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梅,王海霞,白艳香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伟大建党精神的首次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一系列精神之源。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深入把握其科学内涵,赓续红色血脉。
真理铸就信仰,理想指引方向。马克思主义真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贯穿于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根基和政治灵魂。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激励我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真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坚持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忠实信仰者。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真理,就是因为其揭示了人类自然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进程,指明了人类实现自由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在最初传入中国时仅仅是一种理论学说。其具有的科学性、人民性、革命性的理论特征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早期的革命先驱者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经过不断比较和鉴别,他们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为革命先驱者引导中国人民冲破思想牢笼的思想武器,也成为以“南陈北李”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建党的重要理论依据。从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建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强党”[2]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必然选择;坚持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自始至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成为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特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人类通过对自然规律的科学把握,对自然界有本质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改造自然并能使其为己所用,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对社会规律的深刻把握,是科学性与革命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是指导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的理论武器,因为掌握了这个武器,中国共产党才能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从中国国情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践基础上践行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作为指导中国实践的强大武器,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坚持真理和坚守理想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根基,只有全面深刻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才能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清晰的认识。“坚守理想”指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动摇。这两个理想是辩证统一的,不能脱离中国实际空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不能因为道路的曲折而放弃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共产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形态,“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3]539。共产主义不是一种确定的状态,也不是一个现实应当与其相适应的伟大理想,而是为了消灭剥削、改变现状进行的运动,是对自由的坚守和追求。资本主义社会只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社会形态,并非资产阶级鼓吹的社会形态的终结,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代替。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终极目标,也是人类的最终归宿。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前景归结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代表着选择了真理,选择了共产主义理想,始终坚守理想,坚定信心。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武装头脑,用共产主义理想指引方向,用一个又一个胜利践行了崇高理想。1935年,方志敏同志在昏暗的牢房里仍然坚持用自己的心血写下浩然正气的诗篇。他在《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中写道:“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不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坚守理想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就在对真理和理想的执着追求,不断攻坚克难,奋勇向前。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家国情怀的直接体现。这一初心使命贯穿于我党的百年奋斗史,是鞭策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向前的精神动力。
“践行初心”就是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一初心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是选择了人民立场,选择了为人民的利益奋斗始终。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认同。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是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6]与英雄史观不同,唯物史观首次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遵循唯物史观,提出群众路线,并将其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初心如炬,生生不息。张思德同志是践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初心的典范。他在1923年参加红军,经历了长征,是一名忠实的共产党员。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所作的《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高度肯定了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品质。无论何时何地,只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解人民所忧,才能凝聚更强大的合力,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3]320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初心如磐、坚定不移,就是因为心怀人民,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不管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面对何种惊涛骇浪,都能带领人民战胜一切困难,迎接各种挑战。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才能在险境中生存,在逆境中壮大,在绝境中逢生,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绚丽篇章,向历史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担当使命”就是带领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奋斗史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担当使命”不只是一个口号,更是实际的行动。从瞿秋白为大家辟一条光明道路的孜孜求索,到铁人王进喜为摆脱中国石油落后面貌的奋力拼搏,到焦裕禄心中只有人民的为民担当,再到袁隆平造福人民的国之脊梁,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高度的使命担当。这种使命担当与中国共产党厚植于内心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着密切联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就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的真实映照。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久经磨难,一代又一代中国仁人志士通过不懈探索,发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救广大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担负起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将马克思主义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中,带领人民推翻了压在头顶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夺取了抗疫战争的胜利,历史性地在世界上消灭了绝对贫困。勇于担当、善于担当,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整个奋斗历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解放的执着追求。历史证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中国共产党一向都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是推动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不断与各种未知风险挑战作斗争的历史,就是不断在各种磨炼中锤炼精神品格的历史。
“不怕牺牲”是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甘于奉献的英雄气概。敢不敢牺牲、要不要牺牲,实则为价值判断问题。作为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信念的执着追求塑造了不怕牺牲的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充满矛盾的环境之中,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党的事业发展的艰难曲折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有不怕牺牲的精神。一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鼓励中国共产党人在危难时刻总能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将倾。一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本着舍生取义的精神,为了党和国家的正义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就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甘于奉献精神的形象表达。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赵世炎鼓励身边的同志:共产党就是要进行战斗的政党,共产党只要存在一天,我们就必须战斗一天。即便是被捕入狱后面对严刑拷打,赵世炎仍然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坚持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最终英勇就义。面对流血牺牲,中国共产党人从不畏惧,慷慨捐躯,用自己的“小我”保全了无数人的“大我”。
“英勇斗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不畏困难,直面挫折,带领人民埋头苦干、敢于斗争的精神特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不断同各种敌对势力作斗争,始终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苦战到底。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一切斗争都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而是为了改变我们国家落后的状态,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是为了赢得世界对我们国家、民族的认同和尊重,正是一次一次伟大的斗争,才使得我国的面貌发生一次一次巨大变化。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克服了各方面的艰险挑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奇迹,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当前,国际大局正在加速演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期,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容忽视,面对开放的环境和外来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定信念,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未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必须敢于亮剑,敢于迎接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是共产党人融入血脉和灵魂的本质要求,是党的生命线”[7],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信仰,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行稳致远的政治品格和道德定力。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是实践基础上的高度统一,“唯有对党忠诚才能不负人民,不负人民才能保持共产党人的阶级本色”[8],才能更好地坚持人民立场,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
“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格,也是党员的基本要求。“对党忠诚”是每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许下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追求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指的是政治忠诚、思想忠诚以及道德信仰的忠诚。政治上,始终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上,任何时候都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度认同党、国家、人民及其事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道德信仰方面,始终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中国共产党在近代诸多政党中能够脱颖而出,离不开这个政党强大的组织号召力,正是拥有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和道德定力,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服从组织领导,一切行动听指挥,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了一个旧世界,建立了一个新世界,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就义,离不开对党绝对忠诚的坚定信念、离不开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任何一个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落实到每一位党员的切实行动中,如果党员同志做不到对党忠诚,没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这个政党就会形同一盘散沙,党的纲领也得不到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由弱到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和道德定力。
“不负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的鲜明本色,也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现实映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深厚的人民情怀。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更是全党同志的信仰。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9]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共产党人的革命事业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在各种残酷的斗争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深厚情感。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与人民性始终都是高度一致的,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证明,但凡与人民为敌者终将惨败,但凡与人民为伍者终将胜利。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就是因为坚持为民造福,赢得了民心,捍卫了团结,凝聚了力量,才能带领人民一往无前,攻坚克难,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领航前行道路的明灯。伟大建党精神所包含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四个方面密切相关,是一个有机整体,既总结历史,又开辟未来,蕴含在其中的深厚红色文化底蕴指明了时代的发展方向,指引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我们必须融会贯通、综合把握。曾经,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苦奋斗中发挥了思想引领、价值导向作用;今天,伟大建党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发展征程上依然是强大的精神支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我们必将面临更多的困难挑战,也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努力。新时代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继往开来,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