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威 孙业建 张 媛
直肠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1-2]。腹腔镜根治术是治疗直肠癌的常用术式,可有效减小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对患者造成的损伤[3-4],但多种因素均会影响腹腔镜根治术患者长期生存时间[5]。本研究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直肠癌,旨在探究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直肠癌患者,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70例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2.58±3.61)岁;体质量59~73 kg,平均体质量(65.82±3.61)kg。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为直肠癌;均为首次发病;病历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肠梗阻、出血、穿孔等症状;已发生局部转移或复发;转移瘤;存在腹腔镜手术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于脐孔处进行穿刺,置入腹腔镜,采用五孔法建立操作平台;在腹腔镜辅助下寻找腹主动脉,随后打开后腹膜,对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进行分离,使用钛夹于距离腹主动脉根部1 cm处离断血管,游离结肠系膜,锐性分离直肠固有筋膜及盆壁筋膜间隙;于肿瘤下2 cm处离断直肠,并在下腹部做小手术切口,将肿瘤经手术切口拖出腹腔,切断病变肠段;重建气腹,吻合直肠与乙状结肠的端-端,冲洗术腔后放置引流管,手术结束。
术后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最终完成随访共65例,分析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意义的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值(95%置信区间),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70例患者5年随访期间5例失访,65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2~60个月,平均时间(38.46±5.29)个月。随访成功患者中生存42例,生存率为64.62%(42/65);死亡23例,死亡率为35.38%(23/65)。
依据长期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42例)及死亡组(23例)。死亡组肿瘤分期Ⅲ期、溃疡型、伴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及腹腔镜Hartmann术占比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长期生存的单因素分析(例,%)
Logistic分析显示: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并发症、腹腔镜术式是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3。
表2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长期生存状况相关因素赋值情况
表3 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长期生存状况的多因素分析
腹腔镜根治术是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直肠癌的治疗,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6]。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能否有效延长术后生存时间是评价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7]。
本研究结果显示,70例患者5年随访期间5例失访,剩余65例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成功患者中生存42例,生存率为64.62%;死亡23例,死亡率为35.38%。Logistic分析显示: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并发症、腹腔镜术式是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直肠癌术后5年患者死亡率较高,在临床干预中需诊断危险因素行积极干预,以延长其生存时间。究其原因可知:(1)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为判断直肠癌患者病情状况的指标,其中肿瘤分期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严重,发生的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进而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8-9]。(2)诸多类型直肠癌患者中,溃疡型直肠癌患者病情恶变程度较高,且病情较为复杂,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时难度较大,远期预后的评估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其5年内死亡可能性较大[10]。(3)术后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存在较多的并发症,如吻合口瘘等,并发症越多,对术后恢复影响越大,甚至可导致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1-12]。(4)本研究中直肠癌患者年龄较大,易合并基础性疾病,与LAR及LAPR术式相比,腹腔镜Hartmann术式更适用于高龄且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该术式更符合临床实际要求[13-14]。
综上所述,直肠癌患者5年死亡率较高,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长期生存状况因素较多,包括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并发症、腹腔镜术式选择,在临床干预中需注意高分期、溃疡型、存在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另依据患者病情选择恰当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