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2022-11-23 17:11王永良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行距密度植株

王永良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平安地镇人民政府,辽宁 阜新 123000)

1 阜新市发展玉米生产的自然优势

阜新处于辽西地区,年平均气温6~7℃,全年≥10℃,活动积温2 900~3 300℃,无霜期130~150 d,5~9月降雨量350~500 mm,5~9月日照时数1 300~1 400 h。光照充足、热量富裕、雨热同季及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农作物单产水平高且品质优良。

2 发展玉米高产栽培的措施

推广应用株型紧凑、矮秆耐密植型高产品种是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阜新地区通过不断推广耐密型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对此极为认可,栽培上开始向紧凑密植型玉米品种转变。阜新地区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环境推广不同的耐密植型高产品种,重点推广京科968、铁研58、良玉99、富民58、宏硕985等耐密植品种。

3 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

作物产量是单位面积上的群体产量,增密、保匀、健株和优群是提高群体整齐度和高产的关键。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必须提高群体的整齐度,保证植株整齐,空秆率低,果穗均匀。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受品种特点、土壤类型、气候环境、土地状况及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制约。确定种植密度时,应根据上述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

3.1 株型紧凑生育期短和抗倒品种宜密

不同品种之间在生育期、植株叶片繁茂程度、株型及抗倒性方面都有差别。对于一般地块,品种生育期较长的、植株高大叶片长势繁茂平展的及茎秆不坚韧且根系不发达的品种,种植密度不宜过高,每亩以3 000~3 500株为宜。相反,品种生育期较短,植株较矮且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群体透光性好的品种类型适宜密植,每亩可种植4 000~5 000株。还有一些植株高大株型紧凑的大穗型品种,个体增产潜力大,可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因地制宜,控制在每亩3 500~4 500株的范围。

3.2 平肥地宜密,薄地宜稀

地力水平是决定种植密度的重要因素。土壤肥力条件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平整地块宜密,否则宜稀。在土壤肥力较低的坡岗地,种植密度过高,植株生长迟缓衰弱产量下降,种植密度范围取最低值。在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平肥地块,就要采用抗病生长期长的品种,种植密度范围要取最大值。中等肥力的地块种植密度范围取中间值。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种植,因肥力不同,其适宜密度一般相差20%左右。稀植大穗型品种在高肥力条件下,适宜密度为3 000株/亩,低肥力条件下,适宜密度为2 500株/亩,每亩相差500株。

3.3 温度水分充足宜密

种植密度与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有关。如果是温度高水分充足宜密,温度低水分少宜稀。而在自然生产条件下,有时温度高低又是与水分多少相矛盾的,对密度影响又是相互制约的。例如,部分产区玉米生育期间温度虽然较高,但水分欠缺,种植密度只能稀些;部分产区水分充足,但温度偏低,一般品种类型密植时,温度满足不了要求,生育延迟,低温年份成熟不好,而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密植时产量高,又能安全成熟;在温度、水分比较协调的产区,可以适当密植。

3.4 向阳地和沙壤土地宜密

一般向阳地,通风透光条件好,种植宜密,沙壤土透气性好宜密。低洼地土壤通风透光透气性差,种植宜稀,一般每亩可相差300~500株。

3.5 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宜密

在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光合作用时间长,呼吸消耗少,种植密度可大一些。光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小的地区种植密度宜偏稀一些,一般每亩相差500株左右。

4 玉米合理密植技术

4.1 密度

合理密植是根据不同品种和不同的生产条件进行适度地密植。密植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地掌握这个“度”。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确定密度,一般参照早熟品种密度高于晚熟品种及春种高于夏种的原则,高产田选密度最大值,中低产田选密度最小值。

叶片平展型品种:晚熟高秆品种3 000~3 500株/亩;中熟中秆品种3 500~4 000株/亩;早熟矮秆品种4 000~5 000株/亩。叶片紧凑型品种:中晚熟品种4 000~5 000株/亩;中早熟品种5 000~6 000株/亩。

4.2 行距

在一定范围内适当缩小行距,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措施。实验表明,行距由95 cm缩小到75 cm时,增产6%~12%。当选用紧凑型品种,行距在60~70 cm时,密度在3 500~5 000株/亩时,对产量影响不大。行距由60 cm减少到35 cm或增加到85 cm时,则分别减产12%和8%。所以紧凑型玉米如富民58、良玉99、宏硕899、铁研58、京科968等品种的种植行距以60 cm左右为好,而平展型的如良玉88、铁研818以60~70 cm为好。一般矮秆品种比高秆品种的适宜行距要小一些。

4.3 种子要求

高质量的玉米种子是保证密度的主要条件。如果种子发芽率低、芽势弱,纯度、净度不好、颗粒大小不均匀,播种后会造成缺苗断垄,而且出苗速度及长势慢,发育迟缓。当高密度种植时,矮株弱株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弱会产生空秆,造成减产。

4.4 增加播种量

任何一个玉米品种都难达到100%的发芽出苗,若发芽率为90%,则单粒点播缺苗率为10%,因此,播种粒数应为计划密度的1.1倍。如铁研58计划密度5000株/亩,则每亩需下种5 500粒。

4.5 留3%左右的预备苗

玉米从出苗开始的生长过程中,由于种子质量差异或机械播种措施不同,或因土壤状况、病虫害等原因,造成一些植株生长不良,而这些植株继续争夺光照和养分。当这些植株表现出明显弱势时要及时拔掉,因此造成株数减少。为了确保品种的最大密度株数,可留一定的预备苗,这样即达到合理密植又增产效果明显。

5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增产原理

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是利用大垄空间的边际效应,增加田间通风透光量,改善玉米生长坏境,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是高产耐密型玉米的栽培新模式。

5.1 增强了群体通风透光性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的垄内行距为40 cm,垄间行距为80 cm,形成了一宽一窄的群体结构,较好地改善了群体地上部光温气条件、增加了根系的生长空间,因为大行距较宽,田间风速加快使空气及时交换,解决了群体通风透光的问题,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

5.2 增大了密度

玉米清种的栽培密度一般是每亩保苗3 000~3 500株。如果密度再加大,就会出现田间通风透光差,植株长势不良,导致减产。玉米大垄双行栽培一般每亩保苗在4 000~4 500株,比玉米清种每亩增加1 000株左右。由于种植形式合理,创造了良好的群体结构,达到了密植高产的目的。

5.3 增强了抗旱耐涝抗倒伏性

玉米大垄双行较常规栽培垄宽增加,垄面宽大,水土流失小,蓄水保肥能力强,增强了抗旱耐涝能力。玉米根系生长有充足的空间,有利于根系向深度和广度生长,增强了玉米植株的稳定性。大垄上的土壤不易被雨水冲击流失,能够保持原来的垄面,对玉米生长后期抗倒伏起着重要作用。

6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要点

(1)整地大力推广深松技术。重点推广秋季土壤深耕,耕耙压连续作业,深度达到25~30 cm,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防止植株倒伏和早衰,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结合整地每亩施入优质有机肥3 000~4 000 kg。对于秋季没能深耕而春季整地的地块应采取早春顶凌作业,旋耕深度15~20 cm,及时镇压保墒。

(2)品种应选择株型紧凑、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适于密植的耐密型高产优质玉米品种,如富民985、富民88、富民105、良玉119、宏硕79、致泰5和半耐密型品种如富民98B、富民 189、良玉66、良玉DF31、宏硕788、宏硕 738、宏硕 758、宏硕 1899、宏硕 237、铁研 120及铁研31等。

(3)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在播种前,通常对玉米种子进行精选和包衣处理。种子精选处理:即除去病粒、杂小粒、破损粒及杂物,然后进行发芽试验,发芽率在95%以上,纯度不低于98%,含水量不高于14%,播种前晒2~3 d后进行种子包衣。种子包衣处理是将玉米种衣剂和玉米良种搅拌,使种子表面固化成膜即为种衣。玉米种衣剂是杀虫剂、杀菌剂、微量元素和成膜剂的混合制剂。经包衣的种子播入土中,能够起到长时间杀虫、灭菌、抗低温冷害作用,从而保护种子不受病、虫侵害,并能促进种子的生长发育,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4)适时机播作业。播种育苗是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环节,有钱买籽,没钱买苗。因此播好种,出好苗,实现苗全、苗齐和苗壮是玉米高产优质栽培的基础。

当5~10 cm土层地温达到并稳定在10~12℃以上,土壤含水量0~10 cm土层应在13%以上时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一般5~6 cm为宜,墒情好的黏土播深可在4~5 cm,疏松的砂质土壤播深可在6~8 cm。根据土壤的地力情况和所选品种特性,确定播种量和株距。玉米机械化播种,采用免耕精量播种机播种能达到播种均匀不重播和漏播,播深一致,覆土严密使种子与土壤完全接触以保证快速出苗。

(5)配方施肥按照玉米每亩650~850 kg的产量确定肥料施用量。一般每亩施口肥64%含量的磷酸二铵10 kg,侧深施底肥氮磷钾含量52%的树脂包膜一次性控释肥50~60 kg,沙土地漏肥地块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15~20 kg为宜。

(6)抗旱播种和适时灌水。春旱严重时可采用拨土造湿法播种,即用免耕播种机前端的拨土器将干土层拨开露出湿土层,然后将种子播在湿土上封严压实,或采取坐水播种方式。如果在抽雄授粉、灌浆乳熟期发生干旱,要及时补水。

(7)灭草防虫。播种后进行药剂灭草,每亩用总有效成分72%的合剂,乙草胺+莠去津+2.4-滴异辛酯200 g兑水100~150斤进行土壤表层封闭,或在6月上中旬玉米3到5叶期杂草3到4叶期每亩用总有效成分30%的合剂: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150~200 g进行茎叶喷雾除草。在6月末7月初要用12%的虱螨脲、虫瞒腈加1.1%的甲维盐或用氯虫苯甲酰胺每亩5 mL进行一次玉米螟防治。在7月中下旬每亩用5%高氯甲维盐每亩50 g或氯虫苯甲酰胺每亩10~15 mL防治玉米三代粘虫一次,以减轻其危害。

(8)适当晚收。适当晚收有利于玉米高产优质,早收玉米颗粒不饱满,含水量较高,容重低,品质差,玉米籽粒产量降幅10%以上。适当晚收,使玉米充分成熟,提高粒重和品质,降低含水率。适时收割的标准:到腊熟末期,果穗苞叶枯黄松散,籽粒坚硬,光泽鲜明,乳线消失,籽粒尖端出现黑色层时即为完熟期才能收获。玉米成熟后的收获时间视天气情况而定,达到既有效降低籽粒的含水量,又不影响玉米产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行距密度植株
种花生的合理行距和株距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如何修改Word的默认字体和行距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渭北旱塬东部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
长匐茎与块茎
防治长茄弯果有窍门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