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四川某高职院校为例

2022-11-23 01:42
科技风 2022年31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所学规划

都 雯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广元 628017

一、概述

高校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而国内高校的大力扩招,虽满足了国家对人才数量的需求,但加剧了高校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导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同时,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日益提高,而高校学生由于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且接收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资源有限[1],无法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估,造成自身的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2],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佳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对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客观地、综合地评价和分析,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就业意向,并围绕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3]。本研究对四川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高职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剖析,系统地提出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的优化策略和建议,为推动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供参考。

二、结果分析

(一)随着大学生活和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的自我认知需要经过认知—摸索和调整—再认知的不断完善和升华的过程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高职学生清楚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87.41%)(见图1a)和能力、个性(88.05%)(见图1b)。然而,知道自己适合的职业方向的高职学生仅占全部被调查对象的73.96%(见图1c),低于清楚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79.62%)和能力、个性(79.66%)中的高职学生比例。然而,高职学生的自我认知程度(清楚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和自身能力定位(清楚自己的能力、个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现阶段的高职新生能够准确自我认知和能力定位,高职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身定位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但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高职新生可能会按照高中时期的思维进行自我定位,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专业技能的提升、独立生活阅历的丰富,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学校和社会,个人的兴趣、性格、特长、能力和个性发生改变,自我认知和定位能力也随之改变。而大三学生由于社会实践和实习等原因,自我认知程度和自身定位能力较大一、大二学生显著提高(P<0.05)。不同年级高职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方向与自我认知程度、自身能力定位的变化趋势相同且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客观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自身能力定位均有助于高职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方向进行更加理性的认知[4-5]。

(二)随着年级的递增,高职学生的专业兴趣逐渐降低,但对所学专业未来就业方向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强

大多数高职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感兴趣(88.91%),仅有11.09%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兴趣或没有思考过(见图2a),表明大多数高职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持高度认可的态度。对自己所学专业感兴趣的高职学生中有91.70%的学生清楚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高于全体被调查学生的比例(88.16%)(见图2b);对自己所学专业感兴趣的高职学生中,清楚所学专业的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和未来发展趋势、就业形势分别占53.27%和69.64%,略高于全体被调查学生的比例(见图2c和图2d)。虽然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的高职学生也非常希望了解所学专业的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和发展趋势、就业形势(P<0.05),可能由于途径不畅导致高职学生对此类信息了解程度不足。而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也不愿意去了解所学专业就业方向,甚至对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有抵触情绪(Rs=-0.121,P=0.072),对所学专业的国家相关就业政策(Rs=0.046,P=0.497)和所学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就业形势(Rs=0.059,P=0.379)均无兴趣。随着年级的递增,高职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程度呈下降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对专业感兴趣的这部分高职学生并未随着年级的增长出现较大波动,变化情况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这些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度呈大幅下降趋势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

与此相反,随着年级的递增,高职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了解程度显著增加(P<0.05),对所学专业的国家相关就业政策以及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就业形势的了解程度均呈先降后升趋势,大三学生对此类信息的了解程度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学生(P<0.05)。大一学生已全面了解专业及就业填报高考志愿;大二学生投入专业知识学习;大三毕业生关注就业信息。

(三)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高职学生对职业环境的认知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由图3可知,高职学生对用人单位所需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了解不足,仅有11.24%高职学生非常清楚用人单位的需求,比较清楚和不清楚用人单位需求的高职学生分别占51.68%和35.62%(见图3a)。对于用人单位的特点,仅有8.03%高职学生非常清楚,比较清楚和不清楚的比例分别高达44.15%和44.56%(见图3b)。高职学生了解不同用人单位特点和需求的途径较单一,缺乏与专业相关实践锻炼机会,认识片面化、模糊化、主观化。随着年级的递增,高职学生对用人单位所需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以及用人单位优势和不足的了解程度均呈先降后升趋势(见表3),大三学生对此类信息的了解程度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学生(P<0.05)。高考过后很多学生参加暑假工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初步接触社会和体验生活不易触动很大,对自身能力和用人单位情况关注较多;大二学生专注于提升专业能力;大三毕业生关注用人需求,解决就业问题。

(四)多数高职学生认为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比较重要,但无法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高职学生认为大学阶段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非常重要(96.64%)(见图4a),仅有57.85%的学生了解职业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由于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针对性的规划指导、实践锻炼较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导致多数学生未能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高职学生对大学阶段进行职业规划持肯定态度,均认为职业规划很重要。大三学生会刻意地了解就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对职业规划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量较大一、大二学生显著增加(P<0.05)。

(五)从整体上来看,很多高职学生缺乏清晰且可行的职业规划,有些学生即使有规划也未能逐步实施

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仅有11.24%的高职学生制定了未来3~5年职业发展规划(见图5a),而制定了清晰且可行职业规划的高职学生仅占9.53%(见图5b)。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56.30%)和职业规划(68.44%)较为模糊,没有人生发展规划和职业规划的高职学生比例高达32.46%和22.03%。相关性分析表明:高职学生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助于他们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进行整体规划(Rs=0.499,P<0.01)并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划进行逐步实施(Rs=0.282,P<0.01);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有助于帮助高职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职业环境和发展趋势、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监督他们逐步实现规划目标,以期达到职业的顺利发展。没有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没有未来职业规划的高职学生中,有87.48%和82.46%的高职学生表示如果有职业规划会严格按照规划逐步实施。

三、讨论与建议

(一)加强学生职业测评,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很多学生未参加过专业的职业测评,很多学校也未引进专业的职业测评工具。职业测评是以现代心理学、管理学为基础,通过心理测量、情景模拟等客观化方法对人员进行的测量评价,能够发掘其他评价方法难以获得的信息。它不仅可以评估个体的个性特征、道德品质、需求动机等,还可以诊断其职业兴趣和倾向、职业能力等方面的特质,达到人—职匹配。高职院校应该引进专业的测评工具,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测评,主动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职业能力、需求动机等,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为未来的就业指明方向。

(二)健全规划师资队伍,提升教师指导和服务能力

有些高校没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也没有专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的高校即使开设职业生涯课程,也是由辅导员或其他专业任课教师兼职承担,而这些教师并非是精通职业规划的专业教师,他们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缺乏过硬的职业规划系统知识和实践指导技能,授课和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操性[6],对学生的指导不但容易产生浮于表面的现象而且容易按自己的主观意愿或思维惯式操作。所以要健全专业师资队伍并且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任教教师的业务技能,提升教师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和服务的能力。

(三)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职业规划教育不仅仅是学生毕业前进行的就业动员会、宣讲会、招聘会,也应该作为一门必修课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大一开设入学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引领课,大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大三开设就业指导课。职业规划教育目的不是为了他们能够找到工作,而是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激发自己的潜力,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最大化和职业发展的最优化。高校不但要传授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发布社会最新就业动态和用人需求并定期举办招聘会,还要与企业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邀请校外人力资源专家、心理学专家、企业高管等举办讲座[7],加大学生技能培训并帮助获取专业技能证书。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清晰职业规划的目标,了解制定职业规划的步骤和技巧,把握其影响因素,合理规划并适时调整,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能力。

(四)加强学生专业教育,培养大学生专业认同感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前跟社会接触不多,对自己的了解不够全面,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所学专业也并非自己喜欢的专业,他们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规划。高职院校可以邀请本专业优秀的毕业生传授经验,激发学生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高职院校可以根据用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结合学生个性化特性,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教学,突出学生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发挥教育教学智慧,采用精彩优美的语言,制作赏心悦目的课件,组织生动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吸引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性格特点,组织参加针对性的专业比赛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通过提高专业认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良性的心理应激调节和适应,进一步加深专业认同感,提高职业规划能力[8]。

(五)加强跟踪反馈指导,提高学生职业规划执行力

有些学生虽有清晰而且可行的职业规划,但能够落实并严格执行规划每一个细节的同学很少,这主要是缺乏对学生规划实施的跟踪、反馈和指导。职业规划教师跟踪反馈指导根本目的是加强实践检验纠偏工作,督促提高学生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帮助学生努力实现既定的职业目标。应当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数据库”,掌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职业需求、规划目标、能力特性等情况[9]。学生遇到外因和内因发生变化的时候,会出现茫然失措或偏离规划的情况而导致停滞不前。如果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教师随时跟踪他们规划的实施情况、遇到的困难、需要的帮助等,及时给予适当地指导和纠偏、督促,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排除障碍理性思考,而且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从而保持更为持久的行动力以推动规划目标的逐步实现。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所学规划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非所学
浅析医院行政后勤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职业规划管理
非所学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