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慧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发展的过程中,中小制造企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大力发展中小制造企业是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必要举措。
相较于大型制造企业,中小制造企业在管理上往往更加粗放,管理水平偏低。管理水平偏低则会导致企业出现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管理与分配等问题,进而导致中小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难以获得更好发展。基于以上,为促进中小制造企业发展,有必要对“中小制造企业管理模式的改进创新”展开分析。
缺乏经营计划是中小制造企业管理中十分常见的问题。经营计划有多个种类,包括职工培训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等。
通过制定经营计划,对中小制造企业可调用的资源进行有效规划,可确保中小制造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缺乏经营计划,则容易导致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出现资源浪费、利润下降等现象。尤其是在完成临时任务、长期任务,缺乏经营计划极容易导致任务失败。
缺乏经营计划,不仅表现为中小制造企业不重视经营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还表现为中小制造企业在制定、执行经营计划时忽略了计划的协调性、灵活性、具体性与可靠性。例如,在制定经营计划时没有准备备选计划,使经营计划不够灵活。
中小制造企业内部制度问题可以大致总结为:问题一,内部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管理活动的开展缺乏制度约束与指导。
例如,一些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导致生产过程中原料的取用较为随意,更容易出现原料浪费等问题。问题二,内部制度过于臃肿。中小制造企业制定内部制度,本意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率,使企业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但一些时候制定的制度过于烦琐、臃肿,反而会拖慢效率、拉高成本。例如,一些制造企业规定,在客户下单后,销售人员需要将订单交给销售部门经理,之后由销售经理将订单传递给生产部门经理,再由生产部门经理将订单下发给生产计划员,生产计划员根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表后再把生产计划表交给生产主管落实生产。从客户下单到开始生产,要经过多个环节、多位人员,一方面既浪费了人力,又拖慢了生产效率。
信息管理不到位常常表现为:一是中小制造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效率偏低,比如企业在组织员工开展培训活动时,常常会出现未通知到培训人员的情况。二是中小制造企业对外部及市场信息关注不足,信息利用率偏低,比如无法通过长期关注原料市场信息来预测原料价格涨跌,导致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原料涨价。如果企业能提前预测到原料价格涨跌,则可以通过提前囤积原料、调整生产计划等措施来降低原料成本。三是中小制造企业缺乏信息管理人员。比如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制造企业都没有设置档案信息管理员来针对员工信息、客户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没有引入信息化系统并设置信息化系统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内外信息进行综合化管理、分析,并为企业决策提供建议等等。
中小制造企业的离职率一直以来都居高不下,员工缺乏归属感的问题十分突出。员工缺乏归属感,会严重制约中小制造企业的长期发展。导致员工缺乏归属感的原因很多,例如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企业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忽略了员工感受与发展、企业未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等等。以未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为例,员工不管工作认真还是敷衍,不管月度评价结果为优秀还是垫底,他们的工资、奖金都没有太大区别,这势必会打击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在企业中找不到归属感。
要提高中小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就必须重视并加强经营计划。在加强经营计划时,中小制造企业可从以下入手:首先,在制定经营计划时,将经营计划划分为长期、中期与短期计划。三阶段计划的结合,可以为中小制造企业当下及未来经营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指导。其次,在制定经营计划时需要结合市场需求与企业内外环境变化。
例如,制造企业在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时需要结合市场需求,若在未来客户需要更轻、更薄、便于携带的产品,那么在开发新品时企业就应该朝着该方向努力。再次,在制定经营计划时需要重视计划的灵活性。可以制定备用计划,比如制定三份计划,分别为保守计划、基础计划、激进计划,之后由管理层结合企业发展经营的具体情况以及市场变化决定最终执行哪一份计划。最后,在制定经营计划时要重视计划隔阂的消除。经营计划分发至中小制造企业各个部门后,不同部门的人员在解读经营计划时可能出现不同的理解,这种差异就会导致计划隔阂的出现。计划隔阂的出现会导致经营计划执行困难,中小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做好部门间的协调,通过明确企业经营目标、计划执行步骤等方法消除计划隔阂。
中小制造企业在完善内部制度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其一,企业必须意识到完善的内部制度的重要性,同时意识到完善的内部制度实质上是适合自己的制度。一家企业可以发展为大企业,说明它的制度的确存在优势,因此一些中小制造企业在制定内部制度时喜欢学习相关大企业的制度。学习大企业的制度的确是完善自身制度的好办法,但在学习过程中中小制造企业必须认清自身现状,结合自身特点取长补短,而不是一味照搬他人的制度。其二,企业在制定并完善内部制度时,需要对涉及的责任与义务进行明确。例如,库存管理制度应当对“进出库房的权限”进行明确,只有仓库管理员等相关人员有进入库房的权限,其余人员要进入库房必须经过领导批准且在进入时必须做好登记。只有严格遵守制度,当库存出现任何问题时,才容易查清原因、找到责任人。其三,完善的内部制度应当拒绝臃肿,具有简洁明了、执行力强等特征。例如,当前部分中小制造企业采用的“7S”制度,该制度仅由七个词语组成,简洁明了,容易学习,且执行性强,将该制度用于企业日常管理可明显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效率。其三,在完善内部制度时需要强调全员参与。除了管理层人员外,员工也是企业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在完善内部制度时中小制造企业要以听取员工意见,提高制度的合理性,通过制度来保障企业及员工利益。
加强信息管理时,中小制造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自身的信息管理需求出发。首先,中小制造企业可考虑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加强自身信息管理。
例如,企业可利用OA系统、钉钉系统、企业微信来进行信息传递与共享,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其次,中小制造企业要重视信息收集。在收集信息时,中小制造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专业的信息管理岗位,比如可以设置客户信息管理专员。如果制造企业规模较小,设置专员的成本过高,可以考虑将信息收集责任分摊到各个部门与岗位,比如将原料市场信息收集责任分配到企业内部负责原料采购的人员身上,将客户信息收集责任分配到负责销售或售后等与客户产生直接接触的人员身上。再次,中小制造企业还需重视信息的利用。在完成信息收集后,可以由部门负责人对信息进行汇总,而后将汇总后的信息呈递给上一级决策人员,由决策人员来进行更加深入的信息分析并将信息利用起来。最后,中小制造企业要积极拓宽信息来源渠道。除了做好内部信息收集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积极收集外部信息,比如收集行业发展规划信息、市场信息、国家或地方相关政策信息等等。
培养员工归属感、团结企业各部是改进中小制造企业管理的举措之一。培养员工归属感时,可从以下做起:一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推进企业文化培训与宣传。
例如,企业可在办公区域内张贴“我靠企业生存,企业靠我发展”等标语,随时向员工宣传团结精神;企业可以每月开展一次企业文化培训,树立企业榜样,号召员工向榜样学习。二是重视激励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激励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比如,最常用的、可以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激励措施就是奖金激励。如果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表现突出,可以对其进行通报嘉奖,同时向其发放奖金,这不仅可以激励到获得嘉奖与奖金的员工,也可以调动起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在中小制造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要重视员工的意见与感受,多站在员工的角度为员工思考。例如,当企业生产任务紧迫、需要员工加班时,要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不强迫、不逼迫,及时发放加班工资与福利,以获得员工的支持。
除了针对中小制造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外,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中小制造企业还要重视管理模式的创新。
游戏化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较为新颖的管理模式。时至今日,“90后”“00后”已经成为中小制造企业的生力军,相较于传统的“70后”“80后”等在工作中更加重视个人感受,希望自己在工作中被他人尊重,同时可以收获成就与快乐。因此,制造企业在对“90后”“00后”进行管理时,需要更加关注他们的精神层面。游戏化管理不是将管理变成游戏,而是要利用游戏元素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比如,制造企业在对自己制造的产品进行优化时,可以设置“缺点找找看”游戏,鼓励企业员工找出新产品存在的缺点,找出一条缺点可以积一分,最终找出产品最多缺点的员工可以获得一定的嘉奖。又比如,制造企业可以将“闯关”这个游戏概念引入员工晋升机制。当员工的知识与技能累积到一定程度,员工可以主动申请闯关,通过企业设置的“关卡”后,员工就可以晋升。
除了游戏化管理外,中小制造企业还可以基于精益化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在基于精益化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时,可从打造智能工厂入手。即通过“互联网+设计”将营销链与研发设计联合起来,在产品参数化的基础上让客户使用软件自动画出自己想要的产品;通过云模式供应链协同中的协同设计、协同计划与协同物流,将研发设计与供应链联合起来;基于服务生命周期,通过智能配件等做法将供应链与产品服务联合起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供应链进行优化,同时打通电子商务,将产品服务与营销联合起来,最终助力中小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化、精益化管理。
现阶段中小制造企业中常常存在缺乏经营计划等管理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对症下药,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应对措施。另一方面,我们要具备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来优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
总之,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与成长影响着我国制造业乃至我国经济的发展,针对中小制造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可以促进中小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