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三优池州”建设

2022-11-23 21:42徐正勇池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安徽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池州市委全市

文/徐正勇(池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池州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对标对表、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农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农村改革走深走实,农民生活持续改善,有力推进了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三优池州”建设。2021 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94.2 亿元,增长7.6%,增幅位居全省第7 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68 元、位居全省第7 位,增长10.7%、位居全省第8 位。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乡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增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81.29 万亩,超全年目标任务3.29 万亩;粮食总产65.45 万吨,超全年目标任务0.45 万吨。

二是三产融合增添活力。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共91 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15%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速居全省第1 位。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 家,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5 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41 家。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现有市级以上家庭农场293个、市级以上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32 个。青阳县木镇镇、东至县东流镇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西山焦枣、东至黑木耳等7 个农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新增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 个、省特色旅游名村7 个。石台县矶滩乡洪墩村上榜2021 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三是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14 万亩,推进闲置、废弃以及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复垦3000 亩。

2.以人才振兴为关键,乡村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一是加强选派干部队伍建设。在全省率先启动第八批选派干部摸排工作,向全市106 个村集中选派驻村干部307 名。

二是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选任县级以上科技特派员152 名,联系165 个村,主要服务于茶叶、水稻、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畜禽、水产养殖等农业领域,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成果15 项,引进新品种8 个,建成9个科技特色示范基地,示范面积2800 亩。

三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五类英才”布局乡村人才链,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24 万人次,培训新型农民1680 人次、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300余人次。持续开展非遗“名师带徒”工程,2021 年第五批“名师带徒”工程共9 个项目、14 位名师、42 位徒弟通过评审。

3.以文化振兴为灵魂,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

一是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62 个,13 个村镇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33个村镇荣获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贵池区上榜“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

二是完善文化服务。新增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员135 人,总人数达1557 人。建成677 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9%。

三是弘扬文明新风。选树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名、中国好人5 名、安徽省道德模范3 名、安徽好人7名、池州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0 组、最美池州人及提名奖20 组、池州好人58 名。

4.以生态振兴为支撑,乡村宜居水平有效提升

一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020 年度57 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完成建设,2021 年度86 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总体建设进度达80.78%。完成农村户厕改造任务10335 户,占总任务的103%。青阳县获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青阳县“四项机制”立体化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体系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案例(安徽省唯一)。

二是绿色发展全面转型。坚决执行长江十年禁渔令,自备船“一承诺三统一”管理、巡护员“积分制”管理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排查整治百日攻坚战,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9%;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7.5%,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配套率100%,畜禽粪污资源化总体利用率在81%以上。

三是国土绿化和河湖管护有效加强。完成人工造林2.85 万亩,占省下达人工造林任务的176%;完成封山育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森林经营任务99.3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4 个、省级森林村庄33 个。从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设立2057 名河长、湖长,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受到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

5.以组织振兴为根本,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完成乡镇、村换届工作。圆满完成45 个乡镇党委和603 个村(含农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创成全省“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2 个、村党组织标兵5个。贵池区获评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

二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东至县香隅镇漕东村和青阳县新河镇十里岗村入选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7 个、省级44 个、市级133 个,建成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1 个市级法治文化示范点21 个。东至县木塔乡入选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创建乡镇。

三是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温暖”系列品牌建设,推动矛盾多元化解,累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8472 件,调处成功率达98.6%。

6.以农村改革为突破,乡村发展动能逐渐增强

一是推进“三变”改革。实施“三变”改革村(居)627 个,其中股份合作“三变”村460 个,分别占比98.9%、72.6%。推进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累计流转91.8 万亩,流转率55.7%。扎实开展东至县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全省第一宗宅基地线上申请审批业务并发放“一证一书”。

二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全市安排并拨付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0591 万元,较上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加7898 万元,增长24%。扶持茶产业、黄精、鳜鱼和皖南土鸡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达8.06 亿元。支持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拨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秸秆综合利用等资金1.67 亿元。

三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制定《“池州名村”培育工作方案》,培育“池州名村”15 个。推深做实“一抓双促”工程,新增集体经济强村32 个,全市消除薄弱村30个,在全省率先完成薄弱村清零任务。

7.以巩固脱贫为底线,乡村振兴全面接续推进

一是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以2020 年底人均纯收入6500 元为底线,建立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全市新确定监测对象并录入系统85户253 人。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网格管理机制,确定网格员1.3 万人,覆盖农户34.97 万户,做到分格管理、定责到人。组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大排查,2021 年全市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4008.97 元,同比增长12.3%。

二是完善衔接工作政策体系。围绕“1+33+N”政策体系,已制定出台32 项市级配套政策文件。推进“3+N”一体式“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全市2021 年财政保费补贴总金额为502.82 万元。

三是着力促进劳动力稳岗就业。免费服务就业困难人员3142 人,成功介绍就近就地就业2289 人。50个就业帮扶车间全部开工,带动脱贫劳动力614 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提供公益性岗位1947 个,吸纳脱贫劳动力1947 人。目前,全市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4.12 万人。

二、经验与启示

1.坚持党管农村,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池州及时调整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市政府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委市政府成立由一位市级领导任组长、一个牵头市直单位和多个市直单位组成的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工作专班,负责工作推进。建立市级领导联系乡村振兴制度,市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和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分别联系17 个乡镇(街道)和17个脱贫村,每年到联系村走访脱贫户不少于10 户、一般农户不少于10 户。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人由一名同志担任,强化工作协调。

2.坚持靶向发力,压实全面推进责任

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确定全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50 项重点工作。出台《关于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要求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对标先进、抬高标杆,积极争创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石台县要加快发展、努力追赶,尽快达到正常推进区水平;九华山风景区要参照正常推进区,对标先行示范区,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典型。全市52 个涉农乡镇(街道),按照先行示范和特色产业分类明确具体任务;全市628 个涉农村(社区),按照示范村、特色村和巩固村明确目标任务。

3.坚持常抓常议,确保工作落地落实

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市委常委会先后16 次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乡村振兴促进法》;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先后11 次召开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农业农村专题工作会议,解决乡村振兴难点问题,研究推进重点工作。年初市委专题部署开展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调研、大落实”工作,市县两级分别就农业农村领域40个专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形成专项调研报告。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调研督导机制,围绕7 个方面重点工作,成立4 个调研督导组,每季度开展一次调研督导。市委农办共梳理出市县两级2021年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300 项重点工作,实施“一月一通报”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争先进位。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池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两强一增”为引领,守牢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着力实施农业产业化“1+3+6+N”提升行动,忠诚尽职、奋勇争先,着力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池州样板。

1.突出产业强,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以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为重点,以硒资源为引领,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强化科研攻关,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提升池州区域公用品牌在省内外知名度与美誉度。

2.突出生态美,不断提高乡村宜居宜业水平

继续开展农村户厕改造9000 余户,因地制宜在美丽乡村开展改厕与污水同步处理试点建设,建设2022 年度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81 个。持续抓好长江禁捕退捕工作,不断完善监管网格化责任体系。

3.突出乡风好,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弘扬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创新乡风文明建设活动载体。发挥好支部党课、道德讲堂、乡村舞台、农家书屋的教育功能,着力构建多样化立体传播矩阵。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4.突出治理优,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持续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头雁”工程,畅通“四上四下”渠道,推动新班子新作为。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村(居)法律顾问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执业道德和法律服务水平,打造具有池州特色法治创建品牌。

5.突出百姓富,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品牌农业,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全市一产增加值增长3%左右,切实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猜你喜欢
池州市委全市
杜牧池州诗歌研究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侨海报国共筑梦——致公党常州市委会“引凤”侧记
池州印象
谁让池州如此妩媚风雅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毕节市委离退局学习贯彻市委一届九次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