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共生,让语文课堂精彩不断

2022-11-23 18:42◎王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原点共生教学活动

◎王 芳

共生教学是以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根本特点为立足点的,实施语文共生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培养。教学中的共生包括了师生、生生的互动交往,双方情感和体验的共同生成;也包括了教学内容和学生成长的共同生成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协调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矛盾,以学生为主体,生成教学过程,关注学生个体成长,选择具有生长性的共生原点,设计关联性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们在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的共同生长中实现结论教学到过程教学的转变。

一、语文共生教学课堂结构

(一)共生原点:一粒种子

一粒种子也是共生原点,该原点是语文教师开展自主共生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共生课堂教学的起点。共生原点与一般教学活动的起点不同,其紧密联系着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其存在的生长性可以对下一步的教学内容进行衍生。只有一个适切的共生原点才能充实教学内容,才能在丰满化内容的情形下顺利完成教学环节,从而赋予语文课堂生机活力。教师在教学时,完全可以以不同版本的课文内容作为共生原点,从文章主旨和结构讨论等对不同版本的文本进行比较,指导学生在比较共生活动中加强阅读探究,在意识的启发下梳理文章结构。

共生原点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不同版本同一课文,也可以是同一课文中的具体内容,还可以是和课文相关的某一知识点,更可以是不同课文的相同文体。教师理应以实际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来设置共生原点。

在教学《观潮》一课时,就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再以时间顺序让学生们了解潮起潮落,而是以天气的变化为共生原点,从天气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对潮起潮落的现象进行探究。利用丰富多样的共生原点开展共生教学,指导学生在生长性的共生原点中增强自主共生学习,提升共生课堂教学效率。

(二)共生关联:一根主干

一根主干是由一粒种子生发出来的教学主线,其属于共生课堂中教学的主体过程,主干上的教学内容不仅具有生长性,也具有关联性,其中的生长性是指深入学习内容和问题认知;至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则是指充分联系起前后两个教学活动,让两个不同的教学活动成为一个连续整体,不可分割和置换。前一个教学活动是后一教学活动的前提,后一教学活动是前一教学活动的延伸。学生们在学习认知中,总是会先认知简单的问题和知识,再由易到难。根据此认知特性,教学主线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层层递进展开。

教师在对《鸟的天堂》一课进行讲解时,可以根据课文的某种特点对其压缩,在全文压缩成一段话后留下关键词语,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填满其中的空格,进一步地用三个字概括课文内容。这样学生可以在课文的梳理中实现对全文的提炼和概括,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学生们独立缩减课文内容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所以需要教师作为主导,自己概括后再让学生填空。减少学生对课文的畏惧心理,一边帮助学生加强课文理解,一边促进教学内容的完成,同时展现教学过程的生长性。

这一系列可以看出,共生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前后联系和密不可分的。教师概括课文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填空学习活动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拓展延伸,在构成教学活动的主线后,促进共生课堂主干的生长。

(三)共生发散:片片绿叶

如果说一粒种子是教学起点,一根主干是教学主线,这些为树式共生课堂的结构奠定了基础,那么由种子和主干生发出来的片片绿叶就是教学内容的延伸,其增强了共生课堂的稳定性。

教师在教学《少年闰土》时,可以在最后的教学环节对教学内容的生成过程进行精彩展现。首先可以从文章中提炼“聪明能干”四字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该启发中理解课文:

谁聪明能干?

谁认为谁聪明能干?

其聪明能干在何处?有哪些语句段落可以体现?

利用此活跃课堂氛围,生成精彩的教学内容,让共生课堂生长出绿叶。除了在阅读教学中建设共生课堂,还可以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共生学习。在学生写作练习时,以共生课堂的种子、主干和片片绿叶对其提出明确的写作要求,学生们需要自己交流自己喜欢的文体后,在写作中以一句话对一个观点进行证明,以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为依据不断改变这句话的表现形式,利用不同的话语提炼文章的思想内涵。此系列的教学环节会生发出片片绿叶,可以在教学现场生成学生的写作技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共生时提升有效性。

二、语文共生要选好共生原点

(一)统一生长性和操作性

共生原点的最佳选择是具有生长性的原点,所谓生长性就是说,要对具有连续性的教学活动进行选择,以此活动培养学生的共生学习能力。

在讲解《观潮》时,由于天气的变化具有鲜活的生长性,所以教师要抓住天气的变化作为共生原点,以天气的变化体现潮起潮落。又如教师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应以“完璧归赵”为共生原点,利用该生长性的共生原点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涵。

好的共生原点具有操作性,就是指教师、学生和课堂具有一定的准备条件,以此顺利开展共生课堂。优秀的共生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水平,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素质。

(二)统一教什么和怎么教

在自主共生的语文课堂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统一也是共生原点的选择因素。教什么指的是教学内容,怎么教是教学方法。确定共生原点之前,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只有根据内容设置对应的教学活动,才能选择出合适的共生原点。也只有明确教学方法,学生才能根据该方法投入共生课堂。

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本节课已经明确,其教学内容就是学生对鲁迅先生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学中,教师需要思考要采取怎样的教学活动。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文中描写了许多鲁迅说过的话,教师完全可以以这些话来设计教学活动:

文章中作者描写了多少鲁迅先生说的话?

有直接也有间接的,你怎么理解鲁迅先生的这些话?

这些话表明了什么?体现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精神?

这些问题中,学生会积极回答。文中说“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此话是鲁迅先生所言,其一语双关,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体现了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文中“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其实在以幽默的语言和委婉的语气批评作者读书马虎,也透露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的性格特点。从鲁迅先生的话语中理解整篇课文,让学生们在对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后,加强对人物形象的感悟。考虑教学过程之后再选择共生原点,让学生在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统一中提升共生学习能力。

三、语文共生要促进共生过程

(一)围绕共生原点开展多层次的教学活动

以共生原点为围绕点开展的多层次教学活动有着促进共生过程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自主共生的语文课堂中需要注意对教学活动的层次化,要明确前后教学活动存在的关联性,层层深入和步步深化两个不同的教学活动。

在《秋思》的教学中,可以以“读”为共生原点,开展多层次的教学活动。第一层指导学生集体诵读;第二层次随机选取一名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全诗的思想感情;第三层次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理解诗句中的情感;第四层次由师生合作,配合着全诗朗读,感悟诗句的思念之情;第五层次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其以自己的理解为前提自由朗读。

以“读”为共生原点开展的不同层次教学活动,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理解文章,从局部到整体品味,从诗句到后面的诗句情感,在师生情感的碰撞中形成共生过程。

(二)围绕共生原点开展多角度的教学活动

促进共生过程还可以以共生原点为围绕点开展多角度的教学活动,以多个角度指导学生学习。如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可以以“感动”“亲情”等为共生原点,开展多角度的教学。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说出课文带给自己的感动之处。其次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引导其联系起感动和亲情,以亲情为依据体会感动。再次引出父亲不放弃、不气馁地挖掘出儿子,以此体会感动,最后从作者最后一段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中品味亲情。通过多个角度体会亲情和感动,实现师生情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们在和教师、同学甚至是文本作者的对话中形成共生学习。

在教学《亡羊补牢》时,可以以“寓言故事讲道理”为共生原点,继续从多个角度教学,带领学生从羊的角度讲故事,对该寓言主旨进行了解;又从狼的角度讲故事,对寓言主题进行掌握,随后用亡羊补牢的成语对寓意进行归纳,以自己的语言归纳本质和思想情感。这样多角度的共生活动,一方面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共生现场的激活;另一方面充实了共生过程,达到了对自主共生教学课堂的构建。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围绕共生原点开展多形式的教学活动。

在《匆匆》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对全文进行缩写,为缩写后的文本拟题。对缩写后的文章和原文进行比较,对两者不同的表达效果进行讲解,通过分析比较,对朱自清散文的特色进行归纳。这种方式因为包含了概括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提高,所以可以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使得共生课堂精彩纷呈。

四、语文共生要激活教学现场

(一)必须尊重所有学生的学习表现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的学习表现都值得被尊重。不同的学生,思维过程也是不同的,哪怕面对的是同一文本,其产生的思维想法也会存在不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面对这些不同,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对其独特的学习表现进行关注,对其思维的闪光点进行了解和表扬。以尊重促进学生参与共生课堂,在共生现场的激活中进行合作交流。

在教学《草原》时,可以先让女生阅读课文,再让男生阅读课文。不管男女生哪方读的略差,教师都不能批评学生,而是需要以幽默的语言鼓励学生,而后再让男女生调换顺序进行朗读。这样可以对学生的自尊心给予保护,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让学生在合作开放包容的共生课堂中积极学习。其次,教师们需要在共生课堂中抓住教学现场的资源,发现教学现场的共生原点。激活共生现场的方式有许多种,教师要灵活多变地处理教学过程,抓住课堂闪光点,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课堂中的共生原点。

教师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发现有意义的共生原点后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夏夜多美》教学中,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们提出疑问:夏夜到底有多美?根据学生的问题,让其自己先阅读课文,并以此作为共生原点,引领其对夏夜的美进行体会。在激活共生现场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其学习积极性。

(二)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可以达到激活共生现场的目的,只有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热情,才会投入课程学习,才会构建共生课堂。在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中,教师需要注意,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文本学习,在学习中主动思考,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人物特点”的写作练习,学生们要自己阅读与人物形象相关的课文,对这些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学习,通过交流探讨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式,写出一篇良好的文章。此时的课堂有着活跃的氛围,师生的热烈讨论也可以加强双方思想情感的碰撞,可以在激活的共生现场中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引领。

共生教学不是原地踏步,有着自己的教学目的,通过共生教学指引学生深入发展。为此,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引领作用,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度引领,及时地指导学生,让其明确接下来的学习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不再松弛懈怠,保持学习动机;要引领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深层次的认知问题,带领其进入全新的学习领域。只有这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深度引领,才能改变以往按部就班教学,才能在改变既定方针的前提下保证教学课堂的灵活性,赋予共生课堂该有的生机活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运用共生理论对语文课堂的各种矛盾进行协调。通过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展现实现教和学的融合,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达到共生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原点共生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回到原点
数轴在解答实数题中的应用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7.1 数形结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