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2-11-23 19:29焱,许欣,王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亲和力思政教育

李 焱,许 欣,王 磊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新时代环境下,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多样化需求,地方高校思政教育正面临着如何创新发展和转型的现实问题。在地方高校思政教育当中,教育亲和力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重点把握教育亲和力,能够强化并改进传统思政教育,生成适宜大学生特征和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为社会发展培育更多政治素养过硬的新时代人才。

1 新时代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必要性

1.1 推动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提高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一般教育理念有所差别,其兼具人文性和科学性。大学生在当下社会实践当中,若忽略思政教育内容,则是对民族复兴与社会发展的不负责。有效提高思政教育有亲和力,面向学生传播平等公平的教育观念,为引导其树立积极三观打下基础,使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充分尊重其自我表达。把思政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是地方高校各项教育工作开展的重点所在,由此可以有效改善思政教育环境。高效的思政教育亲和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内心深处认同与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深度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所以,提高地方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也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1.2 顺应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必然选择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地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深刻影响。当代高校学生普遍为00 后,富有个性、朝气蓬勃、思想独立且视野广阔。地方高校原有的思政教育普遍是填鸭式与灌输式说教,忽略学生们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忽略了其个性化需求,所应用的教育内容缺乏一定时代性。此种思政教育会使学生们产生枯燥与无趣的情绪,甚至部分学生还会生成抵触与厌恶等消极态度。若想做好地方高校思政工作,应因时而进且因势创新。应遵循高校思政工作客观规律,遵循高校教书育人原则以及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持续提升工作水平与能力。这便要求地方高校在实施思政教育时,应以学生成长及心理发展客观规律为基准,采取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手段,渗透蕴藏时代感及吸引力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教育实践中呈现出的思政教育蕴藏的精彩之处,切实提升学生们参加思政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其内在驱动力。所以,新时代地方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的提升,是顺应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必然选择。

2 新时代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面临的困境

2.1 地方高校思政教师的亲和力亟待提升

地方高校思政教师作为组织教育活动与传授课程知识的关键力量,更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的亲和力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直接影响。但是,就当前地方高校思政教育现状而言,激情不足,缺乏真情实感。部分地方高校思政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的重要作用,也有部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忽略学生群体意愿,采用强制性和 “一刀切” 等教育方法,导致学生们逐渐对思政教育生成抵触情绪。此种现象反映出思政教师亲和力亟待提升,其难以充分传播思政教育知识与精髓。产生该问题的本质,在于部分思政教师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认知,对思政教育工作各要素之间协同作用机制缺乏深度了解,进而造成其在教育实践中对提升个体亲和力缺乏重视度,缺少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的内在驱动力。

2.2 地方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的灵活性不足

在地方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新挑战与新形势的环境下,部分教师教育手段缺乏创新性与灵活性,教育成果转化不够理想,不能把思政教材文本和现实充分联系。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政教育部分内容重复率较高,教师对中小学与大学阶段的思政教育教材内容缺乏整体性了解,在思政教育课程与教育手段的整体把握层面缺乏创造性、连贯性与灵活性。在具体教学中,部分思政教师重复性赘述大学生们已经熟记的知识内容,还有部分思政教师难以充分展现思政教育知识的亲和性,不能将当下社会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与思政教材文本充分融合,无法及时回答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另外,教师引用案例内容过于单一陈旧,缺乏时代感与针对性,导致思政教育教材文本在具体教育中缺乏广度与深度,难以回应学生不断提高的主体意识及个性化发展诉求。

3 新时代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路径

3.1 塑造可靠的高校思政教育师资团队

思政教师团队作为地方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导者,其在思政教育中承担着重大责任,是地方高校能否办好思政教育的关键。地方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较低,不仅与思政课程学科属性密切相关,也与教师团队教育水平及理论知识储备紧密相联。部分教师将教书视作自身谋生手段,加之缺乏深厚的理论修养,难以透彻讲解理论知识,还有部分教师个体亲和力不足,缺乏对于学生的关怀和交流。

其一,深化地方高校思政教育师资团队建设。首先,不断健全思政教师培养机制。在国家强调终身学习的大环境下,教师培养应贯穿教育工作者职业生涯全过程。地方高校应采用职前、在职与职后教育培训融合的模式,还要强化对高校思政教师团队的职后培训力度,使其增强对新理论和新思想进行深入思考、学习与实践应用,真正落实知行统一,保障教师培养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与长效化。其次,改善思政教师团队遴选制度。思政教师团队建设,核心关键在于教师选拔。地方高校应以思想政治素养、教学本领过硬为导向,从严选拔有志于投身思政教育工作的优秀人才。同时,高校可以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兼职与专职思政教师比例,保证教师团队的素质优良与数量充足。最后,构建思政教师考评机制。基于政治素养较强、思维新颖、情怀深厚、人格正直、视野广阔以及严格自律等要求,制定有效、多元、科学与分层的考评标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强化思政教师团队活力。

其二,促进思政教师团队不断自我完善。首先,教师要明确终身学习观念。思政教师应站好和站稳讲台,摒弃仅根据教案开展思政教育的陈旧理念,将终身学习落到实处,不断学习和进步。教师要深刻领悟原典,透彻理解理论知识,仔细思考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其次,塑造崇高人格。思政教师应积极发挥个体表率作用,始终保持言行一致,以丰富与有魅力的理论知识和人格吸引、感染学生,真正获得学生尊重和认同。最后,明确教师角色定位。思政教师不仅要重视师道尊严的表现,树立自身权威性,还要提升自身亲和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活泼与亲切的形象来与学生们交流互动,以喜闻乐见的教育话语传播知识,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进而切实提升地方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3.2 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亲和力

其一,引入契合学生群体认知水平的生活化内容。思政教育内容普遍局限在指导性、理论性与一般性与内容,为有效解决地方高校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引入丰富翔实的思政教育内容,充分融合时政热点元素,并及时增加当下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先进成果,呈现时代精神,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加灵活且有深度。教师在课堂传授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把时政热点和马克思理论充分融合,全面关注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社会普遍现象、热点话题以及和学生群体利益密切相连的问题。教师要把思政教育切实融入到其实际生活当中,既要有宏观理论内容,也要有微观叙事的亲切教育话语。思政教育内容应紧贴生活和实际,使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领悟马克思理论的指导意义,使学生深刻感知思政教育特殊魅力。

其二,融合传统文化元素,提升学生群体文化底蕴。传统文化厚植在学生内心深处,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其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大学生群体从小便接受着传统文化基因的熏陶,且对于我国历史优秀的文化与文明成果具有较强亲近感。在有效提升地方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时,高校和教师应在传统文化当中寻找植根的土壤,使思政教育和传统文化深度结合,让思政教育真正吸收传统文化精髓之处。教师应善于应用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成果,将抽象化理论进行通俗化,调动学生们深入内心且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激活牢记于心的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积极引导学生们将这些知识内容与核心价值观充分联系,使地方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可以在传统文化当中找寻根基,强化学生们对于思政教育的悦纳感与亲近感。

3.3 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手段与教育方法

当代大学生群体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成长的新一代青年,是网络平台的原住民,善于应用网络技术。地方高校应促进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强化其吸引力与时代感,进而为高校教书育人提供现代化土壤。首先,深化思政教育工作新媒体开发建设。伴随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发展,以抖音、微博与微信为代表的各类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对大众思维模式与言行方式带来深刻影响。大学生们对于新媒体具有强烈兴趣,其借助各类新闻App 获取国内外最新时事政治信息,利用微博和微信交友,通过抖音平台短视频了解和接触各类新奇事物,十分热衷用智能手机打卡与进行网络在线学习。所以,要深化地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媒体开发建设,把传统教育手段和方法与现代化科技充分融合,灵活应用新媒体技术,使思政教育真正 “活起来” 。借助完善校园公众号、构建专业化学习交互群以及开发学生心愿电子墙等形式,及时且大范围宣传党政新动态,发布热点评论与先进事迹。全面关注大学生们动态信息,借助新媒体平台做好校园舆论引导工作,进而为学生们创设浓厚且积极的思政教育环境。其次,促进思政教育线下与线上教学的和谐共融。诚然,课堂教育是地方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主阵地,但是仅凭借线下教育实施思政教育仍有所不足。线上教育具有资源丰富、形式自由与选择多样的优势,可以为线下课堂教育活动提供补充。地方高校思政教师要积极整合网络教育资源,融合高校学情制作微课,塑造优质校本课程,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空间充分弥补学校线下课堂教育时空不足的现实问题。借助网络空间,强化和学生群体的交流对话,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明确学生当前学习面临的困难,并及时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全程动态化育人。高校思政教师融合线下课堂和线上平台教育模式,借助协同、多样、互动与生动的思政教育方法提升思政教育感染力及亲和力,能够切实强化思政教育实际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高新技术发展的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应选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把思政教育工作传统优势和新兴技术手段充分融合。现阶段,地方高校思政教育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配合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使大学生生成更强的学习兴趣与动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也要利用网络平台建设思政教育工作新媒体,全方位实施思政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亲和力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