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颖超
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一年来,宁波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更加注重资源向农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缩小地区差距:構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去年12月24日,宁波舟山港石浦港区沈海高速连接线新桥至石浦段公路通车,彻底结束了象山重镇石浦不通高速的历史,宁波市区出发到石浦车程由2小时缩短至1小时。这是宁波以城乡路网“内畅外联”为抓手,缩小地区差距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宁波聚焦“1小时交通圈”人口覆盖率、城乡公交一体化率、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三个关键性指标,实施“乡镇15分钟上高速”“断头路打通”两个专项行动。一年来,宁波建成石浦连接线和胜陆高架,实现石浦镇、定塘镇、晓塘乡、丈亭镇、匡堰镇、横河镇、逍林镇15分钟上高速(高架)。同时,宁波织密主次协同的道路网络,确保续建、新开工等工程滚动实施。高速公路方面,续建杭甬高速复线一期、二期,象山湾疏港高速等;干线公路方面,续建浒运公路、杭甬高速复线澥浦互通连接线等项目,新开工四明山环线公路、掌二线北延等项目。
推动相对薄弱地区跨越式发展,是宁波缩小地区差距,构建高质、均衡、互补的协调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宁波实施南翼地区崛起和四明山区域振兴计划,加快补齐南翼地区、山区、海岛等交通设施短板,支持宁海、象山、四明山区域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和海洋经济。
相对薄弱地区先行探索,加快补足发展短板,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宁海打造南部海洋经济产城共富试验区,签订环三门湾共富协议,建立区域合作共富联盟,全面收回蛇蟠涂北区养殖塘,投资5亿元的第一批设施化养殖项目签约,撬动薄弱区域经济发展;余姚围绕四明山区域资源禀赋、国土空间容量,在坚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重点打造梁弄门户先行区、大岚南黄启动区(高山台地运动休闲度假区)、四明山森林康养区,不断加快布局“农林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型“旅游+”核心产品,为四明山革命老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产业基础;奉化实施四明山区域振兴行动,积极探索溪口“景区+村庄”共富模式,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美丽经济,以第4名成绩入围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通过手机联网监控各项指标,镇海九龙湖镇科奥农业基地的工作人员在移动端便可实现整个基地的自动化灌溉。智能水肥系统的运用不仅为基地增加了10%—15%的亩产值,还可节约70%的水肥成本和80%的用人成本。在宁波,像九龙湖镇科奥农业基地这样将智能化、数字化融入农业种植,用科技力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户增收的,并不是个例。
一年来,宁波加快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打造高质高效农业,夯实共富产业基础,缩小城乡差距。在农业“双强”提升方面,制定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的实施方案、高水平推进种业强市建设行动方案,加快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宁波种业、薇萌种业进入全国细分领域前五名;在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方面,新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6个,新增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示范农机合作社16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1%。
为提升乡村产业平台能级,宁波聚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平台。去年,宁波新增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各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8个。同时,宁波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组建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促进会,推进标准化生产。去年,全市新增绿色认证产品19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延链价值。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宁波,体制机制活是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在农村,宁波同样发挥体制机制活的优势,以“确权、赋权、活权、保权”为主线,通过乡村改革搞活农村资源、资产,推动农村改革由点上突破转向综合集成,激发共富活力。
抓住象山县深化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契机,宁波探索形成宅基地资格权“权票”制度等“1+25”的制度体系,并巩固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果。目前,已有5个区(县、市)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贷款总额超过10亿元。
如何将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年来,宁波大力推广自主经营、资源入股、使用权转让等开发方式和“飞地”抱团、镇村联营、联合发展等多种经营模式,实施集体经济发展“造血”项目80多个。去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4.25亿元,经营性收入达32.57亿元,村级集体分红总额达38.7亿元。
缩小收入差距:着力增强人民获得感
今年年初,来自宁波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1.72,比全省和杭州分别低0.22和0.03,比上年缩小0.02,连续17年呈缩小态势。一年来,宁波探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重点群体携手发展行动,着力缩小收入差距,让全体人民更有获得感,促进社会公平。
宁波健全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资金支持、技能培训、职称评定等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实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100%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同时,宁波强化转移性收入支撑,统一并提升全市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等标准,相关标准均为全省最高水平;构建大慈善体系,探索慈善信托、股权捐赠、善款增值保值等新方式,带动救助支出超1.87亿元,受益群体达1.06万人次。
围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宁波创新开发“新居民”一件事应用,以提供“新居民”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为切入点,全面构建“新居民”一件事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推进“新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
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以低收入农户为例,宁波全面构建区县、乡、村三级联动救助网络,建立大额医疗费用支出预警等风险预警机制;创新实施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去年累计保险赔款2675万元,1.4万人获得保险救助,拉动人均增收401元;广泛挖掘公益性岗位,实施以整村连片帮带项目开发、经营主体带动增收等精准帮扶模式。去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9217元,增长15.2%。
责任编辑:张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