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云斐(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统计是一次完整的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能通过统计调查、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来客观反映事物当前的状况,而企业管理者则可以依据统计结果作出对未来经营的预测,并调整运营策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风险的有效管理。从宏观角度而言,企业统计活动也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方面。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其统计工作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对统计工作存在思想误区、统计方法不科学、统计人员综合素质不足等。而这些问题都对企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消极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开展提升煤炭企业统计工作水平,使之积极发挥指导生产作用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学者对统计的概念进行了研究,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形成了大量差异化的结论。有学者认为,所谓统计指的是一种认识活动,其主要步骤是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1],以实现对事物当前状况和运营规律的反映。也有学者认为,统计是一种反映经济现象的方法,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如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数据分析[2],每个阶段都对应着一系列的统计方法。
在统计调查阶段,常见的方法有普查法、综合分析法、重点调查法、抽样调查方法等。在统计整理阶段,常见的方法有分组、汇总、编表等方法。而在统计分析阶段,常见的方法有时间序列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综合指标法、指数法和相关分析法等。统计可以延伸到企业统计的概念。企业统计指的是以企业为主体开展的,对企业内外部数据进行收集、并对业务情况进行统计调查、数据整理和分析[3],进而使企业获得业务运营关键信息的活动。企业统计能为管理者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同时能对企业的未来运营状况进行预测,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综合来看,企业统计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企业统计具有专业性的特征。基于不同的标准,统计拥有多元化的分类,比如能源统计、销售统计、资产统计、价格统计等[4],其中生产统计和效益统计是两种较为重要的统计方式。而不同类型企业的生产业务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生产统计需要统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此外,企业统计同企业财务存在天然的联系,很多统计指标同时也是财务指标,因此,统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专业知识[5]。
其次,企业统计具有全面性。企业统计应该渗透进企业运营的各个过程,而并不是仅仅局限在某一领域。从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环节都需要统计工具的运用。此外,资产的使用、人力资源的配置、商品价格的变动、能源的消耗等也需要统计工具的介入[6]。因此,企业统计工作是全面性的。
最后,企业统计具有连续性的特征。统计工作贯彻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形成的统计材料具有很强的连续性。连续性的统计材料和分析结果有利于企业对生产业务进行纵向对比,从而能动态地把握企业发展的过程。企业各个阶段所产生的指标存在着差异,比如工艺指标、生产能力指标以及原材料消耗量指标的变化等,企业应该通过统计开展归因分析,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煤炭企业的生产流程较为复杂,包括掘进、井下运输、排水、筛选加工等流程,而且生产活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员工的劳动强度较大。总之,煤炭企业的生产是由多工种、多作业和多环节的综合性活动。而企业统计工作对生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从宏观角度而言,企业统计是国家和政府了解某一行业运营情况的重要活动,是政府调整宏观政策的重要依据。煤炭企业将统计数据通过统计报表的形式上报,汇总至信息资源库中。宝贵的信息资源一方面将发挥支持宏观调控的作用,另一方面,能为某些行业组织开展分析,作出决策提供依据。
煤炭资源虽然关系国计民生,但是,在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下,煤炭的供给侧改革正面临巨大的挑战。煤炭企业做好统计工作,能将煤炭企业当前的产能、安全生产、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数据及时传递至信息资源库中。政府可以根据统计数据,调整煤炭行业政策、制定有关安全生产标准,积极推进绿色能源的开发,从而对煤炭企业生产起到间接影响的作用。此外,煤炭行业组织在获取生产统计数据之后,能发挥行业智库的作用,对煤炭行业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为煤炭企业开展生产调整提供支持。
煤炭企业的统计活动具有全面性和连续性,贯彻在企业生产的各个阶段,只有开展生产统计活动,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持的作用。煤炭企业的生产要以市场为中心,要以满足市场需要为目的。而企业统计能够为企业生产准备、生产运营、生产销售环节提供充足的信息数据,从而为煤炭企业实现科学的生产管理提供积极因素。
首先,在生产准备阶段。煤炭企业可以搜集煤炭行业的价格信息,以及竞争对手相关信息,从而协助企业制定和调整煤炭开采和加工计划,避免制定错误的生产计划。其次,在生产运行阶段,企业可以收集各个项目的经济指标,从而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煤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且开采难度较大,因此,开展成本控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常见的生产成本包括电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等,而开展成本数据统计可以通过数据模型测算出最优的成本组合,实现对成本的管控。
煤炭企业生产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生产的质量控制。而生产统计则是实现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首先,煤炭企业可以对生产原材料采购、成本运行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各个数据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需要。一旦发现统计数据异常,煤炭企业则可及时进行调整,优化煤炭生产的环境。其次,加强企业统计工作能提高生产效率。一方面,生产统计能通过对各项生产数据的分析,评价各个阶段的生产计划是否得到完成,分析出生产缓慢的环节。另一方面,差异化的生产统计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统计结论,而煤炭企业选择合理的数据统计方法,实现对生产进度的分析,并进一步调整生产进度,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自2016年之后,国内对原煤需求量日益上涨,因此,很多煤炭企业都在努力扩大产能,将主要资源配置在了扩大生产方面。管理者认为统计活动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却无法对生产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的统计工作以满足国家统计报表填报为基础。其次,煤炭企业统计工作无法同产品生产相互结合。企业统计活动需要进行统计调查、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很多管理者忽视了统计调查,仅仅将财务报表上的数据等同于统计数据,同时,无法深入分析各方面的统计指标,比如年末生产能力、原煤单位完全成本、原煤总成本等。如果缺少统计调查和数据分析阶段,那么所有被收集的数据将是空中楼阁,无法对企业生产起到指导作用。
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是发挥统计效能的基础,实际上,部分煤炭企业的统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首先,煤炭企业无法获得高质量的统计数据。由于部分企业缺乏统计调查阶段,将财务部门的台账数据等同于统计数据,一旦会计数据失真,就会导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降低,从而动摇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与此同时,由于大型煤炭企业的统计数据由基层分子公司汇总而来,而企业却尚未建立对统计基础数据进行审核和规范填报的程序,致使无法通过监督察觉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其次,数据分析缺乏力度。针对采集的数据,统计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的加减、平均数计算等基础分析,无法开展统计预测、统计决策分析,不能根据市场信息得出科学的结论。最后,信息化建设不足。随着煤炭产能的扩大,数据呈现出海量化的特点,然而很多煤炭企业尚未建立数据统计的信息化平台。现有信息系统无法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化分析。
企业统计工作涉及统计调查、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对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而实际上,很多煤炭企业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企事业单位开展统计工作需要成立统计机构,并制定统计活动负责人。很多煤炭企业根本没有科学的企业统计制度和相关组织机构,将统计工作看作财务部门的职责。其次,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统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面对海量的统计基础数据,也无法建立科学的数据处理模型,导致数据分析的有效性较差。最后,部分煤炭企业尚未建立针对统计人员的长效培训机制。要想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煤炭企业除了要在招聘环节严格把关之外,还应该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统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成为影响统计效能的关键,实际上,这种培训机制很多煤炭企业还尚未建立。
煤炭企业领导者应该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消除思想误区。首先,领导者应该认识到统计工作对业务活动的促进作用,能通过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客观反映生产状况,为管理者调整生产状况提供依据。其次,煤炭企业应该完善统计工作的各项制度,比如统计数据的调查采集、数据分析方法的确定,以及数据分析报告的模板等。只有将统计活动上升到制度层面,才能真正引起企业整体的重视。企业可以要求各个部门建立统计活动的绩效考核指标,对各部门在统计活动中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并以此为依据,奖优罚劣。最后,煤炭企业应在企业内部加强统计工作的宣传工作,在企业内部营造“统计工作有利于煤炭生产”的氛围。
煤炭企业必须根据安全生产、质量控制和生产计划,制定多元化的统计指标体系。首先,统计指标要坚持完整性原则。煤炭企业的统计指标应该能完整表现出煤炭生产的真实情况,比如原材料采购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机械费用、原材料消耗、污染物排放指标等。其次,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是指标体系发挥作用的前提,煤炭企业重塑数据的收集流程,加强对数据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的控制。要积极发挥数据监督机制的作用,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原始数据的审核和监督,及时纠正错误指标。最后,煤炭企业还应建立统一的统计报表。统计报表应至少包括生产销存指标体系、原材料消耗指标体系、财务指标体系、人力资源指标体系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等。多维度的指标能全面反映煤炭企业的问题,为煤炭生产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支持。
煤炭企业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可以单独设置企业统计部门,配备专业人员,确定统计第一责任人,设立统计调查、数据分析等岗位。组织机构建设是人员队伍打造的前提。其次,煤炭企业要严格人员的招聘环节,招录那些既具备专业统计知识,又拥有较多审计经验的人员。最后,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煤炭企业应该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自愿学习专业知识。企业要加强对统计人员数据收集能力、数据整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素质培训,同时还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统计人员只有懂业务,才能基于业务角度开展统计工作。除此之外,煤炭企业还要加强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引导统计人员树立社会责任感,并且要对高级技能和高学历人才在薪资待遇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煤炭生产的环节较多,工艺复杂,产生的数据具有数量多、容量大的特点。传统的统计信息系统在数据的储存、整理和分析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煤炭企业可以引入大数据技术,打造高水平的统计信息系统。一方面,企业应该购入智能化的信息设备,实现对相关指标的测定,比如污染物排放指标测量设备、煤矿中关键物质含量的监测设备等。这些设备都应该实现和统计信息系统的连接,一旦发现指标异常,统计信息系统会进行报警,从而调整生产对策,实现统计对生产的事前控制。另一方面,依靠信息系统实现统计流程的再造。企业可以建立数据收集信息网络、实现数据和收集、储存和价值数据的筛选,并能依靠数据模型开展数据自动化分析。
当前很多煤炭企业的统计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对生产的指导作用,因此,煤炭企业必须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消除思想误区、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对生产的指导作用。期望文章的研究能为煤炭企业统计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关链接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或统计活动,是在一定的统计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治国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现实生活中,统计工作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和自然现象总体的实践过程,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