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生梅,肖刘洁,彭 英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零借阅现象在各高校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很多馆藏处于闲置状态,这在图书馆资金有限、藏书空间压力大的情况下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表示:“数字资源建设是资金问题,纸质资源建设是质量问题。”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的零借阅现象成因各不相同,具体取决于各大高校自身的特点,除此以外,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采购工作、阅读推广等因素也会影响纸质图书的借阅率。分析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的零借阅现象,可以得出零借阅现象成因的共性和个性,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高校图书馆改革的有效措施,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图书馆持久发展。
零借阅现象是指文献在1年或更长的时间内,一次都没有被读者借阅过。零借阅率则是指这部分文献在整体图书中的所占比率。当前,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的零借阅现象严重,纸质图书零借阅率偏高,几乎一半以上处于闲置状态,这是对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极大浪费。零借阅纸质图书无人利用,其存在本身就挤压了高校图书馆有限的藏书空间,浪费了高校图书采购的经费支出。
高校图书馆必须重视纸质图书的零借阅现象,清楚零借阅现象表明了高校图书馆藏书利用率堪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有缺陷,馆藏质量不达标。基于此,高校要深刻意识到提高藏书利用率是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远大目标,高校要重视纸质图书资源的利用,整合各方优势,降低纸质图书零借阅率,提高图书馆文献利用率。
全媒体时代,阅读方式不再局限于纸质图书阅读,读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方式获取文献资料的信息。海量的数字资源和电子图书存在于互联网中,手机、Kindle、iPad、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都可以作为学生阅读文献资料的媒介载体,不受借阅时空限制的电子书成为学生首选,碎片化阅读成为当下主流的信息获取方式。传统的图书馆借阅模式需要耗费赶路时间和寻找时间,以及携带移动终端的体力,和线上借阅相比并没有太多优势,也无力抵抗无纸化移动阅读方式的冲击。在过去,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的优势在于高校储藏有大量的专业性学术著作和期刊,辅助专业性深度学习的文献资料只能从图书馆借阅,图书馆是学生信息获取的唯一可靠途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献著作以原生数字信息的形式生产,大量高水平的学术期刊转战电子版本,科研工作对纸质文献的依赖性大幅度降低,学生从过去在图书馆里寻找文献资料,转变为在专业网站里寻找文献资料,这样更容易忽视并且轻视高校馆藏纸质图书的作用。
除此以外,高校学生自由时间充裕,自主学习计划安排,很容易忽视专业学习和课外深造的重要性,将大量时间耗费在社团活动、兼职打工、游戏娱乐之中,甚至彼此之间互相影响,降低阅读兴趣,这些直接消减了高校学生出入图书馆和借阅纸质图书的频率。
虽然文献资料的电子录入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但是纸质图书在长期保存学术成果、端正读者学习态度等方面仍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仍然是高校学生深度进行系统化专业学习的第一选择。但正是高校馆藏纸质图书所具有的专业性,为高校学生的借阅设置了门槛。学生不知道应该阅读哪些书籍,不知道馆藏书籍分别属于什么学术流派,拥有什么学术价值,这些专业性、学术性问题的出现暴露了高校院系在阅读学习指导上的缺位。大多数高校院系的课程安排忽略对高校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完全依靠自主学习。院系还将阅读视为图书馆的职责,强求图书馆在保存文献资料以外兼负文献资料导读的功能。高校内各部门针对馆藏纸质图书的阅读推广工作参与度严重匮乏,不仅不能形成推动阅读的合力,而且形成了“三不管”盲区。
高校图书馆过去只承担保存资料和提供阅读学习服务的功能,其环境设计完全根据这两点进行,就现在的技术水平和生活水平来看,亟须优化。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在舒适的环境中学生更能享受阅读的乐趣。所以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也要重视对整体环境的设计布局,尽可能营造舒适阅读的氛围感,吸引更多的学生去图书馆学习。此外,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借阅系统已经十分健全了,学生了解图书馆纸质图书馆藏资源的信息,并快捷寻找所需书籍已不再是难事,但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文献检索意识不强,没有掌握恰当的文献检索方法。
阅读的信息化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的主体都是针对纸质图书的借阅,现在纸质图书零借阅现象频现,图书馆工作人员还保留等待学生借阅的服务理念,对图书馆新近资源内容和管理方法不熟悉,这种不作为,更刺激了纸质图书借阅率的进一步下降。
此外,高校图书馆大多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对读者实行全方位开架,容易出现错架、乱架现象,导致纸质图书在流通过程中出现位置信息标识不清楚的情况,影响读者的正常借阅,进而造成零借阅现象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高校图书馆馆藏理工专业书籍的借阅率要低于馆藏人文社科书籍的借阅率,所以高校图书馆在采购图书时,也会适当增加人文社科书籍的采购数量,减少理工专业书籍的采购数量。这是因为理工专业书籍的阅读门槛较高,而人文社科书籍普遍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但是,随着电子图书的出现,人文社科书籍因为没有太高的阅读门槛,往往成为学生日常消遣的掌上阅读对象,学生因此不再选择进入图书馆借阅。这种微妙的资源错位,直接导致纸质图书借阅率的下降。
此外,高校自身不断加大对电子图书的采购力度,广泛利用数据库资源,提升了图书馆整体藏书的利用率,却也降低了纸质图书的借阅率。
首先,很多高校对图书馆的业务不够重视,只关注图书馆在各种评估中的指标,不重视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和业务指导。当前,高校财政政策收紧,图书馆获批采购经费逐年递减,高校对电子图书和数据库的采购经费投入不断增加。现在纸质图书的价格不断上涨,高校图书馆面临采购数量和种类二选一的艰难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很容易漏掉读者需要借阅的书籍,从而降低进馆人数,增加纸质图书零借阅率。
其次,近年兴起的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受到高校图书馆的关注,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和阅读需求,购买纸质图书学术资源,可以有效提高纸质图书借阅率。然而,当下图书荐购、采购流程的时间漫长,从收集读者建议到高校决策采购,最终图书运输到馆,读者很容易在中途遗忘或达成自己的阅读需求,不再关注图书馆资源,造成纸质图书零借阅现象。
高校应该充分重视零借阅现象,让相关单位都认识到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促进团委、院系、公选课老师等联合发挥作用,形成强大的合力,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例如:高校图书馆重视对纸质图书的宣传推荐;团委把阅读纸质图书纳入活动环节;院系加强与图书馆的沟通合作,主动向学生介绍本院系的专业纸质图书,设置阅读作业。
高校图书馆应灵活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针对新进纸质图书进行内容介绍和阅读引导,及时宣传新书;针对常年不外借的旧书开展专题推广,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针对专业性强的纸质图书邀请校内校外相关专家开设解读讲座,除去阅读障碍。图书馆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主动推荐阅读的纸质图书。
高校图书馆的内部环境,既要满足文献存放的技术要求,也要满足不同学生阅读学习的不同需求,比如太空舱椅、朗读亭、研讨间等不同设施。个性化与多元化的阅读环境更能留下学生借阅纸质图书。图书馆还要注意线上阅读环境的建设,通过常用的集“馆藏纸质图书”“馆藏数字资源”和“线上电子文献”为一体的操作平台,方便读者查找所需书籍,提高图书利用率。另外,图书馆除了增加形式多样的阅读资料,还应增设舒适的沙发、桌椅和装饰,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是休闲静读的好场所。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提升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精确管理开架图书的取放,热情介绍纸质图书的信息。引导读者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关注读者的阅读情况,培养他们提高对纸质图书学术价值的辨别能力。另外,对于学生文献检索意识不强,没有掌握恰当的文献检索方法这一问题,图书馆工作人员需给予引导,可主动上前询问学生是否掌握检索方法,若未掌握,那么工作人员可以主动进行教学。或者在图书馆显眼处以图的方式展示最新的文献检索方法及流程,这样也便于学生及时发现和学习。
高校图书馆实行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开展全面深入的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地购入纸质图书,保证馆藏图书的质量,也就是说通过控制好纸质图书的质量,降低零借阅率。要建立快速通道购买馆藏没有的书籍,紧跟时代不断调整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结构,进一步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丰富馆藏资源。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采集高校教师、学生的一些阅读建议,有针对性地去选择采购的图书类型,同时与全国优质的出版厂商联系合作,采购优质内容的图书。
图书借阅量下降和馆藏结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馆藏结构是否合理又和图书采购密不可分。要想优化馆藏结构,不仅需要从图书采购入手,而且还要获得院系领导的支持和积极参与。首先,采购人员要深入基层,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和科研计划,并且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把握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倾向,这样采购图书才能有的放矢。其次,改革现有的采购模式。图书馆现在订购图书主要是采购人员根据电子书目上的内容介绍来提交图书订单,由于书目内容介绍比较简单,采购人员很难了解图书是否符合读者需要,因此订购的图书很难符合读者需求。所以图书馆可以请书商定期把样书送到图书馆,由采购人员和广大读者现场看书。这种现场选购的图书比较具有针对性,更能符合读者需求。最后,做好每年的馆藏评价工作。图书馆中有很大一部分书籍与教学体系挂钩,涉及学生的专业课程,那么这类书籍的采购则需要高校领导、教师群体等参与,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符的教辅图书,这样也便于学生课外延伸知识或是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学习。采购前根据学生借阅情况来评估图书的受欢迎程度,对于热门的图书类型可以扩大采购量,对于部分冷门图书则可以减少采购量,这样一来,在满足借阅需求的条件下又可以减少部分冷门书籍的积压,避免采购经费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