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清成
【提 要】井冈山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探索“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一原创性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是党和国家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被历任领导人提倡和发扬光大。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深邃的历史眼光、深刻的历史思维对井冈山精神所蕴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人民立场、优良的作风传统和强烈的历史担当,进行了深刻全面精准具有时代意义的新概括和新阐释,并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发挥其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凝聚力量的新伟力,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故乡。在这块红土地上孕育形成的井冈山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深深熔铸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滋养着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习近平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1]习近平关于井冈山精神的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密切联系实际,着力挖掘井冈山精神所体现的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人民立场、优良的作风传统、强烈的历史担当,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广大党员干部“补钙”“壮骨”“铸魂”,为治国理政、管党治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根本遵循,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探索“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在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进行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作为一种原创性的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融汇合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中孕育形成、发扬光大。
井冈山精神具有与生俱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2]井冈山革命道路,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坚定理想信念,开展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在实践中探索,闯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孕育形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对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为长征精神的孕育提供了宝贵的革命经验。可以说,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诞生,是井冈山道路的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胜利。井冈山精神从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和人民性和发展性等各个方面,始终如一地深刻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井冈山精神天然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是在民族精神传承中的伟大创造。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价值融入民族命运大潮当中,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价值观,是捍卫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熔铸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的井冈山精神,成功地把爱国主义从民族图存的境界升华至民族自立、自新、自强的全新高度,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原创性,成为建构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光辉典范。
1927年9月,毛泽东和彭公达、卢得铭等一起,领导群众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原计划奉上级之命要“取浏阳直攻长沙”,但因寡不敌众,起义军在攻打浏阳时遭遇失败。毛泽东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作出了进行战略转移的历史性决定:停止攻打长沙、向浏阳文家市集结。在文家市决定“退往湘南”,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保存实力。在江西莲花召开的中共秋收起义前委会议上,毛泽东作出“引兵井冈山”的重大决策。部队在向永新三湾转移时,官兵队伍中逐渐暴露出了思想混乱、凝聚力和战斗力弱等问题,危及部队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向农村进军的战略目标。毛泽东进行了人民军队建军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从组织上、体制上奠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古城,决定在井冈山地区建立根据地,同时宣布了“三大纪律”,到1928 年1 月进一步提出“六项注意”,“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成为当时红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后来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人民军队行动的准则。1928 年4 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来到井冈山,实现了两军会师。虽然接连遭到国民党军队“进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依然蓬勃发展,割据区域的面积达7200 多平方公里、人口50 多万,进入全盛时期。当年底,彭德怀、滕代远率平江起义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来到井冈山的宁冈新城,三支红军队伍汇聚在井冈山,进一步壮大了革命武装。1929 年初,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前往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井冈山斗争,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移,开辟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根本依托的井冈山道路。
井冈山精神从诞生伊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时代之问,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强调井冈山精神的不朽,重视井冈山精神的历史作用和独特价值,倡导从井冈山精神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将井冈山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毛泽东在1965 年5 月重上井冈山时,首次提出“井冈山精神”:“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3]这体现了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时代命题的变化,我们党认识这段历史时,从实践意义上的井冈山革命斗争、理论意义上的井冈山道路终于走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层面上的井冈山精神,为我们研究井冈山的宝贵精神财富指明了方向。1972 年11月,邓小平来到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传统丢不得。”[4]2001 年5月,江泽民在井冈山考察时,用“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4 字对井冈山精神进行了精辟的概括。胡锦涛同志倡导弘扬井冈山精神。他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5]习近平更是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强调要让红色基因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井冈山精神是习近平提及最早、论述最多的革命精神形态,也是他极为重视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初,他在井冈山考察工作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6]这是党的领导核心对井冈山精神实质内涵与时代意义的最新概括和最新阐释,不仅深刻全面、精准精炼,而且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动感的表述使语句闪耀着新时代新征程所赋予的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井冈山精神被一代代领导人牢记和传承,一步步被提炼和发扬,与时俱进,已然从一段革命历史成为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
习近平以深刻的历史思维和深邃的历史眼光,结合新时代的历史特点,对井冈山精神的最新概括和最新阐释,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与宗旨,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高尚情操。
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也是共产党人立身、处世、干事的精神支柱。”[7]井冈山斗争时期,党之所以能够保留革命火种,将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燃遍全国,走向胜利,就在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在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两年零四个月里,为着崇高的理想信念,秉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必胜信心,4.8 万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有名有姓的仅15 744 位,其他都是“青山埋忠骨”的无名烈士。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在严峻环境的考验中愈挫愈勇,在对敌斗争的险境中发展壮大,最终使中国革命走出困境。
习近平指出:“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8]在井冈山革命的探索实践中,面对困境,共产党人表现出非凡的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精神品格,有着很强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自觉。在道路和理论创新方面,提出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革命红色政权的思想,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这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体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和创新气概。此外,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党在井冈山斗争中勇于直面一切困难和问题,以科学务实的态度解决问题,将实事求是贯穿于每一项工作。南昌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在筹划秋收起义时就明确提出“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了”,指出“不要国民革命军,要工农革命军”[9]。在秋收起义部队接连受挫的困境中,做出“文家市退兵”的决定,成为党由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针对部队在思想、作风、组织、生活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三湾改编”,建立了人民军队的新制度,通过支部建在连上,使军队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为了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实施“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完善成为人民军队的行动准则。直面旧中国农村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了土地革命实践,在没有任何经验指导的艰苦条件下,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土地革命路线。
井冈山斗争中的理论创新和探索实践背景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没有直接的理论答案,苏俄社会主义运动也没有现成经验,而且党内“左”倾路线和教条主义频频出现,而它之所以能够成功,正因其立足于中国革命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从实际出发,敢于开拓,善于创造,使中国革命走上了胜利的康庄大道。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而言,井冈山精神所具有史无前例的开创性和奠基性,正是实事求是闯新路赋予的。
习近平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10]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克服各种困难,以自力更生的方式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当时,井冈山地区经济条件薄弱,在国民党军队的四面包围下,军民日用生活品更是匮乏,食盐、布匹、药品等十分昂贵,生活的不安,时刻考验着军民的意志。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11]“好在苦惯了”,平淡的语气背后,是当时红军艰苦生活的真实反映,更是井冈山军民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为了解决红军给养,安定群众生活,巩固红色政权,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垦荒地,种粮种菜、整顿圩场、沟通贸易、制造武器、兴办医院、缝制被服。党员干部身体力行,与广大人民群众一同住茅棚、打草鞋、挖草药、熬硝盐,过着“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的困苦日子,靠着依靠广大军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共渡难关,才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成功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于强敌压境和艰难困苦中开创出革命事业新天地,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
对于我们党而言,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实践要求,其实质反映了共产党人迎难而上、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这种意志品质帮助我们党度过了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时期,成了构建和支撑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基石。
习近平强调:“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重要法宝。”[12]人民群众是创建农村根据地的主体与基础。在井冈山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深深扎根人民群众之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群众斗争力量。毛泽东提出,“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13],党的“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14],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这一重要概念和思想的由来。提出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群众,不能从本本出发,“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15],要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后来,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明确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16]党的群众路线随着革命实践的丰富而变得越来越明确,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基本确立和形成。执行了群众路线的党和红军,与根据地人民形成军民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关系,群众积极参加革命、支持革命,分散的民众被转化为革命斗争的重要力量,形成“真正的铜墙铁壁”,铸就了人民革命的钢铁洪流,并成为党的事业永远不竭的力量源泉。
跨越百年党史长河,今天,群众路线已经牢牢确立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已经成为实践中必须始终遵循的真理。对新时代党员干部而言,就是要让下基层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既要下得去,又要听得到群众真心话,帮助群众不断实现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作决策才能符合实际,干事创业也更有底气。
中国共产党是致力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步入新时代,在决胜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我们要从井冈山精神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不仅要准确把握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更要让井冈山精神真正跨越时空,发挥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凝聚力量的新伟力,继续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砥砺初心使命,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在新时代“赶考”的接续奋斗中书写新的辉煌。
马克思主义始终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对真理和理想的不懈追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必备的首要素养。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任务时,对党员的要求和侧重点略有不同,但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如一,代代相传。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指出:“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17]因此,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途中,我们必须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记“国之大者”,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常态化制度化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初心使命教育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好“四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新时代的红色华章。
“我们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18]对我们党来说,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实事求是、担当作为的精神和本领。首先,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要以开阔的胸襟、世界的眼光、战略的思维把握实际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要善于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开拓创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其次,要提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能力。带着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把握问题实质、把握矛盾规律的能力。最后,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敢于担当、锐意进取,要认识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需要久久为功,且不能畏首畏尾,把问题留给后人。总之,就是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保持战略定力,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发扬斗争精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以更大的历史担当去争取更大的时代作为。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立身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19]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永远是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永远是评价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20]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脚下有泥、眼里有光,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忧,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要深入分析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注重运用新经验、探索新方法,努力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虽然国家面貌、人民生活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艰苦奋斗的本色永远不能变,更不能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戒骄戒躁、戒奢戒糜,越是胜利、成功、安逸的时候,越要保持头脑清醒,不仅要在物质层面上保持勤俭,更要在精神层面上克服懈怠的危险,坚持和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天干劲和昂扬斗志,勇于在艰苦斗争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作风是我们党战胜风险挑战、攻克堡垒难关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基础,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21]。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折不扣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相关规定,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习近平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22]井冈山这块中国革命的红土圣地,孕育了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见证了一段伟大的革命历程,孕育了新中国,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中华民族精神铸就了一座巍峨的不朽丰碑。这座丰碑,永远铭刻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永远传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宗旨和优良传统作风,是连接中国共产党人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精神高地和精神家园,跨越时空,指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