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策略探究

2022-11-23 20:16李少寅徐炳权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检测点水源力度

李少寅,徐炳权

(山东省烟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 烟台 264000)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存在密切关系。在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阶段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成为贯彻落实各项工作环节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之一。同时,强调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保证生态补偿机制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各部门工作内容与职责也会进一步细化,在实践作业中相互协作、交流,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与实施方案,为整体质量提升提供有利条件,增强生态系统结构的可靠性、平衡性。

1 开展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1.1 建立及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在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控制污染问题的发生,把工作重心放在根本层面上,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重点处理水源区域所存在的生态问题。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要强调生态系统结构的平衡性,从被动发展转换到主动保护的局面中,增加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也是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目标[1]。同时,保证生态补偿机制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协调、统一,所制定的保护规划有较强的综合性,各项政策与措施的贯彻落实能够促进水源区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1.2 加大环保措施实施力度

加大环保措施实施力度的目的是调动各部门积极参与,在实践中发挥较强的职责作用。同时,还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理论、责任等有更深刻的认识,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高度与理论深度。再加上行动规划与具体措施的落实,还能扩大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影响范畴,关系到各工作队伍的综合能力发挥成效,并影响群众的思维意识与环保能力,在日常生活、生产方面也能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能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标准处理,各项处理指标也会经现代化检测仪器的检测,从根本上控制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还要构建独立化的数据库,既能在各项工作实施阶段获取、储存相关的信息数据,还能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提升群众责任感,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凸显作用与价值。

1.3 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

为促进现代化生态文明持续发展,还需在生态文明环境建设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保证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专业化工作队伍的严格管控下,重视生态资源合理开发,要将水源区保护工作的开展从经济利益转向生态效益,并始终以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观为指引,把伦理观念与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充分融合,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具体实施、处理生态污染问题[2]。同时,随着新一代生态文明理论的推进,全面落实了文明生态园政策,地方政府部门提高了重视度并加大建设力度,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

2 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2.1 破坏程度较严重

针对当前水源区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引发常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源区周围的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失去稳定性、平衡性。如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与体系不完善,就无法在实践中发挥较强的约束作用。居民乱砍滥伐行为频繁发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影响农田土地结构,其破坏程度也不同,造成整体质量不理想,甚至出现严重退化的情况;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直接污染水源、土地资源等,以上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了水源区生态环境质量。

从水库生态环境治理角度分析,虽然已经实施了水源环境保护制度,但因监管力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保护制度的设定形同虚设,无法在实践中发挥约束作用[3]。此外,由于各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不同,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无具体目标与依据,土地资源污染问题持续发生,技术水平、专业能力、传统的作业方式等无法满足当前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需求,预期效果与实际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2.2 环保意识待增强

基层群众职责作用的发挥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分析水源区生态环境有明显的开放特点,一旦基层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缺乏重视,就会使各类常规问题持续发生,实践工作开展难度加大。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基层群众的环保意识薄弱,各项政策与机制无法贯彻落实,实施效果不明显,甚至缺乏相应的机制保障,在此过程中浪费了大量有利条件与自然资源。

2.3 处理力度不足

处理力度不足,是从生活垃圾与污水治理方面考虑,因为大部分水源区域的居民居住呈分散形式,居住区域主要在水源区域的上游,居民在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污水无法规范处理,会对水库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水质出现问题还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4]。再加上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受阳光长时间暴晒后出现气味难闻的有毒物质,伴随着降水流入到水源中,加重水源污染程度,这也是目前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中主要处理的问题之一,但管理成效并不理想。

2.4 缺乏协作意识与能力

考虑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涉及的要点内容较多,影响范畴较大,各部门在实践中应相互协作与交流才能确保整体工作质量。但大部分地区为确保此项工作有序开展,只会单一化地注重完善基础条件,却没有对监管体系内容进行完善,导致执法力度不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源区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甚至还出现了严重的违法排放现象。再加上各部门工作内容与职责细化不到位,往往会在实践过程中因缺乏沟通、意见不统一而出现协作问题,导致整体治理水平无法提升。建设资金缺乏,投资渠道单一增大了政府财政经济的压力,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不明确,综合指标缺乏信息技术保障,无法对水源周围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长期掌握,整体治理效果不明显,实施难度加大。

3 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3.1 重点开展修复工作,增强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

为在根本上解决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还需重点开展修复工作,在维持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与平衡性中发挥较强的提升作用,保证各类资源有效利用。基于此条件下,各地方政府部门应对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予以重视,以预防管控为前提加大监管力度。如果生态环境破坏程度较严重,监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严肃整治,要求各部门负责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职责,引起更多领域的重视。要加大综合规划构建与修复力度,在实践阶段全面渗透生态经济理念[5]。同时,还要把有机农业与生态农业充分融合,加大推广力度改善农业种植结构,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保证生产活动顺利实施,并在源头上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有效提升水资源质量。

例如:某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种植绿植的方式锁住土壤中的水分,植被种植范围的扩大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较强的作用,并在水源区设置生态湿地,贯彻落实生态保护政策,具备完善的资金扶持政策、补偿机制等,始终遵循科学化、合理化的保护原则,强调自然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从而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3.2 重视污染防控工作成效,提升群众环保意识

基层群众也是生态保护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考虑各项环境污染工作问题的发生与群众日常生活、生产存在密切关系。为保证污染防控工作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群众环保意识与能力,让基层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环保理念,强调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标准排放,有利于对各项环保政策贯彻落实,使基层群众对环保政策内容及要点真正理解与掌握,在实践中也能自主参与,扩大环保工作队伍的规模,使污染防控措施的实施成效有良好的基础保障[6]。

例如:在日常管理阶段加大环境保护政策与监管机制的实施力度,通过多媒体网络大力宣传,引起群众关注与重视,意识到自身的生活生产活动与环境存在密切的关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在实践中改变常规化、传统化的生活方式与作业模式,保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经精准检测后各项指标均控制在排放标准内,再有序排放。同时,还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设置净化装置、防雾装置等,减少水源区环境压力,为群众日常生活及生产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在实践阶段也能控制各项工作的进度与成效。

3.3 采用封闭化管理模式,满足生态环境改善需求

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还需在管理模式方面加大创新力度,真正满足生态环境改善需求。对此,各地区相关监管部门要发挥职责作用,多角度探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对各领域稳定发展的影响。要采用封闭化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处理常规问题[7]。其中,水源区的多个出入口要与防护网封闭结构相结合,禁止闲杂人等随意出入。为了保障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要完善及更新基础设施,构建封闭系统,在上游区域注重隔离防护,强调水源区周围生态系统的可靠性,在日常管理中提高治理工作质量。

此外,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依然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加大绿植的种植力度,分析不同绿植的生态规律、生长习性特点。种植与管理的科学性,能够强化生态系统结构的可靠性,是水源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核心要点之一。随着生态结构稳定性与平衡性的不断提升,也能帮助生态系统逐渐恢复自我修复功能。系统自身具备一定的净化、防控等能力,降低各部门实践工作难度,在各方条件有效应用下,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大力营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

例如:某地区的政府部门在此方面特别关注,对当地环保部门的工作职能发挥提出新的要求,积极开展水质检测工作,详细分析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规划水源区范畴,分别设定4个检测点,应用智能化检测设备,获取检测数据并详细记录。其中,砷的标准值是≤0.01 mg/L,第一检测点为0.002 mg/L,第二检测点为0.002 mg/L,第三检测点为0.001 mg/L,第四检测点为<0.001 mg/L;镉的标准值是≤0.005 mg/L,第一检测点为<0.004 mg/L,第二检测点为<0.004 mg/L,第三检测点为<0.004 mg/L,第四检测点为<0.004 mg/L;铬的标准值是≤0.05 mg/L,第一检测点为<0.004 mg/L,第二检测点为<0.004 mg/L,第三检测点为<0.004 mg/L,第四检测点为<0.004 mg/L;铅的标准值是≤0.01 mg/L,第一检测点为<0.01 mg/L,第二检测点为<0.01 mg/L,第三检测点为<0.01 mg/L,第四检测点为<0.01 mg/L;汞的标准值是≤0.001 mg/L,第一检测点为<0.000 1 mg/L,第二检测点为<0.000 1 mg/L,第三检测点为<0.000 1 mg/L,第四检测点为<0.000 1 mg/L;氯化物的标准值是≤0.05 mg/L,第一检测点为0.002 mg/L,第二检测点为0.002 mg/L,第三检测点为0.001 mg/L,第四检测点为<0.001 mg/L。针对多个检测点数据的对比分析,能了解到各污染物质的排放指标控制情况,均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在根本上做好防控工作,实施成效与预期目标一致,在此方面加大信息化技术与智能设施的应用力度,均能保证实践工作的良好成效。

3.4 细化工作内容与职责,提高巡视检查力度

考虑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及要求较多,为保证各项政策能在实施阶段全面落实并发挥较强的监管作用,需考虑实践作业的难度,使各项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良好解决,对各部门工作内容与职责细化处理,要求各项工作环节中均配备专业化的工作人员,耐心讲解及实施各项政策,与基层群众互动交流,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性[8]。再加上国家与各领域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大力支持,确保水源地区水质改善效果的同时,还能在基层方面严谨管理,带动群众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对垃圾分类处理,摒弃不良行为,经各级管理方式严谨管控,开展巡视检查工作的同时,还能提高保护成效。

此外,还可在水源区周围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也可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从各行业、企业生产及发展角度分析,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指标要合理,并通过严格监管确保工作开展的良好成效。随着基层群众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能在多个层面参与到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以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共同解决水源区水质污染问题。再加上防治体系内容的完善,了解水源区周围水质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巡视检查工作,才能创造巨大的生态效益。

4 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了解到,生态环保工作开展对时代发展及群众日常生活、生产有巨大影响,应引起各地方政府部门重视。基于此,要重点分析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突出科学化、合理化的保护措施,重点开展修复工作,增强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同时,各部门相互协作,重视污染防控工作成效,在基层中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在实践中影响群众的环保意识与能力,再加上封闭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最大化地满足生态环境改善需求。各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职责作用,在巡视检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体力度持续加强,保证生态环境管理与治理的工作实效性。

猜你喜欢
检测点水源力度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骑马做核酸
加大建设推进力度 确保按时建成达效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浅谈鼓风机轴振动在线监测的检测点设置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环境监测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