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宝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总承包分公司)
强化资金管理可及时知晓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资金使用合理性、安全性,保障建筑活动顺利进行,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水平,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稳定发展。对此建筑企业管理者需不断强化思想建设,避免完全沿用固有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企业资金管理流程与制度,用以规范资金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也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借助多元化融资手段,提高企业经济水平。例如借助项目融资,合理配置活动资金,用以维持企业建筑活动顺利进行。同时企业需借助数据化技术,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依据时段不同,采取不同催款方式,确保资金回笼,避免企业资金浪费或流失,减少坏账现象,促使企业逐步向战略目标迈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处于稳定地位。为探讨建筑施工项目资金管理的有效性,本文以企业资金管理概述为引线,分析当前企业资金管理现状,依据出现的问题,针对性改进,期望能够为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借鉴,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
企业资金是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得以进行的保障,用以维持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生存,需要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而资金管理作为内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其管理内容是对企业资金在筹集以及使用等环节进行合理规划、监督等一系列活动,科学规避资金使用风险,确保企业资金管理有效性,整体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水平。从整体而言,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有诸多特点,如资金空间分布分散、资金使用周期长等。
资金空间分布分散:建筑行业所涉及业务活动众多,且不同业务活动均属于独立的主体。企业在扩大经营规模时,需要进行招标活动。但是建筑施工企业承包项目较多时,多呈现分散状态,企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便利项目部门人员高效作业,多在承包项目所在地开设专门银行账户,其目的在于结算人力资源费用、建筑设备材料货款等。由于承包项目分散,所设银行账户分散,导致企业资金空间分布分散,不利于统一管理,阻碍了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
资金的使用周期较长: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其资金回款多以合同约定日期为准,按照约定的支付款项进行支付。企业若进行大型建筑施工项目,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及设备材料,加之建筑项目进程缓慢,周期长,回款速度较慢。同时建筑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会留取部分质保金,该部分资金在质保期结束后支付,导致企业资金被占用,延长使用周期,无法保障企业资金管理效益[1]。
第一,可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与安全性。建筑施工企业承包项目较多,且较为分散,遍布各地,施工地点呈现分散性特点,企业在承接建筑项目后,需依据项目效益与风险性,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保证金多在质保期结束后方可回款,保证金越多,企业占用资金越多,不利于资金回笼。同时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施工企业项目部在承包项目完成后多会因进行下个建筑活动而转移区域,导致后续应收账款工作尚未落实,致使企业未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企业可利用资金减少,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为了强化企业资金管理,企业需不断采用科学、合理的筹资方法,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资金有效管理。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减少坏账现象发生,避免资金大量流失,影响企业经营发展。
第二,可防范以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建筑活动众多,加之项目规模较大,资金需用量较大,增加了资金使用风险。对此,企业需在建筑项目开展前,依据企业发展需求,明确预算管理目标,分析落实企业项目所需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成本,也要准确评估利润水平。在项目建设以及建筑活动进行过程中,建筑企业会全程跟踪,及时知晓预算具体执行情况,对资金进行规划,确保合理、安全使用,力求将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而企业也能获取最优效益。除此之外,为了有效规避以及降低资金使用风险,企业需依据自身特点,制定风险预警机制,结合风险特点,制定可行性预防策略,争取早期发现风险因素,并实施干预,保障财务管理效益,提升企业经济实力水平。
第三,维持企业正常经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资金管理,可对固定以及流动资金进行划分,对其进行合理配置,针对项目所需资金,实施编制预算,可避免资金过度使用,同时可知晓每笔资金的具体流向。资金管理能够有效了解企业当前经营状况,为企业管理者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可使其通过评估项目所需成本,对资金进行合理配置,可将资金用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紧急施工项目中,有效避免资金占用,规避对外融资贷款,确保资金使用合理性、规范性,可确保内部资金得到统筹规划,使企业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保障企业能够正常运营[2]。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部分企业在进行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些许困难,例如建筑工程项目多且分散各地,财务网点较多等,不利于资金的统一管理。加之部分企业对资金管理认知不足,缺乏管理制度,存在多头多户现象,影响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资金统一管理,同时部分应收款项无法按期回笼,影响资金管理效率,导致企业产生可用资源被大量占用或资金闲置现象,不利于资金周转,资金应用不规范,导致建筑企业施工活动的开展无法顺应企业发展需求。
建筑项目落实过程中,由于业主未能按期付款,致使建筑企业可利用资金减少,造成施工企业长期垫资现象,影响企业项目进程。
建筑施工项目规模较大,所需成本较高,加之部分企业应收账款工作无法得到落实,建设单位出现久未付款现象时,企业因长期合作关系,不会选择过度催收,导致企业资金无法回笼。
长期如此,不利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增加坏账发生风险,致使建筑企业为了项目进程顺利,出现垫资现象,同时也担负着拖欠工程款的压力,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3]。
建筑施工企业同一时间项目活动较多,资金需求量大,加之项目活动需要企业交付保证金、垫付设备采购款项、支付人工以及办公耗材费用等,但企业内部可使用资金有限。当前我国部分建筑企业因秉持传统管理理念,对资金管理漠视,尤其是融资管理未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导致企业无法从外界获得资金支持,大部分企业在此背景下选择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融资,在项目完成顺利回款后,再向银行支付本金以及相应的利息。但银行贷款审批流程极其复杂,审批时间长,无法保障企业建筑活动尽早落实。
建筑施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因资金管理不当,内部可用资金不足,影响资金周转,导致企业形成借款链条。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建筑项目的顺利招标,而出现降低报价的现象,无法保障企业项目利润,造成企业经济损失。企业若向外融资借款,需通过银行借款完成,而所属单位或工程项目负责企业需要向集团企业借款,出现了借款还债的现象。
由于企业尚未建立或完善资金管理机制,不利于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部分企业未明确各环节管理重点,在进行设备采购、人力资源配置时,对成本管理重视度不够,造成企业资源浪费,成本支出超出预期规划等。例如部分企业在落实建筑项目前,由于未对所需市场环境进行提前调研,缺乏准确评估,导致设备或材料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增加了项目支出成本,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背离。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企业监督管控不足,未对工程项目进行全程跟踪与管控,不利于资金有效管理,无法发挥监督管理价值,多在事后弥补,忽略了事前预测、事中管控的重要性[4]。
首先,企业需强化管理者思想认知,使其知晓企业资金管理的必要性与相关内容,对业务人员进行多元化、多渠道的专题培训,使其均能意识到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管控的意义。企业需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加强学习,制定以及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使其能够依据企业自身发展需求,迎合新形势下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对现有的资金管理手段与方式进行时效性调整,确保其可行性、合理性,梳理资金管理流程,确保资金管理的有效性,针对企业资金的流动,每一笔款项均需知晓其来源与去向。其次,企业需制定科学、统一的资金管理计划,依据企业发展状况,设定资金管理目标,在项目建设前需成立项目小组,确保其独立性,项目负责人应具备高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其能够负责项目的落实。在项目建设前,项目小组需召开组内会议,对项目进行综合性分析,明确所需人力、物力资源等,对所需资金进行计划,罗列资金用途,以表格形式呈现,上交财务部门以及企业管理层进行审核。在这一过程中,项目小组成员要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意识,认真核算所需资金。最后,企业需建立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资金管理效益与绩效相关联,规范管理者行为,便于资金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使其能够依据企业发展目标,统筹分配企业可用资金,将资金本身价值发挥至极致。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综合能力,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企业管理,建立或完善项目计划控制体系,对企业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项目脱节以及资金使用率低、未获得最优化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财务共享核算模式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核算模式,可有效知晓企业当前经营状况,针对项目效益以及成本所需,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并审核以及评价考核,也改变了计划的控制对象,原有控制对象主要是指企业经营性资金支出项目,具有单一性特点,逐渐拓展为施工企业经营运行以及融资活动的全部经费计划。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参与者所涉及机构较多,且均具有独立性,项目计划制定工作不可能由一个部门直接敲定,需要逐级上报、审核,进行滚动式控制,确保预算编制计划的合理性、规范性,促使施工企业各个机构均能按照以此计划规范经营管理行为。
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需对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时,则需依据预算调整程序,以市场经济发展特点为基础,建立条件更加符合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模式,对内部资金实施有效管理,使其有规范的管理流程与方法,加强资金控制,提高周转率,有效控制资金流动风险,促使预算管理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能够相匹配,从而使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满足预算管理要求,达成预期目标[5]。
融资方式是能否顺利筹资的关键,既往资金管理模式引导下,企业多选择单一融资方式,多以银行贷款为主,缺乏全面性。企业需不断拓宽融资渠道,规避单一融资方式,依据企业经济实力,自身优势等,选择筹资渠道,确保其合理性,将项目回款用作贷款还偿,同时企业可对应收款项进行综合性评估,以此为抵押,申请贷款。除此之外,若企业招标项目所需保证金较多时,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例如寻求金融机构的支持,与其他金融担保机构签订委托担保合同,企业定期交付担保费用,并上交相关材料,由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项目保证金全额的投标保函,规避企业资金被大量占用现象的发生,增加企业内部可用资金,以免企业需向外借债,降低资金风险。
首先,企业在制定成本管理目标时,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立足实际,对项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分析,明确其与预算目标之间的差异,以项目合同确定的总价为基础,对整体的目标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成本控制理想的前提下,企业获得了最优的收益。企业需对各项目经营目标进行详细规划,依据成本控制总目标,制定可行性较高的成本控制计划,便于建筑项目的具体落实。其次,企业需全程控制成本,包含人力资源、财、物等。可通过建立奖惩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对其经费进行预算控制,促使员工工作积极性被有效调动,各部门员工均需知晓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管理任务,对各项费用支出进行控制,减少资源过度消耗。采用技术培训的方式,提高员工专业技能,考核激励制度的制定,利于员工竞争意识的提高。除此之外,企业需依照优胜劣汰的原则,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消耗,对材料费用进行有效控制,该举措包含材料采购、运输以及储备等多个环节,对此需要全程控制,制定成本管理目标。建立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组织机构,成本控制不局限于单一部门,对此制定目标时,需知晓各个部门员工的具体目标职责,建立职责体系,对依据目标进行成本控制效果较好的员工给予奖励,能够发挥激励作用[6]。
总而言之,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影响下,建筑施工企业要想久远发展,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需不断通过建筑项目,充实自身综合实力,让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了确保建筑施工企业能够顺利进行,控制成本的同时实现效益最优化,企业需不断强化资金管理,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依据项目所需规划资金使用情况,拓宽融资渠道,落实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减少企业资金大量占用与坏账现象的发生,保障资金使用合理性,推动企业项目建设工作能够平稳进行。企业还需强化思想建设,完善资金管理体系与制度,规范资金管理行为,促使企业能够在建设项目落实过程中规避各环节资金风险,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