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思想建设的哲学意蕴*

2022-11-23 22:20:13曾令辉
理论视野 2022年8期
关键词:革命马克思主义理论

■唐 鸿 曾令辉

【提 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推进历史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思想建设,持之以恒,接续创新,并将其与党的建设的其他层面辩证融合,凸显了一个成熟大党高度的理论自觉与鲜明的实践品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党百年来的思想建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识论、价值论的三维统一:从实践论维度而言,思想建设是党推进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精神引擎;从认识论维度而言,思想建设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根基;从价值论维度而言,思想建设是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铸魂利器。此“三维统一”深度诠释了思想建设与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价值追求之间的逻辑关联与现实耦合。理论创新赋予思想建设科学的原则立场和方法论基础,思想建设为理论创新构建坚实的育人平台和实践主体,二者的智慧碰撞坚定了党百年来的价值追求;而思想建设、理论创新、价值追求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正是根源于党的实践创新,党百年来的实践探索为其提供了源头活水和现实土壤。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贯穿于其百年来的奋斗历程,与党的发展壮大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强调“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1],指出“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问题”[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强调“必须用加强党内的思想教育的方法”大力克服“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工作上的官僚主义和组织上的宗派主义”等严重缺点[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提出“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4],强调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6],指出“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7]是党不断创造新辉煌的重要根源之一。纵而观之,党百年来的思想建设辩证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识论、价值论的理论精髓及时代精华,充分呈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党建观的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迪。

一、实践论之维:为党推进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提供精神引擎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8]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为,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为认识的产生与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9]党百年来思想建设的缘起与勃兴,根源于党领导人民所展开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生动实践。党百年来的思想建设史,是一部理论与实践双重互动的辉煌历史。这种互动,为推进党的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及其统一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一)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为百年来社会革命提供思想基奠

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10],创造性地运用其理论精华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实现理论创新,赋予其独特的中国特色与中国气派,诠释了“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11]的深刻含义。

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12],要结合中国实际应用它,赋予其中国特性,首次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新中国成立后,党注意结合当时实际,探索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第二次结合”,形成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等许多重要思想成果。改革开放后,党直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命题,大胆进行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3]习近平指出:“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14]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源泉,也是党的思想建设是否取得预期成效的检验标准,“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15],党的思想建设的职责与使命,正是基于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灵活的理论创新,不断破解实践中的现实之惑及理论之困,进一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相互提升。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亦永无止境。科学的理论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转化为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16]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党就积极借助党刊党报、党校等多种媒介和组织,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进入新时代,党善于创新载体和平台,注重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理论教育,使其落地生根,成为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动力。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17]

(二)在实践中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纵深推进自我革命

“自我批评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政党来说都是绝对必要的,再庸俗不过的是沾沾自喜的乐观主义”[18],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路径,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与实践者,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与革命性品格赋予了党自我革命的“理论基因”和实践动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我完善的独特方式,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章明确规定,党员要“勇于揭露和纠正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行和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19]。习近平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也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有力武器”,并强调要常态化使用好这一武器,“对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我们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20]。为加强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净化党内生态,优化党自我革命的思想机制与制度机制,党中央修订或出台了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纪党规,“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21],使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相向而行,相得益彰。

二、认识论之维:为党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厚植理论根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旨在探索认识的本质、来源及其发展规律,是基于实践之上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其基本要义在于:“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22]显然,实践论与认识论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其共同之处在于解决“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命题。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23]百年来,党始终重视理论武装,把研习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推动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自觉将其有机融合于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之中。

(一)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理论乃革命之先导,“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24],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对党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党的一大“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并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对开展工人运动的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作了具体的规定”[25]。党的二大根据当前革命形势,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指明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方向,要求党员不应只是在言论上表现为共产主义者,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表现为共产主义者。[26]党的四大“决定加强《向导》《新青年》《中国工人》等刊物的工作以及设立党校和工人补习学校等,使其成为运用马列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重要宣传阵地”[27]。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全党要善于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之具体环境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作风”[28]为内容的整风运动,使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进一步跃升,使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提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因此,“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顿,需要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29]。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加强思想建设,警醒全党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和各种“糖衣炮弹”之攻击,防止居功自傲等不良思想的滋生,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党的八大进一步把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告诫全党同志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防止脱离群众,“继续坚持群众路线,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30]。20 世纪80 年代末到90 年代,党结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提出“加强党的建设,首先就要切实加强思想建设”[31],强调“党在理论上的提高,是党的领导的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32]。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33]新时代,党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注重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强调共产党人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掌握作为自身看家本领。[34]

(二)确立思想路线,为百年来的奋斗指引航向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应该以绝对确凿的事实为依据”[35],在百年来的历史征程中,党始终坚持和维护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在同“左”倾教条主义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路线。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著作中对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了理论论证和科学界定,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36]。《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刻阐释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指出,一切政治、军事和组织路线之正确与否,根源于其“是否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出发,是否从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和中国人民的客观需要出发”[37]。党的八大强调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3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左”的错误思想的长期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推动党的思想建设。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出:“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39]

(三)树立辩证思维,将思想建设与党的其他建设有机融合

辩证思维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认识论所内含的基本维度,为党百年来的思想建设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党借助辩证思维,将思想建设与党的建设之其他层面有机结合,多管齐下,致力于锻造“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合乎统一的标准的党”[40]。其一,注重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的有机结合,把党的制度建设作为思想建设的重要保障,推动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的有机统一。强调“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41],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42],故而,“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43]。其二,注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辩证处理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各个层面之间的逻辑关联,展开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篇章。“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44],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发挥政治指南针作用,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廓清思想迷雾,澄清模糊认识,排除各种干扰,把全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45]。

三、价值论之维:为党践行初心使命锻造铸魂利器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以人的活动即历史和实践为对象,探讨关于价值和价值意识的本质与规律,旨在实现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46]百年来,党秉承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形成了“科学共产主义价值信念、人民主体论价值观、价值与真理统一的社会主义观”[47]等价值共识,以此凝聚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思想建党,信念聚力,党百年来的思想建设,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认识论,从理论信念的笃定、人民主体价值的高扬、精神谱系的建构等层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在党的建设中的深厚意蕴。

(一)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倡导“革命理想高于天”

理想信念是党的精神之钙与奋斗之基。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党历来对信仰信念引领作用的高度重视息息相关。思想建设锻造革命理想,党一开始就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明确宣告“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48]。崇高的革命理想一旦确立,就会赋予党战无不胜的强大力量,换言之,“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49],这正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之所在。习近平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50]为此,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解决好全体党员的思想“总开关”问题;另一方面,要及时查找根源,纠正错误,努力解决好党内信仰危机和信念动摇问题,引导全体党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非观、义利观和事业观。

(二)坚持群众史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群众史观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长期执政的重要法宝。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51]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紧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强调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52]。可以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53]。进入新时代,党借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有效载体,进一步锤炼共产党员精神品格,提升共产党员思想境界,为思想建设拓展了新局面。

(三)注重精神谱系的构建与承传,强化精神熏陶

百年来,党特别注重培育与构建精神谱系,发挥其对党的思想建设之固本培基功能。习近平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54],党百年来奋斗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55]都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56],新时代,要以革命精神为熏陶,激励党成为“人民衷心拥护、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伟大政党,“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57]。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首次精辟而深刻地阐释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誉之为党的“精神之源”。[58]百年来,党通过对先进事迹和典型模范的树立与宣传、党的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多重载体,提炼出优秀的价值要素,致力于为百年来的辉煌奋斗凝心聚力,赓续信念,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刚强不屈的精神支柱。

综上所论,党百年来的思想建设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和合统一,为党的茁壮强盛提供了宝贵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作出了创新性贡献。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继续坚持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持续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其一,要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阐释与运用,夯实思想建设的理论底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内含的“时代精华”解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其二,要继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59],加强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让马克思主义在党的思想建设中彰显出更强大的真理伟力。

猜你喜欢
革命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