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的作用和原则

2022-11-24 04:11伊犁职业技术学院胡国祥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2年29期
关键词:支委支部党组织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胡国祥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高等院校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停留在技能层面,同时也格外重视人才的思想观念,为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摇篮,做好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能够真正凸显党的教育方针,同时,也能够在高校政治文化领域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党支部制度建设强调以科学的制度为依据,推动党支部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真正强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现阶段许多高校在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向性,制度建设与高校文化融合不足,导致制度本身的指导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凸显,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层党支部整体建设效果。基于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充分重视对制度的不断建设和优化,行之有效的党支部制度建设必然会不断提高高校育人效果。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党员起到模范先锋作用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基层党组织应当完成的基本任务。在高校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基于完善的制度管理能够真正帮助党员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并且,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身,真正实现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落实。在制度的推动下,基层党支部党员能够了解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能够主动承担难度较大的工作,并且及时转变工作思路,以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专业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工作要求。从教学科研的角度来看,党员能够以明确的目标对自身提出相关要求,并且,在党支部组织制度的指引下,主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真正实现有价值的科学研究。

在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得以优化的情况下,党员能够在制度的指引下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并且在与其他非党员同事相处时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基层党支部的全面建设。

(二)有利于建设高水平党支部支委班子

党支部支委班子建设能够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想要有效实现支部班子的有效建设和发展,不仅强调干部本身过硬的素质,同时,也需要科学完善的制度知识。加强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意味着基层党组织能够从支委班子建设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相关党员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做好常规项目的教育和落实,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不断提高支委班子的综合水平。比如,在例会管理方面,支委例会需要有明确的制度管理,一方面明确例会的开展时间,另一方面也要对例会的实施方式以及具体的研究内容提出相应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服务于政治理论研究与学习,在例会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实现支委班子政治理论素养的全面提升。此外,在完善的制度保障下,支部成员的民主生活会活动也能得到全方位的落实,以制度为依据,民主生活会的召开次数和呈现方式都能够得到有效规范,既能够解决思想方面的实际问题,也可以结合实施热点实现批评与自我批评。

从工作管理制度的角度来看,在工作管理方面,基于制度保障能够确保基础性工作得以落实,无论是对支委成员的考核还是对党支部建设整体情况的剖析,这些相关的工作制度都能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以完善的党支部制度建设为指引,党支部支委班子才能实现全面发展,支委成员的表率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凸显。

(三)有利于强化党员党性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

高校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主要强调基于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党员及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一来党员的组织生活和组织纪律观念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制度是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党员的日常行为还是关于党支部建设的相关活动,这些都需要以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并通过对党员的全面教育和指导,保持思想观念的先进性。从增强党员党性观念的角度来看,只有建立和完善党员培训管理制度,才能真正服务于党员的思想教育要求,无论是对组织生活的全面优化,还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这些制度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党员的党性觉悟,更好地服务于党员的素质发展需求。

此外,完善的制度也是提高党员组织纪律观念的重要保障,只有以制度为准绳,才能够引导党员严格规范自身,在积极参与党内活动时发挥自身的作用。

(四)有利于推动高校各项决策得以贯彻执行

高校基层党支部在部门工作决策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发展模式以及建设思路做出调整,并以此为基础,真正推动高校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在高校对发展方向提出明确要求和规范的基础上,各项决策必须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通过完善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党员的工作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党员起到激励作用,无论是对教职工的考核还是对教研室的工作安排,这些活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党员教师明确学习方向,以制度为抓手,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此外,不同的管理制度共同构成了高效日常运行的相关要求,在制度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教师能够真正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同时,也能够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以制度为基础,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决策的全面落实,将各项政策和要求落到实处,更好地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二、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的原则

(一)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高校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党员的管理,这就意味着制度建设必须实现教育管理的相互融合,一方面完善对党员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要以各项规章制度对党员提出明确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党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从而实现党支部的建设和发展。遵循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首先需要强调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支委班子必须在教育工作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一方面重视对党员的日常教育,在制度中提出,对教育的更高要求形成学习型的党支部,让每位党员都能够懂得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并且在深入学习的同时理解制度的基本规范。从管理制度设计的角度来看好的管理制度必须具备较强的指导意义,除了规范党员的工作行为外,还应格外重视制度本身的严谨性,既要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也要体现高校本身的文化特点,尽可能的突出党支部在建设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管理制度得以建设和优化的背景下,必须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深度解读,通过开例会等多种方式对制度进行深度解析,确保每位党员都能够了解制度的深刻内涵,需要了解自身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同时也要深入分析“为什么不能做”。教育和管理相互渗透与融合的情况下,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党支部的整体建设水平才能得以保障。每位党员的成长背景和工作经历不同,在面对基层党组织各项制度时的表现也各不一样,只有通过统一规范的教育以及深刻的理念指引,才能够真正实现党员内部思想观念的有效革新,真正围绕立德树人的目的,开展高校的各项教育指导工作,并且在党支部建设中发挥每位党员的先锋作用,以实现制度的全面优化与创新。在对广大党员进行全面指导的情况下,党支部制度建设的整体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加强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一方面强调对理论的深入研究,结合党的各项规定对制度做出优化,同时,也要对实践的不断总结,考虑到制度本身的可实施性,尽可能的突出制度的管理价值,以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制度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意味着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党的各项指导方针,结合高校育人的特殊价值,对制度建设的相关理论,做出深刻的研讨,既要考虑到理论本身对实践指导意义,同时,也要关注党员的真实成长状况,尽可能地实现理论的指导价值。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在管理制度得到建设和落实的同时,还需要对党员的工作情况以及成长状况做出全面细致的分析,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制度做出有效的完善和补充,确保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的合理性和严谨性,实现制度对党员的指导和管理价值。通过研究理论并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制度建设的先进性,以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为核心,真正推动党员思想观念和认知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除了由支委班子对制度进行优化和建设外,还应充分听取广大党员的意见,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对相关的反馈信息进行收集,以此为基础,不断验证规章制度的先进性,以实现制度的全面建设。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党员在执行制度的同时能够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更好的贯彻党支部制度建设的相关要求,并且提出自身独到的意见或建议,这样一来每位党员都能够在制度建设中建言献策,通过对党支部制度建设的经验总结让党支部的各项制度始终保持实用性。

(三)严肃性与人性化相结合

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当具有较强的严肃性特点,规章制度建设本身是上级党组织给予党支部的基本任务,同时也强调制度建设与本单位工作情况紧密结合,管理制度制订不仅由支委班子和广大党员共同提出,同时也需要通过支部大会的研究讨论来最终通过,其本身必须具备较强的严肃性特点。制度建设的严肃性体现在制度本身的严谨性,制度一旦制定或修订就必须认真严肃的对待,不能由于对制度存在异议而拒绝遵守,也不能由于对制度研究不够深刻,而忽略制度本身的指导价值。制度应当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点,在制度出台或修订后,应当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不能随意变更制度内容,而是需要通过认真考察与考量得到最后的结论,只有在条件绝对成熟的情况下,才能修改相关的制度要求,以确保制度不断发展与完善,真正发挥相应的指导价值。具有严肃性的基层党支部制度,应当受到广泛的关注,无论是支部班子还是基层党务工作者,都必须以规章制度为依据,开展各项活动,在逐渐适应制度的同时真正转变工作思路,在党内生活中提高对自身的各项要求。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变革,一些旧的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建设和发展的相关需求,在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方面同样需要突出人性化的特点,充分听取党员的相关意见,并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关的制度内容,在严肃正规的制度修改机制下,让制度的人文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作用,让广大党员能够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在执行制度中,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对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制度的严肃性和人文性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其独特的指导意义,在完善的规章制度下,基层党支部建设发展的方向性更加明确。

(四)制度建设与目标管理相结合

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不仅服务于日常管理需求,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党支部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这就意味着制度建设工作和目标管理工作应当紧密关联在一起,一方面以制度为导向对党支部的工作提出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党支部的整体建设和发展特点,制定对党员的管理目标,通过对党支部建设目标的全面分解,指导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践,以实现制度本身的辅助价值。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发展目标应当不断做出细分,既要考虑到教学科研方面,也要关注党员形象,在日常党内生活中对目标做出细致的划分和规范,既要体现党支部的工作特色,也要结合党员的具体情况,对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和规划。在建设和完善基层党支部制度的过程中,支部班子应当发挥推动和带头作用,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基层党支部的整体建设特点,并且结合高校的发展理念及办学宗旨,对相关目标做出有效调整和优化。

在充分关注高校整体建设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基层党支部在制度建设方面需要对目标提出相应的要求,以保证实现目标为导向,对规章制度做出有效完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党支部的制度本身是为实现党支部目标而出现的,这也就意味着党支部目标能够对制度建设提供明确的方向,也能够在目标的指引下,真正凸显制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充分研究高校改革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高校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必须不断做出调整和优化,以便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做好党支部建设才能够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校办学质量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基层党支部应当结合高校的办学特点,对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提出更高要求,基于党支部的工作情况优化制度设计,通过对党员的全面教育和指导,帮助党员学习制度并主动执行制度,在支委班子与党员的全面配合下,实现制度的不断优化与完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高校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的工作,凭借行之有效的制度管理,推进党支部工作的不断发展以实现党支部在高校核心工作的作用。

【相关链接】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五章党的基层组织第三十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提出委员候选人要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

第三十一条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书记、副书记选举产生后,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支部党员大会由支部委员会召集。支部党员大会的会议议题由支部委员会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工作需要确定。为了便于支部党员大会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作出决定,支部委员会可以提出初步意见或方案,但不能把支部委员会的意见强加给支部党员大会,更不允许把支部委员会的意见置于支部党员大会之上。

对支部委员会做出的决议或决定,支部党员大会有权修改或否定。支部委员会如果认为或发现支部党员大会作出的决议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时,可请示上级党组织裁决或重新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猜你喜欢
支委支部党组织
基层党组织“支委+团队”工作法的实践与思考
支部联建润“甘泉”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实施支委轮值制 建设坚强战斗堡垒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