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忆 (河海大学)
现阶段,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高校财务发展需求。高校后勤部门在工作中,结合时代发展变化,从自身实际出发,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是尤为必要的。从某种角度来说,强化监督机制下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财务分配和产权归属问题。因而,本研究展开对强化监督机制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
在强化监督机制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方面。就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而言,核算的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包括三个不同的阶段。首先是资金投入阶段,其次是循环与周转阶段,最后是退出阶段。在以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后勤单位负责的内容比较少,仅负责与事业相关的会计核算即可。实际上,就是完成简单的记录账目和核算账目工作[1]。
在资产管理方面,无论是对事前预算,还是对资产编制,都不需要承担责任。强化监督机制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转变成企业会计核算,成立后勤财务科专门核算后勤相关经济业务,提高了后勤财务资产结构的多样化水平。与此同时,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体制,由多元化替代一体化。此种会计核算的改变,可以提高后勤成本意识,控制成本支出。
通过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在强化监督机制下的变化分析,发现资产管理有着比较显著的变化。以往,高校后勤的资产,属于高校资产一部分。此部分资产,作为非经营性资产,通常是被无偿使用的[2]。所以,对此类资产的管理,也没有真正落实到相关部门。高校后勤部门购买资产未在高校资产部门进行登记管理,在资产盘点时,常常账实不符。在强化监督机制改革后,高校后勤资产由资产部门管理进行统一登记、管理,每月计提折旧。后勤单位将资产的具体使用和管理落到实处。高校对后勤部门的监督逐步加强,充分发挥出其管理职能,强化内控管理。
就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变化来看,财务管理体制变化是比较明显的变化之一。
改革前,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模式,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主,财务人员多为后勤自己聘用的人员。此种财务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缺乏与时俱进[3]。而且,后勤的经费来源,以学校投入为主。从此种角度来看,高校与后勤的关系属于垂直管理关系,而强化监督机制下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体制,形成了更加紧密的互动关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纳入了高校后勤的经营活动和生产管理,有的后勤部门可以自收自支,有的需要学校拨款,相应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也需要不断完善,此种现象,使既往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产权更加明晰,有着比较分明的财务权责制度。高校对后勤单位,仍然具有直接的管理权,使高校后勤工作更加立体。
通过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发现缺乏明确财务管理目标是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部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中,都同时兼有教育服务任务和盈利任务[4]。也就是说,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活动目标比较单一。不管是将教育服务任务作为管理目标,还是将盈利任务作为管理目标,都会导致后勤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片面性。若后勤财务管理要同时兼顾以上两项任务,又会使管理目标出现模糊。为此,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取舍财务管理目标。综合来看,部分高校后勤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并未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导致财务管理效率偏低。
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过程中,后勤财务体系对于财务管理水平有重要影响。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后勤财务体系不够健全。部分高校以财务管理制度要求为主,结合财务管理运行情况实现对后勤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时,并未建立统一后勤财务管理体系。此种现象,致使不同高校后勤财务活动的管理方式存在差异[5]。无论是制定财务报表还是会计核算方法等,都存在差异。高校后勤财务体系不健全,致使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财务管理内容不够细化,不利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就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现状来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产权不够明晰的现象。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中,通常为学校负责,由学校对后勤财务资金进行规划。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后勤资金没有明晰的归属者。从后勤财务资产来看,企业资产、后勤资金出现混淆。尤其是在对高校后勤财务进行管理时,时常会出现财务账目混乱的现象。账目混乱,会影响高校后勤资产的评估效果,无法对产权归属进行合理划分。因高校后勤产权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导致高校后勤单位与市场的联动不强,后勤财务管理效率低下。
通过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问题的分析,可以明确当前部分高校后勤财务分配机制缺乏合理性。从某种角度来说,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关键内容都是财务分配机制[6]。财务分配机制不合理,会对企业或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我国部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期间,财务分配机制并不合理,科学性不强。部分组织、人员的利益,没有相应制度体系保障,导致高校后勤相关经营者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将会加快高校后勤财务相关人员的流动速度,致使高校后勤财务人员流动率上升。另外,在财务分配机制缺乏合理性的情况下,后勤财务人员更换频繁,也不利于高校后勤财务活动的有序开展。
在强化监督机制下,体制基础是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主要基础。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前提。在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时,高校要构建符合其发展的后勤管理体制[7]。基于服务职能不同,高校后勤单位有公共服务性部门,包括公寓、食堂;也有经营性服务部门,包括超市、餐厅等。高校后勤单位需要结合自身的职能特征,分为不同的模式。比如,契约化的管理集团、公益性的二级单位、企业集团等。其中,契约化管理集团,以签订契约的方式为主。二级单位是由政府拨款,具有公益性特征。企业集团,具有完全社会化特征。结合高校后勤经营与职能特点,对高校发展的规模、战略目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明确后勤单位的管理体制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所确定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创新与体制相符合的财务管理模式、规章制度。
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是后勤单位的盲点。不少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期间,并未制定与其经济业务相适应的内控制度,且内控流程复杂[8]。在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时,要从内控角度出发,将内控作为创新的基础。具体来说,高校后勤单位,要积极与审计和财务部门联动,形成内控小组。对后勤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开展流程进行梳理,确定各项经济业务开展的环节,对经济业务可能会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完善相应规章制度,分离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同时,在高校后勤各业务活动中,嵌入内控体系,并将其总结到规章制度中,形成高校后勤内控手册。由此,使所构建的后勤内控体系,可以达到业务目标要求,起到内控效果。最终,使业务管理更加制度化、岗位化和流程化,提高后勤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
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是接触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人员。因而,在强化监督机制下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中,人员是比较重要的基础。基于人才基础的重要性,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时,所构建的财务制度要由高校统一领导,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完善后勤预算中心[9]。在预算中心配备综合人才,要求人才不仅要有比较专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知识,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后勤的财务需统一至学校管理层面,财务人员与后勤单位,在经济利益和人事关系上并不存在依附性关系,二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使财务人员更好发挥职能作用。通过从预算层面和隶属关系上提高财务监管力度。
为满足新时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需求,创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理念十分有必要。强化监督机制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创新要重视对后勤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10]。社会改革日益深入,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趋于市场化方向发展。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理念的革新,自觉主动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掌握新时代更新的财会政策。在财务管理理念更新的基础上,以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对财务收支进行规划,实现对高校财务活动的管控,充分发挥高校资产作用,提高财务管理质量。除此之外,高校后勤部门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要结合市场经济体制实际发展现状,与时俱进地树立全新财务管理观念,正确处理市场、后勤财务的关系。以多种方式,从上至下的宣传后勤财务管理理念的重要性,使后勤财务管理人员具备比较全面的财务管理理念,确保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活动、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强化监督机制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完善后勤财务管理制度。首先,完善高校后勤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会计制度、核算制度在财务管理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方面的作用比较显著[11]。为此,高校后勤部门要重视对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加强对后勤成本核算,控制资金支出成本。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理时,要确保固定资产在使用时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资金利用效率,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此同时,完善会计责任制度,该制度要与高校后勤部门的工作要求相符合,形成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提高后勤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完善高校后勤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是关键环节。在完善该制度时,要明确该制度的内容、价值,确保高校流通资金安全性。加强对融资渠道的创新,通过银行贷款、校企合作、社会募捐等多种方式,提高融资水平,确保后勤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最后,完善高校后勤物资管理制度。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资产多为固定资产,实物为主要存在形式。对此类资产处理时,后勤财务管理部门要备份和保存相应材料,提高管理科学性。
现阶段,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创新期间,要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构建高校后勤财务监督机制。高校与后勤单位要正确认识产权关系,加强校内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和审计部的沟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评估后勤单位资产情况。同时,重点管理国有资产,减少资产流失,促使高校后勤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深化。为进一步落实后勤财务管理目标,高校后勤单位要综合实际财务管理现状,对财务监督管理机制进行构建,提高监督力度。具体来说,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要定期外出学习,接受新时代后勤财务监督与管理相关知识,定期对后勤财务、会计核算等内容进行检查,确保后勤财务管理质量和会计核算质量。高校审计部门,在后勤财务管理期间也要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严格参照国家经济法规政策和条例,遵循高校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综合监管高校后勤各项财务活动,及时发现财务问题,制定应对方案,降低贪污舞弊发生率。
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创新中,提高后勤财务分配合理性,是尤为必要的。从科学、合理的角度看,重新配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各项资产,可以提高高校后勤财务部门的收入,减少支出成本,提高后勤经济效益,合理在后勤各业务部门进行分配。具体来说,高校后勤单位要充分加强对社会改革新特征的利用,借助服务性、市场性等特征,对高校后勤财务开展预算管理,结合预算结果,对后勤财务活动实施精细化的管理。不同的后勤活动,经济实体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在此种情况下,要制定与后勤活动相匹配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以服务性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实体,比如教育服务活动,降低或是节约成本,是此类活动财务管理考核的指标。以市场经营性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实体,比如超市的服务活动,获取利润,是此类活动财务管理考核的指标。另外,高校后勤单位要强化与各经济实体负责人的沟通,以签订责任书的方式,明确各岗位职能,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完善财务分配机制,确保后勤财务活动有序开展。
财务管理模式,对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有直接影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务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后勤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确定财务管理的目标,转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文章在明确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基础的情况下,提出创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理念、完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制度、构建高校后勤财务监督机制、提高后勤财务分配合理性等措施。期望通过本次相关内容的探讨,能够为日后提高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创新水平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