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衍军
(聊城大学 运河学研究院/中国乡村研究院,山东 聊城 252059)
战争、妇女与国家的关系,是近现代中国的重要问题之一,考察妇女地位及其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启迪和现实借鉴作用。学术界在相关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一些代表性成果,并提出了颇具创新性的学术观点,但亦存在着尚需推进之处:其一,以往的相关研究,多侧重于由文本到文本的学术阐释,在原始档案资料的利用方面尚有待加强。其二,既有研究虽注意到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妇女工作的侧重点在于动员妇女参加抗日斗争和农业生产,而非妇女自身权益,但对其深层缘由的探究还有所欠缺。其三,既有研究,多从宏观视角考察全面抗战时期中共的妇女政策变动,对中共与乡村中妇女个体具体互动关系的透视尚有待深化。作为抗战时期的重要抗日根据地,山东根据地的妇女策略与实践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可作为考察其时中国共产党妇女策略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此即以全面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的妇女策略与实践为研究对象,在以上诸方面试作探究,并祈方家指正。
抗战时期的中国妇女,既受到传统男权和国民党统治的压迫,又面对日伪军队的残酷统治和迫害,面对动荡而艰难的国家处境和苦难不堪的妇女自身状况。应该如何认识抗战时期的妇女任务呢?时任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的朱瑞于1941年5月在鲁南妇女救国联合会代表大会上的演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考察样本。他在这次讲演中提出中国妇女要争取平等,需要完成的三大任务。
(一)妇女在今天第一大任务,便是要去抗战。因为国家要亡了,男的做亡国奴,女的不是要做亡国婆子吗?(笑)尤其是日本鬼子的烧杀,奸淫,都更直接、更厉害的加在妇女同胞的身上。民族不解放,妇女便不能解放。所以说,妇女要解放自己,就首先要抗战,打倒日本鬼,民族解放了,妇女才能解放……
(二)妇女要想解放,参加抗战还不够,单是民族解放了,妇女还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与自由平等,妇女要想完完全全的自由平等,不但要参加抗战打日本鬼,还要反对那些欺侮妇女、轻视妇女、压迫妇女的旧社会的坏风气,坏办法,而且还要参加社会上的一般工作。如宪政运动了,教育事业了,参加参议会,参加政府,还要参加各种民主与群众救亡工作,使妇女在家庭与社会地位上,也能逐渐求得平等,这还不够,这还只是妇女真正解放的开始,为着妇女最后的与彻底的解放,还要我们共同建立一个很好的社会,建立一个没有人压迫人,没有人欺侮人,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这个社会是什么?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因此,妇女要解放,不但要参加抗战,不但要参加一般争取民主的工作,要跟着共产党,大家亲密的在一起奋斗,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
(三)妇女解放不但是妇女的事情,而且是所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官的、私的事情,所以说,妇女解放工作,不但是妇女工作,而且男同志与一般男性都应该帮助,并且要参加,没有男的一般的帮助与参加,妇女解放是不行的。当然,妇女解放主要是妇女自己的事情,因为只有妇女自己首先组织起来,才能得到男性与所有人们的参加与帮助。①山东省妇联宣传部编印:《山东妇女运动文献》(1)(内部资料),1982年,第75-76页。
在朱瑞看来,当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之时,妇女的首要任务便是参加抗日战争,救亡图存,只有实现了民族独立,妇女才能解放;妇女要解放,不但要参加一般性争取民主的工作,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民主革命政权建设,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而斗争;妇女解放事业是一个全面性的事业,主要是妇女自己的事情,同时需要男性和全社会所有人的参加和帮助。这无疑呼应了当时中国对妇女角色的期许,契合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所进行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妇女解放与男女平权,乃是中共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子课题。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在当时的中国,哪个党派能够领导人民实现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哪个党派就是人民的救星和时代的中流砥柱,“历史已经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是不能尽此责任的,这个责任就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的肩上了。……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74-675页,第677页。。毛泽东指出,在打败外敌入侵、实现民族独立之后,中国所要建立的国家政体,绝非旧式的剥削者统治盘剥劳动人民的国家体制,而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由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式共和国。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74-675页,第677页。在中国共产党看来,妇女的真正解放和平等,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建立新的民主主义共和国之后方能实现。探讨此一时期的妇女状况与男女平等,就必须立足于这个大的时代前提。
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和地方革命政权所聚焦的工作中心,无疑是进行武装抗日斗争与发动群众、推动根据地政权建设,妇女工作乃是中共革命运动的次要任务,但这并非无视妇女运动,而是根据革命进程的轻重缓急而加以推动,“什么是中心呢?即各种矛盾互相联系中有决定一切意义的主要矛盾,也就是说,抓到这一环,其他链子就都能动起来,工作要有轻重缓急,才不是无秩序的乱忙,但也不要轻重倒置,这就是时时有明确的方向,中心也是要变化的,解决了这个,中心就要转到第二个去。领导者不仅以抓到现在的中心为满足,还要看到下一个中心在哪里,而打下了下一个中心的准备条件,这就是要有科学的预见。如党中央在去年‘七七’就为战后新中国作了准备,从这一点来考虑我们,首先我们根据地发动群众抓紧农民,放松青年妇女;抓紧民生放松民主。但放松并不是放掉,放掉就糟了”④《黄敬同志对领导问题的报告》,1943年6月20日,河南省档案馆:G007-01-0011。。
《大众日报》1939年5月13日刊载的《保卫鲁南抗日根据地与山东妇女总动员》一文,就是在抗战形势紧张,男性在战场上伤亡严重、抗战兵源不足的情况下,阐明对妇女实行总动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当前的情势之下,如能把这般力量都一点一滴的用在抗战上,则不仅将增新中国一半的抗战力量,而且无疑的,将由此及分明的促成另一半抗战力量之质的改变。……为了民族解放和自身解放的迅速实现,非实行总动员不可。”①何林:《保卫鲁南抗日根据地与山东妇女总动员》,《大众日报》1939年5月13日。
其时的山东省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宗旨,也开宗明义阐明:“本会为统一妇女,领导、动员组织各阶层广大妇女发展生产、改善妇女生活、解除封建压迫、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实现独立自由平等幸福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为宗旨。”②山东分局:《修正山东省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组织章程草案》,1944年7月14日,山东省档案馆:G001-01-0097-010。
如何加强妇女对国家处境的了解,积极投入抗战救国的事业中去?山东根据地的革命政权进行了积极探索,妇女组织、革命报刊等实施了各种富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山东省妇救总会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来动员广大妇女,提升了他们对抗战的认识和妇女状况的了解,“在我们的宣传下,妇女认识了汪精卫是个大汉奸,是日本的一个傀儡,因此她们都非常痛恨汪精卫。有的妇女竟痛恨到这样:把‘汪精卫是个大汉奸’等字,绑在狗尾巴上,狗是到处都跑,意思是汪精卫游街,游到敌占区内,刺激了鬼子的眼,把狗杀死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从这故事中也说明了妇女对抗战的认识是加强了。其次,还创作了一些戏剧,编印了一些小调,如缠足女子叹五更、老大娘纺花、送郎上战场等等。这些小调,在妇女的口上流行着,而且对妇女的教育上说是有很大作用的。此外还出了些刊物,如《妇女前哨》《妇女呼声》《妇女大众》《妇女解放》《妇女吼声》《泰西妇女》等,扩大了我们的宣传,同时也教育了广大妇女群众。”③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5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16页。
《大众日报》1940年4月7日刊载的《要识字,要救国,要解放的葛沟妇女》一文,报道了在一个村庄里妇女们通过识字运动,了解抗日救国道理的事迹。
女先生将生字写在黑板上,她念一声,大家跟着读一声,读熟后她们又细听她逐字的讲解着,“这是‘抗日’的抗”,“‘日’,日本鬼子的日”。在先生点着的小竹杆下的粉笔字,一个一个的被每个站起来的妇女们读着。她们学字很留心,很认真,不到一点钟[指“不到一个小时”——引者],今晚上的生字就全学会了。……每夜,她们都是这样认真的热烈的学习着,她们都已晓得了,这是求得民族解放与自身解放的一条必走的道路。④知痴:《要识字,要救国,要解放的葛沟妇女》,《大众日报》1940年4月7日。
抗战时期的山东革命报刊,用大量篇幅报道妇女支持丈夫参军保家卫国,报道包含诗歌、故事、新闻报道、讲演、评论等多种形式。如号召妇女要支持丈夫参军的街头诗《劝丈夫去抗日》,诗云:“你的丈夫要去抗日,是为了保卫国家,也正是为了保护你。你若是舍不得让他离开你,你便不是一个好妻子!你便是不愿意真诚的和丈夫,白头到老永远生活下去。因为,鬼子来了,会杀了他,使他撇下你,纵然你侥幸的不死,但,这是耻辱的生活着。”⑤志坚:《劝丈夫去抗日》,《大众报》1942年1月25日。抗战报刊刊载的歌谣简短精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普通民众记忆和传播,如《大众日报》刊载的一篇抗战故事《大家都抗日去》,用通俗的文风描述了村庄妇救会长如何动员丈夫和村中男性参军的事迹,从妇女动员男性参军的必要性、抗日家属地位的提高等角度阐明妇女支持男性参战的重要性。⑥平权:《大家都抗日去》,《大众日报》1941年4月22日。除在抗战报刊登载抗战歌谣、事迹外,中共党组织和革命政权还大力宣传妇女支持丈夫参军的歌谣,以动员广大女性投身于抗日救国事业,同时凝聚民众对党和革命政权的向心力,以下歌谣即鲜明表现了这一点,“(一)我的丈夫志气强,参加八路在前方。我在家中努力生产,抗日家庭真荣光。(二)丈夫你前线杀东洋,家里的事情我担当。积极纺线和织布,多做鞋袜为前方。(三)民主政府真是强,村长街坊都帮忙。帮我春耕和收割,对俺关心如爷娘”⑦山东省档案馆编:《渤海抗日根据地档案汇编》(3),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38页。。
为要坚决抵抗外敌的侵略,保卫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需要让广大民众深切明白抗日就是保家卫国,与每一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要高度的警惕那种家破人亡,无家可归,四处逃散的痛苦。”①《胶东妇女紧急动员起来,粉碎日寇新“扫荡”》,《大众报》1941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八路军,在华北进行的英勇抗日斗争,使广大妇女认识到依靠、壮大八路军,跟着党抗日,才能生活安定幸福的道理,因此积极送夫、子参军参战,“广大妇女在斗争中从思想上认识到只有依靠八路军、爱护八路军,壮大八路军,动员自己的丈夫儿子参军参战,才能过太平日子”②胶东妇联:《胶东妇女工作几个问题的基本总结》,1949年2月,山东省档案馆:G024-01-0513-003①,第6页。。
同时,中共在实行妇女政策时,将倡导妇女拥护抗日与提高其家庭地位、维护其自身权利相结合,从而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改善、壮大了抗日力量。“妇女除了积极参加抗战及民主的斗争以外,同样也为了改善自己的待遇,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斗争,如增加工资、反对打骂等等。这里也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反虐待的有莱芜的一个故事:媳妇给八路军碾米,她婆婆图小利,叫她留下一些,她没有留下,还碾得特别好。她婆婆愤怒地把她关在屋里,打得遍体都是伤痕,她的公公还拿菜刀砍了她三下。这件事情妇救会知道了,发动了一个斗争,结果完全胜利了。争取抗日自由的,有鲁东南一个地主的女儿,她父亲非常顽固,她偷跑出来参加抗日了,父亲带了枪来逼她回去,没有成功,回家后她父亲非常气愤,又把雇工打了。后来开展了斗争,她父亲也觉悟了,不但让她女儿出来抗日,还帮助了八路军的扩大。”③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5辑,第223页。
中国共产党将妇女地位的提升、男女平权的实现,与民主革命的进程联系起来,将革命政权的建设、民主新中国的肇造,视为妇女真正解放的先决条件,从而将新型社会制度的建立与妇女地位的提升、男女平等的实现看成一个动态的联系过程:民主政权的建设为妇女地位提升提供制度保证,妇女争取各项民主民生权利的斗争,又推动了民主革命政权的发展与完善。
妇女对选举运动的积极参与,彰显了妇女对民主权利的渴望和对政治地位提升的期待,这与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动员密不可分,“在选举时,妇女们也跟男子一样地踊跃地参加,绝不愿随便放弃了自己的‘选举权’,甚至有些地区,妇女选民比男子还要到的多,如莱芜×村的选举大会上,男子到144人,女子到150人,×峪村男子到120人,女的却到了125人”④橙彬:《普选运动在泰山区》,《大众日报》1941年8月16日。。
中共山东分局领导人认识到,注重青年妇女的婚姻问题相当重要,促进革命战士与青年妇女的婚姻自主权有利于推进抗日斗争的发展、壮大革命队伍,时任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主任黎玉指出,“我们的妇救会,应逐渐注意调剂与解决青年妇救会员的婚姻问题,首先在青年妇女中进行教育,使她们轻视那些不劳而食的所谓‘少爷公子’,仇恨那些仗势欺人的所谓‘老爷先生’;反过来,则使她们崇敬抗日英雄、革命志士、劳动英雄、生产模范,羡慕男女平等、结婚自愿。在双方自愿的原则下,我们的妇救会可以给那些抗日的青年男女,特别是荣誉军人,介绍合理的婚姻,不强调所谓‘门当户对’、只强调‘志同道合’、人材相称就行,逐渐以这种新的婚姻观点、新的介绍方法,来打破所谓‘媒灼〈妁〉之言’、‘三从四德’、‘坐花轿’等一大套旧的把戏”⑤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1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64页。。
由上可知,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政权,将参加抗日事业视为妇女问题的第一要务,这无疑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一方面,面对危亡日迫、亡国灭种的国家处境,妇女与男子一样,都面临着紧迫的挽救国家危亡的历史使命。在国家被外敌侵略欺凌、民众生活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状态下,要想真正实现妇女解放,显然是难以达到的。为此,就必须将工作的重心置于抗敌御侮这一核心任务之上。另一方面,妇女地位的低下,又与传统专制体制下的妇女状态密切关联,妇女在没有获得一系列基本民生民主权利的前提下,难以获得自身地位的真正提升。为此,就需要将妇女状况的改善与革命政权建设联系起来,并努力实现建立一个新型的民主共和国,以保障和发展妇女解放事业。所以,妇女策略与实践重心的设置显然有着重要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但与此同时,将抗日设为第一要务,就难以避免在现实运行中对其他妇女问题形成遮蔽效应,尤其是对妇女自身具体问题的解决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
在抗战与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党对妇女地位提升的另一关注点,则聚焦于积极参加妇女组织活动、从事农业生产、照顾家中老幼等方面,其平等更多归于革命与生产方面的平等,而非对妇女特殊权益的关照。
对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重要性,恩格斯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事业中去;而要达到这一点,又要求消除个体家庭作为社会的经济单位的属性。”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8页。1943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发出妇女积极参加生产的号召,将妇女参加生产提高到一个关乎抗日、革命、建设全局的高度加以看待,“在日益接近胜利而又日益艰苦的各抗日根据地,战斗、生产、教育是当前的三大任务,而广大的农村妇女能够和应该特别努力参加的就是生产,广大妇女的努力生产与壮丁的上前线同样是我们的光荣的任务,而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富裕与经济独立入手。……对于妇女文化的、政治的教育,应通过生产方式去进行,如提高生产技术,认识有关生产文字,编制在生产时的歌曲小调等。”②《中共中央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1943年2月26日,河南省档案馆:G07-01-0016-01,第2-5页。
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生产和各类组织,有何必要性和重要性呢?冀鲁豫边区妇救总会对这一问题给出了如下的回答:“我们能为妇女解决问题,能关心自己组织,同时在发动妇女的过程中,也能引起各阶层对妇女的关注,在妇女的斗争中体验到自己的力量,愿意被吸收参加妇救会,走出家庭参加农会,不认为是可耻的。”③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1943年11月3日,山东省档案馆:G052-01-0292-006,第1-2页,第14-15页。
《大众日报》则直接向妇女发出倡议,主张妇女从单纯的农业生产,逐步提高到工农业的各个方面,特别强调妇女从事家庭手工业和副业的重要性,动员妇女从事耕种和开荒工作,“动员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增加生产量,并学习代替男子耕种工作,以节省人力鼓励男子参加抗日工作与抗日部队,奖励妇女开垦种植,参加一切农业劳动”④《为实现建设运动,当前妇女的两大任务》,《大众日报》1941年8月7日。。当时冀鲁豫边区的妇女工作材料及报刊的报道均展现了妇女参加生产的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在于充实乡村劳动资源,做到敌后抗战资源的充足,“由于几年来的战争,生产力的破坏减少,特别是畜力的大大降低,在农业劳动上更需要妇女来参加”⑤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1943年11月3日,山东省档案馆:G052-01-0292-006,第1-2页,第14-15页。;“在目前就是让妇女参加各种农业劳动,主要是秋收,这样既可代替男子参军,又能增加农业生产,并做到坚持敌后抗战军民的足衣足食之目的”⑥《胶东妇运工作的新任务》,《大众报》1941年8月26日。。
妇女应如何从事于具体的生产工作?对此,时任胶东区委书记林浩指出,要从具体而微的“小事”做起,在学习战场上与男性进行革命比赛。⑦林浩:《胶东妇女发刊词》,《大众报》1941年9月22日。当时的革命报刊刊文,一再呼吁妇女走出家庭、走进田间,为抗战和革命建设付出自己的努力,“应该鼓起勇气,提高情绪,放下小孩,留给老婆老头不能参加劳动的人们看育;扛起铁锨大镢,从家里灶下走出,到田野间去锻炼一下。……当然,这也不是说室里做饭织布缝衣,推磨压碾等工作不算是生产工作,可以不做它;而是说专限于做这些,已是不够了。”⑧辛毅:《纪念“三八”,响应张会长的号召积极参加春耕》,《大众报》1942年3月8日。从当时根据地妇女所接受的冬学政治课教育来看,侧重点即在于妇女的基本民主权利和动员参军参战工作,显然是为抗战和根据地政权建设服务的。①《沂水县桃花坪的调查统计》,1944年7月10日,山东省档案馆:G004-01-0029-003,第103-104页。
以生产为主对妇女进行发动,在产生作用的同时,也有其缺陷所在,革命政权意识到,必须使妇女有独立的人身支配权、解除家庭的束缚,“首先必须解决妇女家庭给予的束缚,妇女有了权,生产工作也好组织,但总的方针是以生产为主,这就限制了有魄力的大胆的去解除妇女的家庭束缚。”②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第5-6页,第7页,第7页,第8页,第8页,第63页,第10页,第23页。根据地的妇女组织开办了大量的妇女训练班、识字班、夜校、俱乐部,推行新文字,教育了广大妇女,全力提高妇女政治认识与启发妇女的学习热情。③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5辑,第216页。
处理好妇女参加生产与家庭和睦之间的关系,成为当时妇女工作的重要一环,受到革命领导者的重视,“生产和家庭和睦,是这一时期的行动口号,这个口号是为各阶层人士及妇女所同情和最能接受的。应在发动和组织妇女中,在任何一个组织步骤中,都应充实这个工作的内容,同时要纠正对家庭和睦不正确的了解,认为家庭和睦是消极的,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把家庭和睦看成是双方无事,不能从合理的观点出发,这都是不对的。”④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第5-6页,第7页,第7页,第8页,第8页,第63页,第10页,第23页。
当时山东根据地的乡村妇女,要面对艰难的现实处境:如已婚女性的家务和农活繁重,受到丈夫和公婆的虐待,婚姻不自主等等。要如何实现家庭和睦?党的妇女组织提出树立模范婆婆、模范儿媳,以此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推动革命的发展,并拟定了评选标准:参加妇救会的工作、积极从事生产、丈夫参军时不拉后腿等。⑤冀鲁豫妇救总会:《鲁西北五年工作总结》,1943年,山东省档案馆:G052-01-0305-001,第5-9页。进行反封建束缚的斗争,主要着眼点应在何处?“在进行反封建束缚斗争中,主要解决反虐待和争取抗日自由,必须照顾妇女切身的痛苦,适当解决妇女的经济负担,受丈夫以及妇女劳动中所知的痛苦。”⑥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第5-6页,第7页,第7页,第8页,第8页,第63页,第10页,第23页。
要发动妇女从事生产工作,在现实中还会遇到生产的“利他性”和妇女自身的“自利性”的矛盾,这从一些妇女对号召生产的态度上可窥知一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改变妇女思想的同时,处理好抗日和“自利”间的矛盾性,如有的妇女说“‘你不叫俺生产,俺也生产’、‘把钱给我,我就给你纺[棉]花’”;有的妇女以参加妇救会为名,从妇救会领取二斤棉花后却不参加妇救会了;还有的妇女说“早知多拿二斤花,在妇救会”[早知参加妇救会能领棉花,当时我就多拿二斤棉花了——引者],意图讹诈妇救会。⑦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第5-6页,第7页,第7页,第8页,第8页,第63页,第10页,第23页。根据地的妇女运动领导者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提出妇女生产要与解决妇女现实问题相联系,“从生产入手不一定是能把妇女发动起来,这就看我们经过生产工作,是否能及时解决妇女问题,同时解决了妇女问题,又能与生产密切联系,否则又将成为无内容的组织”⑧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第5-6页,第7页,第7页,第8页,第8页,第63页,第10页,第23页。,只有解决了妇女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才能更为有效地动员妇女从事生产工作。
其实,华北的乡村妇女,自古以来就有一定的参加农业劳动和家务活动的传统。在春天时节,妇女多从事拾柴、拾粪、寻叶等活计。晚春整地时妇女跟着倒地、撒粪、点种(点花生、压红薯、点麻子)。夏天,帮助家庭割麦喂牲口,自己抬水、打场。秋天,收割打场、推磨,有时因无柴烧,还要砍柴晒了烧。晚秋时要种麦,收割时拾庄稼,有的贫苦妇女参加看青。在冬天,妇女还要拾柴、拾粪。档案资料中即记载了不少这方面的例子。⑨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第5-6页,第7页,第7页,第8页,第8页,第63页,第10页,第23页。
妇救会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何,如何实现妇女地位的提升?冀鲁豫边区妇救总会指出妇救会的经常工作包含生产工作、解决妇女问题、教育工作、放足工作四个方面。⑩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第5-6页,第7页,第7页,第8页,第8页,第63页,第10页,第23页。应该如何组织妇女进行生产,在相当程度上要受到乡村社会传统的“男耕女织”型生产模式的影响,“男子耕田,女子织布是农民的基本任务,男勤于耕,女勤于织,即一生吃着不尽”11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第5-6页,第7页,第7页,第8页,第8页,第63页,第10页,第23页。。在根据地乡村社会,主要围绕着“组织妇女以纺织生产为主,鞋袜编织、草帽鞭等方面”①冀鲁豫边区抗联:《边区抗联关于今后妇女工作的指示》,1942年9月,山东省档案馆:G052-01-0279-005。,并根据当地情形组织进行。
源于抗日根据地军队、政权、妇女组织的抗日宣传和动员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劳动的措施,革命军队和人民政权赢得了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乡村民众的拥护,妇女慰劳军队的举动便是有力的说明。根据冀鲁豫边区1942年中妇女三个月的慰劳军队统计,慰劳军队的物资,共计有鞋72433双,袜子25960双,毛巾7051条,背包6280个,棉被450床,棉花500斤,子弹袋2270条,口罩5000个,衬衣裤410件,枪套85个,募捐慰劳军队的钱共有30多万元(胶东即占了20多万,这一数字不是三个月的,而是抗战开始时发起的,且数目还不完全)。胶东献金运动有金子50多两,银子12400两(献金运动是山东抗战刚开始时发起的,不在三个月统计表内)。吃的东西有鸡蛋173770只,肉700斤,羊7只,点心177盒。牙粉211包,枕头17个(给受伤战士做的),肥皂212条,耳套12000副(这仅是清河区的),凯旋帽400顶,“给了前方战士在战斗情绪上以很大的鼓舞”②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5辑,第218页,第224页,第222页,第223页。,有力推进了抗日和革命的进程。
在革命政权和妇女组织的引导下,妇女的生产逐步走向集体化合作模式,形成生产和人际交往的乡村场域,这增强了妇女的经济独立性和人身自主能力,壮大了生产的规模。“鲁西生产小组一共有182个,他们分工合作,有的纺纱,有的织布,有的做鞋等”③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5辑,第218页,第224页,第222页,第223页。;“各地妇女都踊跃地涌入开荒造林的热潮里,牟平一县妇女在扫荡开荒有800亩,文东一县妇女植树造林15万棵。……在生产中过去轻视妇女无能的观点,在很多人的脑子里开始转变,妇女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有零花钱,并且在生活上也可以改善。妇女生活改善,妇救会的威信提高,妇女在生产中和妇救会的关系更紧密了”④守全:《谈谈妇女生产工作中的几点经验》,《大众报》1942年8月24日。;“她们组成了小组与小组,村与村的开荒竞赛。小组集体讨论办法,大家三五一伙,十八一群唱着歌,扛着锨,在愉快的说笑中,开了荒。虽然有过去没有劳动习惯的妇女把手磨起了泡,但她们丝毫不觉这生活的苦”⑤华健:《如何使妇女生产小组成为更广泛实际的组织?》(一),《大众报》1942年6月18日。。这种集体性场域的发展,一方面将广大妇女纳入集体组织之中,壮大了妇女力量,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更有利于革命话语逻辑在场域中的生成,加快革命理念在乡村生根发芽,在民族民主革命的推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政治地位的关注,是妇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动员,妇女逐步认识到参政对自身的重要性所在,“有的大娘在参加选举时,很兴奋的说:‘我今年五十多岁,盼望民主政治已经盼望了三十多年,今天才真的实现了。’”⑥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5辑,第218页,第224页,第222页,第223页。;“鲁西有一个村子,选村长时没有通知妇救会,选出村长来妇救会不承认,后来又重新选,结果选了一个妇女当村长。总之,妇女不但参政有功绩,同样在民主的斗争中,也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了”⑦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5辑,第218页,第224页,第222页,第223页。。
揆诸全面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情形,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几个特点:其一,全面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妇女从事劳动的意涵,与前文恩格斯关于妇女解放与妇女从事公共事业关系的阐述既有一致性,又有其不同之处。根据地妇女走出家门,从事田间劳动或集体性劳动,这是妇女人身自主性得以提升的重要表现,是妇女解放的重要一环。同时亦应看到,山东根据地动员妇女参加生产工作的重要原因在于男性参加支前、抗日等而造成的乡村劳动力缺乏,需要通过动员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弥补乡村劳动力不足、壮大根据地经济资源。因之,通过生产工作改善妇女经济状况、提升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尚不是妇女工作的重心所在。其二,传统乡村社会的性别分工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山东根据地的妇女生产动员,如妇女参加的田间农业劳动,在一定程度上亦属于传统的乡村性别分工范畴。根据地革命政权动员妇女参加的集体性生产工作,主要属于纺织范畴,亦未超出传统的男女性别分工。同时亦应看到,革命根据地动员妇女参加的集体性开荒造林和纺织生产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女性的活动和交往空间,提升其活动自主性和经济自立性,在这方面又是对传统性别分工的一定突破。其三,妇女参政,固然并非此一时期根据地妇女工作的重心所在,但革命政权亦将其纳入推进革命进程的必要一环。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民主革命构想中,民主政治建设是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参加民主斗争、政权选举等显然是题中应有之义。山东根据地为此推行了一系列相关举措,尽管受到当时各种条件的制约,妇女参政的效果受到影响,但其对根据地妇女民主意识的增强、社会地位的提升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其四,根据地革命政权经由发动和引导妇女从事于集体性农业生产,通过将以往被旧时代所歧视、忽视的女性群体集合起来,逐步形成一个个由女性团体组成的乡村场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女性社会地位和经济自主性的同时,亦逐步组成了一个以乡村女性为主体的新型革命群体,强化了妇女的象征权力,“象征权力——作为一种通过话语构成给定事物的权力,是能使人们看到和相信,确认或改变世界的愿景,从而对世界和世界本身采取行动的力量”①Pierre Bourdieu.Language and Symbolic Power,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1, p.170.,这对增强乡村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政权的向心力,塑造新型革命话语逻辑,推进革命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共产党控制区域的妇女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淹没在更广泛的党的政策中”②Louise Edwards.Gender, Politics, and Democracy: Women's Suffrage in China,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p.229.。党重视的妇女参加生产工作,隐含着“劳动即为平等”的核心诉求,这一方面表示妇女参加生产劳动,本身即是男女平等的重要表现,以劳动看平等,以妇女参加与男子相似或相同的工作来衡量女性的平等程度,实际上隐然有女性向男性看齐,比劳动贡献大小之意;另一方面表示妇女参加劳动,是为了以后实现男女完全平等,所需要经历的重要一环,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乃是为了此后更完全的男女平等。无疑,中国共产党的这种诉求,有其时代必然性和合理性,在革命年代起到了凝聚人心、推动革命进程、提升女性地位的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对生产的过于强调,有意无意将女性与男性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进行比较,成为比干劲、比决心的平等,而非基于对女性特殊权益给予照顾基础上的工作机会、素质提升等方面的平等,存在着对女性自身权益和人身健康不利的一面,必须予以适时变革。
对具体存在的乡村男女地位不平等现象,中共针对不同阶层、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形,采取了富有针对性的策略,其考量兼具革命性与现实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局限性。
胶东妇联1942年的“三八”节工作指示,阐明了当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涉及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妇女生活痛苦、孕妇儿童权益、妇女文化教育等,这标志着山东根据地妇女组织对现实中的妇女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一)解决生产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困难问题,切实动员妇女参加生产工作——手工业、农业和畜牧的各种生产。目前应动员妇女积极参加纺织与春耕生产。(二)关心妇女生活痛苦——反对缠足、早婚、虐待,买卖婚姻,关心疾病,嫁娶婚丧等困难问题。(三)注意保证母亲儿童,注意孕妇的休息,儿童□□相当的保会(按照胶东行政联合办事处的保会条例)。(四)提高妇女文化教育,教识文字,密切与冬学识字班之联系。(五)动员妇女参加各级人民代表机关的选举,使妇女参加各级政府工作等”③胶东妇女社:《怎样纪念“三八”节:胶东妇联关于纪念“三八”节工作指示》,《大众报》1942年2月15日。。妇女运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妇女原有的自身痛苦,“打骂妇女的现象减少,民众普遍认为打骂妇女是不合理、不合法的”④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第2页。。
关于婚姻自由问题,早在1931年11月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中即明确指出:“应确定婚姻以自由为原则,而废除一切封建的包办、强迫与买卖的婚姻制度。……关于离婚问题,应偏于保护女子,而把因离婚而起的义务和资任,多交给男子负担。”⑤中国妇女管理学院编:《中国妇女运动文献资料汇编》第1册,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8年,第226页。在全面抗战时期,如何解决妇女中存在的婚姻自主问题,同样成为中共地方政权和革命领导人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同时解决婚姻问题与发展根据地的社会生产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根据各个地区的经验,初步解决抗日的自由,进一步解决妇女婚姻自主的问题,因此在某些地区,应根据妇女的要求,宣传婚姻自主,反对不合理的婚姻问题,如早婚、童养媳、重婚、买卖婚姻是必须的[错误认识],因而进一步深入发动的地区,解决生产的问题,亦随之而提高”①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第7页,第12页,第30-32页。。
同时,党的妇女组织还要解决有的妇女参加组织活动遭到家中男性干涉的问题,“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制度里,农民为一家之长,在家庭里居统治地位,当故习认识未提高以前,一贯的不拿妇女当人看待,认为媳妇干不了事,应该固守家庭,看孩子做饭做活”②《鲁西妇救总会关于今后妇女工作的决议》,(未署年份)3月,山东省档案馆:G052-01-0290-012。,对此问题既不能听之任之,亦不能对男方施加过于严厉的处罚,而与乡村传统形成大的冲突,因这在传统男性意识相当浓厚的乡村社会,是不利于革命动员的进一步推动和革命政权的发展壮大的。因之,需要兼顾男女平等的理想与乡村社会的现实,谨慎协调处理。“鄄城七区一个村妇救会长被选后,农民[丈夫]把她打的不像话。即便是组织起来的,也不愿让出去开会。因此开会不到,其实妇女并不是不愿意。她们常说:‘你们只要和外头[丈夫]说好了,我们都愿意。’青年媳妇更是如此”③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第7页,第12页,第30-32页。。经过一定的动员和斗争,民众对革命政权的态度发生转变,乡村妇女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参加妇救会的意愿明显增强,“妇女经过斗争后,地主富农妇女自动的上名,中间力量都依靠我们,农民也认为妇女应该参加妇救会”④《鲁西妇救总会关于今后妇女工作的决议》,(未署年份)3月,山东省档案馆:G052-01-0290-012。。
如何解决现实存在的各种妇女问题,革命政权、妇女组织寻求在传统乡土习俗与革命的妇女平等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既要达到家庭和睦,又要寻求解决妇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兼顾乡村社会多数人看法与妇女自身短期、长期利益,就成为解决妇女问题的重要原则。“解决妇女问题的原则:A、合乎人情世故,即是处理问题要能达到家庭和睦的目的,争取得社会人士的同情,就是让大多数人看的过去,处理的不错,样样占着理。……B、要合乎法令,不超出法令范围,即是说不超出法令规定,但绝不能过于迁就,旧的习惯法(某些旧的封建社会统治人的办法)。……C、要兼顾妇女多方面的,目前的长远的利益。……如家庭夫妇生气,不能轻易提出离婚,婆媳斗争,婆媳以后过日子,不能提斗或是无出路。又如斗争破鞋驱逐出去,以后怎样维持生活?要根据群众觉悟程度及妇女本身的觉悟程度,适当的处理问题,即是说处理问题不要超乎现实。根据农民发动的程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目前就不能依法令解决婚姻问题。……现阶段主要解决反虐待与争取抗日自由、调解家庭纠纷。”⑤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第7页,第12页,第30-32页。
妇女自身利益如何与乡土大众的认识相协调,这是中共面临的棘手问题,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平衡男女、长幼各方的利益,“对地主、富农妇女要动员她们在舆论上同情斗争与不阻挠斗争,必须善于利用妇女的富于感情及慈悲心去打动她们,帮助斗争进行。……不要片面的站在妇女利益的一方面,要根据群众的意见既合理又合法,以使各界人士了解妇救会是代表妇女利益的,而不是女的可以压迫男子、婆媳平等等造成妇救会孤立的现象”⑥冀鲁豫边区抗联:《边区抗联关于今后妇女工作的指示》。。
中共针对不同乡村阶层、不同情形的妇女问题,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针对政治上生活上得不到自由,并且时常受虐或挨打的地主家庭的女性。指出应配合青救会加强对妇女及其丈夫的教育,因为其丈夫也常常是不同情他家打骂虐待其妻,但在封建家庭里,为作孝儿而遵他父母之令,要向他说明这种风俗不好,并指出虐待媳妇是不道德的,教育青年不应盲从父母之令,经过教育达到青年与其妻子认识的一致。教育媳妇时首先启发她说出家庭给她哪些不自由,将她受的痛苦一一说出来,对其表示同情,并且说只要肯将这些问题谈出来,听从妇会的领导,就保证能给解决,打下妇女依靠组织的心理。⑦胶东妇联东海办事处:《妇会如何领导妇女参加查减》,1944年10月13日,山东省档案馆:G024-01-0506-014。
对待童养媳问题,妇会指出童养媳现象一般是贫中农家庭有,而地主富农很少有童养媳,因为他们有积蓄,不需买童养媳。一般的处理办法是教育说明虐待童养媳不对,动员说应将童养媳当闺女看待。积极的办法,是动员童养媳的娘家不要送女儿给别人家当童养媳,如娘家生活没办法,政府帮助她解决。中农婆媳不团结,主要是加强团结和睦的教育,要媳妇顺从婆婆,婆婆爱护媳妇,帮助媳妇进步。①胶东妇联东海办事处:《妇会如何领导妇女参加查减》。
同时,党意识到解决妇女问题,必须考虑现实状况,照顾妇女的家庭利益时,不能单纯强调政治口号,同时也不应该不分具体情况,完全同意妇女的要求。强调妇女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她所受的压迫主要是旧社会制度的压迫,家庭的压迫是次要的。指出在解决她们痛苦的时候,要照顾到家庭利益,如果不照顾家庭统战,不照顾社会统战,那结果就是超现实的,偏离了社会常规。②《鲁西妇救总会关于今后妇女工作的决议》。对妇女财产继承权和妇女恋爱自由的处理,鲜明表现了党的妇女观在实践中的运行。如认为妇女财产继承权是主任公署的法令,是合理合法的,但在现实条件很差的时候,除了在特殊情形之下(模范地区、群众觉悟特高、妇女工作特好,广大舆论同情、有足够的胜利条件),一般的不进行积极发动,而是主要从事宣传教育工作,经过一定阶段,待大部分群众认可女性的继承权之时,再予以执行。这是因为:对妇女具有财产继承权这一点,尚未在乡村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在乡村社会,一般民众对男女平等的认识还相当落后,认为男子继承家庭的财产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妇女争夺继承权,容易引起乡村旧势力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反对。③《鲁西妇救总会关于今后妇女工作的决议》。
对乡村作风不好的“破鞋”,革命政权认为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区别对待,区别她们如此表现的成因,找到最适合的处理方法。“封建旧礼教的束缚。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对异性神秘苦闷时,容易出意外,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对婚姻不满者不敢提出离婚。如‘话评妻没好的,不是休就是跑的’、‘好啥到不了二闸口’。因此有的就在暗中用其他方式求得安慰。有些开始受人家诱惑,逐渐明朗化。特别是寡妇想再嫁,又有许多顾忌,财产小孩及舆论毁谤,也容易发生暧昧,由暗到公开。民性强悍,地瘠民贫,为生活所迫,又有游民恶霸强奸妇女,也有少数是经丈夫同意而公开卖淫者”④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第65-66页,第66页,第67页,第68-69页,第72页。;“产生破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A、有孩子和几亩地的寡妇,不愿改嫁,干脆一个劲性乱。B、丈夫在外,多年不在家。C、生活穷苦。D、好风流、图欢乐,和丈夫感情不好,这是极少数”⑤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第65-66页,第66页,第67页,第68-69页,第72页。。如有的妇女,是因为丈夫性格老实、自身贪图享乐而有外遇,“[一妇女]因丈夫老实而不满,有几个外遇,本人风流能干,后又与本村一个村干部发生暧昧,后给几次批评不改,逐渐公开。被男妻与母捉住奸,男女吊打,并将女发剪去,打不能动,结果仍未改,男女潜逃。……冀庄有一破鞋,因图欢乐招好多相好,丈夫老实不敢管她,后因斗争本村破鞋后不敢,现在改过”⑥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第65-66页,第66页,第67页,第68-69页,第72页。。
在党的妇女工作者看来,乡村社会生活作风不佳的“破鞋”,尽管长期处于乡村社会的边缘,其言行常受人诟病,但她们往往具有较为突出的优点,如革命性强、大胆敢为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妇女运动的发展,但同时也有可能对妇女动员造成不利的影响,需要积极引导,对她们加以改造利用,“她们进步的一方面是反封建,但因无认识,容易走向堕落;坏的一方面是对人霸气,不要脸面、不讲气节,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应该是争取改造,不然会被敌人利用而破坏我们,有的斗争以后危害我们的工作,甚至发生人命”⑦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第65-66页,第66页,第67页,第68-69页,第72页。;“如已参加者,真正影响坏,可以加强教育、令其改造。如群众不满意,说服叫她自动退出,经改过后再重新吸收加入(经大会会员讨论同意)”⑧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第65-66页,第66页,第67页,第68-69页,第72页。;“在开始组织时,要拒绝吸收为群众所仇视的破鞋参加,以争取社会人士的同情与资助。经过多方教育后,妇女对破鞋有了初步的认识与转变,可个别吸收并改造破鞋。如原有组织成分不好,可重新组织或改组,找出其中积极分子,团结与组织其他妇女,以求组织上的大量发展。”⑨冀鲁豫边区抗联:《边区抗联关于今后妇女工作的指示》。
在年青女性的婚恋方面,1940年8月13日刘居英在联合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抗战以来山东青年运动的总结及其发展的新方向》,强调青年交往,要树立正确的革命恋爱观:1.恋爱应是自由的、真实的。反对包办、强迫、买卖、引诱式的婚姻。2.恋爱应是健康的。反对早婚、重婚、童养媳及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制。3.恋爱应是慎重的、恰当的、有条件的。不要太重视恋爱问题,因为实际上拿恋爱来和革命比较,只是九牛之一毛。同时恋爱应该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要思想一致,情投意合(两相情愿),不妨碍工作。反对草率恋爱,及把“恋爱最低限度提高到革命最高度[指把恋爱看得比革命重要,认为恋爱是第一位的——引者]”的现象。4.恋爱应是平等的,要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三从四德”、“吊膀子”的行为都是不可行的。5.恋爱是严肃的,反对一切苟且、漫浪、“打游击”的现象。①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5辑,第205-206页。这种策略,乃是在婚恋问题上,寻求个人自主抉择与外在行为规范的协调。
由上可知,在解决具体的乡村妇女问题时,山东根据地革命政权及党的妇女组织针对不同情形,考量乡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等发展状况,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以寻求理想与现实间的平衡,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针对乡村女性参加组织活动遭到家中男性阻挠的现象,革命政权、妇救会协调男女平权理想与乡村社会“男尊女卑”现实之间的矛盾,谨慎处理,进行细致动员,以逐步转变部分民众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反对被社会习俗之偏见所蒙蔽,舆论是可以制造的”②冀鲁豫边区抗联妇女部:《妇女工作中的几个问题》,1942年7月,山东省档案馆:G050-01-0290-008。,从而在相当程度上转变了民众对革命政权的态度,妇女参加妇救会活动的意愿得到加强。其二,对乡村家庭中存在的妇女问题,革命政权及其领导的妇女组织立足于乡村民众的觉悟和动员程度,针对不同乡村阶层、不同情形的妇女问题,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主张以温和渐进的方式解决家庭纠纷,纠正妇女受歧视、虐待的状况,如在处理童养媳和婆媳不睦现象时,以说服教育为主,在实现妇女财产继承权这一问题上,以宣传教育而非积极发动为主。这些方法,在解决具体的乡村妇女问题方面,收到了明显效果。其三,在对乡村“破鞋”的斗争及改造方面,根据地政权及其领导的妇女组织客观分析其成因、表现,对她们采取积极引导、改造利用的方针,取得一定成效。其四,对年轻女性的婚恋问题,中共强调青年男女的交往要立足于正确的革命恋爱观之上,即树立自由、真实、健康、慎重、恰当、有条件、平等、严肃的恋爱观念,指出在革命与恋爱的关系上,恋爱服务于革命事业,要将革命放在第一位。
山东根据地之所以在乡村社会采取温和渐进的方式处理家庭妇女问题,既源于乡村中不同阶层、不同情形、不同个人所面对的具体妇女问题有所不同,故不能采取激进、划一的解决措施,必须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又与历史上的中国乡村社会是个以传统农耕方式为主导的男权社会的现实有关,“农耕性的表现形式是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的村落经济。经典的耕种和生活方式是男耕女织”,“错落共同体的生活历经多载,可能不发生变化”③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6、211页。,在民众习俗、观念根深蒂固的状况下,大幅度地推行妇女改革会遇到相当大的社会阻力。应该说,这一问题是当时各根据地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如在冀南“发现的婚姻问题虽多但解决的不多,解决方式主要由妇救会进行劝和,其实在不合理者才同意离[婚]”④妇救总会:《1942年的妇女工作》,1942年,河北省档案馆:25-1-317-4。。在抗战时期,武装抗日斗争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以男性为主体的乡村民众,推行和缓、渐进的妇女运动策略更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同,以减少妇女工作的阻力,团结更多民众进行革命斗争。
具体的乡村妇女个体,在革命进程中展现出各具特点的自身诉求。对革命政权的妇女策略与实践,乡村妇女个体的因应行动彰显出鲜明的阶层和个体烙印,如何在推进革命事业的进程中,更好解决妇女的个体诉求,成为党和革命政权面对的重要课题。
有的乡村妇女害怕丈夫从事革命工作,认为具有危险性,所以阻止丈夫的行动,显然在这里,个体和家庭的考量被置于首要位置,“在斗争中,农民情绪正高涨时,有的妇女拉后腿,农民很麻烦,有些妇女当丈夫回来后没好气,吵吵闹闹,不愿意丈夫出外工作,觉得出了事怎么办,又怕耽误活”①妇救总会:《冀鲁豫边区半年来妇女工作材料》,第11页。。
对参加抗日工作的妇女的婚恋问题,党组织的安排与自身追求产生了一定矛盾。一些地方的党组织对自由恋爱行为进行压制,偏离了妇女解放的正常轨道,“一般女同志感到:‘解放,连自己也解放不了啦’,‘还不如在家父母给找,至少还要找个年龄差不多的[对象]’。”②张恺:《对鲁南区党委在妇女工作领导上的几个意见》,1945年,山东省档案馆:G028-01-015-005,第76页。
革命政权根据对一些抗日根据地乡村妇女思想状况的调查,发现她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要求进步,有强烈的进取心,相信八路军和共产党。二、好胜心强,不落后,要求出来受训,愿意脱离生产当干部。三、要求文化活动,活泼喜热闹,好集体出风头,参加文化娱乐工作非常积极,在读书会中非常活跃,党员参加读书会者占4/5。③《农村妇女党员干部思想情况调查》,1944年,山东省档案馆:G001-01-0097-011,第102-103页。这些特点,既有党所希望的拥护革命、积极参与党的活动的一面;又有不安于农村生产,希望出来当干部,好出风头的另一面。
有的乡村女积极分子及其家人对婚恋的态度与革命政权、妇联组织的期待显然有所差异,如一位积极分子之母“坚决反对把闺女嫁给群众,[认为]为娘的不能把闺女送到火坑里去”④《农村妇女党员干部思想情况调查》,1944年,山东省档案馆:G001-01-0097-011,第102-103页。。而积极分子妇女自身对婚姻的态度是要求自由恋爱,自己做主。如张心美,有三个媒人给她提媒,因为她自己不愿意,这些相亲都没能成功,她的态度是:谁愿意相亲谁就去,反正她自己不去相亲。她哭着骂给她提亲的媒人,并且抱怨父亲为她包办婚姻。⑤《农村妇女党员干部思想情况调查》,1944年,山东省档案馆:G001-01-0097-011,第102-103页。这些女积极分子大多羡慕自由恋爱和八路军的结婚仪式及夫妻关系。张心美谈到八路军结婚多好,吃顿饭就结婚了,拉拉手就成两口人了,站站队领家走就是。她们坚决反对旧式结婚,嫌旧式结婚是封建旧脑筋。⑥《农村妇女党员干部思想情况调查》,1944年,山东省档案馆:G001-01-0097-011,第102-103页。应当说,年轻妇女婚恋自主的要求无疑契合党对革命女性的期待,但她们希望完全自主、嫁给革命干部,具有享乐思想,又与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婚恋观念有所冲突,部分乡村女性积极分子的自身发展诉求与党的革命妇女角色并不完全吻合,如何解决革命期待与个体需求间的张力,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一项对乡村妇女党员的调查中,被访党员所谈到的压迫,往往不是党的报刊和指示中所涉及的阶级压迫或外敌压迫,而更多的是自身家庭的不平等,如受公婆或丈夫打骂,以为妇女求平等,就是完全人身自由,不用干农活了,“魏春青对张心美说:‘你就不用管活[计],现在自由了,她[婆婆]还管着咱了?’”⑦《农村妇女党员干部思想情况调查》,1944年,山东省档案馆:G001-01-0097-011,第102-103页。这些家庭里的成员,多属中贫农阶层等中共在革命过程中要争取的社会阶层,将妇女遭受的不平等归因于其他家庭成员给予妇女的歧视和压迫,从而对他们进行斗争,将可能会激化这些家庭的内部矛盾,而中共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即是这些乡村家庭及其成员,激化家庭矛盾显然不利于中共的人心凝聚和人力、物力整合,会对革命的进程造成一定消极影响。所以,对并不严重的妇女遭受家庭不公平对待情况,革命政权逐步意识到应主要依靠对双方的调节来解决,以消除家庭矛盾,共同致力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下面的档案资料,便清楚展现了党视野中的“压迫”与乡村积极分子女性言说中的“压迫”间的歧异性所在。
问题:妇女受哪些压迫?
认为只受公婆丈夫压迫,不受娘家压迫的有5个:
程锦珍(文家埠村)说:“在娘家不受压迫。”程纯敏接着说:“在娘家哪有什么压迫?总比在婆家好。”
认为妇女不受压迫的有一个(中农),何庆英(旺南庄)说:“俺不受压迫。”
认为受家里(娘家)压迫的有7个。张心美(文家埠)说:“裹脚裹得很疼也很累,自己的亲娘也怪狠,不能出大门。人家常说,女人伙成群,不是打仗就是瞧人!”
问题:妇女受哪三层的压迫?
(怕他们不明白,经过解释也没有一个知道受哪三层的压迫)
程锦珍(文家埠)说:“我没受过。”张心美说:“俺不知道。”程纯敏(文家埠)说:“我受多层的压迫,受丈夫一层,受大哥[指她的娘家大哥——引者]一层,以前留个门子还胆虚的,现在还那样。”宫范氏(旺南庄)说:“世界上不知受几层压迫,鬼子一层,五十七军一层,一层一层又一层,几千层几万层都有。”
问题:对于党的认识?也想的模糊。
张心美(文家埠)说:“(什么是共产主义)俺都不知道。”程纯敏:“(共产党为穷人办个什么事?)翻身抬头。”(什么是支部?)程纯敏说:“与男人在一起。”与男人在一起究竟怎样也不知道,其他的人也都不知道什么是支部。①滨海地委:《妇女党员总结》,1945年10月16日,山东省临沂市档案馆:0003-01-0015-001。
地方党委意识到对妇女指导所存在的偏差,往往使得妇女与家庭对立,这样不但激化矛盾,也不能使青年妇女得到教育。②滨海地委:《妇女党员总结》,1945年10月16日,山东省临沂市档案馆:0003-01-0015-001。因此,必须进行改变。
下文的这则史料,即指出了抗战时期减租减息和反奸诉苦运动中妇女地位没有真正改变,并把这一现象归结为封建势力未被彻底消灭。
当贫雇农没有翻身、封建势力没有被打倒的时候,妇女的婚姻观点没有转变,有不少的妇女离婚,因此在当时的离婚均是与贫雇农离的。……在今天的调查中,可见到黄县妇女中在减租减息和反奸诉苦这时间,没有一个真正的民主家庭。这可证明,当封建势力,没有被彻底消灭,穷人没有翻身而提出家庭和睦是作不通的。③《黄县妇女工作总结》,1948年5月8日,山东省档案馆:G024-01-0514-021。
显然,这种看法与上一则史料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之处。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当然,在没有根本改变社会政治和经济、文化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妇女的真正解放难度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革命政权不能在相当程度上提升妇女的地位,实现人身、经济等的相对平等,这与革命政权的稳固程度、革命建设的推进状况及所处乡村的社会环境以至具体农户的家庭情况都密切相关。
乡村妇女的个体诉求,与革命政权对妇女问题的认识、策略形成了一定张力,面对同一问题,双方的回应显示出歧异性。其一,在婚恋方面,乡村年轻女性追求婚姻自主的一面,契合了革命政权对先进女性的角色期待,但同时一些女性期望在婚恋中嫁给革命干部及经济状况好的家庭的个体需求则又与党的革命婚恋观形成了一定矛盾,如何协调党的革命女性期待与乡村个体女性的自身需求之间的张力,成为摆在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其二,乡村女性对男女不平等的感受,更多来自于家庭内部歧视、虐待女性的问题,对“压迫”的认识,亦是其直接面对的家庭对自身的压迫。中国共产党所阐述的对妇女的压迫问题,则更多指向宏观视角下旧制度对妇女整体的压迫,对乡村家庭内部的男女不平等问题,革命政权更多采取和缓渐进的方式予以处理,而把整体性男女平等的完全实现置于推翻旧制度的革命目标完成之后。
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时代使命,妇女解放是宏大革命话语中的一个次论述。在山东根据地,面对外敌入侵,妇女工作的第一要务便是参加抗日斗争,从事于农业、手工业等生产工作是妇女工作的重心所在(生产工作的主要目标为弥补战时乡村劳动力的不足、为抗日斗争提供稳固的后方保障、坚持和发展革命政权),保护妇女的自身权利尚未列为此一时期的中心任务。①时任胶东区党委书记的林浩,对农运与妇运关系的描述,便清晰地阐明了这一点:“我们知道群众运动应以农运为中心,职工为骨干,以此推动支持整个群运,以青年妇女为助手。但今日胶东一般还是青年妇女工作最活跃、有生气,农运最差。这样下去,估计到环境更艰苦困难时,群运是会受大损失的。”(《做了些什么?做些什么?——九月廿八日林浩同志在书记联席会上的报告》,1941年9月28日,山东省档案馆编:《胶东抗日根据地档案汇编》(1),北京:中华书局,2020年,第116页。)山东根据地在解决具体的妇女家庭问题之时,主要根据具体的阶层、个体、情形,采取缓和渐进的措施予以处理,这既显示了革命政权解决妇女问题时灵活务实的一面,又意味着在当时处理妇女问题要受到传统社会结构、习俗观念、经济状况等的诸种制约。在革命过程中,党的妇女政策会受到一些男性农民的掣肘,而这些男性农民正是革命斗争所要依靠的主要力量,党的妇女政策便不得不对此予以必要的考量。揆诸抗战时期中共的妇女策略与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中共将妇女策略的重心放在抗日与生产方面,显然也有这一方面的因素在。因之,乡村妇女的个体需求与革命政权对妇女问题的认识之间,存在着在一定时期难以完全化解的张力。
石岛纪之在研究中共的妇女运动时指出:“反虐待斗争和离婚等保护妇女权利与利益的运动,在许多情况下是与男性农民的利益相冲突的。因此,毛泽东等共产党的领导人,应该会认识到这样的妇女运动对以农民运动为中心的斗争课题将产生阻碍。”②[日]石岛纪之:《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饥饿、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李秉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138页。李木兰(Louise Edwards)则认为:“性别分离以及对妇女的性道德仍然主宰着乡村社会。共产党介入这个真空,在农村地区追求平等。……共产党建立了社会和政治结构,使得妇女公共政治行动合法化,减少了政治上活跃的妇女所面临的道德风险。”③Louise Edwards.Gender, Politics, and Democracy: Women's Suffrage in China,p231.应该说,二者的看法均有其合理性,又有需要完善之处。其时中国共产党的妇女策略和实践,在相当程度上增强了妇女的公共活动空间,实现了其人身、经济、思想的独立性,又有其难以完全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当阶级社会不存在了,笨重的劳动都自动化了,农业也都机械化了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④《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5页。妇女问题的完全解决,有待于社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民众思想、行为的持续提升,方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