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逻辑与路径

2022-11-24 06:01陶思睿邓集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共党史思政课党史

陶思睿,邓集文

(1.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2],新时代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能够引导青年学生知史爱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培养合格人才。党史是一部珍贵的学习资料,“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3]。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学科性质和学科任务的内在要求,契合于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一、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逻辑理路

中国共产党始终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党史融入思政课是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需要,是坚持党的优良传统的要求,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需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体现,它有着自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价值逻辑。

(一)理论逻辑: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是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需要

党史教育是建立在历史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它区别于一般的历史教育,新时代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能为思政课增强实效性提供重要理论价值。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研究历史提出了鲜明主张。恩格斯谈到:“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4]520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4]20。

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指出需用历史教育群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敌对的存在”[5]44,强调教育工人群众的紧迫性;毛泽东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努力在工人阶级中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适当地有步骤地用社会主义教育农民及其他群众”[6]704;邓小平亦提出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教育人民群众“……自觉地通过总结社会实践经验和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7]。第三,用党史教育青年学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形式。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8]。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5]11。理论知识越充实越深厚,也就越能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党史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的历史,将其融入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

(二)历史逻辑: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是坚持党的优良传统的要求

加强党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一系列成就的重要法宝,将党史融入各级各类思政课亦是党始终贯彻落实的优良传统。

第一,党的历任领导核心都高度重视党史教育。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9]。邓小平在《建设一个成熟的有战斗力的党》中强调“怎样研究党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教育党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10],指出“要用我们自己的历史来教育青年”[12]198,并强调“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11]235。江泽民联系党史工作与国家未来“用什么历史教育青年,实际上是一场争夺接班人的斗争”[12]。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共党史是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13]。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党史教育,“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14]。“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13]

第二,将党史融入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1949年,我国首个高校思政课课程方案——《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将原“新民主主义论”列为文科学院公共必修课,授课核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与理论,该课程已十分接近“中共党史”。1959年起明确规定在高校开设“中共党史”等四门公共必修思政课程。1961年7月,教育部将“中共党史”列入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共党史”等三门政治理论课于1972年开设。改革开放后,先后形成了“85”“98”和“05”课程方案:“中共党史”被替换成“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史”更换为“毛泽东思想概论”,并增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深化党史教学。2019年8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规定,各高校在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时应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等设定课程模块。

(三)现实逻辑: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需要

党史教育作用显著,但目前亦出现被边缘化与弱化趋势,面临错误思潮威胁意识形态领域、当代青年成长环境变化显著等挑战,故必须立足实际,充分认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现实意义。

第一,党史教育被边缘化与被弱化,存在党史课程比重分量不足、整体系统性不够与受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现有思政课程体系不能系统地进行党史教育,造成青年学生对党史知识了解匮乏、对党史教育情感认同不佳的后果。因此,必须发挥党史育人的积极作用,让青年学生不断坚定“四个自信”,树立起正确的党史观。

第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入,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日趋复杂,“去意识形态化”“新自由主义”与“娱乐主义”等错误思潮对青年学生造成重大影响;刻意歪曲党史、妄图否定党的领导地位的历史虚无主义严重威胁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作为抵制错误思潮的重要举措,党史教育应让学生明白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信情感,从而维护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

第三,当代青年成长环境变化显著,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已成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但其中关于党史国史的信息鱼龙混杂,且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弱化了教师权威,从而导致青年学生缺乏对革命历史的了解,造成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未正确树立等后果。将党史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之中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党史,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历史观。

(四)价值逻辑: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

党的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即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历史。高校思政课要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亦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

第一,百年党史即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史。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宗旨一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一代党中央领导核心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2]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第二,高校思政课的性质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一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5]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与使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高度一致,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应善于将党史中具有精神感染力的素材深度融入思政课中,努力将广大青少年培养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重要使命

中共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思政课是育人的主阵地。要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之中,引导学生自觉承担时代使命,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与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思政课政治性以推动其守正创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一)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引导其自觉承担时代使命

“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其中“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满自信;“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满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满自信;“道路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充满自信。树立“四个自信”有助于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意识:讲好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讲好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讲好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讲好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对于引导青年学生主动承担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6]。思政教师首先政治觉悟要强,在是非黑白前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做可堪表率的引路人;其次思维要新、视野要广,教授学生灵活的思维逻辑;另外还应严于律己,以知行合一的嘉言懿行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在思政课中加强党史教育对思政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从党的自身发展历程来看,党史悠久且内容杂多,想要讲清楚讲明白有一定难度;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历史发展具有抽象性。思政教师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标准不断努力,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三)增强思政课的政治性,推动新时代思政课的守正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7]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规定了思想政治课必然带有极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和鲜明的阶级属性。故思政教育必须牢牢把握方向与提高政治性,唯有如此,才能保持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本色,才能保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特色,才能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的力量,使之发挥良好作用。

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需对学生讲授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的相关科学文化知识,让其加深对国家的理解。在新时代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则必须突出思政课的理论性和政治性,让党史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一百年来,党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的两次伟大飞跃,正努力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然而随着外来文化不断传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言论甚嚣尘上:宣传者颠倒是非,妄图达到推翻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丑恶目的。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多接受着未经筛选的碎片化信息,其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容易被动摇。

在思政课中加强党史教育,要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给予深刻批判,强势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揭示历史的规律和主流。不仅要通过党史教育让青年学生了解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还要通过回顾党的艰辛奋斗历程展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团结精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五)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18]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其内容主要包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不变军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高度自觉严格自律的革命纪律,独立自主探索创新的思想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红色基因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强自立、勇往直前。新时代思政课需带领学生重温革命历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寻找精神支柱。

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思政教师要将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各个时期党的优良传统和光辉事迹,学习领悟红色文化基因。例如在研学活动中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红色研学基地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党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从而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做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传承者。

三、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基本路径

中共党史与党的发展、党的执政理念、党的治国方针等紧密相关。“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19]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党史教育是引导学生了解党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一)深化理论研究,为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提供理论支撑

夯实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共党史理论研究与融合。中共党史理论通过政治学学科的系统化、体系化、专门化,形成了具有整体性和专门知识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思政课教学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学科支撑[20]。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以科学理论滋养学生身心,“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1]。积极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看待社会生活中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引导其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发展过程。

推进思政课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共党史理论的研究与融合。党的历史就是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具体实际问题的历史。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案例,如紧密联系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进行剖析,方能讲透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帮助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与中共党史理论的研究与融合。在学理上,运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动人事迹,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阐释得更加生动;在思政课堂上,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学生,引导其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二)更新教育理念,为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提供思想保证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不能脱离基础知识的传授。要立足中国实际,踏实讲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中孕育出的科学理论,深化学生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同时,要立足唯物史观,阐述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的危亡时刻奋勇前进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导学生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不能忽视价值观念的引领。在党史教育与思政课互动融合中存在多重教育规律的叠加效应。因此,高校思政课的开展既要遵循一般教育教学规律,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共党史理论的基本知识,又要不断将百年党史中的人物事迹转化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还应建立在逻辑严密、史料详实的基础知识传授上,加强对受教育者理想信念的价值引领,从而达成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互契合,增强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与亲和力。

(三)优化制度体系,为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健全相关规划设计体系是党史教育高效融入思政课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障,其关键在于加强具体实践层面的可行性。教学团队要依据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及相关要求,对教学各章节模块与课堂各环节进行深刻研讨与价值分析。高校应加大力度优化资源支撑,重视教学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课堂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保障教学工作常态化、高效化开展。

其次,构建相关组织协调体系。高校党委领导层须引起高度重视,不仅应成立由本校和各院系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管领导、相关负责人、辅导员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组成的教学领导小组[22],着眼于师资力量培养、学科发展建设与激励机制完善等方面;还应对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进行统筹安排,构建起协调合作、规范有序的组织管理机制。

最后,构建相关效果评价机制。以科学、完善、规范的课程评价标准对授课方式、平时作业、考察方法、课堂效果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价;在评价后召开相关的研讨会,对于评价反馈所取得的进步和成果进行肯定、加以推广,对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寻找解决方案,定期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党史教学经验分享会、教学研讨会等,在交流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

(四)加强队伍建设,为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提供人才支持

重视思政课教师党史知识的学习。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6]533同样的,思政课教师也应系统地、实际地学习党史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体系和开阔历史视野。

重视思政课教师党史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的党史教学素养和专业能力必须同步提升,不断提高课堂节奏把控、改变讲授方式、革新教学理念。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学史能力、教史能力、用史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增强思政课教师对于中共党史理论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熟知和运用,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3]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增强学史意识,有助于不断从党史中学习创新理论、积累素材、汲取营养;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党史教学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与增强教学实效性;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增强自身的学史意识和党史教学能力,二者相辅相成,有利于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中共党史思政课党史
张静如对中共党史研究生教育的贡献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社长/总编荐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