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2-11-24 02:25李洋宇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2年5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人员信息化

李洋宇

一、前言

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对整个经营过程以及成本投入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针对其中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行及时的辨别、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以促使企业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因此,内部审计的加强变得尤为重要。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开展内部管控工作,有效规避各类风险因素。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外部环境丰富多变,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需要通过进一步改善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处理与运用,改进审计模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保障企业实现健康稳定地可持续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下,内部审计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将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提高其工作效率。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多样化且复杂,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其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使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针对其整理的内容增加工作内容的准确度,也可以优化内部审计的工作结果,帮助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整体上把握问题的本质,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可预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所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已经是现阶段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必然趋势。

(一)由标准化数据转化为多元化数据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在庞大的数据库中,仅5%的数据能够适合传统的数据库展开综合分析,超过95%的数据信息是非标准化的,包括一些图片、视频、影像等,而这些非标准化数据具备庞大的价值。因此,利用数据综合分析,辅助企业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就需要对非标准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智能化、可视化技术等,将传统的审计分析逐步向多元化分析模式转化,审计范围也会得到进一步扩大,审计结果会更为精准,为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二)由因果关系分析转化为相关性分析

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可以收集到海量数据信息,建立相关的审计数据库,审计工作工作人员也可以综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选择适合企业的审计技术,展开数据的深度分析,了解到不同模块数据存在的内部联系,并在这些数据库中发现不易察觉的风险因素。这样的审计模式下,审计从传统的因果关系逐步变为相关性分析。

三、大数据环境对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审计风险加大

企业在大数据时代应更加关注信息的综合价值,但是我国现阶段企业的审计数据平台建立还不够完善,在不同的角落呈独立化、碎片化分工,无法更好地对系统性、全面性数据进行综合性收集、分析,并发挥出其价值,这些问题可能引起较大的审计风险。同时,在对数据进行搜集或分析时,可能由于相关人员操作模式不够合理,或是为了谋取某些利益而故意为之,导致数据丢失、泄露,出现经济损失。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进步,数据造假技术也不断升级,舞弊变得越来越难发现。例如电子签名的智能化设计,无法通过肉眼来辨别真伪,审计人员也并不是辨别真伪的专家,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这一漏洞的运用,达成不法目标。除此之外,若是企业内部网络系统遭受到外来入侵,会导致数据信息系统崩溃、瘫痪,数据库中的内容被篡改,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除了为企业的审计工作带来较多的便利外,其中也存在较多的挑战和压力,需要审计人员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管控。

(二)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尚待提高

大数据技术想要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企业就需要配备既精通审计又了解信息技术的人才。但是综合国内企业的审计信息现状来看,企业更为注重审计人才的专业性,而缺乏对审计人才其他技能的考虑。伴随着我国企业内部财务走向共享化,一些传统的审计模式和审计技术,已经无法适应审计的基本需求,改革与创新升级迫在眉睫。

(三)数据量增加,审计范围扩大

大数据环境在为内部审计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相对于传统审计工作来说,大数据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使得审计范围急剧扩大。

企业的系统模式随着信息化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类项目的信息处理也随之变得烦琐。内部审计部门面对急剧增多的信息内容需要对其重新审计,数据量增大,内部审计人员面对的审计证据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电子档的文本信息,扩展到了各种企业内外部政策实施、企业与行业相关规章制度的变化等多种信息。因此,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

四、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方向

(一)复合型人才是关键

如前文所述,审计工作面临审计人才技能单一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企业需要引进更多高学历、复合型人才,以改善企业工作效率,融入更多新鲜血液,来保障审计团队建设的完整性。复合型人才在具备审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企业管理、财务及经济等相关方面的才能,拥有信息技术应用和大数据分析等技能。对此企业在吸纳人才的过程中,除了招聘审计专业人员,更需要招聘兼具管理、金融相关能力的人员,打造多类型、复合人才队伍,通过专业人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保障内部审计人才团队的完善。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引进人才只是初步环节,培育出专业、权威的信息化内部审计专家才是重点内容。这类信息化内部审计人员既能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整合,同时又精通审计业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促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力全方位提升,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管理、经济、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等相关的培训和知识讲座,丰富他们对于审计制度、风险预测、审计评价及审计技术等相关层次的知识,了解信息系统的操作方式,培育出一批综合素养较强同时了解审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精尖人才,完善审计团队,为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在快速发展时期,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不应只看重审计人员的审计技术的专业性,更应根据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对审计人员进行数据化技术的培训。企业可以通过定向招聘与人才引进等方式,多渠道地扩大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队伍,打牢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基础。同时,企业要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开展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技术审计等多方面的培训,并且进行阶段性的考核,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对于大数据的重视程度和敏感程度,使审计人员转变传统的观念和审计思维方式,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对于审计工作高效开展的益处。除此以外,企业应建立人才交流机制,打造网络信息平台,鼓励有经验的审计人员进行优秀实例的分享,促进全体审计人员的共同学习与进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工作素质与职业水平。在面向大数据时代的审计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措施时,企业应制订完整的大数据审计能力的提升方案。此时,审计内部的数据中心建设和专业化模型开发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不仅需要企业构建自身完整的大数据培养审计人才的体系,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以增强审计人员的大数据思维;还要提升审计人员对于数据的敏感度和对审计线索记性的挖掘深究。这样才能实现大数据与审计工作的完美融合,构建出专业化大数据内部审计的人才队伍。

(二)平台构建是根本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国现代企业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信息平台,那么即使综合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再强的审计人员,也无法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为满足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求,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审计信息系统平台。首先,企业需要配置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综合硬件设施作为系统构建的物质基础,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全面实现智能化、标准化。在系统的构建上,企业管理层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符合企业要求的审计信息平台。其次,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中,制定对应的信息标准,并保障信息标准的统一性,使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流转,尤其需要保障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在选择审计软件时,企业要遵循我国审计法律法规要求,将审计软件和业务系统进行衔接,保障审计范围的全面覆盖。审计信息平台可以通过对数据进一步分析研究,保障审计工作的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最后,平台需要涵盖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销售、科学研究和内部管理工作等多项业务内容,保障内容的全面性,进而为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保障。

(三)制度、组织模式创新是保障

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展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对制度的有效建设,保障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高效有序地向前推进。审计工作是我国治理体系中的重点组成要素,在大数据时代下,我国需要就国家制度层面,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应包括审计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标准,明确审计范围,真正实现审计信息化建设有章可依。同样,企业也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构建相关的信息化建设机制,保障符合企业实际特征的发展,确保审计工作的有序性,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中,组织架构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为进一步保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企业应该构建内部审计委员会,明确定位内部审计委员的职能,以达到对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开展全面监督,并对企业现阶段的预算规划、组织模式等进行审计,判断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执行并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隶属于公司的治理层,不受其他管理人员限制,要求具备更强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展现出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和价值。除此之外,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也需要与企业外部审计业务衔接,辅助提高企业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在外审期间,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了企业存在重大的会计问题,或是外审工作范围受限,可以直接将该信息告知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及时进行沟通交流,解决审计问题,建立并完善内外审计环境。在企业的整体监管中,内部审计委员会可以利用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针对不同部门完成不同审计目标的全方位内部审计,实现信息共享。

(四)打造规范的政策环境

数字化的网络进程对于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首要工作目标就是要加强企业网络安全技术的创新。企业在创新发展的同时需要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打造健康、安全、透明的数字生态。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可从数据安全方向着手,根据企业的内部审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进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全面提升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工作成效,打造出规范的内部审计工作政策环境。

五、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信息化功能实现

(一)大数据采集

企业使用大数据技术展开审计工作,采集数据是基础,只有获得审计相关数据信息,获得更多的审计证据,才能运用数据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保障企业内部审计项目高效率、高质量推进。企业在信息化系统平台实施内部审计时,需要审计人员依照相关的审计方案,对数据信息展开综合性的全面审计,除了对企业的内部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之外,为保障审计结果的客观性,还要对外部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审计人员可以依照档案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收集企业的对标企业数据、行业发展数据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颁布的政策数据信息等外部数据信息。同时为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可以在以往审计基础上,逐步完善审计数据库的建立。例如,建筑工程企业可以依照往年的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数据信息,构建出分类工程竣工结算数据库,同时明确工程项目的投资标准,为后续内部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考虑到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企业在汇总最终数据时需要设置专人将其加载到企业专属的Oracle 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分析。如果审计人员需要查询或使用数据,需要事先登记,掌握数据信息的流向,避免出现数据信息泄露的问题。

(二)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是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数据偏差和异常问题,能够识别出审计信息存在的问题,从而作为审计工作查证和分析的依据,促使审计工作发现内部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除了传统的审计分析办法之外,大数据分析需要采用异常分析法和关联度分析法。异常分析法是使用关键词或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标准,对企业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度筛选,如果在筛选过程中发现有异常,就可以将其作为线索实施深度查证。关联度分析法是利用数据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及时发现异常,并将其作为线索实施分析查证。

(三)大数据审计证据的获取

电子化审计证据是大数据审计时代的产物,它涵盖了结构化数据和非机构数据、数据库技术白皮书、数据提供方承诺等。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或直接将线索认定为企业发展异常时,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化数据作为审计证据,及时留存,并将其纳入审计工作底稿中,在底稿记录时,要求审计人员对审计数据分析的思路、程序语句进行清晰的记录。

六、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现代企业的审计工作除了面临时代发展的机遇之外,也存在着较大的挑战,尤其是市场经济环境变化日新月异,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通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改变企业审计理念、审计模式和审计技术,掌握企业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改善审计质量和整体效率。因此加强对大数据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通过企业的实际状况,改善审计工作的综合水平,确保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综合性全面提升,以帮助企业实现健康稳定地可持续发展。

引用

[1]王星.大数据环境下烟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0):186-187.

[2]孙文特.大数据环境下LZLJ 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优化研究[D].西京学院,2021.

[3]施永娟.大数据背景下基础教育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基于南通区域教育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实践[J].才智,2020(25):15-16.

[4]杨迎春.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1):49-50.

[5]兰文.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20.

[6]王亚坤.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8):397-398.

[7]蒋少伟.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创新建设探讨[J].中国商论,2019(23):27-28.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人员信息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