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内涵、向度: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三维论析

2022-11-24 05:11左殿升
关键词:总书记

左殿升,李 娜

(齐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人民健康既是个人安身立命问题,也是社会民生问题,更是关系国运兴衰的国之大计,“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①《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34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健康生活、生产、生态和生命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历史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民健康观。人民健康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理念的重要体现和基本遵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指导思想。2020年1月至今,一场全球范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国内外突然爆发,来势汹汹、灾害深重,“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②《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0年合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6页。。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迅速行动、果断出击,取得了抗击新冠疫情的不断胜利,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疫情是块“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思想在疫情期间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发展,更得到了充分的实践检验,发挥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新时代背景下,新的重大历史事件面前,系统回顾和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思想是现实之需,更是未来之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一、生发源流:传承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是坚定而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其人民健康观始终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思想观念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一脉相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

(一)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卫生健康思想

“人本身是他自己物质生产的基础,也是他进行其他各种生产的基础。”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00页。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社会存在是人的本质,是人的劳动实践推动着历史前进,健康的身心是创新创造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保护健康,保持一切价值的源泉即劳动能力本身”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29页。。马克思在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过程中,是以底层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艰苦生存工作环境为切入点的,他高度关注工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猛烈地批判了资产阶级对工人健康的漠视和损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为获得高额利润,贪婪地剥削和压迫沦为商品的劳动力,异化了工人劳动,使工人过着非人的生活,工人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状况严重恶化,他们“不可能保持健康,不可能活的长久”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09页。。马克思从工人的视角进行了这样的阐述:“我(工人)每天只想在它(身体)的正常耐力和健康发展所容许的限度内使用它,使它运动,变为劳动。你无限制地延长工作日,就能在一天内使用掉我三天还恢复不过来的劳动力。”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61页。资本家把工人当作生产资料和机械式的劳动力,丝毫不考虑工人的身体状况和工作环境,他们只关心工人创造利润的多少。资产阶级依靠无限制地压榨工人身体和劳动获得大量的价值,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财富的积累与工人的贫困和疾病是成正比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家根本不关心工人的健康和寿命,他们对工人健康和寿命的摧残属于社会谋杀。”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99页。马克思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工人生存和健康问题,首先要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他积极为工人阶级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和其他健康权利,他反复强调:“工人要坚持他们在理论上的首要的健康权利。”⑥《毛泽东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1页。早期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健康和生存问题可以说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巨大突破口,正是看到工人阶级精神和健康的饱受摧残,马克思决心建立一个“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部的本质”⑦《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89页。的全新的共产主义社会,并毕生为之奋斗。列宁结合俄国革命实际,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工人阶级社会福利方面的具体要求,如社会保险制度、八小时工作制、禁止加班加点、禁止在特殊部门使用女工等。十月革命胜利后,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就遇到了大规模流行病爆发的严重社会问题,列宁充分认识到最大限度保障无产阶级劳动者基本身体健康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他多次强调:“或是虱子战胜社会主义,或是社会主义战胜虱子。”⑧《列宁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98页。这充分显示出当时群众健康状况和健康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也充分表明了卫生健康事业对新生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列宁面对社会主义初期极其严峻的卫生防疫状况采取了一系列特别措施,例如动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基础医学教育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等,这些措施有效防止了传染病蔓延,保护了新生苏维埃群众的生命安全,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同之处和显著优势。

(二)接续了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卫生健康思想

“我们党从成立起来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0页。,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直以来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永远站在一起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立场,中国共产党历来具有关心群众疾苦、关注人民生活、重视人民健康的优良传统。中华苏维埃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乡村调研时就发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十分落后,农民身体状况十分堪忧,开展农村基层卫生运动十分必要,并且意义重大。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社会医疗体系崩塌、流行病泛滥、人民群众积贫积弱的悲惨局面,毛泽东强调:“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①《毛泽东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76页。毛泽东充分发挥群众的集体力量,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同流行疾病和自然灾害开展“运动战”、“歼灭战”。1952年12月,毛泽东在第二届全国卫生大会上指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②汪建新:《诗人毛泽东的战“疫”情志——再读〈七律二首·送瘟神〉》,《党史文苑》2020年第8期,第41页。,他领导人民先后战胜了麻风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流行疾病,消除了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等四大灾害。毛泽东从体育、教育、卫生和中医药等不同方面积极倡导人民健身强国,在全社会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号召人们“养成卫生习惯,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③《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50页。,逐步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形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毛泽东还强调,中华民族必须尽快摆脱“东亚病夫”的帽子,全国上下要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发展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增强人民体质以保家卫国。正是由于毛泽东对卫生健康工作战略性的重视和规划,使新中国在百废待兴的基础上较快建立起了全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改善了人民健康状况,成功奠定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基础。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邓小平指出,卫生健康事业要与人民的共同富裕同步推进,要与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25页。。邓小平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于战胜重大疾病、培养卫生人才、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作用,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指导下,这一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在科技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江泽民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融入健康工作中,强调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应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他着力推动农村卫生工作,加强医药卫生体系改革,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卫生体系。胡锦涛积极倡导科学发展观,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卫生保健制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他强调:“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⑤孙晓杰:《“和谐社会”与我国当前卫生服务制度的改进》,《理论视野》2008年第5期,第20页。,要始终“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⑥《胡锦涛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581页。。经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创新发展,“病有所医”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全社会医疗保障不断加强,健康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

(三)实现了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立足民情、社情、国情、世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⑦《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将人民健康思想和人民健康事业推向新的高位。习近平早年在地方工作时,就深刻体察民间疾苦和人民群众健康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1982年,习近平刚来到河北正定工作时,发现农村“连茅圈”现象大量存在,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连茅圈’就是厕所和猪圈连在一起,很不卫生”,“厕改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⑧《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58页。。厕所问题只不过是农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让习近平高度重视的这件“小事”,其实是一件关乎到人类健康、环境治理的大事。习近平正是从“厕所革命”入手,从最基础、最薄弱的环节进行基层群众的“健康革命”,既体现出其人民情怀,也充分表明其人民健康工作的一个基本思路,那就是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2000年,习近平在福建省工作时强调,要不断“推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条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①习近平:《2000年1月21日在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福建政报》2003年第3期,第8页。习近平还非常重视医疗卫生事业信息化建设:“建设省级政府公众信息服务网,重点在医疗等领域开发建设信息应用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政策信息和交互式办公的信息服务系统。”②习近平:《正确把握发展大势,加快福建经济发展》,《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2期,第9页。2003年,习近平在浙江省工作时强调,要在卫生健康领域加强改革开放和国内外合作,“积极推进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多形式吸引跨国公司,积极推进证券化融资和跨国并购”③习近平:《200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浙江政报》2003年第4期,第9页。。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还高度重视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医疗卫生保障问题,要求“在就医看病方面,各地想方设法降低务工人员的看病费用,向民工发放‘爱心卡’,为民工提供医疗救助,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其中。”④习近平:《以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有效解决好农民问题——对浙江省农民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政策瞭望》2005年第10期,第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更广阔的视域和更深邃战略思维通盘考量人民健康问题,开辟了一条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民健康发展道路。2013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指出:“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⑤《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响亮自信地向全世界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维护人民健康权利和利益的态度与决心。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再次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⑥《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人民日报》2016年8月21日。“优先发展”、“全方位”、“全周期”等话语充分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价值定位、实施路径和目标指向,进一步廓清了人民健康在治国理政中的战略规划。党的十九大为人民健康事业擎画出更加清晰明确的路线图,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集中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医药、卫生、疾控、医疗保障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他在报告中提到的这些内容,全部都是目前涉及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问题中的难题和“痛点”,把脉精准到位,直接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健康的关心不仅体现在话语中,更是体现在行动上,对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医疗健康问题高度关注、频频过问。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他再三强调: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⑦《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0年合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0页。,亲赴湖北、北京等防疫一线调研工作、慰问广大医疗工作者和患病人员,多次与一线防控人员进行视频连线,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专题会议,隆重举行抗役斗争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凝练总结出了伟大的抗疫精神。2020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专家学者座谈会时强调:“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⑧《习近平主持专家学者座谈会强调: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人民日报》2020年6月3日。2022年3月17日,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再次强调:要“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⑨《中共中央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 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人民日报》2022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风险以及国家安全通盘考量,把人民健康视为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有力举措,充分体现了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使命担当和“我将无我”的忘我胸怀,既给全国人民抗击疫情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又为疫情防控和人民健康事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思想内涵:实现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情怀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旨在让每一个人在健康医疗保障方面都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征程上不让一个人掉队。他将人民健康与美好幸福生活和小康社会高度关联,面向世界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24页。,赋予了人民健康思想更为丰富宽广的意涵。

(一)健康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46页。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健康存在和持续不断发展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健康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指出健康“是每一个人实现成长和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207页。,并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创新性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0页。。“重要基础”表明了习近平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的存在的本质性认识,存在决定意识,没有健康,就不会有自由而独立的个体的存在,更不会有个体全面的发展和有意识的历史活动。“必然要求”表明了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认识上的一个升华,发展需要健康,越是高质量自由全面的发展越需要高品质全周期的健康,健康与发展是一个相互转化、互为促进的动态过程。从“重要基础”到“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上的一个飞跃,“基础”是一种客观实在,而“要求”则是一个主观能动,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不断推进,人的健康需求和健康意识必将不断加强,因此,健康将从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转化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也自然成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习近平对人民健康的全新认识和论述,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本学说新境界。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习近平始终“把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⑤《习近平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总结表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 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6日。,始终“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第237页。,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⑦《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0年合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25页。,把“以人民为中心”的落脚点聚焦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页。上,这些重要论述充分标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定位。新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共产党根据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把促进人的自由、健康、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追求视为自己的追求,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本色,初心和使命始终同保障人民健康的事业联系在一起,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二)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进入新时代,我国仍面临着重大疫情灾害频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医疗保障供需矛盾突出的复杂局面,医疗卫生领域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不平衡、不充分、不精致的健康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精细化、多样化、高品质的健康需求矛盾对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①《治国理政新实践》第二卷,北京:新华出版社,2019年,第200页,第636页,第636页。的重要论述,这一论断具有重要意义,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核心要义,具有丰富的内涵层次。首先,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的小康社会观,即“人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②《治国理政新实践》第二卷,北京:新华出版社,2019年,第200页,第636页,第636页。。传统意义上理解小康社会往往是经济高度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习近平赋予了小康社会新的内涵和外延,即小康首先要健康,小康社会首先是一个人民全面健康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病夫”社会;其次,表明了习近平全民、全员健康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第120页。。“小康也包括健康,要全民健康”④谷正、马瑞超:《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第70页。,“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7页。,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全民囊括了老弱病残幼和鳏寡孤独者,回答了社会主义健康事业为什么人的问题;再次,表明了习近平全面健康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78页,第372页,第373页。。“全面”不仅指覆盖人员的全面,“大卫生、大健康”涵盖了预防、医疗、救助、康复、养老、体育、心理等各个环节;最后,表明了习近平全周期健康观,要“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78页,第372页,第373页。,“全周期健康服务”涵盖了一个人从生命孕育到入土为安的全过程,这既是一种科学先进的卫生健康理念,更是一个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全民——全面——全周期”健康理念既标明了人民健康事业的横截面,也确立了生命健康服务的时间轴,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立体图景。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推进“健康中国”的顶层设计,制定实施“健康中国2030”远景规划,为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社会全面健康进步绘就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小康”与“健康”关系的重要论述,为“需要什么样的健康”、“建设什么样的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鲜明的思想指南和方法论指导。

(三)人民健康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更有着世界视域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是以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衍续为宗旨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⑧《治国理政新实践》第二卷,北京:新华出版社,2019年,第200页,第636页,第636页。这一论述阐释了作为历史推动者、生产创造者、社会变革决定力量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的重要性,没有人民健康就不会产生高质量的社会文明,人民健康关乎人类社会高质量发展。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新冠疫情初期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时指出:“中方不仅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高度负责”⑨《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人民日报》2020年2月19日。;在回复比尔·盖茨的信中强调:我们“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努力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贡献”⑩《习近平给比尔·盖茨回信感谢盖茨基金会支持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人民日报》2020年2月23日。;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式上指出:“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⑪习近平:《团结合作战胜疫情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人民日报》2020年5月19日。。“高度负责”、“坚决维护”和三个“共同”理念充分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超越种族、跨越时空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情怀无私宽广的人民健康观。正是基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一思想,在我国新冠疫情极其严峻、抗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及时进行信息共享和国际合作,积极向疫情国家捐赠药品、医疗物资和派遣医疗救援队,彰显了兄弟般的情谊,“全面展示了我国国际人道主义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78页,第372页,第373页。。这些话语大气磅礴、掷地有声,这些做法感天动地、大义凛然,这都充分表明了习近平人民健康思想心系人民、立足中国、情系世界,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领导的形象,极具个人风度、中国气派和世界胸怀。

三、实践向度: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健康是个综合性概念,包含着生理、心理、自然、社会适应与道德等综合性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阐明了健康的内涵以及健康与个人、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关联,清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人民健康”和“如何实现人民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健康要实实在在让人民感觉到、获得到,“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①《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改革开放 真抓实干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人民日报》2018年4月14日。,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5页。,这些都为新时代人民健康生活保障和健康事业发展指明了路径。

(一)倡导健康生活:促进个人身心全面发展

健康是一种权利,人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和发展权,充分保障人民的健康权就是最基本的人权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位,始终维护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健康权益,努力帮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0页。。健康是有层次的、有差异的,每个人的健康需求和健康标准并不一样,但是健康是一切美好幸福生活和个人自由发展的基础,有了基本健康才会有更高质量的生活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是以个人的自由全面幸福发展为切入点的。首先,实现人民幸福健康要消除贫困、全面脱贫,“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④《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改革开放 真抓实干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人民日报》2018年4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充分注意到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依然存在和贫困人口脱贫形势严峻的现实,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健康扶贫工程”⑤《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人民日报》2016年8月21日。,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来实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不解决脱贫的问题,实现不了全面小康,处于贫困状态,追求健康生活更是奢谈;其次,实现人民幸福健康要加强锻炼、强健体魄,身体康健是健康的重要标志。一百多年前“东亚病夫”屈辱的称号是与当时部分国人吸食鸦片、酗酒抽烟、赌博行乐等陋习高度关联的,形容枯槁、面黄肌瘦、弱不禁风、残缺不全是“病夫”的形象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看重体魄的强健,他一方面积极号召繁荣体育运动,开展全民健身,“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⑥《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人民日报》2013年9月1日。,要“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1页。,并带头身体力行,“我本人现在还是抽出时间来游泳,一天一千米”⑧《推动全民健身 习近平身体力行》,《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8月6日。。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还在青少年中大力推行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号召青少年以劳强体,通过劳动教育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新华网,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3/26/c_1125772938.htm。;再次,实现人民幸福健康要心理健康、心态阳光。健康是一种身体质量,健康也是一种精神状态,有了健康心态一个人才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全社会需要共同培育阳光健康心态。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健康包括心理健康、躯体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其中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处于基础性地位,而心理健康更是基础中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服务高度重视,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都反复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心理不健康比生理不健康更可怕,尤其是在重大特殊疫情时期,心理健康坚强是战胜疫情、维护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对汇聚整个社会的正能量、提振全体人民的顽强斗志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保持强大民族自尊心、国家自信心的精神力量,拥有一个健康而顽强心理的民族是永远也打不败的,而那些身体发达、心理残缺的民族将不战自败;最后,实现人民幸福健康要“提升全民健康素养”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1页。,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1页。。健康需要舒适优越的生活条件、完整强健的体魄、阳光向上的心理,更需要健康文明的理念和生活习惯,健康的理念与方式是创造健康幸福生活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就是健康文明生活新理念的积极倡导者,他反复强调:“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树立良好饮食风尚,推广文明健康生活习惯”③《习近平主持专家学者座谈会强调: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人民日报》2020年6月3日。,并且在崇德修身、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上率先垂范。

(二)提升健康服务: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机制

人民健康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是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需要系统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构建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协同发展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使人人都能享受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因此,建立健全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机制,彰显健康卫生事业的公平正义,满足人民健康差异化需要,提供科学、有序、公平、协调的社会医疗卫生保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提升健康服务要以基层为重点。基层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哨点”和最大的短板,也是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关键环节,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以基层为重点是提升全民健康服务的重要支撑点;其次,提升健康服务要激发全社会活力。人民健康是系统工程,需要高水平、现代化的健康服务,丰富健康服务供给、促进人民健康既需要党和政府的积极作为,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全面激发市场的活力,“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④《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人民日报》2016年8月21日。。提升全民健康服务应该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调动和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积极有序参与到健康、医疗、卫生、保险、养老、助残等一系列健康产业中来,以丰富的社会服务供给满足不同层次社会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再次,提升健康服务要充分彰显公益性。要“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61页。,公益性是社会主义人民健康事业与资本主义社会健康事业的最大区别,也是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理念的重要体现,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是彰显公平正义的最大保证;最后,提升健康服务要系统实施。第一,完善服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看得上病”。全面建设基层和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改善贫困地区人民就医环境,解决了贫困地区医疗卫生设施少、医疗卫生条件差、人民健康知识缺乏等问题。第二,提升服务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看得好病”。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家庭医生服务试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把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服务的一项最直接、最有效的工作,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医疗技术的作用。第三,统筹医保政策,确保人民群众“看得起病”。全面普及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政府主导、群众参与、集体扶持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医药分离、药品限价、预防免费等医疗惠民改革,有效解决不敢看病、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老大难问题。第四,建立法制保障体系,确保人民健康事业有法可依。完备有效的法制体系是食药安全、医疗保险和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更是人民健康事业和谐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切实推进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①《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汇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50页。。

(三)营造健康环境:优化人类生存空间

人民健康需要内在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更需要外在的优良环境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与健康的基础”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2页,第209页,第372页。,也是人类文明创造发展的根基,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生态兴则文明兴。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环境的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让人们感到自豪,但是“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比如,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2页,第209页,第372页。。建设小康社会和健康中国必须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和谐发展,以健康环境优化人居环境,以生态健康促进身心健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自然资源集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他反复强调:“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④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4日。,“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⑤《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日。。面对自然与民生这一两难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2页,第209页,第372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09页。,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道路。对于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边防边治、群防群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整治行动,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积极进行“厕所革命”,坚决维护“舌尖上的安全”,大力推进美丽中国、魅力乡村建设,用优美健康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健康生活需要。要用制度保障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使环境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此外,营造良好的健康环境,不仅包括国内自然环境,而且包括人类生存的全球大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开幕时提到,人人享有健康是全人类共同愿景,也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世界各国都将人民健康放在重要地位,高度重视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才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近些年来,SARS、禽流感、埃博拉病毒、新冠肺炎等重大流行疾病全球性爆发和无国界蔓延充分表明,在疾病面前,世界各国是安全共同体、健康共同体、生态共同体,“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疾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⑧《习近平给比尔·盖茨回信感谢盖茨基金会支持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人民日报》2020年2月23日。,面对各种健康和环境的挑战,全球各国人民只有同舟共济、携手同心、共同应对,才能推进全球卫生事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福祉、共创人类美好生存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自然与健康、小我与大我、小家与大家的重要论述辩证阐明了人居环境与人类健康的逻辑关系,彰显出其人民健康思想的开放包容与大公无私,进一步为全球人民诠释了大卫生、大健康、命运与共的新时代健康观。

回望人类发展史,“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65页。。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巨大的“天灾”,但却没有成为“人祸”,这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正如一位外国领导人致电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评价的那样:“中方对严峻疫情挑战,举国上下团结一心,迅速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取得积极成效,充分展现了强大组织动员能力,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⑩《习近平同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通电话》,《人民日报》2020年2月29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把健康置于首要位置、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以人民健康实现全面小康、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得到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认同,凝练形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①《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0年合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05页。伟大抗役精神,这些观念和做法必将为新时代的中国和世界的人民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总书记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系列解读之一
时局图
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 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 扎实推进人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