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气污染治理和碳排放的市场机制探索

2022-11-23 16:53:27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交易市场排放量交易

杨 慧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铜陵 244000)

当前,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消耗也与日俱增,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被排放到空气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环境污染。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因此,家庭汽车等交通工具越来越普遍,但汽车尾气排放量的日益增加,导致空气污染愈发严重。由于空气污染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如何做到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也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我国空气污染现状以及做好碳减排工作的意义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同时一直致力于低碳节能。近年来,在碳减排领域已作出了非常多的贡献。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国民经济正处于增长阶段,导致能源消耗一直居高不下,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且碳排放量一直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导致我国面临巨大的碳减排压力[1]。而现阶段,碳排放总量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无疑会成为危害环境的重要问题。且碳排放是直接向空气中排放,在加重空气污染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由于碳排放过量会直接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并引发各种极端天气出现,从而会严重危害全球的生态环境,这也成为了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之一。因此,为了有效保护全球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让人类的生产生活更加有保障,应对空气污染进行有效治理,并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碳排放市场机制。由此可见,空气污染治理和碳排放量控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空气污染治理现状

随着温室效应的出现,国家越来越重视空气污染问题。所以为了提高空气质量,国家制定了如下方针政策。

2.1 严格控制企业以及工厂的碳排放量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从根本上管控碳排放量,相关部门针对不同的领域,制定了相应的碳排放量规定,以此严格控制和监督企业及工厂更新先进技术,研发低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水污染等[2]。同时,借助新能源的研发和推广,不断提高我国的空气质量。政府部门明文规定,督促企业不断淘汰旧设备,提升新设备的使用率,在确保碳排放不超标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产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2 严格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随着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国家和政府部门也开始积极探索,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各大人口众多的城市均实施限号出行,并积极建设铁路,轻轨,电车,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并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低碳出行,以此有效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2.3 严格控制燃放烟花爆竹

在节假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也是我国降低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尽管这一政策减弱了中国传统佳节的气氛,但却可以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此外,一些低碳环保的替代品纷纷出现,例如,电子烟花,声效模拟灯等,同样给人们生活增添了色彩。

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国家和政府一直在不断努力,虽然效果显著,但依旧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从而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减排战略政策。

3 我国碳排放市场机制的提出以及碳减排模式的主要问题

3.1 国外碳排放市场的主要机制

所谓碳交易市场,又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或碳信用市场。目前,国际社会中的碳交易市场主要由两项国际公约为基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在这两项国际公约的限制下,全球工业国家都在碳排放方面达成了共识,这也是让世界各国的碳排放权逐渐变成一种比较稀有的资源,由此,碳排放权也衍生出了和商品类似的属性,即交易性和价值性,在此背景下,碳排放交易市场应运而生。要想保证碳交易市场的秩序,促进市场平稳发展,《京都议定书》在当前全球市场环境下、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并引入了三种合作机制,分别为清洁发展机制、排放贸易和联合履行。世界各个国家在深入广泛的合作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限制和减少碳排放的承诺。同时,世界银行也对当前碳交易市场的结果进行了明确划分,主要可分为两种: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和以项目为基础的碳减排交易[3]。

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也带动了碳交易市场机制走向成熟。从目前来看,世界上规模较大、运行较为正规的碳交易市场主要有: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温室气体减排体系、欧盟的排放交易体系和美国芝加哥的气候交易所等。这些碳交易市场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也为世界其他地区的碳交易市场作出了表率,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同时,也为全球碳减排作出了卓越贡献。

3.2 我国碳减排模式的主要问题

我国所贯彻实行的环境管理机制正在稳步推进中,尽管在碳减排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减排效率依然有待加强。目前,我国碳减排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政府主导的碳减排成本高,效率低。我国相关管理部门一般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下达减排指标,并逐步落实到地方企业,但这种较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很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很难从根本上激发广大企业的碳减排积极性,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碳减排的管理成本,从而影响管理效率。

(2)政府干预过多,企业主动性较差。在减少碳排放的工作中,企业才是核心主体,而政府应该起到更多的管理作用。目前,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在碳减排工作中除了需要行使监管职能外,还需要负责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这就导致企业的主动性较差,缺少碳减排的动力。

4 我国碳减排的市场机制探索

4.1 转变排污权交易制度

在全世界范围内,排污权交易制度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近几年得到了明显发展,在这项制度的帮助下,世界各国的环境管理工作都取得了一定进步。通过以往的实践证明,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不仅以花费最小的成本实现了相应的碳减排目标,还能在新型碳减排技术开发的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由于谁都可以将污染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这充分说明气体排放空间具有公共性的特点,其产权界限较为模糊,也不具备可分离性和专有性,这也是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目前,世界其他国家的碳排放交易和我国可交易的碳排放许可证本质并无太大差别,基本在同一经济政策的范畴中,与传统环境治理模式相比,推行可交易的碳排放许可证机制能够让每一笔排污费用发挥出最大价值,更快地实现减排目标。因此,我国在碳排放交易的过程中,应充分吸取和排污权交易的经验,及时发现内部问题,并采取多种有效途径进行解决。

4.2 构建以强度减排为基础的碳交易市场

相比于绝对量减排的碳市场来说,强度减排的碳市场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更为契合。一方面,绝对量减排的方针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相悖。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碳排放量近几年来明显增加,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将会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这也会使我国的碳排放率长期处于世界先头水平。同时,我国的碳排放量将会面临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时期。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国采取绝对量的减排目标,很可能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国家许多行业的发展也会受到诸多限制,反而会适得其反。

不仅如此,我国目前正处在发展阶段,碳减排的成本相对较高,这对发达国家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而对于我国的负担会更沉重。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坚决实行绝对量碳减排政策,将会对整体社会的消费需求和经济活动产生一定阻碍,从而降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核心竞争力,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相比之下,强度减排政策要比绝对量减排政策具有更大的积极作用。

尽管在目前的国际社会中,绝对量减排政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应用模式也比较成熟,但在具体实行中,却暴露出了一定不足。绝对量减排政策在刚刚推行时,会先分配到各减排主体的手中,如地区、居民、企业等[4]。而碳排放量的初始阶段分配应以在政府部门对各减排主体的行为和排放情况真实性了解的基础上,并对这些情况要有一定的把握,但目前很难真正实现,这也会导致分配不公平等问题的出现。

4.3 我国实施的碳交易市场转变形式

如果经济主体的碳排放强度超过了要求指标,就需要和其他经济主体开展碳交易,以此来降低自身的碳排放强度。基于碳强度指标,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第一,买方将碳强度值转变成碳排放量。高强度碳排放经济主体在碳交易市场中通过交易的方式来降低自身的碳排放强度,这也是碳交易市场中的买方。同时,再通过特定方法计算出具体需求的碳排放量,可以将交易的碳排放强度值变为碳排放量。

第二,卖方将碳强度值变成碳排放量。低强度碳排放经济主体是碳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卖方,他们可以利用碳市场中的交易活动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并通过特定方法,计算出可以出售的碳排放强度值,且将交易的碳排放强度值转化为自身的经济效益。

第三,在交易完成后,买方的碳排放量转化成了卖方的碳排放强度值。同时在碳市场交易活动完成之后,卖方的碳排放量达到了均衡,通过特定办法,能够对交易后新的碳排放强度值进行合理计算。

第四,交易后,卖方的碳排放量转化成了买方的碳排放强度值。在完成碳市场交易后,买方的碳排放量发生了新的变化,根据相应的方法,能够计算出买方现在的碳排放强度值。

通过以上交易流程,不同碳排放强度的经济主体都会通过相应的交易活动,以满足自身需求,从而让自身的碳排放指标达到平衡。

4.4 我国碳市场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更好地探究我国碳市场的交易情况,可结合跨行业,跨区域,跨期三种不同的背景进行碳交易情景演示,并较为深入地对区域间、行业间的碳强度交易市场机制进行探究,希望可以通过这三种交易机制促进我国碳排放的市场机制的良性循环和发展,更好地实现碳强度指标的交易,从而最有效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

4.4.1 跨行业的碳强度交易

在碳市场中,应鼓励各个行业之间进行碳交易,但由于不同行业所生产的产品往往会存在一定差异,且环境治理技术和具体的排污情况也有区别,这也导致了碳减排成本会有所不同。因此,碳交易应该在跨行业、跨类型的企业中开展。虽然国家针对企业下发的碳排放指标是一致的,但每个企业的实际碳排放指标也有所不同。所以,部分企业可以利用新能源将自身的碳排放降到最低,但一些重工业没有办法进行新能源转化的,要想降低碳排放量,只能减产。这就导致企业经济降低,从而会影响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因此,国家可以统筹调控,制定一个指标交易标准,促使各个行业可以遵循这个标准进行碳排放指标交易[5]。这样,就可以在确保经济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更好的控制碳的排放量,从而实现保护环境,提高空气质量的最终目的。

4.4.2 跨地域的碳强度交易

二氧化碳属于均匀混合的污染物,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和排放源的位置无关,这也说明碳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也和具体的排放地点没有关联。因此,这就为建立跨区域的碳交易市场提供了可能性。我国地域辽阔,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诸如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无论是人口还是企业,都要远远超过其他三线四线城市,不仅环境资源分布不合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环境功能差异。所以,应将环境功能作为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划分标准。只有真正打破地域,行业的壁垒,才能实现碳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国家碳减的排放成本。因此,国家应建立起全国性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确保环境资源合理使用和分配。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减轻一二线城市碳排放压力,还能够有效促进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发展。

4.4.3 基于碳金融机制的碳强度交易

作为一种特殊性商品,碳排放区的价格十分不稳定,这会使碳排放需求者面临较大的价格风险,对此,企业应通过套期保值交易来防止市场价格的大幅变化,这也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市场价格一旦出现较为剧烈的波动,一些具有碳资金的不法分子会悄然迈进碳交易市场,从中获取不正当利益。同时,国家一旦缺少管控措施,就会出现风险危机,甚至带来巨大的金融危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完全可以考虑将碳交易市场发展成金融衍生品市场,使其在碳交易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碳金融机制,并严格管控市场价格,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碳交易市场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碳排放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构建科学完善的碳排放市场机制,有效治理空气污染是十分必要的。要想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充分保护,必须营造和谐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且积极探索空气污染治理和碳减排的有效路径,构建以碳减排为目的的碳交易市场,并在各种不同的碳交易情景下,对基于碳金融机制的碳强度交易、不同行业的碳强度交易和区域间的碳强度交易,进行市场机制探究。

猜你喜欢
交易市场排放量交易
实现“双碳”目标 需将农业纳入碳交易市场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煤气与热力(2021年6期)2021-07-28 07:21:40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5:57
交易流转应有新规
上海国资(2015年8期)2015-12-23 01:47:28
大宗交易
《吃饭的交易》
中外场外交易市场比较研究
惊人的交易
科学启蒙(2014年10期)2014-11-12 06:15:39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