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良,王娟娟,钱晓晴
(扬州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对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对这类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期望与要求[1-3]。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影响到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的认可度[4-6]。为了促进这类人才脱颖而出,面向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开展实践教学与相关科学研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原则得以广泛重视[7-9]。在此背景下,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与地方政府开展问题导向模式的产学研合作。该合作模式在村委员会设立“土壤医院”为民服务机构,主要以学院老师及其后方资源服务于周边农户、农场和涉农企业,为其解决生产中面临的设施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连作障碍、养分失衡等“病症”。服务的同时,老师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教学,激发学生发现生产中的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问题导向培养模式以培养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具体有以下几点。首先,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中,老师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服务,同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三农”情怀、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探索农业科学的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其次,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中,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个人兴趣及发展规划,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提高培养质量。另外,可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如何从生产问题中发现问题,并且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的科研能力。最后,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与人沟通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来的科研与社会服务。
基于问题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就是从研究生入学开始一直到硕士研究生毕业,学生主要通过“土壤医院”服务平台接受实践教学、进行科学研究、毕业论文的撰写,同时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培养过程分为4个阶段。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了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与应用、土壤修复原理与技术、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划等理论课程,同时补充课外实习来辅助课堂教学。老师在利用“土壤医院”针对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农技服务的同时进行实践教学,使同学到田间地头直观地认识生产中的问题。另外,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土壤医院”农业技术服务和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去,将其在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从生产一线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相融合,进一步完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通过社会服务中涉及的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为下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知识学习和研究生选题奠定基础。
在这阶段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导师们教育学生遵循“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结合个人兴趣、专业背景和个人发展规划,确定研究课题。比如:学生A在参与“土壤医院”农技服务过程中检测了多点设施土壤样品,发现土壤中钼元素含量较低时,蔬菜产量较低且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较高。因此,在导师的指导下,她以“钼和秸秆配施对小白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提出施钼促进蔬菜产量和品质提高的有效方案;学生B在“土壤医院”服务过程中发现,设施生产中过量施肥现象严重,同时土壤酸化、盐渍化问题也很普遍,那么是否也会对大气产生影响,对此她很感兴趣。因此,在导师的指导下她的课题定为“优化氮肥管理减少设施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学生的研究课题都来自于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很好地将实践与理论、生产与科研融为一体。
研究生完成了相关理论课程学习,同时明确了研究课题。为了使研究成果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研究试验一般都是在生产中存在该问题的田块进行田间试验,有时也会补充必要的盆栽试验。在开始试验之前,研究生要先进行论文开题报告,由他们的校内导师、以及农田所在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的农艺师对选题和试验方案进行把关。在试验过程中,指导老师也会对学生的试验进展进行实时跟踪、指导。力求研究预期成果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实可行。
全面总结研究生阶段如何通过实践教学发现生产中的问题,然后设计相关科学试验,最后根据科学研究结果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同时,在田间小区开展解决方案的示范工作,如果实际可行,进而再大面积推广示范;如果效果有待完善,总结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另外,学生要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参加毕业答辩。
为了确保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采取以下3点措施:(1)为学生安排了校内的学术导师和校外的实践导师,学术导师主要指导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科学问题的提炼、数据的分析总结与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实践导师是“土壤医院”所在地方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农艺师,他们主要指导学生如何与当地农民沟通及交流、在生产中发现问题。(2)学生、相关导师和需要技术服务的农民一同建立QQ或微信群,学生在进行试验或者技术服务过程中,可通过远程视频的办法随时随地请导师一起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案。(3)制定了有关日常管理制度:第一,实践教学后,学生向导师提交工作日志,简单汇报实践中发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设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意识;第二,每月组织学生开总结例会,及时总结“土壤医院”服务过程中的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及下半月工作计划;第三,每半年邀请学科相关老师和同学到“土壤医院”服务中心观摩开展的试验与技术服务成果,并请老师进行指导,学生根据意见及时完善,提高工作质量。
“土壤医院”为民服务平台是实施问题导向培养模式的载体。多渠道经费来源维持了“土壤医院”日常服务工作和学生的培养工作,主要包括政府资助经费、导师的项目经费和“土壤医院”服务费这三大类。第一,“土壤医院”依托地方相关农技部门建立,以服务当地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地方政府会在“土壤医院”办公用房、日常饮食、调研走访和技术服务交通工具、研究生的试验用地等方面提供一些资金或者物质资助。第二,导师承担的科研或技术示范推广类项目,可以借助“土壤医院”平台开展相关的工作,而从中产生的一些试验、培训、材料和交通费用可以从项目经费中支出。第三,在“土壤医院”服务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有大规模土壤修复需求的农场或农业企业,我们将为其开展专家咨询和培训,定制土壤修复方案或产品,从中我们将收取一定的样品检测、土壤修复和专家咨询费用等。以上这些经费或者物质来源保障了“土壤医院”开展技术服务、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的正常运行。
问题导向瞄准解决生产中突出问题,搭建理论实践结合的互助平台,充分锤炼团队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综合能力,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积极服务“三农”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强烈使命担当,培养出有更多社会服务热度、有专业技能深度的大学生。首先,导师基于“土壤医院”农技服务平台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后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掌握了理论知识。其次,在实践过程中,农民经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涉农问题,这就驱使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关注、学习、综合运用农业知识,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最后,学生们经常参与或组织开展田间观摩会、技术培训会、工作总结会等活动,锻炼了组织协调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经过问题导向模式的培养,某学生先后获得“创业先锋”“校三好”“优秀团员”等多个荣誉称号,多次策划组织现代农民培训等活动,荣获省级“优秀团队”称号。基于问题导向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满足社会和国家农业发展对这类人才的需求。
在问题导向模式培养过程中,学生一方面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为解决农民实际问题出谋划策,另一方面也会从实践中挖掘出科学问题,他们的研究选题正是来自于实际问题。这种研究模式大大促进了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结合。比如:在“土壤医院”为民服务调研中发现,某个设施蔬菜生产农户,为了获得高产,常年大量施肥,然而产量却有逐年下降趋势,进而施用更多的肥料,周而复始恶性循环,直至最后土壤无法生长植物。基于问题导向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相关的土壤修复方案、并在大棚内开展多次试验,最终让大棚“重获新生”,实现增产增效。基于“土壤医院”为民服务平台开展实践教学和研究生培养,构建问题导向研究生培养模式,大大促进了科学研究内容与实际生产需求相结合、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相统一。
开展问题导向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来,老师和同学们积极联系当地政府,致力于帮助农户、农场与企业解决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实现农民增效,获得了当地和周边农户或企业的一致好评。至今为止该培养模式及其“土壤医院”为民服务平台受到了包括农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等数十家国省级主流媒体的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19年8月,“土壤医院”团队前往贵州结合实践教学与农业土壤修复志愿服务,为当地农户检测、修复土壤,获得了当地农户的肯定,受到共青团中央的关注报道。同年12月,“土壤医院”团队因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而荣获第九届“母亲河”奖。随着以“土壤医院”为平台,基于问题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其经验与成果将对推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机制改革、培养出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促进“政-产-学-研”高质量发展、打通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等教育改革以培养学生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与以学校单一培养主体的模式不同,基于问题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大大促进了科学研究内容与实际生产需求相结合、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相统一。该模式获得的经验与成果将推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机制改革、培养出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及新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