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法探讨

2022-11-23 16:53:27张绍修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布点情况污染

范 燕,张绍修

(1.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四川省核应急技术支持中心),四川 成都 610000;2.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然而在起步阶段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地区存在用生态效益换经济效益的倾向,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随着国家战略层面的转型升级,生态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重污染工业企业被关停、破产,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然而不少工业场地在重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土壤中石油烃、农药、重金属、酸碱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危害城市居民健康和环境安全[1]。为了有效解决工业场地的土壤污染问题,需要对污染场地土壤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为土壤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1 污染场地土壤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

土壤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占地面积处于靠后位置,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工业污染等原因,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且会对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我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起步相对较晚,2014年出台相关调查规范,2017年开展全国土壤污染详查工作,调查结果表明国内的土壤污染情况十分严重,有必要加大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力度,推动土壤环境治理工作的高效开展[2]。

在土壤调查工作实施之前,应对污染场地土壤调查目标进行合理设定。污染场地土壤环境比较复杂,土壤调查工作应借助系统、专业的方法,先采用摸排调查方式来确认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是否被污染,再对场地污染情况进行布点、采样,了解并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及分布情况,根据污染程度对污染场地进行评级,为污染场地治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3]。

前期的完善准备,可以为土壤调查布点、采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后续工作有序开展,提升土壤调查布点、采样的针对性与可行性。在对污染场地土壤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之前,需要安排人员收集污染场地的相关资料,并组织专业人员到污染场地现场踏勘,与污染场地相关人员进行访谈,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整理污染场地的各方面情况[4]。其中,要全面收集和调研污染场地企业、区域的相关统计资源,包括区域发展规划、环境监测数据、卫星航拍图像、场地平面布置图、化学品储存情况等,采用面谈、电话访谈、书面调查等方式对污染场地区域、企业负责人、环保负责人等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走访,拓宽数据资料的来源,多方查证保证数据资料的准确度和真实性。

污染场地的地势和环境通常相对复杂,污染物成分和来源情况杂乱,不同污染场地的污染状况往往存在很大差异,为土壤调查工作增加了难度。借助系统调查的方式,了解污染场地是否真正存在土壤污染问题,了解土壤污染面积、污染物成分、污染来源等详细信息,对污染场地有一个全面的识别和整体的评估,进而为后续的专项调查工作做好前期铺垫[5]。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可以提高土壤调查布点、采样工作的针对性,避免毫无头绪的做无用功。比如了解污染场地存在哪些工厂,哪些车间或化学品仓库污染风险高,了解这些实际状况,可以制定科学、可行的布点与采样方案。

2 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方法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存在复杂性、不均匀性等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污染场地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工作中不能完全照搬以往的做法。因此,在设置土壤污染监测布点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结合前期实地踏勘等调研工作的成果,还要遵循科学的布点原则,采用合理化的布点方法,提高布点的科学性、合理性。

2.1 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原则

在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工作中,要综合考虑污染场地历史资料和实际情况,在采集土壤样品时确保采集点位置要有代表性,比如危险化学品库房、环保装置等区域的土壤采集点应突出区域特性;采集点数量要达标,不能过少,以避免采集的土壤样品无法真实反映本区域的土壤污染情况,也不能过多,避免无端浪费,增加土壤调查工作成本和时间,以提高污染场地土壤采样工作效率;采样布点范围要大,不仅要对重点污染区域进行采样检测,还要对污染区域地下、周边、风口等区域设置一定数量的监测点,以全面获取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的监测数据;土壤采样不仅要对土壤中的污染物成分、含量等进行检测,还要对地表水、地下水等进行取样检测,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水体污染情况进行必要的监测,并对污染场地区域内的地表水容量、流量进行监测,以推测污染场地污染物的扩散方向。

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需要遵循可行性、全面性、连续性、相对一致性等原则:第一,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强调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必须结合前期调查工作,以调查结果为依据,考虑采样点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比如布点是否符合实地踏勘结果、样品运输交通条件是否顺畅、是否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等。第二,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强调布点要能全面反映污染场地土壤的总体情况,采取系统采样布点方法,覆盖污染场地的各个区域,可以对污染场地进行区域划分,重点区域加密布点。第三,连续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强调土壤调查布点需要考虑本次土壤调查工作的需求,也要尽量考虑国家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并注意收集以往土壤环境监测机构对污染场地区域的监测结果,不仅使布点更加科学、合理,还可以与之前、之后的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联系起来,提高土壤调查资料的应用价值[6]。第四,相对一致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强调同一区域内采样土壤性质差异应相对一致,而不同区域采集土壤性质应存在明显差异,对污染场地进行合理分区和科学布点,提高布点的科学性和样品的代表性[7]。第五,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强调在保证土壤调查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在土壤调查布点、采样等各个工作环节注意节约成本,尽量控制布点、采样工作中的人力和物力投入,避免过多投入导致资源浪费,与环保理念相悖。

2.2 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方法

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需要结合污染场地区域资源收集、现场踏勘等工作的成果,分析污染场地使用历史、土地功能分区、使用现状、污染区域分布等情况,制定初步的布点方案。再通过粗采样工作的开展情况,并结合地下管线布设、施工安全等因素,对初始布点方案进行调整,确定最终的布点方案[8]。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应用系统布点法、随机布点法、分区布点法、专业判断布点法等不同布点方法。

在土壤调查布点设计过程中,不同布点方法各有优劣点和适用条件,应考虑污染场地土壤调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选用布点方法。系统布点法是将污染场地分成相同面积的若干区域,每个地块设置一个采样点,适用于污染场地情况复杂、污染源分布不均的情况,分区面积越小,采样点数量越多,则采样精度越高,但会大幅度增加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工作量,需要合理确定采样精度,避免盲目追求采样精度使土壤调查工作负担过重、效率过慢;随机布点法同样是将污染场地划分为若干相同面积的区域,但随机选取部分地块设置采样点,该方法适用于土壤性质差异小且污染情况比较均匀的场地条件,优势在于操作简单,但随机性强,可能无法真实反映土壤污染情况;分区布点法以污染场地原本的功能分区为依据,根据原始分区的功能差异和面积大小来设置采样点,可以凸显原始分区对土壤污染情况的影响,调查结果可能反映污染路径,适用于污染源比较清晰且分布均匀的场地条件;专业判断布点法是由土壤调查领域专家进行判断,利用专家经验对前期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的采样点,该方法受专家主观作用影响,依赖于前期充分的调研工作成果,适用于污染物易于识别和判断的污染场地条件[9]。

在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工作中,需要根据污染场地的实际条件,合理选择适用的布点方法。比如对于污染场地情况复杂不明,污染源分布杂乱的情况,通常适用系统布点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布点方法,针对污染场地不同区域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布点方法,充分发挥每种布点方法的作用。比如对污 染场地整体上采用系统布点法,而对严重污染区域采用分区布点法,综合不同布点法的优势,提高土壤调查布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3 污染场地土壤调查采样方法

现场采样是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工作的核心环节,需要合理、规范采样,保证采样工作的质量,才能为实验室分析提供完整、可靠的土壤样品,顺利实现土壤调查目标。污染场地土壤调查采样工作主要包括采样准备、采样、样品保存和现场记录等方面的内容,需要认真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3.1 采样准备

在采样准备环节,需要结合土壤调查采样点位和现场情况,制定采样方案,准备好采用所需的各种工具。土壤采样一般使用铁铲、木铲、剖面刀等采集工具,选用棕色玻璃瓶、布袋等存放容器。如果需要采集土壤水样,通常使用贝勒管采集,并用棕色玻璃瓶、顶空瓶存放样品[10]。需要对存放容器做好标签,避免使用过程中发生混淆。

3.2 采样

污染场地土壤采样工作中,需要进行点位确认、土壤样品采集、样品保存、场地修复和数据记录等工作,其中采样环节是重中之重,对于整个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工作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采样环节,为了保证采样质量,需要考虑采样点坐标是否准确、土壤采样深度是否准确、如何控制采样中的污染物损耗,以及如何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或对场地产生二次污染。污染场地土壤采样可以分为采集表层样和分层样,污染程度低仅涉及土壤表层的可仅采取表层样,污染程度严重的需要采取分层样,包括表层样、中层样和深层样,具体采集深度根据现场情况来确定。在采样时,需要对土壤表面覆盖的植被、石块等进行清理,并清除土壤表面的硬质覆盖层,再进行采样。在采取分层样时,可以采用人工或机器辅助钻孔方式采样,过程中要注意清洗工具,避免造成样品污染。

为了保证采样质量,应对现场采集点位进行确认,根据现场情况采用适合的采样工具和采样方式,以确保采用工作科学、规范。具体来说,在采样前应根据采样方案和现场情况确定布点位置,通常借助RTK进行点位搜测,确保采样位置准确。在采样过程中,应合理选用采样和存储工具,采用冲击钻机钻探,钻探前用去离子水清洗钻头,精确测量钻头深度,钻头提出地面后立即采集样品,并拍摄相关图片以备查阅;在采样后,需对钻孔进行封孔,对采样现场进行清理复原。

3.3 样品保存

在采集样品后,需要将土壤样品运送到实验室进行测定分析,样品需要在运输状态下一段不短的时间,这需要在样品运输期间避免样品性质发生变化,妥善做好样品保存工作。样品保存主要考虑样品的特性需求,根据样品的具体特点选择适合的保存方式和保存工具,并做好密封、控温、遮光等工作,避免外部环境因素对土壤样品产生影响。

不同样品对保存条件的要求不同,以分析土壤中无机类物质为目标,可以使用布袋、塑料袋保存样品即可;针对易挥发、易分解物质,应采用密封的棕色玻璃瓶保存,将样品保存在4 ℃以下、无阳光直射的环境;土壤水样一般采用棕色玻璃瓶或顶空瓶,针对重金属则使用塑料瓶保存样品[11]。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一定量相应的保护剂,避免土壤样品组分、性质发生变化。

3.4 现场记录

为了保存土壤采用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后期分析、评价提供可靠依据,需要认真做好现场记录。现场记录内容包括项目概况、采样点位情况、采样环境、样品描述、现场测量结果、人员信息等内容,要详细填写各类相关信息,比如采样环境类目下应填写日期、气象环境等信息,样品描述应如实记录样品质地、气味、分层情况等信息。

现场记录应确保真实、准确、全面。首先,应采取一人记录、一人复核的方式,确保现场记录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避免因个人疏忽或其他原因导致数据失实;其次,要注重以各种方式记录调查结果,比如采用照片、视频的方式详细记录下采样工作过程,保证记录信息的真实、可靠;最后,应对土壤采样相关信息进行全面记录,不仅要详细填写样品信息等内容,还要对采样环境、周边建筑等相关信息进行如实填写。

4 结语

综上所述,污染场地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复杂,不同地区的土壤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地下水文条件特征各异,且很多污染场地历史信息缺失,这些现实情况增加了土壤调查工作的难度。为了保证污染场地土壤调查的可靠性,应认真做好前期调研,合理设置土壤调查布点,规范开展土壤采样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应通过全面化调查、科学化设计、合理化操作,提升土壤调查工作质量与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为污染场地土壤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布点情况污染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18
浅谈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甘肃高校商科专业布点问题研究
新情况新举措
工会信息(2016年4期)2016-04-16 02:39:21
新情况新举措
工会信息(2016年1期)2016-04-16 02:38:49
江西省绿色通道车辆货物检测点布点方案探讨
特殊情况
小说月刊(2015年6期)2015-04-23 08:48:48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都市丽人(2015年5期)2015-03-20 13: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