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回族自治县就业服务局 陈海燕
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涌现出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创业案例。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渐渐增强,懂得在大学期间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为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创业成功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毕业生以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基础来创业,主要是通过售卖这些成果来获取利益。其次是部分毕业生会按照传统创业模式,通过开办企业或加盟企业的方式进行创业。第三种,大学生把握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多数情况下,他们是采用开办网店的方式进行创业。特别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创业的过程也是对其综合能力锻炼的过程。接受创新和创业培训的年轻学生可以通过提高其创新和创业素质,充分释放和挖掘其内部创新潜力和全部能力。高校应该构建促进就业的创业教育体系,通过系统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创新创业精神,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力,为创业主动性奠定坚实基础。
从大学的角度来看,它可以促进大学深化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培训的基本前提和实践性质是“一种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融入人才教育全过程的全员教育模式”。如果能够将这一理念渗透在教育的每一环节,那么将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教育者需要提高对创业的认识,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高校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发展特点,逐步构建创新创业就业教育体系,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该教育体系。一线教师也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结合课程内容设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建立创业意识。作为高校,通过创新促进就业,为减轻就业压力,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实施创新型发展战略也必须迫切促进经济质量、效率和现代化。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非一日之功,不仅对学校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对教育者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在实践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实现构建创新创业机制所需的要求,并且要与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为学生创业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因此,高校在创建基于大学生创业积极性的工作机制时,应充分考虑影响创业、促进就业的各种因素,科学考虑教育和服务机制等不同子系统。加强工作机制的整体运作,优化各子系统的要素,积极协调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各子系统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充分体现了各要素的整体功能和效果。
构建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政策机制,要站在实施创新型发展战略的前列,促进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支持社会主义大学发展为导向,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这一过程中高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构建的创新创业机制要符合学校或地区特点,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在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创业理念。同时,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地在创业过程中承担社会责任。
促进高校创业积极性的机制,涉及高校在面临影响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就业的问题时,协调各方面关系,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创建创业就业机制的目的是促进创业生态系统,以克服与外部世界和系统各要素之间的障碍,采取开放态度,实现多渠道互动和沟通。作出努力解决各部门和组织之间合作不足的问题,关于就业领域创业倡议的信息交流仍然不足。
一方面,当代社会的浮夸宣传造就了大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这是个共性问题。近年来,受益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部分人的成功来的比较容易,而且社会媒体、网络平台都对这些人进行大力宣传,传递他们的“成功观”,把这些人的成功经历进行总结和分享。但是,成功经验的总结肯定是片面的,一些大学生只是看到了成功的表面,只想到表层的成功条件,并不知道成功背后需要付出的艰辛,单纯地认为自己如果处在相同的环境下也能轻易成功。在这样的创业就业社会环境下,有些大学生对于创业就业就很盲目,没有明确长远的规划,就业思维受到很大的局限,认识不到自己的特长和能力,眼高手低,总在幻想着付出少一点,回报多一点,盲目地认为自己会很快容易地成功,从而导致这些学生就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创业态度不脚踏实地,急功近利。另一方面,有很多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对于创业缺乏信心,甚至对于适应社会表现出抵触害怕的情绪。现在的高校教育发展较为迅猛,专业分类也极其丰富,大学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像211、985、双一流这些高校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这也导致了很多普通高校学生创业自信心不足。
在此背景下,那些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在面对创业时,自信心不足甚至达到自我能力怀疑的程度,这也会直接影响他们在创业时表现不佳,即使有能力也无法完全发挥出来,最终导致创业失败。
融资问题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创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也有一定的扶持政策,但就银行贷款来说,大学应届毕业生没有抵押,社会知名度不高,创业初也没有相关执照等,很难在银行借贷到资金。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机构尚不完善,从西方国家的创业融资来看,主要由风险投资融资。我国在风险投资机制方面还有待完善,目前风险投资中的天使投资,比较人性化,符合具体国情,手续方便并容易办理。
根据目前调查,大学应届毕业生创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大多来自父母的支持,或亲戚朋友的借贷,创业融资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比较严重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外部环境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创业的微观保障机制存在缺陷。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比较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在宏观层面给予了许多激励和支持。同时,通过广泛宣传和典型新闻媒体报道,促进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但是,与宏观层面的支持相比,大学生创业积极性保障机制在微观层面的发展仍然滞后。创业和就业的区别在于创业活动比就业风险更大,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创业者数量少的重要原因。考虑到大学生创业经历的特点、创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和抵御风险的经济能力,可以说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相对较弱。社会中,可持续的创业活动实际上需要微观的个人安全机制作为制度前提,这些机制可以提高企业家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企业家因创业失败而遇到的困难。
高校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关键阶段,目前,很多高校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但忽略了思想教育和创业指导方面的教学培养,导致学生没有长远的创业就业规划,面对就业手足无措。有些高校会开设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但课程内容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只是针对创业就业形势、前景、政策进行简单的解读,而对学生个人的能力特点、竞争力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缺少系统的指导,严重影响了高校创业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另外,高校创业指导课的设置节数非常少,通常由班级辅导员负责讲授,教学内容多为理论性知识普及,缺少实践内容,形式上流于表面,只限于教材内容的了解,大学生对于这样的课程教学早已经麻木,创业就业指导课无法发挥其实在的作用。高校创业就业指导课一般只针对大四毕业生开设,并没有做到贯穿整个大学生涯,让学生能够提早做规划,实现有目的的学习,短暂的就业指导并不能提高学生对于就业的认识和规划。流于形式的高校创业就业指导无法起到该有的作用,导致学生走出校门时,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导致就业盲目从众或者偏执己见。因此,高校必须不断优化创新教育工作,开设并完善相关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如在创业竞争中,学历是门槛、能力是关键,但个人魅力会吸引更多优秀的人,进而增加创业的成功率。所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教给学生如何融洽地愉快地接待人和事,培养大学生和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消除学生的浮躁和焦虑,培养他们稳重、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增加个人魅力,从而帮助他们能在创业中良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自信心。也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其更好地处理职场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融入工作团队,增加创业就业能力。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要融入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以便于应对将来复杂的创业环境,强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更加从容地应对未来创业中的复杂场面,并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和满满的正能量。
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问题,根据这一问题,要建立符合国情的融资体系,完善相应的机制,让融资难的现状得到改善。大学应届毕业生创业初期所需要的资金数额较小,要完善小额融资体系,政府应对于大学应届毕业生创业融资难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许多高校毕业生都形成了一定的创新创业素养,因此,在毕业之后许多大学生都选择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为了提升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成功率,我国政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除此之外,许多地方政府也积极地响应了国家的政策号召,在各地方也出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全新政策。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政府早年间便设立了“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这有效地改善了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环境。
第一,大学教育模式要改革,各省高校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设有地区特色的创业课程。应允许大学教师在校外企业担任职务,让教师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只有这样,大学教师讲授的课程才能与社会接轨,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才能紧跟社会步伐。同时,学校应给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在大学生进入校园之初,就应给予一定的学业就业方面的指导。第二,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问题。要建立符合国情的融资体系,完善相应的机制,让融资难的现状得到改善。大学应届毕业生创业初期所需要的资金数额较小,要完善小额融资体系,政府应对于大学应届毕业生创业融资难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第三,对我国创业环境不佳的问题,政府应缩减大学应届毕业生创业的行政手续,对大学应届毕业生创业的相关扶植政策要认真落实,真正让大学生成为创业的受惠群体。
综上所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帮助社会更好的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目前,大学生创业就业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学生自身观念和创业技能不足、创业的融资存在较大困难以及创业外部环境质量等。
本研究认为高校应该持续优化创业教育工作,地方政府也要不断完善创业融资体系,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同时,要为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外部创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投入到创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