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娥英(海盐县通元镇综合服务中心)
预算绩效管理是单位管理、预算工作的内在要求,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关键举措。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对做好新时期预算绩效管理作出了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也狠抓贯彻落实,对于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预算绩效管理尤其重要,由于直接面对民生事项,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所以,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非常有必要对自身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相应问题并予以改进。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预算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将预算绩效目标制定、执行、评价、结果应用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相结合。
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以目标为导向、以各项成本为衡量、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一种预算管理机制,它将资金的分配、使用与“绩效”紧密联系在一起,从“重分配”向“重管理”转变。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中,单位作为整个社会运行体系中的一部分,不仅要实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从而完成自身的社会使命。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指单位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通过对各类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实现对财务与非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并确保预算目标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预算绩效管理应遵循结果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公开透明原则以及绩效相关原则。
预算绩效管理主要包含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与结果应用这四个阶段,其执行流程主要有:预算编制方法与指标的确定、预算执行的监管与控制、执行结果的评价与应用。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预算绩效管理虽然已经被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应用,但是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然面临较多问题。
预算编制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起点,也是极为关键的环节,所以编制出来的预算金额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合理、准确性。但是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由于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对单位的整体运营以及具体项目的实施情况予以详细且充分的分析研究,而只是根据以往的管理数据和经验,来完成预算编制工作,有时甚至存在大概的估算情况,导致单位整体的预算金额偏大,缺乏合理性,从而导致重复支出、支出低效无效情况的发生,进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于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上级财政部门虽然给出了一部分具有共性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但是预算绩效管理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方面,仅靠上级财政部门给出的指标体系是根本无法满足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而且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部分工作可能更具有特殊性,所以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在选取指标的时候,一定要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这样才会更具有针对性。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很多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绩效指标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更好地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从而未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配置和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工作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基于合理可行的预算方案与科学的预算指标,在预算执行阶段,还需要严格按照该指标来完成具体的执行工作。但是目前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结合绩效管理及时对预算进行监督、审查以及作出相应调整,导致有一部分单位存在随意调整项目资金、扩大支出范围或者延迟项目的整个执行进度等现象,进而对最终的执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使实际的执行结果与当初的预算绩效目标之间产生了严重偏差。总而言之,目前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虽然已经逐步落实,但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与绩效管理工作的融合度还是不够。
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结果的应用是发挥预算绩效管理重要作用的环节。如果这个环节完成得不够好,预算绩效管理等于只完成了一半。但是有一部分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结果或者评价报告出来以后,缺少进行更深一步的审查辨别,没有就问题产生的原因,予以充分分析,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也未对后期的工作计划作出优化和调整。
预算绩效管理是针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的全过程、全面性而言的,包含了项目支出、基本支出以及其他各项支出的预算。所以单位在前期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就要嵌入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实行更为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在编制预算的时候,按照保障重点支出、服务基本支出的原则,对每一笔项目预算支出应该发挥的作用、达到的绩效做出详细的说明与可行性分析,最终做出符合实际、不夸大支出的预算编制数额。
同时,乡镇事业单位需要做好自身的顶层设计。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往往有很多支线,比如文化、法制、纪委等,然后各支线都有相应的宣传任务,单位可以通过优化顶层设计,由领导层牵头各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参加的工作对接会议将相关项目支出予以分析、整合,防止夸大支出、重复支出,从而以较少的支出达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在预算编制中的前置作用。
预算绩效管理指标是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所以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非常重要的。提升指标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方法:首先,选择的指标一定要与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民生事项大方向和实际情况一致。基于此,单位可以通过组建一只专门负责预算绩效管理的小组来实现,该小组成员需要包括单位领导层、单位负责人、项目经办人,必要时还需聘请行业的专家,共同对项目支出绩效制定出合理的量化指标和考核标准。对于特殊的项目,该小组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重新制定或者选择合适的指标,同时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区分轻重缓急,尽可能保证这些预算绩效管理指标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
要想加强预算执行阶段的绩效管理工作,不仅基本支出要讲绩效,项目支出更要讲绩效,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项目开展的全过程融入绩效管理,对其进行实时的跟踪评价,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跟进落实是否需要采取调整措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跟踪评价的时间节点不能太晚,一般建议在6月份和9月份分别跟踪分析,为相关部门进行“一下”“二下”的预算审核工作提供相关资料参考。同时,要定期不定期开展绩效工作会议,听取项目执行部门意见,关注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对接项目负责人,落实相应的调整措施,加快项目预算执行,并保证预算执行的效果,从而强化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另外,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提高并统一所有员工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在执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同时,通过专门业务学习、组织讲座、研讨会,开展优秀案例分享,或者邀请专业人员对员工进行培训等方式,来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变被动讲绩效为主动参与,这样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建立纠偏和动态调节机制,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在预算执行中的引领和控制作用。
在绩效评价阶段,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采用全面评价与重点内容再评价的方式。
由于预算绩效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所以预算执行结束之后,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基于绩效目标,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而要想确保绩效评价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既要做全方位的绩效评价,又要针对重点内容做单独评价。为此,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基于不同的评价对象与评价内容,分别实施绩效评价,尽量确保绩效评价的全面性、完整性。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根据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以及重点支持项目,来判断需要进行再评价的内容,并对其再次进行单独评价,从而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财政资金的使用重点都会放在社会民生保障或者公共事业上,所以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可以对这些项目开展重点评价,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率[3]。
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想要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强对于其考核结果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加强对于考核结果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针对考核结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彻底地解决。例如,当出现实际支出超过预算支出限额时,单位就需要针对超支的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防止经费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对于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进行优化调整。例如,当某项目出现超支的情况时,在下一年度编制预算之前,需要专门对与之类似的项目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分析和结果评价,以此来确保对考核结果的应用,并充分利用现代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手段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调整和导向作用[4]。
综上所述,预算绩效管理对于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不仅可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率,还有助于提高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能,提高其公共服务水平。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单位自身的特点,针对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不科学、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不完善以及预算绩效管理考核结果应用不充分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采取加强预算编制阶段的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加强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阶段绩效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以及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考核结果的应用等措施,提升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助力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健康发展。由于对相关文献研究得还不够透彻,文章中提到的措施也不尽完善,后期还会不断进行学习,力求为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出更有效的措施。
相关链接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绩效管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