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庆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标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设计了名著导读栏目,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的导向;笔者所在市每年中考语文试卷也涉及名著的考查,且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强化初中生的名著阅读教学。
首先是学生不善于阅读。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受手机、电脑及电视等多媒体的影响,真正潜心阅读书籍的初中生并不多,加之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认知分析能力不足,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选择、甄别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阅读材料大都倾向于杂志、漫画等一些通俗易懂的书籍,对于名著的阅读兴趣不高。
其次是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调查发现,学生阅读名著时,很少动笔圈点批注,究其原因是缺乏教师的方法指导,缺少专业化的引领,致使阅读始终处于浅阅读状态,达不到一定的深度。[1]
再次是阅读时间有限,阅读效果不理想。初中阶段学习任务较为繁重,而名著的篇幅一般都很长,在校期间学生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用来阅读。双休日和寒暑假期间,很多学生由于参加艺术、体育方面的兴趣班,课外阅读的时间得不到保障,阅读的效果很不理想。
最后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校学生家长大多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没有意识到阅读名著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孩子的阅读重视度不够,没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一,以身作则,教师应该成为阅读的先行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始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阅读教育文献、经典名著类书籍,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提升人格魅力,丰富精神世界,更要做好学生阅读的引路人、导航者,和学生同步阅读,带领学生进行有意义、有目的的阅读,做一个幸福的阅读者。
其二,掌握方法,引领名著阅读走向更深处。在七年级学期初始,教师应将阅读名著的方法教学作为重点,穿插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名著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常用的阅读方法有:
一是“精读与略读”结合法。精读,即逐字逐句地阅读,了解作品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构思和立意,对好词佳句仔细品读、赏析,把握作者的情感,汲取名著的精华。如《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等经典的故事情节要精读,反复品味,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深远意义。略读,就是浏览、粗读、了解大意,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作品中的非重要情节而言,可以采用选读、摘读或跳读等方法,大体上能把握大意即可。
二是品读法。品读是在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作品中的精彩语段重点品味,如体会重点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推敲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欣赏修辞的表达效果,领悟作者的情感等。
三是读写结合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一定要做好批注,摘抄优美语句,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加深对名著内涵的理解和体会,获得启迪和感悟。阅读和写作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学生在写作中巧妙灵活地借鉴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读促写,才能将“读”和“写”真正融合起来,提高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三,多管齐下,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一是要转变学生观念,认识名著阅读的必要性。要让学生明白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名著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具有极高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乃至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认识到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二是兴趣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笔者在指导七年级学生阅读《西游记》时,运用“三步教学法”——“讲—看—读”,激发兴趣,效果显著。以《三打白骨精》片段为例,笔者先让学生复述故事,再观看视频,使学生的情绪渐渐被感染升温;最后再阅读课本中节选的文字,文字的魅力在阅读实践中会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不仅领略了语言文字的美,还能调动丰富的想象力,这是单纯靠讲故事和看视频无法达到的境界。教师精心选取经典名著的几个故事作为导读,将被动的任务型阅读变为学生主动的阅读行为,可促进自主阅读意识的形成。[2]
三是管理好阅读时间,提升阅读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还要强化课余时间的管理,督促学生利用一切可用时间阅读。在家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自我支配,因此发挥好家长的督促作用,学生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是很容易的。还可以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以家长的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四是随文推荐书目,多角度拓展阅读的广度。初中生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年龄阶段,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敏感性、可塑性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因此,广泛地涉猎不同时代、民族、地域、国籍的优秀文学作品,对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很有帮助。教材中的不少阅读篇目都是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节选的,这些文章对初中生的成长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和导向性,能激发他们对人性真、善、美的理解,对人生、社会、生活的思考。原著的阅读价值也极高,因此教师可以抓准时机,利用教材有意识地介绍名作家,适时推荐与之相关的阅读书目。如八年级学习了《孤独之旅》之后,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著名作家曹文轩及他的系列作品,并向学生说明推荐阅读的理由,调动学生阅读的愿望。[3]
以教材为本,随文阅读是实现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有效途径之一,能最大化地拓展学生阅读的范围。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以“动物”为主题的,体现了尊重、关爱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主旨,以此为契机,笔者向学生介绍“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及他的代表作品《狼王梦》《斑羚飞渡》《白象家族》等,及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帮助学生开拓眼界。
五是丰富阅读形式,挖掘名著阅读的深度。多样化的阅读形式,能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增加阅读体验,促进对名著的理解与思考。如人物评论,可要求学生结合故事情节,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对人物的全面认识,提升道德修养;写读后感,学生每读完一本名著,可针对作品中的某一部分,写自己的所得、所感;举办“名著朗诵”活动,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章节或段落,走进作者的内心,引起思想及情感的共鸣,享受心灵的愉悦;开展“读书手抄报”比赛,将学生作品装订成册,让学生交流学习借鉴,提高鉴赏能力与创新意识,享受阅读的乐趣,促进共同成长;举办“读书分享会”,实现信息互换,思想交流,促进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为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主动阅读的内驱力,让名著阅读落到实处,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