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研究

2022-11-24 05:49刘晶晶平顶山神马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品牌研究 2022年29期
关键词:管理层机制国有企业

文/刘晶晶(平顶山神马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大数据技术是促进未来世界持续发展的新能源和新动力,对整个经济市场的商业格局以及生产效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想要破茧重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除了要积极引进人才、更新技术、完善经营管理观念之外,更应该强化内部控制机制,改良传统内部控制工作中环境偏差、人员素质较低、内部监督机制欠缺以及管理不科学等问题。实践中,要求国有企业管理层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持续改善内部控制的环境,并且强化沟通机制,落实风险评估的有关工作,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成效的同时,为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打下基础。

一、概念阐述

(一)大数据

大数据指的是,对于一些无法在短时间内用常规处理软件管理和捕捉的数据信息,需要借助全新的计算机处理方式,提高对海量数据的洞察能力和处理能力。作为IT行业的术语,大数据也被称为巨量资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每天面临的数据信息十分广泛,对于一些无法在短时间内处理的、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信息资料,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处理、挖掘和整合,能够帮助企业的管理层开展科学决策,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益[1]。

大数据的特点多种多样,首先具有容量大和种类多的特征。数据不分大小,在处理的时候需要尊重用户的需求,挖掘这些数据的潜在价值。而且数据类型十分多样,包括文字数据、图片数据、视频数据以及其他不可估量的模型数据等。其次,大数据信息的传递速度相对较快,无论是数据的获取、处理还是计算,都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高效便捷,能够利用相对低廉的成本创造较高的价值。最后,大数据技术具有可变性、真实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其中可变性是指大数据信息随时可能发生变动和丢失,阻碍了数据的集中处理和精准管理;真实性指的是数据内容一般客观翔实,能够帮助用户获得想要搜集的信息;复杂性则是指海量的数据,不仅来源渠道十分广泛,而且整理起来较为困难。

(二)内部控制

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内部控制指的是在企业经营发展的环境下,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效益,充分利用和管理企业内外部的各类资源,从而达到符合国有企业发展效益的管理目标。整个过程中,企业所实施的一切组织调节程序和方法,被称为内部控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十分广泛,具体包括内部环境的控制,需要企业管理层落实好企业文化的创建、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整以及各负责机构的权责分配等;工作风险评估控制,是指企业管理层与财务部门能够就国有企业当前或潜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精准判断风险的类型,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活动控制,要求国有企业能够依照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针对性强的控制机制,使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信息与沟通控制,是指企业管理层联合财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之间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沟通机制,确保企业内的交易信息、经济往来信息和财务信息能够实现多项互通,即时共享;内部监督控制,是指国有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审查监督机制,发现内控工作中的缺陷,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2]。

二、大数据发展下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有利于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管理层实施内部控制手段的基础和前提,具体包括人力资源的管理和管控、企业文化的缔造和创新、职权的分配以及各类机构的落实等。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国有企业在落实内部控制工作的时候,逐渐开发了业财一体化系统、财务共享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电子发票以及无纸化报销等各类变革,内部控制手段朝着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不仅有利于协调和设计与企业环环相扣的策略,同时也营造了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各部门的信息沟通提供了平台,也加速了管理者的科学决策。

(二)有利于帮助国有企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收益

经营风险所诱发的财务风险,对企业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心和关键点,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至关重要。因此利用大数据技术,设置针对性强的风险识别系统和防控系统,有利于在项目对接前,就项目的风险点进行集中的识别和预警。在事中,利用大数据监控机制,对内控风险进行精准分析和监督,帮助企业管理层制定针对性强的风险防控策略,有利于实现整体的战略发展目标。例如,利用大数据系统,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管理环境变化情况,可以帮助管理层第一时间获取企业业务运营分析数据,提高风险评估的效能。

(三)有利于科学监督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成果

国有企业规模大,而且涉及的人员、资金和业务十分广泛,因此内部控制工作种类相对繁多,需要做好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机制控制,并对控制成效予以动态的监督。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分析和评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风险。并且在大数据监控系统的加持下,还有利于强化对各部门的业绩控制。管理人员通过定期的数据对比,可以监督各部门的业绩情况,并在多个领域和多个层面提供及时的预警和监督。

三、大数据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内部控制环境偏差

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内控人员权责不清晰,存在重复控制和多级控制的现象。虽然经过一系列的国企改革,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实现了股份制改造,甚至落实了公司化运作机制,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家控制的问题,内部控制工作依然存在行政化治理的问题。在实践中,往往忽视了股东权益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片面追求部分行政人员的利益。再加上部分国有企业的考核机制不健全,大多采用行政任命的考核模式,很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严重增加了国有企业内部运行的成本。甚至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部分领导追求违规的灰色收入,损毁了国有企业的根基,一旦被查处,不仅降低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甚至还承担着信誉风险和破产风险[3]。

(二)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除了要扩大经营规模、延长产业链之外,也应该大力吸引专业化和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尤其在落实内部控制工作的时候,更应该吸纳和培养管理型人才和市场型人才。但是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由于转型相对较慢,企业管理层的风险防控意识较弱,在落实人员分配的时候,并没有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或配置齐全的内控岗位。再加上后续的培养和再教育工作不完善,企业内缺乏持续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人才,不仅很难对业务工作开展系统的调研和风险预警,同时也不利于评估企业内外的控制环境。当风险来临时,很难出具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致使企业承受巨大的经济危机。还有部分国有企业虽然设置了高端的内控部门,但是在推进内控体系的过程中,相关管理者并没有从实际出发,实施全过程的内部控制,个人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三)内部监督机制缺失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缺失,是当前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动因。具体体现在国有企业组织结构控制不完善,以及授权批准机制不协调等问题。尤其在大数据环境下,虽然企业在协调各部门信息的时候,建设了高端的信息化平台,资源的共享效率大大升级,但是也出现了国有企业内部权力制衡机制缺失的现象。例如部分重要岗位的权责分工不明确,管理存在缺位、错位和越位的问题,内部控制工作秩序紊乱,信息化数据和资源的传输容易出现丢失或失真的问题。再加上在组织结构控制中,国有企业的内部责任划分不清晰,经常会出现岗位重叠的现象,使原本就复杂的内部控制工作变得更加混乱,很难发挥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内部控制体系的真正功效。

(四)内部管理不够科学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想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需要遵循企业发展的基本管理框架,并结合企业经营的现状,寻找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外部政策因素,做好内部控制协调和外部协同管理的相关工作。但是部分国有企业在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后,虽然建设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但是该系统整体发展实力相对较弱,而且信息更新不及时,在发现风险和发生经营危机时,很难将该系统中的相关准则作为依据和策略,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再加上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中,缺乏业务信息统计系统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等,数据的真实性很难得到保障。因此财务部门在上交统计分析报告的时候,真实性也有待商榷,无法为国有企业管理层提供精准且及时的决策信息,内部控制工作的整体效率大幅降低。

四、大数据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对策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需要管理层充分了解影响企业政策制定以及各类工作程序实施的因素。优良的内控环境可以帮助企业各层级执行并贯彻内部控制制度,定期出具有效的业绩报表,为企业的经营和整顿提供核心依据。在实践中,要求国有企业可以基于大数据系统,优化治理结构。例如以国有企业的董事会为核心,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领导作用,全面强化各管理层以及基层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在工作中遇到各类困难和问题可以及时应对和解决。如某旅游类集团有限公司,为了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立了以企业发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框架,以“忠诚、友善、创新和担当”以及“创想新生活”的理念作为企业使命,始终发扬一团火的精神,积极改善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为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提供了条件[4]。

(二)强化信息沟通机制

大数据背景下,国有企业为了能够强化内部控制效率,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才能保证信息资源的及时对接、有效获取和精准传输,提高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实践中,要求企业管理层联合内控管理者,强化信息沟通机制的建设,自上而下,通过引入高端的信息传输设备和在线互动平台,使财务部门、业务部门以及管理层之间能够实现无差别的信息互通。例如基础业务部,将每日的工作数据移交给财务部门;财务管理人员定期生成财务报表,供管理层作出科学决策,自下而上提升企业的发展效益。整个过程中,各部门之间通过信息协调,也有利于发挥相互监督的职权。除此之外,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信息沟通机制,也有利于管理层充分发挥人文关怀,积极在线上了解各基层部门的发展现状,甚至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状态等。必要情况下,在沟通平台上还可以设置匿名意见箱,每一位企业内的成员都可以提出意见和想法,为管理层的整改和决策提供帮助。整套流程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文化,对于更新内部控制机制具有重要的引导价值。

(三)构建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的核心。因此在大数据环境下,国有企业为了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需要构建积极协调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了确保体系建设的公平性,企业内财务管理层以及基层财务人员,无论是绩效考核还是工资发放,都应该实施集中的管理和统一的委派。在此基础上,要求财务主管部门能够合理编制适合企业发展的预算系统,并规划好财务内控职能。每一个财务领导小组,负责不同的业务部门,对接各业务平台中的财务核算工作、财务制度制定工作,以及资产管理、投资账户管理、资金管理等。并且还要对国有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收入和成本支出进行集中的管控和信息化测算,使企业内的资金资产信息准确且安全,为管理层出具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报告,建立更安全的大数据财务管理体系。必要情况下,内控管理体系还需要充分发挥监督职权,建立业财融合机制。如国内某大型商超集团,以品牌直销购物中心和超市等几大业态为经营基准,在内控工作中融入信息化业财融合体系,即使在疫情冲击下,整个2020年线上产品销售收入,也明显呈上升趋势,发展态势良好。

(四)全面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是国有企业落实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国有企业更应该确保风险评估工作朝着系统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建设线上的风险评估和识别机制,对企业内发生的各类经济往来活动和业务内容进行流程监督和管控。必要情况下,需要完善重要业务和核心业务的风险数据库,一旦发现数据错乱或信息失真,需要及时发出警报信号,便于管理者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整改和维护,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除此之外,还要求国有企业可以在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下,完善内部管理工作,推行信息化的战略指标,重点加强营销、定价以及采购等环节的控制工作,从财产保护、会计系统建设以及授权审批等多个方面,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为降低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提供保障[5]。

五、结束语

大数据背景下,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有利于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规避经营风险,提高收益,同时也可以监督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果。在实践中,要求国有企业管理层联合内控管理人员,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基本应用方向,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并强化信息沟通机制。除此之外,也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全面做好针对国有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成效的同时,为加速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相关链接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大数据需要特殊的技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适用于大数据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

猜你喜欢
管理层机制国有企业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关于审计准则中管理层舞弊的思考
光明乳业管理层激励探索
皮革机制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