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航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 河北保定 071000)
跨境电商是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交易参与者,通过电商平台,将传统的线下贸易的交易洽谈、商品支付、商品展示等各项流程拓展到线上,实现供应链价值增值的过程。跨境电商作为一种国际贸易新形态,是将传统的国际贸易电子化、网络化,并以物流和电子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以商务为核心,把传统购物、销售渠道移到网上,打破国家与地区有形或无形的壁垒。由于其拥有减少一些中间环节、节约一定成本等优势,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迅猛发展。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跨境电商,具有即时性、匿名性、无形性、全球性等特点。以2011年为例,我国跨境电商的小额出口类业务总规模超过100亿美元,虽仅占2011年度全国出口总额的0.5%,但同比增速超过了100%,这是在世界经济增长脚步放缓的大背景下取得的。2011年内,全国的电子商务用户增长至2.03亿户,以2009年度跨境电子商务用户在全国总的电子商户中的占比为13%来计算,可以得到2011年跨境电子商务用户达到2369万户的结论,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分析国内跨境电子商务用户的实际增长额应当远高于上述测算额。当前我国促进外贸增长的关键因素落到了跨境电商头上,因为跨境电商可以实现便利、快捷、高效的目标,对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更大的利润空间,是给供给端带来的福音;而跨境电商想要获取客户的消费习惯与倾向,并随之提供更具个性化、专业化的商品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消费需求,只需要大数据信息支持即可实现,对需求端而言,这也是一个理想选择。推动电商发展势必会对我国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起到促进作用,这也是我国目前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目前,跨境电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些不足成为限制当下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我们将从供应链成员的视角出发,探讨上游供应商、国际运输商、生产零售商和终端客户在跨境贸易环节中所面临的问题。
作为给企业及其竞争对手提供设备、原材料、劳务、能源等各类所需资源的主体,上游供应商在供应链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供应商的一系列决策影响着下游客户的战略决策,并且这些决策也会因供应商的类别而异,例如,对于那些提供高技术含量产品的供应商,企业将难以承受失去此类供应商支持后所导致的巨大损失,因此在进行决策时,关于供应管理方面的决策需要着眼长远,慎之又慎;而当供应商对自身产品及服务进行调整时,企业需要针对新的形势进行评估,同时提出新的规划方案。与此同时,供应商也会通过与电商服务平台建立合作对策略做出调整。在全球化导致竞争加剧的大浪潮下,供应商难以维持传统的供应模式,因此供应商也会主动寻求创新与合作,企业将得以实现诸如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与选择的供应管理,如企业受战略供应商业绩的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增大。
跨境交易的实现有赖于国际物流的支持,国际运输商作为供应链中的一环,承担着国际物流运输的责任,需面对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物流自身方面,二是海关通关方面。
目前,跨境电商物流的主要模式有国际快递、邮政包裹、专线物流、海外仓储、亚马逊FBA等,不同模式的物流各有其优劣势,例如,邮政包裹有着点多、线长、面广、价格低廉的优势,但存在速度慢、丢失率较高的劣势;国际快递总体投送速度快,对问题的响应速度快,却存在对某些特殊地区网络覆盖不佳、价格偏高、对货物限制较大的问题。由于物流模式选择多样及物流过程中涉及较多物流实体及环节导致跨境物流服务的不确定性较大。在海关通关方面,因为运输商自身的问题同样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运输时效与货物安全受到影响。
生产零售商处于供应链的末端,将直接与客户沟通并为其提供服务。生产零售商与客户进行交易时,往往借助于跨境电商平台,此时生产零售商自身就作为服务商,生产零售商多规模有限,导致自身的创新水平与售后服务水平不足。在生产商自身实力普遍有限的情况下,生产商的创新实力与相应的创新投入都将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此时生产商将倾向于不合作转而彼此竞争,但在来自同行的竞争压力有限的前提下,生产商无需采取较为激进的创新策略,换言之,总体来看创新将是消极的。创新的最终受益者是消费者,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零售商这类服务商所能获取的利润,利润遭受影响不利于服务商做大做强,如此恶性循环将导致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商的发展无以为继。
进入21世纪,基于传统理解的供应链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现代合作深化、需求变化的环境,于是需要将终端客户、消费者纳入供应链成员范围加以考虑。在基于供应链成员视角对跨境电商发展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时应将作为消费者角色的客户纳入考虑范围,客户通过对电商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与反馈影响需求,从而对电商的利润造成影响,可以说客户参与决定了电商能否做大做强。在顾客的预期指标达成的情况下,消费者群体中将会产生一个对产品的潜在需求,客户所希望的指标越容易达成,这个潜在需求群体将越大,而将潜在需求群体最终转化为正式的客户则取决于客户自身的实力,顾客的购买力决定了首轮订货的产品需求及后续跟进的需求。
研究跨境电商面临的发展问题,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供应链服务商整体的服务水平。下文将从供应链各主体出发,探究提升跨境电商服务水平的决策行为。
上游供应商有着成本、质量、服务、交货、资产、技术、流程与员工的评判指标,因此提升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商发展水平可从上述列举的方面入手。成本方面以常用的年度降价为例,当采购单价差与降价总量结合使用时,可有效节省成本;质量方面,供应商欲提高总体合格率可通过操纵低值、简单产品的合格率的方式来实现;服务方面,良好的服务所带来的收益可能不体现在产品价格上,但却体现在服务价值上,当一个供应商有自主设计的实力,能够对采购方的设计提出合理优化建议时,便拥有服务价值的优势;技术层面,当供应商有着自身独到的技术优势时,将在服务上实现更大的价值,为下游的生产零售商提供便利,减轻生产零售商的创新压力,从而提高供应链服务商的整体发展水平 。此外,在目前的形势下,供应商还暴露出综合型人才匮乏的问题,人才紧缺是供应商品类创新发展停滞不前的主要诱因,为此供应商不能坐以待毙,应主动出击,首先应加强对内部已有员工的培训,同时要努力争取招募能力高与潜质强的员工,为企业内部注入新鲜血液。
目前国际物流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成本、费用高昂,货物限制较大,时效性较差。国际运输商应当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优化:首先是成本方面,应合理优化物流工作人员的各种补贴、工资及奖金,尽量减少物流中的物质损耗,包括电力、材料、固定资产的磨损,燃料的消耗等,加强管理,减少货物在仓储保管、运输等过程中的消耗,合理化分配项目的支出,如对银行贷款利息的支付,以及差旅费、办公费等;其次是货运方面,运输商应加强包装的改善升级工作,进行包装方式及硬件的创新,改善货物限制及运失的问题;最后是时效性方面,运输商应当尽力提高航空和铁路的运输比重,善于利用最新的科技加持,如运用大数据分析,选择货物的最佳运输路线,消减花在运输上的时间,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长时间运输导致的货物破损。
生产零售商处在供应链的末端,通过电商平台直接与客户接触并完成交易,因此为了提升服务水平,生产零售商需做好产品创新与流程创新。Arijit Mukherjee(2022)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对流程创新进行投资时,即便研发失败的概率在研发投资中是呈对数凸的,合并也可能增加研发投资,此外与不合作相比,合并有可能会增加预期消费者盈余。诚然如之前的章节所述,当企业规模普遍不大时企业的创新实力与企业间的竞争水平较弱,企业倾向于竞争模式,但对于提升跨境电商服务水平的需要来说合作则成为不二之选,合作所带来的创新研发投入是彼此间竞争模式下无法比拟的,这将使企业的综合创新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创新水平是衡量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商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以合作力保创新是促成服务商发展的重要举措。此外,企业可以成立供应管理部门,除了日常的催货、质量、价格谈判外,还应将技术水平作为供应管理部门的一项指标,从而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从供应链成员决策的角度来看,消费者通常不作为决策者出现,不过在本文研究的情形下作为消费者的客户也可以和生产零售商进行合作,客户可以通过众包参与制造商的产品创新,协助制造商制定产品创新策略。LI ZHONG(2022)等人的研究表明,倘若偏好分散程度低、众包消费者比例大或知识溢出程度高,制造商便倾向于激进创新的模式,这意味着制造商的利润与创新水平之间呈现负相关;如果制造商倾向于渐进式创新的模式,将意味着制造商的利润与创新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客户除了购买行为之外,还可通过与生产商的合作帮助生产商制定最优决策并获得利润,从而推动供应链服务商的发展。
21世纪初我国电子商务开始发展以来,历经三十年探索与发展的我国跨境电商行业总体发展迅猛,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的运行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横跨多个产业,呈现了全方位的蓬勃发展态势,更是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获得了极大成功,但是,在发展中仍然面临许多难题亟待解决。对供应商来说,其在产品质量、交货、库存水平、提前期、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突破遭遇瓶颈;运输商的时效与丢件情况有待改善;生产零售商受制于自身规模,服务水平提升有相当的难度;终端客户的需求与购买能力也限制了服务商的发展。因此,供应商可通过灵活制定采购与销售策略以控制成本,通过对现有员工的培训与综合型人才的招募以提升创新与服务水平,从而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为冲破瓶颈提供便利;运输商可从成本、费用,货物限制,时效性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优化改进,合理优化人员类的支出,尽力避免器械类的损失与消耗并加强管理,减少或合理化其他类支出;零售商可以进行流程创新,通过合作与合并争取消费者市场及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此外还能对供应商进行刺激,以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增强服务水平;消费者群体则可以众包的形式参与进商家的创新与决策过程,促进电商行业服务能力的提升。各主体应加强合作,助力创新,刺激需求,从而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