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领导该干什么事

2022-11-23 05:44
新传奇 2022年45期
关键词:李存勖路线方针汉宣帝

做领导应该干什么事?毛泽东说:“领导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抓住了这两条,也就抓住了做领导的根本。道理不难懂,做起来却非易事。历史上一些领导集团在这个问题上的成败得失,很值得玩味。毛泽东读史,多注意此道。

做领导应该干什么事,毛泽东和邓小平说过两句极为相似的话。毛泽东说:“领导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邓小平说:“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抓方针。”

出主意,就是抓方针;用干部,就是抓头头。抓住了这两条,也就抓住了做领导的根本。道理不难懂,做起来却非易事。历史上一些领导集团在这个问题上的成败得失,很值得玩味。毛泽东读史,多注意此道。

“善于总结经验,就是领导者的任务”

领导出主意,最常见的是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发挥关键作用。提出主意的快慢和好坏,体现决策水平和谋断能力的高下。

见事早、得计早,是提出好主意的一个前提。毛泽东说:“蒋介石就是见事迟、得计迟。形势已经出来了,他还没有看见,等看见了又不好得计。比如辽沈战役时他对卫立煌的部队总是犹豫不决,最后才下决心强迫他去热河、到北京。如果早一点儿,我们围攻锦州的炮一响就让他马上走,我们就没有办法,只能切他一个尾巴。如果在我们还没有打锦州时,他就把沈阳、锦州统统放弃,集中于平津,跟傅作义搞在一起,我们也不太好办。”

毛泽东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种各样的书籍

这个评点,虽然是十年后的体会,但也符合辽沈战役的战场实际,指出了国共双方统帅部的决策快慢之别。

见事早、得计早的谋断力,是在实践中甚至在失误中积累和增长起来的。一个成熟的领导者对有的事情可能见事早、得计早,对有的事情则未必。毛泽东坦言,新中国成立后,对有些事情他也没有料到。在1959年4 月上海召开的八届七中全会上,他总结了这样几件事:“没有预料到1957 年出现这么大一个风潮。此外,还有两件事没有预料到,一件是反斯大林的大风潮,全世界的共产党跟着倒霉。另一件就是没有预料到经济指标定高了。1 月上旬我召集的那个小会,陈云同志讲估计完不成,这种话应该听。”

反思在见事、得计问题上的不足,本质上就是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出主意。故毛泽东1941 年就说过,“善于总结经验,就是领导者的任务”。

“多召集几个会议商量,然后才能有断”

出主意、作决策不是一个人的事,通常情况下要有一个听取别人意见、汲取别人智慧的谋断过程。按毛泽东的说法,要“多召集几个会议商量,然后才能有断,所断便是善断”。

在1964 年1 月7 日 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详细讲了刘邦纳谏善断的几件事情:一是听张良劝说,封举足轻重的韩信为齐王;二是楚汉划界鸿沟后,听张良、陈平之劝,乘胜追击引兵东向的项羽;三是刘邦称帝后,欲建都洛阳,听齐人刘敬建议,入都关中长安。这些见事早、得计早的主意,虽然不是刘邦提出来的,但他能及时采纳决断,作出明智选择。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总有人给他献计,改变他的想法,不能不说与他平时着力营造“出主意”的氛围有关。

在历史上,还有一个人的谋断决策方式引起毛泽东的关注,他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记载,李存勖把部下康延孝叫到家里咨询灭梁之事。康延孝认为,梁兵目前聚集在一起,我们不能硬打,只能等到他们分兵合击我们时,每处兵力减少了,那时可“率精骑五千,自郓州直抵大梁”。李存勖依此计等待时机,最终夺取了郓州。

还有一次,李存勖屯兵朝城,梁朝几路大军合围压境,而李存勖已经粮草匮乏,难以支撑,于是召集诸将商议办法。大将郭崇韬建议部署一些兵将留守朝城,由李存勖亲率精兵“长驱入汴,彼城中既空虚,必望风自溃”,并说这个主意他曾经和康延孝仔细商量过。李存勖依计而行,果然取胜。

毛泽东读到此处时,批道:“康延孝之谋,李存勖之断,郭崇韬之助,此三人者,可谓识时务之俊杰……已成摧枯之势,犹献退兵之谋,世局往往有如此者。此时审机独断,往往成功。”

李存勖在关键时刻有“审机独断”之举,凸显出其作为团队核心人物的决策魄力,也展示了“出主意”的领导方法和谋断过程。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最重要的出主意,当然是确立路线方针。对执政者而言,尤其如此。西汉初年,刘邦、萧何推行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等政策,是符合大乱之后基本国情的聪明选择。继任者曹参的政治智慧体现在他能够确认这条路线,并且不顾非议地坚持下来。

正是“萧规曹随”打下了“文景之治”的基础。此后汉武帝根据国情的变化,在执政方略变为法家一派。他的孙子汉宣帝坚持这一执政路线,但太子(后来的汉元帝)却劝汉宣帝改变执政路线,多用儒生,以行德教仁柔之道。宣帝很不高兴地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毛泽东注意到汉宣帝父子的这场争论。1957 年6 月,他同吴冷西(原新华社社长)等人谈话时说:“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不失为鼎盛之世。西汉自元帝始即每况愈下。元帝好儒学,摒斥名、法,抛弃其父的一套统治方法。其父骂他,‘乱我家者,太子也’。”西汉也确实从汉元帝开始出现衰变。由此看出,执政者确定的路线方针这个大主意,是如何直接影响着历史盛衰的。

汉宣帝父子关于执政方略的争论,事实上已经涉及到“出主意”与“用干部”的密切关联:行德教仁柔之道,必然要多用儒生治国;以霸王道杂之,自然要多用名法之士。对二者的关系,毛泽东1938 年有另一种提纲挈领的表述:“如果是贤明皇帝,就会是忠臣当朝,用人在贤;如果是昏君,必有奸臣当朝,用人在亲,狐群狗党,弄得一塌糊涂。中国历朝以来的组织路线,即干部政策,都是随着政治路线改变的。”

用干部的关键,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人贯彻实施既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毛泽东说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句名言,道出此中真谛。

(青铜器荐自《领导文萃》陈晋/文)

猜你喜欢
李存勖路线方针汉宣帝
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为何被乱箭射死
一代战神失天下
李存勖的历史机遇
浅议“新”党支部书记实现“新”作为具备的基本功
救人一命最重要
图解 习近平2017年这样治党反腐
张安世救人
救人一命
救人一命最重要
七月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