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春燕(新疆:昌吉市第七幼儿园)
近年来,我国就科学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202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为幼儿教育科学衔接小学教育提供了指导和建议,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社会层面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幼小衔接班”和不科学的幼小衔接观念。因此,本文将从幼儿园、小学、家庭以及社会四个层面,围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途径展开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士提供参考。
幼小衔接作为幼儿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重大转折点,不是简单依靠幼儿园或小学就能完成的。幼儿发展本身具有连续性,因此,将“幼小衔接”简单定义成“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期间的教育”是不科学的。所以,本文中的“幼小衔接”,是指幼儿从进入小班到进入小学整个过程中为适应小学生活而做的入学准备,幼小衔接工作贯穿学前整个阶段。
幼儿园课程以五大领域活动进行划分,而小学低年级主要以语文、数学两大学科课程为主。在两个学段衔接的过程中,我园主要从语言、科学两个领域为幼儿进入小学进行衔接。
在语言活动中,我园以安吉课程为抓手,结合《指南》中对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 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如亲子共读、师幼共读、幼儿讲故事、角色表演等,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此外,平时教师也会多鼓励幼儿在分享游戏故事的过程中想说、敢说、喜欢说,引导其他幼儿学会耐心倾听别人讲话。在每天晨间签到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小、中、大班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以自己力所能及的签到方式进行签到。如:小班幼儿可以绘画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签到,中班幼儿可以尝试书写自己名字中的某个字或用喜欢的图案进行签到,大班幼儿则是书写自己的名字进行签到。以上形式的活动都有助于激发幼儿喜欢倾听、乐于表达、想要书写的愿望。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我园注重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在活动中,幼儿发现问题后能主动寻找答案,充分发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则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究、体验,当幼儿遇到困惑时,教师作为观察者也会运用多种策略支持和推进幼儿的活动。结合以下游戏案例,让我们一起感受幼儿的智慧吧!
观察时间:2022年4月28日
观察地点:大操场
观察对象:大一班三名幼儿(琪琪、阳阳、睿睿)
观察过程:才下过雨,琪琪、阳阳、睿睿想用轮胎玩对对碰的游戏。当他们准备开始搬轮胎时,突然,琪琪:“轮胎里面有水,你们慢点,别弄衣服上了! ”三个人都围在一起看着轮胎里的水,睿睿:“轮胎里的水好脏啊, 这是雨水吧! ”阳阳:“我们一起把轮胎里的水弄出来吧! ”于是,三个人一起齐心协力把轮胎搬了下来。现在难题来了:该怎样把轮胎里的水弄出来呢?睿睿:“看我的! ”只见睿睿使劲儿地晃着轮胎,可是才晃出来了一点儿水。阳阳:“让我试一下! ”阳阳也开始使劲儿晃着轮胎,突然,轮胎一下倒在了地上,大家发现,轮胎里的水比起之前少了很多。于是三个人继续重复着刚才的做法……轮胎里的水不多了,但剩余的水已经晃不出来了。琪琪:“现在该怎么办?里面还有一点水,我一滚轮胎水也跟着在里面转。”阳阳:“要不我们试着用别的东西把水舀出来?”睿睿:“我去找东西。”睿睿找来了玩沙的铲子开始往外舀水,水越来越少了,铲子已经舀不起来水了,但轮胎里还有一点水。琪琪:“我可以用纸巾把水擦干。”终于,轮胎里的水被清理干净了,小朋友们也开始了他们的游戏。
综上,可以看出,当幼儿游戏中遇到困惑发现问题(轮胎里有水)时,教师选择以观察者的身份让幼儿自主分析问题(怎样把轮胎里的水清理出来),并鼓励幼儿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怎样把轮胎里的水清理出来)。在整个过程中,幼儿自己动手,不断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不仅探究能力有所提升,生活经验也得到了快速积累。
“双减”政策落地后, 在学期末各小学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了“游考”活动。与以往考试形式不同,“游考”旨在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学科知识渗透于各项游戏活动之中,促进家长、教师从关注学生学科成绩到关注学生科学素养,这种新颖独特的考试形式,学生喜欢,家长乐意。在考评体系上,教师们也能依据学生个体水平差异,从教学的目标、原则、形式几个方面展开优化作业设计活动, 按照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分层设计作业,做到作业“少而精”,切实为学生减负减压。这些做法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特色发展。要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人,只注重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发展都是不科学的。
家长们面对“幼小衔接”这一话题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紧张和焦虑,担心幼儿在进入小学后会出现各种难以适应的情况。面对很多幼儿园的“幼小衔接班”以及周围家长制造的紧张感,“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面对幼小衔接时普遍持有的观点。家长们认为,幼小衔接就是让幼儿学习拼音和算术,只要学会了这两样,上一年级就一定跟得上。这种想法满足了家长自己的需要和期盼,却没有符合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结合以下几名幼儿的讨论,大家可以大致了解当前部分家长的幼小衔接观。
观察时间:2022年3月22日
观察地点:大一班活动室
观察对象:大一班三名幼儿(诚诚、远远、豪豪)
观察过程:早晨豪豪小朋友一来,就在楼道里大声地向其他小朋友说:“我明天就要上小学了!”进班以后, 豪豪又跑来对我说:“老师,我妈妈说我明天就能上小学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 豪豪已经到建构区准备搭积木了。这时, 远远和诚诚来了, 豪豪又向这两个小朋友说起明天自己要去上小学的事。他还开始将自己拼搭的“小学”介绍给远远和诚诚看,这几个小朋友开始围绕“上小学”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远远说:“上小学有什么好的,每天得背书包,回家了就没有时间玩了,还有作业要写。”诚诚说:“现在我们还不用写作业,因为我们在幼儿园,还是小朋友,等我们上小学了,变成小学生,我们就得写作业了。”豪豪说:“我现在每天回家还得写字学拼音。”诚诚和远远说:“我们也是啊!”诚诚说:“你们可别骄傲自满了!”于是三人又继续开始搭建积木了。
可以看出:家长面对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存有紧张和焦虑,也在逐步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小学的活动,希望能激发幼儿的向往。但是从小朋友的聊天来看,家长们引导的方式方法欠科学,反而容易造成幼儿产生厌学的心理和情绪。在刚才的讨论中,远远认为,上小学=背书包+写作业,这反而容易造成幼儿产生消极情绪。
由于家长们的幼小衔接观念欠缺科学性,反而误导了幼儿对“小学”的认知。每当小朋友们讨论到“上小学”的话题,就会出现“我还在家里学拼音、写数字、算算术”之类的话语。可以看出,家长们对于“幼小衔接”的理解仍停留于知识层面的衔接,却忽视了对幼儿能力的培养,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反而容易挫伤幼儿想要进入小学的积极性。
幼儿认为: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仅是教育对象有所不同。在谈话中,诚诚认为:我们现在是在幼儿园,还是小朋友,所以不用写作业,等我们进入小学就成了小学生,到时候就要开始写作业了。可能是从成人的口中,他们了解到小学生需要写作业,因此,他们的观念中一直认为,只要进入小学就需要写作业。因此,家长不正确的引导容易造成幼儿对“升入小学”这一话题产生抗拒心理。
事实上,幼小衔接的内容不仅包含了课程的衔接,也包含了对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如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同伴交往能力、良好的倾听与表达能力、规律的作息习惯、行为习惯、规则意识等等。家长们存在紧张、焦虑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拔苗助长却是不科学的。因此,在做入学准备的过程中,不仅幼儿需要做好入学心理准备,我们的家长更需做好准备,要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观念,切忌急功近利。
当前,各学校都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但仍有部分民办幼儿园存在各种各样的“幼小衔接班”,虽然“双减”政策的号召在各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我们仍要让更多的教育力量加入进来,科学做好幼小衔接。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幼小衔接作为基础教育转向义务教育的重大转折点,更是国之根本。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好关,严禁出现提前教授小学知识的现象,真正贯彻落实《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借助幼儿园、小学、社区等多方力量向家长们积极宣传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观念,如参观小学、请小学生来园讲一讲小学有趣的活动、请小学教师进幼儿园开座谈会等。社区也可以利用海报或传单的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幼小衔接观念,通过这些方式也能唤起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从而减轻家长面对“幼小衔接”的紧张和焦虑,让更多的幼儿都能享受到愉快宝贵的童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