个性化的发展十分不利。
美术作业评价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但当前的美术作业评价方式大多单调,缺乏创新,教师只会对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给予优秀、良好、及格等多个等级的评价,但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起到的鼓励作用微乎其微。学生只有在完成作品后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美,才能获得更多的学习自信心。基于此,在学生美术作业的设计以及评价中,应当注重师生互动式的作业评价,于是我对批改作业这一块内容进行了修改,为学生的作业准备了个性化的标签贴纸,贴在作品背面,如“画面人物生动活泼”“你涂的颜色真漂亮”“构图饱满,棒棒哒”等多元化的评价,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并且在作业评价过程中以理解与尊重为前提,将学生自身特征充分挖掘出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多元化通常是指由单一性向着多样性发展,由统一化向着分散化改变。教师应当对美术作业进行多元化设计,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美术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遵循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原则。
因新课改的落实以及“双减”政策的普及,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接收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设计美术作业时,教师也应当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学习经验、学习特征等进行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都将对教师筛选出来的学习内容有着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对动漫人物有一定的兴趣,但因为美术作业完成得不尽如人意,导致学生最终失去学习绘画的兴趣与信心。而这种情况通常是由教师的作业评价而导致的。如果教师在课程一开始为学生制定的学习任务过难,对学生给予的期望过高,就会导致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出现降低的趋势。为了避免此种状况的发生,教师应当对作业设计的方案进行及时调整,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放缓学习进度,让学生能够在更轻松、有效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
在小学美术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力,促使学生创造出更多富有新意的美术作品。同时,通过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指导、创设意境、物化内涵精神等方式,将学生创造的美术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美术创造中体验快乐。多元化的美术作业设计为学生自身创造性特征的体现提供了机会,更能够直接体现学生创造性的载体。教师在布置美术作业后应当鼓励学生多观察、思考、实践,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得到启发,在思考中寻得灵感,最终在美术实践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动机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作业的难度和作业的呈现方式自主选择要完成的作业。教师应根据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为学生安排艺术作业。对于学习能力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全面完成绘画要求,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让其按照基本要求完成,以此来巩固这部分学生的艺术基础。
此外,教师还应当进一步降低绘画的难度。例如,在人美版一年级下册“春天的色彩”这一课中,我原先设计的是让学生用水拓画的方法表现春天的色彩,后来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水拓画对于一部分动手能力不强、理解力弱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修改。在示范环节中,出示四种不同的表现春天色彩的方法,分别是:平涂法(用油画棒在纸上进行平涂)、点染法(用马克笔在折叠好的宣纸上点染)、滴染法(用储水毛笔将色彩滴染在画纸上)、水拓法(用水拓画材料进行创作),之后再让学生自行挑选更适合自己的绘画方法,这样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用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绘画方式作画,最终呈现的作业效果会更好。这种分层作业的绘画方式让绘画技能比较弱的学生也能够将心中春天的色彩表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美术技能的难度。在美术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对绘画主题与学生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引起重视,进一步简化绘画技法,以多层次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绘画表现力,进一步降低绘画技法的难度,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更轻松高效。
在当前发展阶段,社会要求学生之间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将传统的作业形式转变为让学生快乐的合作作业,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设计一些团队性作业,使学生能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通过布置具备合作性特征的美术作业,提高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最终达到艺术教学的目的。
如在二年级“节节虫”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学生在完成美术作业之前开展小组讨论,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合作观察,使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美术作业。让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节节虫成品,观察其身体构造,之后再通过小组合作分工的形式来完成美术作业。如小组内一部分成员负责材料收集,部分成员负责形状设计,部分成员负责节节虫的制作。
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作品的乐趣。在为学生设计美术作业时,应当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美术作品的乐趣,培养学生完成美术作品的主动性。在为学生安排美术作业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使学生将课堂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化为亲身体验。这样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动脑,提高艺术作品的创新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更多的优秀作品。
如“精彩的戏曲”中,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介绍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艺术内容等,之后再通过戏曲欣赏、画脸谱以及戏曲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进一步加强学科整合。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就应当将每一位学生不同的个性与特长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布置戏曲服装设计制作以及说唱曲艺的作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生在活动进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创作。
综上所述,针对美术作业的设计与安排,需要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思考。因“双减”政策的全面普及,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作为一门轻松有趣、具备文化特征的学科,教师就应当将其独特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设计出具备层次性、合作性、趣味性的美术作业,让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还能够在课下也享受到美术课程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