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道航
(广西梧州农业学校,广西 贺州 54289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大众对于食品的安全问题越发看重。尤其是在瓜果蔬菜方面,高品质的瓜果蔬菜离不开尖端的生产技术,无公害的果蔬栽培技术一直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在新时代中,需要对传统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完善与发展,从而适应社会的进步以及时代的需求。
伴随绿色农业的发展,人们的餐桌上出现了大量的无公害果蔬。无公害果蔬也被称为洁净卫生果蔬、绿色果蔬,在种植和栽培果蔬的过程中,农业人员采用农业综合防治举措,大大降低了化肥、农药等产品的用量。从整体上看,评定无公害果蔬的标准较高,在果蔬的外观和表面,必须能够直接明确了解产品特征,如番茄的评定,其表面颜色要鲜红,且光滑无斑。这一类果蔬在进入市场后,具备极强的吸引力,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和需求。同时,通过发展无公害果蔬技术,能够更好地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这也是大众选择无公害果蔬的首要原因。由此,推动无公害果蔬技术的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国内外形成了综合农艺措施,如配方施肥、地表暗灌替代表土浇灌等。在国外,美国等国家大力研究了生物技术来有效防治病虫害,并尝试采用微生物技术来有效降解栽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在国内,我国的无公害果蔬技术发展时间较短。在1982年召开的全国生物防治会议上,江苏省提出不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手段,而是采用更为先进的生物防治技术。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支持下,全国农业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投入无公害果蔬的研究中。通过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套科学果蔬生产技术,能够减少果蔬农药残留、综合防治病虫害,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
在绿色农业发展背景下,我国农业研究人员提出了一批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研究成果,为无公害果蔬的生产、栽培注入了动力,并被运用到全国各个果蔬生产基地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一,在生物农药技术方面。我国研发出高效、无毒的生物农药,将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运用于果蔬栽培中。从整体角度看,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寻找克制病虫害的生物,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来防治病虫害。从具体实践来看,主要利用生物代谢产物,达到病虫害防治和控制的目的。
其二,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对于果蔬中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我国从根源入手,研究果蔬种植田中重金属污染问题。在发展无公害果蔬的阶段,诸多农业技术人员关注到果蔬产品存在重金属的现象,通过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摸索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和存在形式。
其三,在硝酸盐污染问题方面。对于不同种类果蔬产品,往往存在一定硝酸盐污染现象,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对此展开研究,提出了控制产品中硝酸盐含量的举措。在1979年,农科院研究员开始系统化研究果蔬产品中硝酸盐污染问题,了解到硝酸盐在果蔬产品中的分布情况,提出了控制方法,还认为施肥环境、外界光照等因素也会对果蔬产品带来影响。
农业生产面临着人们的高水平要求,如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种类多等需求。而无公害果蔬栽培技术是实现绿色食品的一种重要手段。
利用无公害技术进行栽培时,常常会对瓜果蔬菜进行套袋处理,从而让果蔬生长在一个优质的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果蔬,其外表干净、果肉紧实,颜色鲜明,与普通的果蔬相比,无公害技术栽培下的果蔬外观形象得到了明显提升。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果蔬栽培的一个重点是保证成活率。无公害果蔬栽培技术可以使果蔬的成活率大大提升,减少受到自然自然灾害的影响,如风、雨、雪、冰雹等。除此之外,无公害果蔬栽培技术因为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可以减少病虫害对果蔬的影响,从而提升果蔬的生产数量[1]。
无公害果蔬栽培技术促进了无公害果蔬产业的发展。构建持续性和高效性的无公害果蔬生产体系,需要科学合理的指导,以保证生产体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将无公害栽培技术作为生产体系构建的技术指导。第一步,在选取生产厂址的时候,需要对实际的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尤其是对于无公害生产来讲,无论是水质、生产环境、种植土壤还是空气,都有着一定的要求,为此在选取基地的时候,需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综合考量,选择出符合要求的基地,从而保证无公害果蔬生产的质量以及效率。第二步,既然是生产无公害的果蔬,那么果蔬内的残留毒物含量就应该符合其最低要求,以此达到真正的无公害。无公害果蔬并非是指不用农药的瓜果蔬菜,而是指果蔬所含有的重金属量以及农药残留含量符合国内标准和国际的食物卫生标准。这需要采用专业的仪器以及技术对果蔬中的重金属进行检测和分析。第三步,无公害果蔬生产体系为了实现创新,应该尝试对野生的果蔬进行挖掘和培育,加大对野生果蔬的开发力度,从而达到真正绿色食品的目的。野生果蔬想要茁壮成长一般要生长在天然的环境之下,且雨水以及阳光较为充足,因此这些野生的果蔬可以称之为真正的天然无公害产品。
果蔬产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离不开产业的生产效率以及质量。不过仅仅依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结合无公害果蔬发展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地区政府的领导能力。对于无公害果蔬产业的发展来讲,政府发挥了宏观的调控作用,并且给予了一定的政策优化。在果蔬产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发展趋势上,政府要将生产基地销售商进行有效协调,开通相应的绿色通道,使生产基地生产的无公害果蔬可以源源不断,持续稳定地进入到市场,流向人民群众的餐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个地区的政府都要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或者服务机构,保证南菜北运或者西菜东输过程中可以做到畅通无阻。同时无公害果蔬产业体系的构建是为了人民群众,因此在纳税方面,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优惠,建设和应用科学合理的政策与规章制度。在面对一些不良行为的时候,服务机构应该对这些行为进行惩罚,从而起到一定的约束效果。在无公害果蔬服务体系或者服务机构构建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即保证重金属或者农药残留物的含量满足国内、国际的食物卫生标准。相关的人员不可松懈,保证检测以及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从而为无公害产品提供一定的保障。除了检测与监督之外,研究技术人员还应该加强自身的创新工作,尝试研究开发一些可以利用无公害农药或者可自然降解的农药,当农药去除完病症或者害虫之后,可以自行降解,不会较长的时间停留在果蔬内。当然,这种研制开发尚且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服务体系还是需要加强监测监督工作,保证无公害果蔬的生产效率,并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保证产生的无公害果蔬可以正常销售,不会产生积压。这从一定层面上说明无公害服务体系需要物联网、物流行业的参与,以保证无公害产品的运输以及销售。在各方的协调配合下,我国的无公害果蔬产业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无公害果蔬的生产离不开优质的栽培环境,在选择栽培地点的时候,种植人员应该进行慎重的考虑。其考虑的方向主要是地区污染问题,包括土地污染、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假设某种植地区多工业、矿业,那么此地区的地下水以及空气质量都无法得到保证,土壤资源也可能发生酸化问题。为此在确定种植地区的时候,首先考察一下周边地区是否有大型的污染源,确保土壤、水体没有受到严重的污染,影响种植的环境。其次环境较差的地区,还会影响果蔬种植的设备,尤其是在酸化地区,其金属制品都将会受到严重腐蚀。如今社会的环境质量每况愈下,选择一片具有优质种植环境的基地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但是一般只要没有严重的大气污染以及污染源区域,就可以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2]。
4.4.1 关于疏花疏果的问题
在果蔬生长的过程中,花朵过多不仅不会提升果蔬的质量,还会因为植物营养物质消耗过多而影响果蔬的生产质量。因此为了提升果蔬的品质,种植人员应该在果蔬的开花期将多余、长势不好的花朵摘除,同理,在结果的时候同样如此。在疏花疏果的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根据植物的具体品质采取差异性的处理手段,同时在植物开花阶段应该尽早地开展此项工作。在处理过程中,着重处理一些受到病虫侵害的植株;为了保证果蔬的外表良好,满足消费者的第一印象,种植人员要将受到破坏以及畸形的果实优先处理掉,否则这些病变的果实将会严重影响其他的果实。
4.4.2 关于辅助授粉的问题
在无公害果蔬的栽培过程中,授粉是必不可少的操作。一般来讲,自然授粉难以满足无公害果蔬的生长需求,因此常常会加入人工辅助授粉这项工作。在人工授粉工作中,常常分为两种,即人工点授和人工喷粉两种。此外,对于经济水平较高的产业园区,还存在着人工养殖的传粉蜜蜂,是无公害果蔬植株授粉的不二之选。但是有一条需要注意,即在授粉过程中,不能对植株进行施肥工作,否则会对正常的授粉产生一定的影响。
4.5.1 无公害果蔬栽培的土壤问题
在无公害果蔬栽培过程中,土壤管理是极为重要的环节。选取优质的土壤只是一部分,土壤管理才是重点。在土壤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无公害果蔬的正常种植,需要利用绿肥对土地进行施肥,且伴随着翻地工作。翻地即翻土工作,通过此项工作可以保证土壤之中的有机物以及微生物活动增强,同时经过阳光的照晒,可以预防大部分常见的病虫灾害。在土壤管理过程中,要将工作细化,保证阳光可以对土壤进行全方位的消毒,有效地减少无公害果蔬植株的发病率。
4.5.2 无公害果蔬栽培的施肥问题
无公害果蔬讲究智慧施肥,即肥料多为有机肥料,而非化学肥料。有机肥料一般是无公害且无污染的。常见的有机肥料包括植物秸秆、微生物肥料。当然为了满足肥料的营养物质充沛且平衡,常常会采用大量有机肥料与少量的化学肥料相结合的方法,以满足无公害果蔬种植栽培中的肥料需求。
4.5.3 无公害果蔬栽培的灌溉问题
对于果蔬来讲,水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果蔬之中的含水量较高,这就导致农业用水量也比较高。为此灌溉问题需要受到种植人员的重视。科学合理定期的灌溉是无公害果蔬生长的重要途径。在果蔬灌溉过程中,不是一味的水多就好,而要根据实际的果蔬水需求量来进行灌溉[3]。
在无公害果蔬的栽培、种植与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地区的环境进行考量,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从政府政策、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种植技术等多个方面出发,构建完善的生产体系以及服务体系。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新环境下,如何将物联网、互联网以及物流体系融入进来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重点,进而实现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战略推广,推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地区无公害果蔬的生产量以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