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友,彭洋
长效实施“双减”政策本是一件大好事,但却引发了家长的焦虑。一些家长认为,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双减” 对基础好的孩子影响不大,但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却失去了弥补的机会,不利于他们借助外力迎头赶上,长期实施“双减”政策,会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成绩更差。面对家长的这种忧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设计并执行了“三张课表”,以切实激发学生潜力,让他们享受“双减”的实惠实利,并在多元发展、个性发展中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生学业负担重,作业压力大,折射的是复杂环境下的育人生态不佳,这也是长期以来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首先应从整体视角和学生立场,将“双减”价值与深化课程改革联系起来,与育人生态优化的难点突破联系起来。具体的做法是,在优化课程土壤,改善育人生态的框架下,校本化、创新性地以“课表”为切入口,在价值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合一中优化学校育人的“微生态”。
课表,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空多维同构的基于学生学习生活的规范与秩序的制度性安排。课表的设计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干预和调控。科学、合理、适应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的课程安排表,是学校育人生态的符号化“表情”,而执行和落实课表,则是由表及里地追求育人价值,发挥育人功能的行为。具体怎样设计课表,并与“双减”价值合一?我们的思路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个性鲜明地构建特色课程,让课程在国家的统领下、在本土实情观照下、文化个性的浸润下,形成多样整合、营养丰富,具有弹性的有利于“双减”的课程实践形态。基于此,我校“三张课表”的设计着眼点,第一张是基于夯实学习基础的分层课表,第二张是促进知识自我内化的过关课表,第三张是助力个性发展的特长课表。“三张课表”的设计与实施,共同聚焦于“绿色”教学质量的追求和“生态性”育人环境的营造。
为实现“三张课表”“减负提质、促进发展”的价值诉求,我们在“三张课表”的实施中,强化了不同课表的不同提质功能。
分层课表注重夯实基础。在每一名学生自己的课表中,都有课堂分层和自学分层两方面的内容。课堂分层,指的是学科教学中英语课分层、小语种课分类、数学课分层等十余种分类分层课。英语目前有两大类分层模式,一类主要在初中实施,一个行政班分为A、B 两个小班教学;另外一类主要在高中实施,四个行政班分为A++(2 个班)、A+(4 个班)、A(2 个班)三个层次八个小班。英语分层后的学生可流动,一般以学期为单位进行调整。备课组根据学生的情况,酌情调整教学。小语种每学期分为6-8 个门类,选课走班,选定一门,每周6 课时,一般不调整学习的语种。数学分层,是学校在线上教学结束后对混合式教学探索的一个成果,课堂最后10 分钟,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层分区学习。目标达成度高的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领取自学资源包在教室划定的自学区进行自学;目标达成度低的学生,集中在教室前排听老师讲解,突破重难点。
自学分层,指的是课堂教学以外的其他时间,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分散在不同的学习空间,自主分层自学。目前各学科组已总结出10 种以上的学生分层自学模式,比如八年级数学的“150 工程”、七年级“满分冲刺班”、英语的“听力天天练”等。学生会在自习时段打卡学习任务,通关后继续领取学习任务,自主决定通关安排。
分层学习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探索出教师“差异化”地教、学生“个性化”地学的分层教学模式和分层自学模式,使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层次中学习,获得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资源,以夯实学习基础,并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踮起脚尖实现自我超越。
过关课表注重自我内化。为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内化,学校在延时服务时段,安排了每天一节过关课。这个时间,老师不能讲新课,不能评讲作业和练习,不能用来完成正常课时中没完成的教学任务,“过关”内容只能是学科组精心命制的过关单,学生在过关时间内定时完成。
这个设置给老师的指向是,老师们必须充分、精心、扎实备课,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任何因备课不精准导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拖堂、占课的行为都是要杜绝的。我校教师普遍年轻,学历高,精力好,有奉献精神,如果不做这个设置,在学生过关课上去讲课,甚至放学后将学生留下来免费补课,将会成为常态,这就会影响教学生态。我们不需要老师带着学生打教学时间战、打题海战,我们想要的是老师将自己的时间、精力、智力用在备课的刀刃上、教学过程的刀刃上。所以学校在备课上,提出了“角色化集体备课”要求,即一个备课组内,大家要集众长,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通力合作备出每一堂精品课,以保障备课组内哪怕是最年轻的教师,也能完成每课时的教学任务。
这个设置给学生的指向是:上正课时要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上过关课时要完成达标练习,回家后就没有已经过关学科的家庭作业了,就可以轻松做自己计划的事情。这个设置的理论基础来自马扎诺的《教育目标的新分类学》,这本书特别强调了学习主体内驱力的重要性,所以我校“目标课堂”的核心,就是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其区别在于从教到学的关注。过去我们只关注教什么,现在不仅关注教什么,还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关注学什么、怎么学、为何学。学生过关课目标是否达成,与其正课学习目标是否清晰明确、学习动机是否强烈,以及学习过程是否主动投入等密切相关、环环相扣。每天一节过关课,促进了目标教学的有效实施,保证了学生课堂目标达成度。总之,过关课从“教”与“学”两个方面都起到了减负提质的作用。
特长课表注重个性发展。在学校的周课表中,每个年级都有4—6 节不等的特长课。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学一门特长课。学校目前共开设了三大类特长课。一类为理工科竞赛特长学科,如数学竞赛、物理学竞赛、信息学竞赛、无人机比赛等;第二类为外语口语特长学科,如剑桥英语、雅思英语和德法俄日西阿泰希八门小语种;第三类为艺体特长学科,如三人篮球、舞龙舞狮、民乐、声乐、书法、设计等。
特长课的开设,最初并没有得到全体教师和家长的理解。有人认为,多学一门课程,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人认为,这会让学生分心,影响中高考成绩。三年实践证明,这些特长课不仅没有影响学生的文化成绩,反而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文化成绩。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表明,学生往往能够在自己喜欢的学科中产生持续的学习动机。我们为选择特长课的学生提供了时间、优秀师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特长课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产生自己能够在学习这件事上做得很好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又能够让学生直面学习中的其他困难,特别是在弱势学科的学习上,也产生了无往不胜的学习动力。目前,我校初三的学生和家长都在呼吁不要停掉他们的特长课,他们感受到特长课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力量——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通过做好一件自己擅长的事从而去做好其他事的力量。中高考只看最后的总分,导致很多教师、家长、学生乐此不疲地长年累月地做着“补差”这同一件事,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大学选专业、社会选职业、人生做事业等,往往与“特长”相关。我校特长课开设的实质,是一种“扬长的教育”,学校通过开设特长课这个路径,引导学生在特长课中获取自信,进而走向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自信人生之路。“三张课表”相互匹配、彼此联动,较好地形成了学生持续学习的信心、动力与能力,为持续地高质量实施“双减”政策创造了条件。
我校从2018年建校之初就开始了“三张课表”的探索,在推进轻负高质的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使用经验的不断累积,“三张课表”逐渐成了我校减负提质的明晰路径,并带给了教师、学生、家长美好的期许与笃定的信心。
首先,引领教师专业从入格走向胜任,并迈向卓越。第一张分层课表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专业学习精神、实践钻研精神、创新探索精神。比如,我校数学组“混合式分层自信课堂”的建立,就是基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结束后,对未来智慧教育新生态的前瞻性尝试,老师们在对美国翻转课堂的学习、对线上线下双线教学进行实践后,经过两年不断总结调整,创新性地研究出“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六步骤混合式分层分区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研究能力,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抵达自己学习的天花板。教师的专业提升,为长效落实教学更高效、学生学业负担更轻的要求提供了根本保障。
其次,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超越式发展。“三张课表”促进学生通过时间管理(比如过关课),将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有效率地做到自己的极致(比如正课学习),从而将节约的时间用于自己热爱的事情(比如特长课)。从选学特长课的学生比例可以看出,“三张课表”拓展了学生多元发展空间。2021-2022 学年度上期,我校高中选学特长课的学生比例高达80%。初中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相对要弱一些,也有60%的学生选学特长课,特长学科将会帮助我校学生在今后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再次,增强了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对教师的信任和对学校的信赖。进了北二外成都附中,就无须到校外补课,因为实施“三张课表”,带来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和个性发展,让家长省心放心。“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家长们高度认同学校“三张课表”的价值取向,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保证了“双减”的持续有效落地。
“双减”的要义是减负提质,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和个性发展。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将进一步健全作业管理、考试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睡眠管理的保障机制,着力研究优化学科作业设计、学科活动作业设计、跨学科跨文化融合课设计,进而优化“三张课表”的设计和使用,以帮助学生在轻负高效的学习中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