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斌
【提 要】理论特质是理论本质属性的表现,实践要义是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新的历史性飞跃,准确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和实践要义,有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准确领会和把握其理论特质和实践要义,是进入这一理论大厦进而领略其深邃堂奥的重要而有效的门径。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创新,是准确把握其理论特质和实践要义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传承和创新,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赓续[2],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她以崭新的理论面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1.历史坐标新定位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论基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化是新时代基本特征,是这一思想的逻辑起点。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开启,习近平作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指出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3],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重大创新和发展。
2.伟大事业新认识
一是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统一起来,强调四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二是提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则、任务、目标、路径、保障和基本方略等重大问题。三是明确伟大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前者是事业的具体展开,后者是事业的主要抓手,两者相互促进、统筹联动,体现了战略目标与实践举措、战略设计与行动路径的辩证统一。
3.奋斗进程新安排
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对党“三步走”战略作出完善和深化。提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命题,展现出强大的自信力、进取心和创造性。将实现共同富裕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系统阐述促进共同富裕的原则、思路和要求,形成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框架。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已成为当今中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议程。
4.发展理念新突破
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强调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调“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4],集中反映了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5.深化改革新部署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概括,体现了新时代改革新定位、新思路、新要求。在目标上,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布局上,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和主轴,牵引和带动所有领域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方法上,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统一,既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又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大胆试验、大胆突破。在要求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5]。
6.国家治理新思路
强调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和拓展了对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实践维度。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坚持以法治思维治国理政,强调“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6]。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将制度现代化、治理现代化与生产力现代化同步设计,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重大创新。
7.全球问题新回答
聚焦“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理念,强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大国博弈激烈而复杂的国际舞台上,提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提出亲诚惠容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7]。这些重要思想契合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要繁荣的最大公约数,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8.从严治党新革命
突出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主线、根基、布局和着力点,提炼伟大建党精神这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强调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强调全方位扎紧制度的笼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8]。
理论特质是理论本质属性的表现,是其主要创立者风格、气质的外化。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才能更好贯通其庞大体系的脉络、架构、逻辑及相互关系,进而从整体上通透、洞达地领会其精髓和要义。
这是科学的思想,视野开阔,气象恢弘,既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又聚焦新的时代课题,既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又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体现出高度的战略性、开拓性、指导性和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集成统一;是刚健的思想,进取、奋发,刚正、硬气,铁骨铮铮、坚毅笃定,这与我国国力大幅跃升的现实基础密不可分,更与习近平长期实践磨砺形成的坚毅顽强性格密不可分;是厚重的思想,贯通古今、融通中外,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古老东方优秀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价值追求有机结合,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朴素的思想,思考的是深邃问题,谋划的是重大战略,切入和呈现的却是大道至简的“小道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9]“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等早已家喻户晓;是鲜活的思想,话语生动,清新活泼,因为扎根实践、来自人民,因而既富有思想穿透力,又充满蓬勃生命活力。“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1]“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12]等,为中国话语体系注入更多新鲜元素和表述范式。
1.彻底性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直至问题根部裸露、本质呈现。不但讲是什么、还讲为什么,不但讲怎么做、还讲注意什么,不但讲根源在哪、还讲怎么演变的。分析现象,一针见血:搞个同乡会、同学会,“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结交情谊,将来好相互提携、互通款曲”[13];剖析原因,入木三分:“形式主义背后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作祟”,“官僚主义背后是官本位思想”[14];揭示本质,一语中的:敌对势力宣扬所谓“普世价值”,“目的就是要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最终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15];条分缕析,缜密周严:解剖“为官不为”现象: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分别开出针对性药方。[16]理论的彻底源于对本质的深刻辨析、对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因而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
2.鲜明性
理直气壮、气势磅礴,洋溢着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勇气和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讲观点,旗帜鲜明,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决不能羞羞答答、语焉不详,决不能遮遮掩掩、搞自我麻痹”[17]。讲问题,敢于亮剑,痛斥无视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指出“有的人已经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18]讲立场,掷地有声,在反腐败这个问题上,“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19];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20]。讲挑战,坚定自信,强调“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面对各种阻力压力,中国人民总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总能展现大智大勇、锐意开拓进取,‘杀出一条血路’!”[21]
3.人民性
强调根基在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22];目的为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23];依靠是人民,“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24],必须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判断由人民,“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25],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评判。“我将无我,不负人民”[26]的深情告白生动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是书写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科学理论”[27]。
4.现代性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理论。建设现代化,必须方向正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重大命题,从5 个方面概括其基本特征[28],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必须有正确理念,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29];必须更加重视制度,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必须强化法治思维,“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30];必须遵循正确路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支持带动其他地区实现现代化”[31]。
5.民族性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讲仁爱,强调“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2];崇正义,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33];尚和合,强调“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34]。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相结合,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同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要求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同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相结合,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从文化维度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6.自主性
习近平强调,必须走自己的路,这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35]必须保持精神独立性,坚持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判断标准、实践路径的独立自主,“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36]。必须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37],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炼就百毒不侵、金刚不坏之身,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38]。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新时代自立自强的重要原则。
7.实践性
这是产生、发展于治国理政实践的思想体系。实践的升华。在重塑执政党的卓绝斗争中,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在推进诸多领域历史性变革进程中,形成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问题的回答。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39]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建设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40]后研究提出的。科学的指导。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反贫困理论,指引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核心的正确方针,指引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迈出了强军兴军历史性步伐”[41]。
8.开放性
总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大势,展现出纵横八荒的气度和风范。包容的胸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全人类视角和高度审视历史走向;人类共同价值、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等,无不以“共”为标识、以“和”为内核,展现为世界谋大同的博大胸怀。宏阔的视野。强调“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42],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强调开放、创新、包容,“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43]发展的眼光。强调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要求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44]
“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4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治国理政、执政兴国的科学。只有全面、准确领会其实践要义,才能彻底达致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从而正确地将其转化为有效的行动。
1.以讲政治为核心的党性要求
“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46],必须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自觉把讲政治贯穿党性锻炼全过程。要绝对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47],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站得稳、靠得住。要绝对坚定,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斗。要绝对清醒,胸怀“国之大者”,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涵养政治定力,炼就政治慧眼。要绝对可靠,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向总书记看齐,自觉同党中央对表,“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48]。
2.以谋全局为核心的战略视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就在于战略思考、战略谋划、战略决断。要有眼光,从事物发展全过程看长远,在时代发展最前沿把大势,“为今后十年、二十年以至于三十年、五十年之后我们能够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49];要有格局,统筹国内国际,把握局部全局,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对事之要者心中有数,分清轻重缓急,科学排兵布阵。要有定力,临大事而不乱,咬定青山不放松,大是大非面前“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要有历史思维,用现实对照历史,以历史观照现实,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中掌握历史主动。
3.以辩证法为核心的科学方法
“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50]。要科学处理矛盾。既要注意对立、又要善于转化,既要抓主要矛盾、又要兼顾次要矛盾,既要牵“牛鼻子”、又要会“弹钢琴”。要正确摆布关系。坚持发展而不是静止、全面而不是片面、系统而不是零散、普遍联系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要系统破解难题。注重运用整体思维,把握问题的关联性、整体性,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要精准把握时度效。“做工作的火候很重要,分寸要把握得很好”,“鸡汤氽海蚌只要烫十秒钟,少一秒钟还不熟,多一秒钟就老了”[51]。
4.以重安全为核心的底线思维
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下先手棋、打主动仗,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前提是虑,高度警惕,虑事周密,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准备,既要警惕“黑天鹅”,也要防范“灰犀牛”。关键是判,“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52],准确研判风险的部位、形式和趋势。原则是斗,永葆斗争精神,坚守斗争底线,丰富斗争手段,提高斗争艺术,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首要是人,主政浙江期间,为预防台风人员伤亡,习近平“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十防九空”[53];作出关闭离汉离鄂通道重大决策,习近平秉持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必须不惜一切代价”[54]。底线思维体现危与机、守与为的辩证统一,“扩展和深化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积淀而成的治理韬略”[55]。
5.以务实效为核心的过硬作风
从倡导撸起袖子加油干,到要求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实”字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篇。要勇于担当。“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56]。“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57]。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58]。要久久为功。发扬钉钉子精神,“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善作善成”[59]。要重抓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60]。
6.以强学习为核心的能力建设
加强政治、党性修养,提升“七种能力”[61],使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时代前进步伐、事业发展需要。要让学习成为自觉,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特别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要把实践放在首位。“共产党人的修养不是靠面壁坐禅获得,而是靠实践的积累、升华;共产党人的成功不是靠神仙上帝赐予,而是实践的必然结果。”[62]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63],真正锻造成疾风劲草、烈火真金。
7. 以守党章为核心的纪律要求。习近平强调,要“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64]。政治纪律是首要。最核心的就是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遵守党章是基础。这是每一名党员面对党旗立下的誓言。要练好学习、执行党章基本功,自觉用以规范个人言行。恪守规矩是原则。规矩特别是政治规矩,“反映了我们党对一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65]。从严要求是基调。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涵养道德操守,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提高纪律执行力,让高压线真正通上电,让铁戒尺真正硬起来。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选编》(修订本),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2002年2月,第9~10页
[2]瞿晓琳:《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承与创新》,《社会科学动态》2019年9月号。
[3]《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北京2021年1月11日电。
[4][28][29][31][37][39]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求是》2021年第9期。
[5][6][10][13][16][24][34][38][48][5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03页;第133页;第393页;第152页;第224页;第314页;第446页;第286页;第143页;第166页。
[7][3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彼,第16页;第15页。
[8]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
[9][11][12][20][3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页;第172页;第273页;第249页;第145页。
[14][17][22][23][25][26][40][4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02页;第85页;第137页;第368页;第70页;第144页;第269页;第194页。
[15][30]《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7页;第12页。
[18]《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50页
[19][65]《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86页;第108~109页。
[21]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4日。
[27]江金权:《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学习时报》2020年7月6日。
[32]《历史性的跨越新奋斗的起点》,《人民日报》2021年2月24日。
[36]《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8页。
[41]《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9年7月24日。
[42]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社北京2021年10月25日电。
[4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
[4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92页。
[46][64]《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版,第23页;第9页。
[47]《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北京2021年3月1日电。
[49]《采访实录:习近平在上海(一)》,《学习时报》2021年9月1日。
[50]《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新华网,2015年1月24日。
[51]《习近平在福建》(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版,第266页
[52][56][57][58]《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北京2019年9月3日电。
[53]《采访实录:习近平在上海(二)》,《学习时报》2021年9月3日。
[54]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9月9日。
[55]张琳:《习近平“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及其双重意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60][61]《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1日。
[62]习近平:《摆脱贫困》,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46页
[6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北京2019年3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