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馨,刘 贺
(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在精准脱贫的推动下,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率先迈向小康社会,从群众主要以捕鱼为生到建成鱼皮文化市场,从泥草房到各类鱼皮手工坊、合作社20多家,从只能靠口耳相传的伊玛堪说唱到赫哲族非物质文化走进视野,走向教育,更走向未来。后小康时期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脱贫攻坚成果之上更全面的发展策略,既包括了经济、社会、文化的振兴,也是新的科技成果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上的重大体现,是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在“三农”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总抓手。后小康时代重在农村,基础在农村,发展也在农村,进入后小康时代,要建设更高水平的、更能满足赫哲族乡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代化新农村,这就需要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发展下,探索赫哲族乡特色文旅融合新路径。
街津口赫哲族乡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2018年户籍人口3 673人,是赫哲族“三乡五村”主要聚居地之一,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特色景点,建有赫哲民族文化村、钓鱼台景区、鱼展馆、街津口“乌热肯”葡萄食用菌产业园、得勒乞民俗体验区等多个景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街津口赫哲族乡神秘的壁画小镇。在乡村振兴全球化发展中,共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四个壁画小镇成为乡村振兴文化成果标本,这就包括赫哲族乡壁画小镇,形象生动的壁画倾向于无意识的自发形成,借历史长河描绘出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生活,充分展现出赫哲族人民对渔猎文化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记忆,街津口乡现已列入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之列,2021年街津口赫哲族乡被黑龙江省委农办确定为黑龙江省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建成同江市赫哲族研究会、同江市群众艺术馆、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街津口卫国村农家书屋是文化旅游开发的另一成果。同时,赫哲族乡政府通过举办“乌日贡”节、渔猎文化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开展招商,以增加资金的支持,有效解决了农户基本生存需要,实现了全网络覆盖,非遗传承机制进一步完善,并大力扶持有代表性的传承人、有时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设。
街津口赫哲族乡现可查且具有实际意义宣传片四部,其时间跨度较大。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传播平台上,有关赫哲族文化旅游宣传视频较多,但播放量较低,大多以游客游记为视角,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对外宣传作用。对于赫哲族相关报道也仅是表现在传统传播媒介,传播范围受地域限制。
赫哲族乡在文化宣传策略上限定了其地域跨度,忽略了当地文化推广、产业推广上的广度,把宣传重心放在本民族居住地区及邻近区域,导致赫哲族民族文化宣传的局限性,导致赫哲族民族文化影响力较弱。
在赫哲族乡的景点中,各类文创产品随处可见,游客往往被文创产品所吸引,进行商品交换以达到纪念、珍藏的目的,进而带动了赫哲族经济发展,游客认识到的民族文化只是文创产品的外包装,却没有领略文化的真实内涵。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赫哲族乡在特色文化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商业化进程中,注重文创产品带来的效益,偏离了文化传播的初心,生硬地将文化旅游与商业化结合,导致游客体验感较差,导致赫哲族乡文化产业走向偏差。
在赫哲族文化历史长河中,伊玛堪说唱艺术可谓谱写着赫哲族文化的精神脉搏,它是民族故事的传承,更是民族文化的遗产,伊玛堪说唱作品的说唱艺术均是以无伴奏一人讲唱的形式呈现的,是基于传统渔猎生活环境衍生出来的一种民间娱乐形式。在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具有流传古老神话、宣化主义教化民众的作用,虽然表演者仅有一人,但伊玛堪说唱却是集音乐旋律、文学叙事、表演艺术“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伊玛堪说唱在赫哲族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赫哲族人出远门探亲访友的时候,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获取消息,往往要到周边的村子里听听他们说些什么故事,唱些什么“伊玛堪”。并且伊玛堪歌手都要力图在故事情节的复杂性、生动性方面做文章,讲唱时要添加很多花样并且尽力增加故事的长度。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伊玛堪说唱技艺传承出现了断代。由于赫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无法记录下来伊玛堪的唱词文本。并且伊玛堪说唱的文本内容已经找不到社会对照,文学文本并没有进行及时更新传承。目前,对于伊玛堪说唱文化的保护愈加重视,但保护文化的初心有所偏离。游客来到赫哲族,听到、看到伊玛堪说唱表演仅仅表现在形式上、娱乐上,并不了解伊玛堪说唱背后的故事,伊玛堪说唱的历史演变,使得文旅发展中忽视了文化传承,致使文化旅游下的文化保护偏离了初心。
赫哲族乡没有发展出民族独有的特色,缺乏原创内容,缺乏对赫哲族特色文化旅游发展方向的深度思考,盲目照搬其他发展较好地区经验。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落后,无法满足游客更好地体验感,无法实现为游客提供精准的服务。
赫哲族乡在制定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上,由于跟随当地政府相关政策,学习脱贫攻坚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成功典范,而忽视了当地实际情况,导致民族文化与旅游结合度不够,人才缺乏导致技术发展落后,技术支撑不足。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发挥科学技术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党和国家大力支持全面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各地政府要把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的工作做好、做实、做大,不能盲目照搬城市建设模式,应摸清当地实际情况,对当地地域特色、民俗风情确切把握。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在数字时代的政策回应,也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有效举措。赫哲族乡文旅产业应以构建数字乡村为背景,抓住数字化时代发展机遇,引入5G网络、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达到“引进新技术-开创文旅产业新的发展方向-文创产品更新-互动性强的新模式”的发展一体化。
3.2.1 完善赫哲族乡文化保护措施
保护非遗文化是文化旅游产业正走向融合发展道路的重要工作,面对文化失真、缺少内涵等问题,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和保护措施,通过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大力支持非遗文化项目的开展,专门设立赫哲族文化介绍网站,以及相关平台,例如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补充赫哲族文化的相关资料,通过流量吸引更多受众,传播更广。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振兴既要保留、传播又要发展,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要发展新的保护模式,民族文化要传达的是历史的智慧,它也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步才能不断被更多的人领会。同时高校研究人员,相关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让民族文化走进校园,伊玛堪说唱进校园,从青年群体出发,让文化教育在校园中生根。
3.2.2 新技术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赫哲族乡文化旅游盈利模式目前停留在传统方式中,盈利来源主要有门票、文创产品销售、线下商演活动,赫哲族乡一些特色门店依靠客流量盈利,盈利渠道单一。赫哲族乡文旅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效力一般,这就需要赫哲族乡拓宽文旅产业发展渠道,利用新媒体传播、新技术引进以实现云平台、云旅游、云宣传一体化。全息影像技术是近年来新兴发展模式,将虚拟形象注入文化内容,编织赫哲族工艺品制作步骤、过程,全息影像立体感强,形象逼真,借助激光器可以在各种展览会上进行展示,会得到非常好的效果,赫哲族工艺文化就这样被虚拟形象永久的记忆,这不仅突破了很多保护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更是为未来文化传播方面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全息技术的完善与操作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只有技术上不断地更新才能保证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可延续、可发展。微信、微博、抖音平台填补了我们碎片化的生活,新媒体传播、数字化信息冲破传统传播方式的枷锁,带给受众更多、更新、更快的信息体验,这种体验感也适用于文化的现代化保护上。目前国内有很多文化博物馆,开设赫哲族文化线上博物馆是一个新的途径。
3.2.3 鼓励创业,提升民众就业能力
在赫哲族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可以促进旅游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制作和出售关于赫哲族民族文化特色方面的旅游纪念品,同时,还应该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鼓励赫哲族民众自主创业,打破传统的小农经济思维观念,并且对于这些创业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包括创业引导支持、启动资金支持、项目支持、人力支持等,建成健全的创业政策支持体系。民众在参与创业的过程中,既能够增加收入,传承民族文化,又能够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加强基层干部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政府应制定政策加大力度引进专业人才,投入资金鼓励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创办各类企业,建设村民学习社、合作社,通过互动交流学习新技术的使用、非遗文化的传承、产业发展等,让新兴产业走进来,让赫哲族民族文化走出去。
赫哲族的民族文化伴随黑龙江流域一同流淌,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促使赫哲族乡从脱贫致富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使赫哲族乡人民从渔猎为生到文化旅游产业列为典范,文化既是历史的宝藏,也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力量,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是振兴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内涵所在,脱贫攻坚要求扶贫更要扶智,乡村振兴要求生态宜居也要民族自信,要让赫哲族人民自立自强,可持续发展不是等来的、不是要来的,是需要在党和国家的政策下共同创造而来。
赫哲族乡的文化旅游产业是民族历史与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民族文化也见证着赫哲族的不断发展,民族乡村振兴战略对于赫哲族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为赫哲族发展提供了很多新机遇,政府制定更具体的发展策略、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推动产业融合、积极发展赫哲族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提升民众就业能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商业性气息只应是民族文旅产业的一个层面,民族文化旅游业应以保护民族文化为初心、宣传民族文化为目的、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为重心,所以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发展,打造出属于赫哲族乡人民自己的品牌,加快走向建设美丽数字乡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