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麦粒灸

2022-11-24 05:23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麦粒灸制定工作组
康复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施灸麦粒穴位

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麦粒灸制定工作组

王晓彤*,王欣欣,董 闯,李 妍,王 九,金圣博,刘东宁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本标准按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医康复标准研究基地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宁波市中医院、郑州市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针灸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医药规范标准研究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晓彤、董 闯、付晓烨、李 妍、宋鸿权、周建扬、张 宏、吕 静、蔡圣朝、赵 雪、贾红玲、韩学杰、梅全喜、王欣欣。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麦粒灸康复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证、主要适应证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及医疗保健机构,规范管理和指导医师及中医专业技术人员正确使用麦粒灸康复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709.1—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部分 艾灸

GB/T 12346—2006 腧穴名称与定位

GB 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T 20348—2006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

GB/T 16751.3—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治法部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麦粒灸

麦粒灸属于艾灸疗法中直接灸范畴,是使用麦粒大小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烧灼,借助灸火及药物对机体穴位的刺激作用,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1]。

3.2 晕灸

受术者在接受艾灸治疗过程中发生晕厥的现象,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慌、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等症状,重者出现神志不清、二便失禁、大汗、四肢厥逆、脉微欲绝。

3.3 灸疮

灸量的不同有时会破坏皮肤基底层或真皮组织,发生水肿、溃烂、体液渗出,形成无菌性化脓现象,痊愈后多留有不同程度的瘢痕。

4 操作步骤与要求

4.1 施灸前准备

4.1.1 麦粒灸艾炷制备 选用精细柔软纯净的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圆锥体艾炷,质量3 mg,高3 mm,腹径2~3 mm(具体制作方法见附录A)。

4.1.2 穴位选择与定位 根据受术者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或部位。穴位的定位应符合GB/T 12346—2006的规定。

4.1.3 体位选择 当治疗时所取穴位在身体正面、侧面、背面时,分别取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当治疗时所取穴位在身体头部、肩部时,分别取仰靠坐位或俯伏坐位。

4.1.4 其他辅助用品 消毒弯盘、消毒棉签、消毒棉球、消毒镊子、凡士林、蒜泥液、酒精灯、消毒纱布、打火机、线香、垃圾缸、龙胆紫、磨口瓶、清水、碘伏。

4.1.5 受术者准备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适当饮水,饭后0.5 h排空大小便。实施麦粒灸前应全面了解受术者情况,加强与受术者的交流,消除其对疗法的恐惧感,若要使用化脓麦粒灸时,应征求受术者的同意。

4.1.6 环境卫生要求 环境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5982—2012的规定,保持环境安静、清洁卫生、温度适宜,具备排风设备。

4.1.7 消毒 施灸前应该对施术者双手和受术者施灸部位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应符合GB 15982—2012的规定。

4.2 施灸

4.2.1 施灸原则 施灸顺序应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施灸壮数先少后多,施灸艾炷先小后大。施灸手法有补有泻,需根据辨证而定,虚者宜补,实者宜泻[2](补泻手法见附录B)。

4.2.2 化脓麦粒灸 化脓麦粒灸操作步骤具体如下:

(1)可用消毒棉签蘸取适量龙胆紫在皮肤穴位上作出标记。

(2)安放麦粒灸艾炷时可先在穴位上涂些大蒜泥、凡士林或清水,以增加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在其未干时将麦粒灸艾炷放在指定穴位上[3]。

(3)用线香从麦粒灸艾炷尖部点燃,根据补泻情况,任其自燃或者微微吹气助燃,第1壮燃至艾炷剩余2/5~1/5,受术者烧灼感明显时,施术者须用镊子或手将未燃尽的麦粒灸移去或压灭,更换麦粒灸艾炷再灸第2壮[4]。

(4)第2壮仍在原处,再次出现烧灼痛时,施术者可用左手拇、食、中3指按摩或轻叩穴道周围以减轻痛苦,当疼痛难以忍受时,即再次用镊子将未燃尽的麦粒灸移去或压灭。对于已经有麦粒灸治疗经历,尤其穴位上已有灸疮瘢痕的受术者,可以让麦粒灸燃烧得更透,如受术者不出现剧烈的烧灼疼痛感,可以让麦粒灸着肤烧完。

(5)每穴一般可灸5~7壮,初次施灸壮数应从少到多。

(6)灸后穴位局部常可能变黑、变硬、结痂,第2天应在结痂处继续施灸,不出数日,即能达到化脓之目的。

4.2.3 非化脓麦粒灸 非化脓麦粒灸操作步骤如下:

(1)可用消毒棉签蘸取适量龙胆紫在皮肤穴位上作出标记。

(2)安放麦粒灸艾炷时可先在穴位上涂些大蒜泥、凡士林或清水,以增加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在其未干期间将麦粒灸艾炷放在指定穴位上。

(3)用线香从麦粒灸艾炷尖部点燃,根据补泻情况,任其自燃或者微微吹气助燃,当第1壮燃至受术者感到灼痛时,施术者立刻用镊子或手将未燃尽的麦粒灸移去或压灭,更换麦粒灸艾炷再灸第2壮。

(4)第2壮仍在原处,每穴一般可灸3~5壮,初次施灸壮数应从少到多,以穴位局部出现红晕为度。

4.3 施灸后处理

4.3.1 灸疮化脓 灸疮化脓期间,正常的无菌性化脓,脓液较淡色白。若发生细菌感染而化脓,脓色呈黄绿色时,可使用抗菌消炎药物。假如脓液过多,为防止继发感染污染衣物,每天可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疮口,并用消毒纱布轻轻擦拭伤口,不可擦伤流血。一般灸疮面不大可任其自愈,20 d左右后结痂即可。如疮口比较大,要注意脓水的清洗,每日不可间断。

4.3.2 灸后皮肤红晕 灸后皮肤出现红晕是正常现象。若艾火热力过强,施灸过重,皮肤易发生水疱。小水疱无需处理,如果水疱较大用消毒针刺破后消毒,防止感染,数日内可痊愈。

5 注意事项

(1)灸疮化脓期间,要避免重体力劳动,疮面局部勿用手搔以保护痂皮,并保持清洁防止感染,同时可多吃一些营养较丰富的食物,促使灸疮的正常透发,有利于提高疗效。

(2)注意晕灸的发生,如发生晕灸现象应该立即停止施灸,让受术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松开领口,给予温白糖水(糖尿病者慎用)或温开水,闭目休息即可。对于猝倒神昏者,可以针刺水沟、十宣、百会、合谷、内关、太冲、涌泉等穴位以急救。

(3)受术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劳累后或饥饿时不宜进行麦粒灸治疗。

(4)对儿童受术者进行治疗操作时,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

(5)灸疮愈合之后1个月内忌吃发物和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海鲜、韭菜、羊肉等),以避免灸疮复发化脓。

6 禁忌证

麦粒灸禁忌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

(1)心脏虚里处、大血管处、皮薄肉少处禁灸。

(2)孕妇下腹部与腰骶部,囟门未闭合之小儿前头部禁灸。

(3)睾丸、外生殖器、乳头部禁灸。

(4)颜面、关节活动处不应采用化脓灸。

(5)外感风热、各种感染性发热、高热、脉象数急者禁灸。

(6)阴虚火旺、抽搐痉挛、极度衰弱、大病初愈及糖尿病患者禁灸。

(7)极度疲劳、情绪不稳、大汗淋漓、昏迷、温度感觉障碍者禁灸。

7 麦粒灸康复技术的主要适应证

麦粒灸康复技术具有治疗作用点精准、温热效用深透、特殊的短暂、穿透样灼痛以及灸后的愉悦畅快感和局部持续的无菌性炎症等特点,能够激发人体免疫调节功能,提高自身抵抗力和修复能力[1],达到疾病康复治疗的目的。

麦粒灸康复技术具有温经散寒、消炎镇痛、消瘀散结、防病保健之功[6],能够广泛适用于风寒湿痹、寒痰喘咳、脏腑虚寒、元阳虚损等原因引起的神经、消化、肌肉骨骼、结缔组织、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7]。

7.1 慢性脑血管疾病康复

麦粒灸可以通过瞬间深入的“温”“通”效应激活神经元活性,调动自身内在调节系统,诱导产生热激蛋白,刺激机体启动神经反射和调节机制[8-9],还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表达,从而增加脑血管流量,改善脑组织在局部缺血、缺氧状态下的损伤进展[10-12]。适用于慢性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肢体活动、感觉、失语、认知等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7.2 慢性疼痛性疾病康复

麦粒灸能够通过抑制局部组织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炎症细胞凋亡,同时提高身体免疫因子水平,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方式,减轻关节组织炎症、水肿、疼痛等症状[13-16]。适用于颈肩腰膝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痛、头痛、痛经等慢性疼痛性疾病的康复治疗。

7.3 慢性癌性相关症状康复

麦粒灸具有“温”“通”特性,可以起到扶正、散寒、透热、泄毒等功效,能够调整紊乱、低下的免疫功能,激活机体的防御机制,调动自身产生持久而多方面的抗御能力[17-20]。适用于癌性疼痛、疲乏、失眠以及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便秘等放疗、化疗相关症状的康复治疗。

7.4 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康复

麦粒灸可以综合调整下丘脑中影响睡眠相关因子的水平,并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使其共同作用于睡眠-觉醒周期,从而达到改善失眠的作用[21-22];麦粒灸可以减缓血管内皮损伤,并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干预作用,有助于缓解由于上述原因引起的眩晕症状[23];麦粒灸在局部具有“以火通达”作用,其更持久的穿透性和灼热感,可以振奋阳气,提高神经兴奋性,调整局部气血和经络运行,缓解局部肌张力,减轻面瘫患者面部的僵硬感[24]。适用于如眩晕、面瘫、失眠等多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7.5 慢性心血管疾病康复

麦粒灸对于多种血脂检测指标具有良性调整作用;其可以通过调整血管内皮功能影响因子水平,达到保护主动脉血管内皮并有效调节血压的作用[25];还可提高心肌收缩能力,改善心功能[26]。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

7.6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康复

麦粒灸可以为机体细胞代谢及免疫活动提供能量,有利于纠正呼吸系统细胞代谢障碍,并具有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外来抗原或细菌进行吞噬,从而降低炎症反应,恢复机体功能[27-28]。适用于慢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7.7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康复

麦粒灸可以影响消化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内环境稳定,并通过神经-内分泌网络传递到靶器官而发挥治疗效应,可以有效调节消化道黏膜免疫状态[29-30]。适用于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便秘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7.8 慢性皮肤结缔组织疾病康复

麦粒灸能够调控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对结缔组织的损伤并促进其修复,降低对关节、肌肉、皮肤、黏膜、血管、神经等多脏器、系统的影响,从而达到改善关节肿痛、关节僵硬畸形、皮疹等症状的作用[31-32]。适用于带状疱疹、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疾病的康复治疗。

8 附 录

8.1 附录A(规范性附录)麦粒灸艾炷的制备

麦粒灸艾炷所用艾绒应为陈年精绒。将艾绒少许置于左手示、中指之间,用拇、示、中3指将艾绒揉匀,形成适当大小的艾团,然后将艾团置于拇、示两指之间,大拇指向前,用力将艾团搓紧,艾团即成细条状,直径约为3 mm。左手捏住艾条,露出麦粒大小长度;右手用无齿镊尖端紧紧夹住艾条露出部分根部,横向用力扯下,即形成圆锥形麦粒灸艾炷。

精艾绒是指用3~5年陈艾叶经过反复的粉碎、筛选,最终而得到的没有杂质,叶柄、秸秆的纯度达到(25~50)∶1以上的艾绒,其颜色多为金黄色,这种绒就称为金艾绒或精绒。精绒具有高纯度的特点,易于燃烧,产生的艾烟少且气味芳香,火力温和,穿透力强,多用于麦粒灸。

8.2 附录B(规范性附录)补泻手法

麦粒灸之补泻手法始载于《内经》,后见于《针灸大成》。《灵枢·背腧》:“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至艾,须其火灭也”。《针灸大成》乃遵经旨,略有发挥:“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

用口吹艾火助燃,可在短时内达到足够的刺激强度,补法时,不用吹其火,让艾火慢慢燃烧以待自灭,然后按住其穴位稍后离开。用艾火泻邪之时,可以迅速吹旺艾火,吹火的同时还可用手护拥施灸穴位四周,使艾火温度更加集中而强烈,艾火燃尽后无需按住其穴位。

猜你喜欢
施灸麦粒穴位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中暑
夏季穴位养心
喝酒之前揉穴位保肝护肝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 不靠谱
蚂蚁和麦粒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
从麦粒到面包
艾灸的烟气对人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