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瑞 王 航 任梦梦 杨盼盼
局限性肾癌(localized renal cell carcinoma,LRCC)为临床多见的肾细胞癌,近年来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LRCC病灶局限于肾,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OPN)为治疗LRCC常用术式,可保存部分肾单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但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手术之后极易诱发较多的并发症,给患者术后恢复带来极大影响[3-4]。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备,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PN)得以在肾脏手术中大范围使用,相较于常规开放手术,其手术切口更小,操作更为精准[5-6]。本研究以72例LRCC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RLPN在LRCC患者中的具体治疗效果,信息如下。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72例LRC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6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肾活检证实为LRCC;单侧发病;胸部CT检查未见可疑性结节;患者病历有关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患者,难以配合进行研究者;存在感染性疾病者;存有视听及语言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者;存有手术相关禁忌证者;存有免疫系统疾病者;存有严重的脑器质性疾病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0.28±6.59)岁;肿瘤直径1~7 cm,平均直径(4.05±1.47)cm;体重指数(BMI)18~26 kg/m2,平均BMI(23.67±0.98)kg/m2。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0.38±6.67)岁;肿瘤直径2~8 cm,平均直径(4.12±1.43)cm;BMI 18~27 kg/m2,平均BMI(23.75±0.94)kg/m2。2组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所有患者入组后,均完善各项检查,告知日常注意事项,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对照组行OPN:气管插管全麻,健侧卧位,消毒铺巾,垫高腰部,经腹膜后入路,于第十二肋下缘做切口,逐层切开各层组织,显现肾周筋膜,上自动拉钩,探查病灶情况;之后适当前推腹膜,剪开Gerota筋膜,将肾周筋膜与脂肪逐层分离,完毕之后游离肾动脉、肾脏,充分显现病变组织,以电凝刀于距离病灶边缘5 mm处切开肾包膜,标记切除区域;以血管夹阻断肾动脉,之后沿标记处完整切除病变组织与少数的正常肾实质组织,完成后缝合肾脏创缘,覆盖纱布止血,取下血管夹,确定无出血后,置管引流,闭口,术毕。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PN:全麻,患者取健侧卧位,抬高腰桥,消毒铺巾,于腹膜后腔构建操作空间,构建人工气腹,调控气腹压为12 mmHg;之后切开并分离肾周筋膜,显现肾脏背部,分离肾蒂,游离肾动脉、肾脏,完全显现肿瘤病灶并去除;止血、风格化、引流管放置与对照组相同。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处理,术后引流量连续3 d<10 ml时,拔除引流管。2组均观察到术后1个月。
对比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肾脏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血清肌酐(Cr)、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1)手术相关指标:对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手术时间。(2)术后恢复情况:记录并比较2组下床活动、肠鸣音恢复与住院时间。(3)肾脏GFR与血清Cr:于术前、术后1个月以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测定2组的GFR;同时采集其术前、术后1个月5 ml静脉血,以3 000 r/min的速率进行10 min的离心处理,离心半径10 cm,获取上层清液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r水平。(4)生活质量:于术前、术后1个月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7]判定,量表共计74条目,4个维度,以5级评分(1~5分),各维度最终评分=(维度粗分-最低分)×100÷满分,各维度总分均为100分,分数高则生活质量高。(5)并发症:统计2组术后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下水肿等发生率。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下床活动、肠鸣音恢复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术前、术后1个月,2组肾脏GFR与血清Cr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2组GFR与Cr水平对比
术前,2组GQOLI-74内各维度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GQOLI-74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2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χ2=4.181,P=0.041)。见表5。
表5 2组并发症对比(例,%)
LRCC为泌尿外科肿瘤常见类型,其发生率约占全部肾脏肿瘤的80%[8-9]。LRCC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遗传、吸烟、肥胖、获得性囊性肾脏疾病等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0-11]。针对LRCC,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肾部分切除术为诊治LRCC的常见手段,能够在保障完全去除病变组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留残余肾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肾部分切除术的常规术式为OPN,手术视野较为广泛,切除效果良好,但手术切口及术中所造成的创伤较大,出血量较多,手术过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给患者术后的恢复造成较多影响,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措施成为临床的研究重点[12]。伴随临床医学技术持续进步,腹腔镜手术得以在临床治疗此类患者中大范围使用,腹腔镜可多角度观察,放大手术视野,便于微创操作的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下床活动、肠鸣音恢复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下PN相较于OPN,更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恢复。其原因为腹腔镜下PN为微创手术,切口较短,且在腹腔镜的帮助下可提升手术各项操作的准确性,对腹腔微环境影响较小,并能够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进而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3-14]。GFR是反映肾脏将血液内有害物质清除出机体之外的重要指标,当肾脏滤过功能降低时,GFR将随之降低。而Cr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为肌肉组织中肌酸在人体中代谢的终产物,不被肾脏代谢,能够被肾小管排泄,当肾功能发生障碍时,Cr会在机体中蓄积,进而造成血液循环内的Cr水平上升。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术前、术后1个月的肾脏GFR与血清Cr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较好地保留肾脏组织,对肾功能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GQOLI-74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下PN可提高LRCC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原因为腹腔镜下PN微创性更高,术中操作更为精细化,能够减少对四周正常组织的损害,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15]。但仍需注意的是,本次研究尚存在纳入样本量较少等不足,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后续临床还需不断的完善试验设计,继续扩大样本量的纳入,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从而进一步证实腹腔镜下PN治疗LR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PN在LRCC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能够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对肾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较小,并发症少,可显著促进术后恢复,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