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波:“药植梦”的追梦人

2022-11-23 07:44方丹敏摄影陈澍祎
北京支部生活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天麻中药材

文◎本刊记者 方丹敏 摄影◎陈澍祎

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药植所”)的药用植物园里亭台水榭、绿意盎然,各种草本药植长得正盛,孙晓波教授对着满园的药用植物叙说着令人向往的故事。谈到三七时,他兴致盎然:“它是名副其实的‘金不换’,它的根、茎、叶都可以制药,花果也能开发出相应的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三七的市场价值很大,也是今后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深耕三七全产业链研发近30年的孙晓波,说起他带领党员、职工以创新推进药植事业发展的故事,兴奋不已。

1. 孙晓波介绍药植所培育的中药材新种子(陈澍祎 摄)

三七全产业链研发第一人

30多年前,学成归国的孙晓波将目光放到南药三七上。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这一传统老药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没什么搞头。

“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三七的认识仍然主要围绕传统功效‘散瘀止痛,消肿定痛’的临床应用,市场用量不大。三七含有多种皂苷、挥发油、氨基酸等药理活性物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药理学的发展,三七的临床应用扩展到心脑血管领域,并在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康复保健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一直以来对它功效的物质基础和现代临床作用机制的研究偏少偏弱,影响了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孙晓波是这样认为的。

这一研究,一扎下去就是30年。科研中孙晓波发现,不同批次采样的实验药材品质差异很大,有的农药残留量超标,有效成分含量也参差不齐。“良种、良地、良法方得良药。如果地头的事情没有解决好,中药材的品质很难有保障。药是用来救命的,轻忽不得!”孙晓波说。

2002年12月,孙晓波和他的研究团队走进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海拔1700多米的山里,出现在这个三七道地产区的田间地头。通过走访调研三七种植企业、种植农户,他们发现,当地种植的三七品种不一,即使是同一地块产出的三七品质相差也很大,有的皂苷含量差异达10余倍,药材质量和产量极不稳定。

此后13年中,孙晓波带领团队成员和合作单位一起针对三七种植无新品种、种质资源需求量大、群体小、性状多的问题,潜心科研,发现了育种目标性状突出的优异种质,培育了三七新品种。当地种植新品种后,收获的三七在抗逆性、存苗率、单株重、皂苷含量及单位面积产量上均有显著提高。

三七是一方老药,却遭遇了一系列新问题:品质控制缺乏国际认同的质量标准体系、临床适应症过于宽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深度广度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孙晓波和团队提出了“中药大品种三七全产业链研发与综合利用”的创新思路,带领团队把论文写在推进三七从源头生产到终端产品高质量发展的事业中。他们开展的科技创新贯穿三七从“地头”到“床头”的全过程、全周期,形成以“二产”带动“一产”推动“三产”大品种产业发展模式。为严把质量关,项目组研发了三七皂苷快速分析方法及指纹图谱分析技术,用于成品质量控制。孙晓波创立的“阿理疗法”获中国专利授权,为临床防治脑卒中提供了新的思路,体现出中西药联用将是临床解决重大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他们还挖掘出三七素在化疗药物导致血小板减少症上的治疗作用,目前已经完成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临床研究审批申请,推动了三七制剂临床应用的国际化进程。

三七全产业链创新在“种好药、制好药、用好药、创好药”上做出新文章,为中医药行业的未来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发展路径。2018年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孙晓波和研究团队完成的“中药大品种三七综合开发的关键技术创建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动情地说:“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中医药振兴的必经之路。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已经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后我将继续埋首药植科技创新,为‘全民健康’贡献力量。”

2. 孙晓波在药植所实验室里观察中药材种苗培育情况(陈澍祎 摄)

精准扶贫的送宝人

“吉林通化的人参,云南文山的三七,福建武夷山的灵芝,内蒙古固阳的黄芪……”说起大江南北的中药材,孙晓波如数家珍。十几年来,他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的中药材道地种植区。

许多中药材的道地产区,都处于老少边穷的山区。孙晓波至今记得,2016年他第一次带着科研人员深入乌蒙山区,行走在云南昭通彝良县小草坝崎岖的山路间,道路上弥漫着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雾。他为乌天麻的道地产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而欣喜,但眼前见到的种植天麻的农民却个个满面愁容。他们对这位从北京来的专家说,“天麻不好种,一年到头才挣几百元”。

孙晓波听完,二话没说,带着团队直奔地头搞调研。是伴栽天麻的蜜环菌菌种严重退化,导致了大部分天麻个头小、产量低。孙晓波指出,“看来,筛选适合当地天麻栽培的蜜环菌良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他与科研人员从小草坝采集的本地野生天麻中分离蜜环菌并进行提纯,进一步通过大田试验筛选出4个种性较好的菌种,亲自把优良菌种送到贫困户家中。至2019年年底,通过利用优良蜜环菌菌株栽培天麻,小草坝贫困户从年均收入不足千元,大幅增加到年均3万-5万元,实现了全面脱贫。

“做研究不能只埋头于实验室,要到田间地头,要了解老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将自己的所长发挥出来,为他们排忧解难。”2015年10月,时任药植所所长的孙晓波提出“中药材种植实现精准扶贫”的战略构想,这个建议被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办公室采纳,科技部“十三五”规划里所有和中药材种植相关的项目里都加了一条:要带动当地致富脱贫。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孙晓波说,作为一个有着几十年党龄的党员,这是他的自我要求。

2019年至2020年,药植所承担中国医学科学院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团队项目,定向帮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口支援的山西省永和县、大宁县和陕西省子州县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作为扶贫专家指导组组长,孙晓波带着专家来到贫困县乡镇一线,提供种子种苗、传授技术,办起培训班,为当地解决中药材地头种植的问题。“我们发现,当地中药材种植分布零散满足不了产业化需求,亟待建立标准化示范化种苗基地,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更要有全产业链思路,这比指导农民多种几亩地更重要。”孙晓波说。

孙晓波与30多位在中药材扶贫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一起,制订了《永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和《子州县黄芪产业发展规划》,带动定点县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药植所与子洲县合作开展黄芪仿野生种植,开发出黄芪饮料等保健食品,通过延伸黄芪产业链推动全县农业转型升级。在孙晓波带动下,药植所在全国贫困地区中药材种植基地积极开展全产业链帮扶模式推广,为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36个贫困县提供中药材技术服务,涉及中药材品种30余种。他带领药植所全体科研人员,做成了一篇中药材精准扶贫的大文章。

3. 孙晓波(右二)在山西永和县调研当地酸枣仁种植加工情况

丹心共筑“药植梦”

“孙老师忘我工作的精神值得我们终生学习,激励我们努力奋斗。”孙晓波指导的博士生罗云说,“2019年国庆期间,孙老师刚做完手术,就给我们打电话,询问一项新药研发的实验进展情况,指导我们在药效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他住院期间刀口尚未愈合就多次参加了重要的学术会议和所里的工作会议。”

为了带领药植所进入快速创新发展轨道,孙晓波大胆改革不适应发展的旧有管理机制。2013年建所30周年之际,他提出“创新药植人,共筑药植梦”的发展理念,构建国家药用植物科技创新体系,激励全所人员围绕药植产业链承担国家主要任务,服务行业发展,统筹衔接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等药用植物资源涉及的各环节工作。在孙晓波带领下,药用植物研究所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实现了三大突破——国家级科技奖励突破、高水平论文突破和新产品、新技术突破。

那时,科研人员在前方攻坚克难,作为所长的孙晓波则化身贴心的勤务兵,为大家做好保障服好务。“从孩子上学到家人看病,只要职工有困难开口找我来,我都会尽力去帮。有些是所里职工共同急难愁盼的问题,我们就通过组织研究解决。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大家才能更安心地为国家作贡献。”孙晓波说。

猜你喜欢
天麻中药材
秋冬季中药材管理要点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一场开在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宣讲会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别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