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化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2022-11-24 07:04商小咏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娱乐思政高职

商小咏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通226010)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地位越来越重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工作中就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信息化时代,多元价值观荡涤冲击着当代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各种泛娱乐化元素披着华丽的外衣对高职学生的生活进行各方渗透,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信息输入偏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给新时代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泛娱乐化是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为主要载体,以内容空洞、浅薄甚至不惜以粗鄙搞怪、戏谑的方式,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一种思潮。”(1)胡永祺.加强社会媒体责任感,对泛娱乐化之风有效治理[J].传播与版权.2019(11):170-171.美国传媒学大师尼尔?波兹曼认为:“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2)[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4.面对泛娱乐化思潮的影响,如何对思政教师进行新定位,让学生在思政课上不仅听得进去,更要想得明白、看得清楚,获得价值认同,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喜欢且受益终生的课程,思政课教师任重而道远。

一、泛娱乐化背景下学生对思政教师角色期望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情况

此次调查透过泛娱乐化思潮对思政课带来的影响,了解当前高职学生思政课听课的状况、当下思政教师上课状况的满意程度以及对思政教师的角色期望,进而促使思政教师进行角色新定位,探索思政教师角色调整和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本次调研将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从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各个专业中抽取不同年级的班级进行整体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80份,共回收670份,其中有效问卷665份,有效回收率98.5%,内容涉及学生对当前思政课的学习感受和评价,对思政教师角色的期望、对思政课教学方法、模式的建议以及对师生沟通情况的看法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思政课印象评价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对当下思政课的整体教学比较满意,其中总体给予肯定性评价的占55.47%,给予否定性评价的占29.1%,一般性评价的占15.43%。但绝大多数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其中非常感兴趣的只占13.68%,不感兴趣的占35.72%,思政课理论内容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是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对当前思政课教学方式现状的调查中,大部分同学都反映,思政课教学方式仍相对传统,重理论讲授,生动性、趣味性不够,课堂气氛不活跃。

2.思政课影响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45.58%的学生每天花费在网络媒体的时间有3-5小时,17.93%的学生超过5小时,疫情居家学习期间上网时间就更长;主要关注的网络媒体以社交、影视短视频、游戏、消费等类型为主,浏览的信息类型明星八卦、时尚生活、体育赛事占比较高,而对社会民生、国际政治等方面关注较少。在问及希望的思政课教学方式时,65.4%的学生更倾向于趣味性,对思政课具有的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等特征需求不多。可见,过度的娱乐化已扭曲了娱乐的本质,部分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高职学生沉迷于各种低俗的消遣,精神信仰受到侵蚀,对于理论性、思想性强的思政课程提不起兴趣,这无疑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思政课主要魅力在于其理论的彻底性、思想的真理性和价值的持久性,如何在泛娱乐化文化裹挟下,将思政课内容的严肃性和形式的大众性耦合好,怎样做到思政课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是每个思政教师面临的重点课题。

3.思政课教师角色期望方面

(1)道德修养是否范本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德建设,重要的是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真正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思政课教师,担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不仅自己要向上向善,也要教育学生向上向善。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师而言,学生对思政教师的道德修养要求和期许更高。在访谈中问及“思政教师是否应成为师德师风的当然模范”时,学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他们认为,思政教师肩负立德树人使命,不仅自身要具备很高的道德修养,还要用自己良好的人格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思政教师时刻警醒自己,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引领学校优良师德师风的标杆。

(2)理论教学是否情境化

在访谈中,一部分学生呈现出对理论知识的渴求,认为授课内容不应只局限于书上的理论内容,枯燥的、无趣的、照本宣科,长此以往,会对思政课产生抵触,缺课、旷课、请假的现象时有发生,课上抬头率不高。89.97%的学生更倾向于得到与书本不同的、跟他们生活实际结合、更具个性、被实践检验过的理论知识,这样的理论更容易被理解且具有人生指导意义。这就要求思政老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知识结构,把原理讲清讲透,又需要创设生活情境、知识情境、活动情境、媒体情境等将理论生活化,赋予深邃、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以生动的实践内涵,这样的课堂会更富有感染力。这对教师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与选择、个体人生经验的分享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信仰教育是否生活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这是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和关键。在调研中,绝大部分学生对信仰有过思考,没有思考过的仅占14.35%,有29.34%的学生存在信仰的缺失和茫然。受泛娱乐化的影响,部分学生一味地追求行乐,以享受主义为座右铭,缺少对理想的追求,甚至会消解对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的认同。因此,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者,还应是价值的引领者、家国情怀的传播者。学生渴望看到的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教师始终保持着政治清醒,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并能将马克思主义的真善美的教育融于生活,让学生在真理教育、情感渲染、理想启迪中获得主动辨别是非、拒绝不良诱惑的能力。在调研中,78.24%的学生都把“有情怀”作为思政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他们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家国情怀的展现、在生活中对学生的关爱、在工作中对职业的热爱,是一种温情展示,会引领他们深刻认识到家国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观照现实,关注社会,吸取养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日常学习生活的过程中。

(4)思政课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化

在调查中,谈及你喜欢的各种教学手段时,75.94%的学生选择音频、视频等多元信息化的输出方式,选择传统的理论讲授的比例只占到7.56%;在问到你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哪一个时,95.57%学生认为多元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如播放视频、参与网络互动、云班课等能让课堂更有趣,激发大家的思维活力。可见,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快捷也更直接,更倾向于生动鲜活的思政课堂表达。这就要求老师们要逐步转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信息化的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载体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参与性和有效性。但在访谈中,一部分学生反映到,有时思政课乍一看很有意思,像故事会、电影院,把学知识变成看热闹、看节目,但一节课下来学到了什么理论,获得了什么知识不清楚,只觉得一节课乐一乐笑一笑就过去了,综艺氛围浓厚。这也反映了在当前泛娱乐化环境的影响下,一些思政课堂为了一味地迎合学生偏好娱乐化的风格,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中过于追求娱乐化倾向,严重削弱了思政课的政治性、理论性和思想性,长此以往,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受到消极影响,同时也难以落实思政课进行育人的目标。

(5)思政课师生关系是否融合化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调研中,58.47%的学生认为老师教学内容中最有用的就是人生经验分享,78.76%的学生认为,思政教师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人生导师。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面对外界的诱惑,在泛娱乐化的影响下,常常不能自控,对未来表现出茫然,他们更渴望在自己困惑或迷茫的时候,老师不仅仅是讲解书上的一般知识,而应分享生动真实的人生经验。通过讲述具体的、个性的,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给予他们人生道路的指引,纠正错误的价值观念,助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而且这个年龄的学生,活泼个性,他们不仅期望在课堂上可以与老师多一些互动,而且在课后也能和老师多一些沟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更希望在生活中得到老师的关爱,和老师成为知心朋友。在调查中,73.23%的学生反映,当下思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比较局限,师生关系存在隔阂,部分教师沟通能力还需进一步改进,沟通的平台和机会也需进一步挖掘。

二、泛娱乐化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师角色偏差分析

思政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思政教师承担着与其他课程不一样的神圣使命。一堂好的思政课,优秀的思政教师是必备要素。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提高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了六个“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党和国家的要求、社会的评价、学生的期待和自我的评估交织在一起,一些思政教师显得茫然而无所适从,通过调查不难看出,学生对思政教师的角色期望和现实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在泛娱乐化思潮的影响下,面对叙事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空间的供需错位,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角色定位偏差,有的因急于求成陷入形式主义;有的为迎合学生导致课堂娱乐化;有的甘于躺平走向保守主义……

(一)重知识教育轻价值引导

当前,思政课改革已全面进入立德树人的新时代,但是部分高职思政教师还需积极转变一直以来存在的“重技能、轻素养”的思想认知,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扮演着灌输者、驾驭者的角色,而不是以引领者、倾听者、促进者的姿态站在学生面前。课堂上,照本宣科、应付差事、空洞说教等现象仍然存在,一方面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另一方面受限于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结构,仅仅满足于单向输出既定的教学内容,没有建立起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的有效链接,没有解答学生各种心头之惑,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兴趣得不到激发,知识教育和价值引导相分离,形成了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就是“水课”的固化认知。

(二)重感官刺激轻理性思考

当前,各高职院校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做了很多有益探索,按照“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要求讲思政课,增强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但在泛娱乐化影响下,有的老师过于追求形式,为了赢得学生好评刻意迎合或取悦学生,一堂思政课变成了故事会、段子课、作秀表演,信息元素很闪亮,但政治性、思想性在嬉笑中消失殆尽,表面上看热热闹闹、炫酷时尚,实际上学生除了即时的欢乐并没有真正的获得感,既没有解决内心的困惑,也没有深入思考课程内容。思政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更注重思想性和理论性,讲究以理服人,思政教师光追求光鲜外表,而没有理论深度、逻辑说服力,一方面制约了自己专业素养的提升,学生的知识内化和能力培养也无法实现。

(三)重单向传递轻沟通协同

高职思政教师一般都是上课来下课走,而且当下高职思政课多是大班课教学,受时空所限,师生之间的交流基本局限于课堂的个别互动,课后老师们又忙于教学、科研等任务,主动找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不多。长此以往,思政教师无法第一时间关注学生思想、情感变化,并做到针对性的引导,与辅导员、课程教师沟通渠道不畅通、不主动,协同育人意识不强,造成了师生关系长期疏离。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思政课教师既是“经师”,又是“人师”,面对学生思想波动、情绪挫败、情感困惑,思政教师不能抱着一种冷眼旁观的“路人心态”,而要以身作则,以德育人,以爱育人,积极地做学生情感的倾听者和思想的塑造者,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面对泛娱乐化的冲击,高职思政教师一定要厘清角色定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生命自觉和责任担当,以“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等八个相统一为统领,努力成为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

三、泛娱乐化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师的角色定位探析

角色理论是“有关人的态度与行为如何为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及社会角色期望所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是试图按照人们所处的地位或身份去解释人的行为并揭示其中规律的理论。”(3)王倩倩.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角色定位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9(6):26-27.首先把角色概念引进社会心理学的是G.H.米德。教师角色指的就是在教育系统中,教师的行为模式表现,不仅包含社会或他人对教师的行为期待,也包含教师本人对自身行为的认知。思政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力量,需主动进入角色并实现角色,才能应对泛娱乐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信仰树立的播种者

心有所信,行有所向。理想信念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受泛娱乐文化的影响,有些高职学生每天对娱乐影视、网络直播、电子游戏等关注较多,日益成为泛娱乐化文化产品的主要消费者。部分学生热衷于明星偶像的生活、痴迷于电子游戏和网络影视情节,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充斥着大量的娱乐元素,优秀的历史文化被戏说、民族英雄被诋毁,他们精神生活变得虚无,信仰逐渐荒芜,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没有正确的立场和方向,甚至因为信仰的缺失导致一些冲动不理智的行为。思政课就是要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思政课教师理应成为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播种者。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员,思政教师要做到自身信仰坚定,无论在什么样的复杂形势下,都要相信马克思主义、尊崇马克思主义,在信仰传递中坚持理智和热情相结合,做到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正气充盈,体现出信仰的感染力。“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只有在自己拥有坚定信仰后,才能对学生讲好信仰的道理,才能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进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价值秩序的塑造者

“泛娱乐化思潮受资本逻辑的操控,耦合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一种隐蔽的、诱惑力极大、危害力极大的社会思潮。”(4)赵建波.“泛娱乐化”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消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25.作为网生一代的高职学生,成为各种泛滥娱乐产品的消费主体,有些人在各种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追求短暂的感官刺激,追求一时的享乐,无心专注学业,放弃了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严重影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艰苦奋斗的理解,迷失在庸俗、物欲的狂欢之中。“价值导向不健康的东西,越是搞得精巧,就越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腐蚀青少年的灵魂。”(5)苏颂兴.分化与整合——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67.作为思政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娱乐观,科学认识泛娱乐化的特征及其危害。马克思主义强调“度”的原则,正常的娱乐有益身心健康,但超越娱乐的限度,走向“泛娱乐化”则会侵蚀身体和精神健康,误导大学生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优秀文化熏陶、榜样引领、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和认同,进而规范高职学生内心的价值秩序,发挥其主体性,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三)道德遵守的示范者

“教师的个人范例,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代表的一种教育力量。”受泛娱乐化的影响,部分高职学生沉迷于嬉闹的娱乐环境,庸俗低俗的娱乐文化作品,加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导致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发生偏差,一方面,对现实生活表现出道德冷漠感,怀疑一切,缺乏敬畏之心。另一方面,在大是大非面前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甚至会效仿媒体宣传的事件,违背道德伦理,乃至走向犯罪。作为思政教师,要注重人格方面的表率示范作用,严于律己,以德立身,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严守师德,用高洁的道德操守和高尚的学术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启迪高职学生要做到有耻且格,明确是非善恶标准,认识到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被娱乐,道德伦理需要敬畏,内心精神世界需要坚守。

(四)守正创新的引领者

泛娱乐化给高职学生带来更多的感官体验,就信息传播而言,传播的目的在于满足接受者的刺激,娱乐性是其内在要求,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简洁生动的图片、生动的音视频等获取浅显易懂、碎片化的信息,而对晦涩难懂的思政理论的学习表现出抵触或反感,有的思政课为了一味地迎合学生,课堂秩序被打乱、课堂内容变得泛娱乐化,课堂上一片欢声笑语,但这种传道解惑的方式使得课堂只注重感官刺激,而忽视了辨和思的魅力,思政课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思政课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需要在系统的理性论证中彰显它的独特魅力,这和娱乐性信息传播的目的和手段是相倒置的。因此,思政教师要做好守正创新的引领者,坚持八个统一要求,把好教学内容的政治关,守好思想性理论性的正,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充分挖掘生活作中蕴含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让课堂生智、生情、生动起来,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

(五)健康生活的知心者

当下,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变革的必然,这就要求打破教师和学生的传统角色定位,教师应放下权威,做学生的同伴和朋友。作为一名思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也要成为学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善于用一颗敏感真挚的心,去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聆听学生的内心呼唤,去倾听学生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善于利用微信、QQ等媒介搭建师生沟通平台,超越时空限制,构建良性互动,增进师生了解。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用真情待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信、可敬、可靠,自觉做学生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欢的人。

四、泛娱乐化背景下思政教师角色定位的实践路径

(一)深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中,将”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放在首位,充分揭示了思政课的本质特征。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潭水”。作为一名思政老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坚定的政治自信,这是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反反复复地读,通过细嚼慢咽去感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6)白显良.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重庆日报[N].2018-05-10(007).只有不断地深化理论学习,才能在重大原则和是非问题上保持立场坚定,才能更加清晰地展现各种政治论断背后的严密逻辑,才能把重难点讲深讲透,有效地回应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困惑,最终以理服人,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二)注重整合资源,培育跨界思维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培育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思政课程的知识建构不同于专业课程,也区别于其他通识或选修类课程,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知识的普及,更要关注的是要将理论以价值的形态内化成学生的价值认知。这就需要思政老师不能只拘泥于教材,只局限于课堂,要有选择地选取多种网络资源、不同学科的资源,如原理、案例、故事等,将问题导向性和方法启发性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资源进行整合,增强资源的实效性。如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可将“党史”教育与思政课堂有机融合,通过讲红色故事、编红色情景剧、诗朗诵、红歌演唱等不同方式,将历史、文学、音乐等学科整合,以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之路,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四个自信”,通过汇聚多资源优势,实现价值认同。

(三)增强创新意识,打造魅力课堂

泛娱乐化环境下,学生日常被各种娱乐样态的信息刺激着,愉悦着,对知识和成长的需求被一时感官的快乐与满足所取代。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如何打破一些学生认为思政课就是空洞说教的惯性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习热情,这对思政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诚然,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幽默,有的严谨,有的精于内容把握,有的擅于学理思维,但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生群体,不能囿于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要打造个性魅力的课堂,只有不断求变,不断创新才是唯一出路。引入VR和AR技术、开设面向全球观众的慕课、小课堂连上时代大课堂、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堂携手同行等等教学模式、手段、内容的创新推动着思政课堂革命。因此,要想让思政课变成受学生追捧的课程,无论是考核方式还是教学形式,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授课细节,都需要思政老师积极创新。通过创新,思政课有了吸引力、感染力,才能让青年学生入脑入心,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厚植深广情怀,勇担育人使命

人民教育家于漪说:“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灌浆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光荣使命,应该始终坚守育人初心,做有深广情怀的人。首先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其次,要有仁爱情怀,思政课面对的是学生的心灵世界,致力于解开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困惑,因此要用一颗仁爱之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最后,还应有传道情怀。作为思政教师要真正做到“在马学马,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在马行马”,并善于把科学的道理传授给学生,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时代的思政教师只有不断涵养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素养,让自己的情怀更加博大,才能不负时代使命。

(五)加强道德自律,做好人格示范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教师的道德人格是隐形的德育资源,做好人格方面的表率和示范,应成为思政教师道德人格的根本指向。马克思曾说过:“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够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思政课教师在引导广大学生严格自律时首先应该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课上一套课下一套,网上一套网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这是极其危险的。同时,思政课教师要时时处处做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弘扬正能量,进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孔子曰:“不正其身,如正人何!”思政教师的道德修养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要做一束光源,所照之处充满光亮。

综上所述,泛娱乐化趋势不可避免,高职思政教育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何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避免消极影响,应成为每个思政教师所面临的严峻课题。广大思政教师应立足于当下,观照高职学生的角色期望,重新审视并调整角色定位,提升综合素养,夯实专业技能,为打造新时代魅力思政课堂提供硬核支撑。

猜你喜欢
娱乐思政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