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马院建设的时代价值、推进策略与保障机制

2022-11-23 16:48周良发韩剑尘吴雨寒
煤炭高等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政学院

周良发,韩剑尘,吴雨寒

高校思政课是引领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课程,而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的主要组织和实施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在高校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中发挥更大作用,就要强化自我革命,在守正中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表征的数字革命引领人类社会迈入数字化时代,数字中国、数字政府、数字城市、数字校园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值此数字化进程方兴未艾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实现创新发展、担负立德树人之职责,就必须正视大数据引发的技术革命和思维变革,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以下简称“数字马院”)建设,打造契合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年学生需要的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现有研究文献来看,彭庆红、刘明言对数字马院建设作了开创性研究[1],黄欣荣从“计算思维”切入对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了有益探索[2]。本文将在厘清数字马院建设的时代价值的基础上,探讨数字马院建设的推进策略及保障机制略,为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标准化建设、高质量运行和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

一、数字马院建设的时代价值

数字马院是数字化情境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构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运行方式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形态。推进数字马院建设绝不是标新立异以赚人噱头,也不是博人眼球以获得关注,而是旨在将思政课教学传统优势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技术赋能激活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1.推进数字马院建设是契合数字化时代大学生行为特征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服务和教育的主要对象,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发展无疑要结合社会发展情势、围绕大学生的行为特征有序推进。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持续渗透,如何因势利导发挥“数字红利”成为热门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发展需要面对的现实课题。素有“数字原住民”之称的“00”后业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他们伴随着互联网而成长发展,最先介入和体验数字技术,对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适宜度。甚至可以说,数字化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能够通过数据形式呈现出来。大学生到了哪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辐射到哪儿;大学生用什么样的方式接收信息,思政课教师就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推送思想政治理论。大学生数字化生存和学习方式无疑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处于数字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如果不能顺势而为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主流思想舆论就会在海量数据信息中失势失声失语,更无法在培养时代新人中发挥培根铸魂作用。扎实推进数字马院建设,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来创新教学、科研和管理流程,重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模式,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资源共建与共享,正是对数字化时代大学生数字化生存和发展的有效回应。为此,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抢抓数字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以数字马院建设为主攻方向,推动各类思想政治理论资源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思想政治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

2.推进数字马院建设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精准化的迫切需要

精准把脉大学生的个体性特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需精准匹配,是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应有之义。然而,传统情境下教师大都基于经验积累和主观判断来识别大学生,其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识别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导致学情研判的精准度不高,致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精准化难以落到实处。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青年大学生的群体性脉动进行精准识别,学情研判由借助经验判断向基于数据判断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精准化提供精确信息。奠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不仅有效打破了部门壁垒还切实推动了数据共享,而且在精准识别教育对象的基础上提高了教育资源供给精准度、教育过程监管精准度和教育效果评估精准度[3]。从教育资源供给来看,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的有效支撑,思政课教师将会在深入领会教材精神、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借助智能算法自动生成契合青年大学生个体性需求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精准化。从教育过程监管来看,大数据长时段信息收集和存储能力,可以全息记录和分析青年大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通过青年大学生眼球聚焦和眨眼次数来判定其课堂行为[4],继而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精准化。从教育效果评估来看,基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对师生关于思政课教与学情况进行全样本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够精准把握思政课教学进展及其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实效。总之,数字马院建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精准化提供了无限可能。

3.推进数字马院建设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重塑的战略支点

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需求的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嵌入以及党的创新理论丰富完善,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改革创新始终在路上。在数字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把数字马院建设作为其数字化重塑的战略支点和主攻方向。一是推进数字马院建设,将会改善其层次结构和组织架构,打破思想理论传播壁垒,对思政课铸魂育人流程进行创新,促进育人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切实增强思政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固本强基作用。二是通过加强数字马院建设“倒逼”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制度创新,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育活动与大学生“数字原住民”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并实现良性互动。三是通过加强数字马院建设重塑思政课教学理念和模式,可以利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虚拟现实相融合的思想政治理论传播模式创新教育教学,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教学平台为大学生全天候、自主性学习提供便捷。总之,在重视流量的数字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要适应与转型,找准创新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借助数字化增强思想政治理论传播的辐射力和覆盖面。

二、数字马院建设的推进策略

数字马院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而是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有序推进。为此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建设从做好战略规划、夯实技术支撑、加强队伍建设、推动资源转化、注重风险防范等方面下足功夫,循序渐进地向纵深推进。

1.做好数字马院建设的战略规划

做好战略规划是数字马院有序有效建设的前提基础。推进数字马院建设不是简单地运用大数据方法开展教育教学,而是将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全面嵌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为此,要在精准把握数字化社会进程的基础上,明确数字马院建设的总体思路、厘清数字马院建设的基本理念和制定面向未来的数字马院建设的组织架构。首先,要明确总体思路。数字马院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大数据技术的重要论述为根本指导,通过顶层设计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建设;要以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政策文件为主要依据,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建设;要以大学生需求为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在释疑解惑思想引领中助推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远发展。其次,要厘清基本理念。数字马院建设以精准服务师生和资源共建共享为旨归,需要调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的积极性,搞好优质教学资源和经典教学案例的搜集与编写。在数字马院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整体性推进和分阶段实施相结合,循序渐进且有条不紊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再者,要制定组织架构。数字马院作为一个巨系统由许多子系统构成,主要分为管理服务、教师应用和学生应用三个模块,以对应学院管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三大功能。推进数字马院建设,就要从教师、学生、管理等层面入手实施,以技术赋能助力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2.夯实数字马院建设的技术支撑

数字马院建设有序推进需要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有力支撑。一方面,要配齐数字马院建设必备的大数据硬软件设施。大数据硬软件设施主要包括教师数字化应用平台、学生数字化应用平台和学院数字化管理平台等。各高校要在自身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上高质保量地打造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为数字马院建设夯实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维护与更新。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必须紧跟时代不断更新,通过技术升级和系统完善使数字马院始终保持高效运作态势,为数字化时代思政课铸魂育人提供技术支撑。

3.加强数字马院的人才队伍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创新发展,关键在教师。近年来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人数有了显著增加,甚至是超常规增加,基本达到教育部1:350 师生比的规定要求,教师队伍明显壮大。然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队伍不但要做大而且要建强,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提升要摆在突出位置。在数字化时代,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看家本领,还要成为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的行家里手,其数据素养直接决定了数字马院建设的实际效果。然而,思政课教师因学科专业和工作性质而往往对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缺乏天然的亲和力和感知度,多数教师难以有效驾驭大数据技术。对此,一方面要开展系统的教育培训,对思政课教师进行系统地大数据技术教育培训,使他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发展历程、体系结构、运行逻辑和未来趋势,帮助他们解决数字化时代的“技术恐慌”“本领恐慌”问题。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自我提升,让思政课教师主动拥抱大数据技术、积极关注大数据发展,通过自主学习大数据技术实现自我能力提升,成为数字化时代运用大数据开展教学科研和院务管理的行家里手。

4.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资源的转化

数据资源是数字马院有序建设和高效运作的根本依据。在数字化时代,随着大数据技术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全方位应用,以往的小样本数据日渐被大样本乃至“全样本”数据所替代。为顺应数字马院建设之需,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资源进行数据转化,确保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拥有充裕的数据信息。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和党的文献进行数据转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发展作了科学擘画,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留下了宝贵经验,为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党的经典文献是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依据,也是数字马院建设的重要数据资源,故而必须做好对其的数据转化工作。另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数据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党的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作了大量的阐释工作,产生了许多启人心智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成果。这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精髓和真谛具有重要启发,无疑是数字马院数据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要做好理论研究成果的数据转化工作,为高校师生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提供有益借鉴。

5.注重数据保护与隐私风险防范

在数字马院运行体系中,数据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部门、在立德树人各环节自由流通,真正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资源的开放与共享。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又不可避免地潜存着数据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事实上,近年来因数据安全和隐私泄露而引发的公共事件可谓屡见不鲜[5],这是推进数字马院建设必须注意的问题。如果师生借助数字化平台开展思政课教学而造成隐私泄露,不仅弱化其参与数字化教学的兴致,还可能被境内外敌对势力所利用。这要求各高校在推进数字马院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务必把数据保护和隐私风险防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数据安全和师生隐私。比如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数据加密,基于配套的保护措施和保护屏障对思想政治理论资源和师生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存储,师生只有确认身份、获得许可才能访问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中的数据资源。又如设立数据应用安全监管机构,对思想政治理论数据资源开放与共享过程加以全程性监管,严厉打击泄露个人隐私而获取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2021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数据安全法》,聚焦数据领域安全的突出问题,确立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构建数据安全评估体系、设立数据安全审查制度等,无疑为数字马院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保障。

三、数字马院建设的保障机制

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具有两面性,在赋能数字马院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会潜存着一些无法预知的风险和隐患。这决定了技术应用需要与制度保障相结合,构建和完善数字马院建设的体制机制,从制度层面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建设有序有效推进。

1.构建和完善引领规范机制

目前,数字马院建设尚处于理论探讨和初步建设阶段,因为没有现成的案例和做法可以借鉴,致使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不同程度上弱化数字马院建设的质量和成效。而构建和完善引领规范机制,有助于数字马院建设始终处于有序有效运作态势,继而朝着既定的建设目标推进。一方面,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导向性作用。数字马院建设的顶层设计既要以数字中国、数字城市、数字政府建设为蓝本,也要与所属高校数字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确保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制定实施方案推进标准化建设。2019年教育部出台新版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对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为各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发展提供基本遵循。数字马院建设要在严格执行教育部新版建设标准的基础上,融入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标准和要求,制定全国统一的数字马院建设标准体系,促使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建设从无序走向有序,确保各地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资源能够互融互通,扩大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资源的可达范围。总之,要构建和完善引领规范机制,为各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有效指引,并对数字马院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假把式、走过场、做虚功等行为加以严厉批评,使各马克思主义学院真正把数字化平台建设作为数字化时代自身创新发展的重要契机。

2.构建和完善合作共享机制

数字马院建设不只是大数据技术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简单应用,而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需要汇聚各种资源、集中各方力量,合作共建才能更好地共享共用。因此,要构建和完善数字马院建设的合作共享机制。一方面,构建和完善合作机制,为各高校数字马院建设牵线搭桥,加强合作旨在分享经验、借鉴价值,使数字马院建设更加顺畅有序和高质量推进。如近期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成立的数字马院联盟得到了国内众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响应和支持,迄今已有300 余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加盟[1]。因此,高校推进数字马院建设时要强化合作意识,积极借鉴其他高校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合作交流降低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发展的成本。另一方面,构建和完善共享机制,为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源共享“保驾护航”。推进数字马院建设既是顺应时代发展使然,也是契合青年学生行为特征应然,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资源共建共享正是大数据时代的显著标识。在此期间,各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为思想政治理论资源共享提供优质资源。构建和完善共享机制,无疑促进了各马克思主义学院互联互通,让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资源自由流通,确保师生能够选择最优的思想政治理论资源,助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使青年大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出成效。

3.构建和完善协同联动机制

数字马院建设完全依靠马克思主义学院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借助其他课程资源和主体力量。构建和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就是将其他课程资源和主体力量统筹协调起来,通过不同要素之间和要素内部的有效联动、协同发力,形成1+1>2 的育人态势和效果。一方面是与校内其他课程的协同联动。当前“大思政”格局已基本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力、有效联动为高校铸魂育人培养时代新人注入新的活力,极大地拓宽了育人渠道和途径[6]。数字马院建设也要借力校内其他课程资源,推动“课程思政”资源的数字化转型,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丰富充沛的数据资源。另一方面是与校外其他主体的协同联动。在这个注重协同联动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理论研究早已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专利”,需要面向社会各阶层的“全员动员”。因此,要加强与党政机关、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为数字马院建设拓展新的育人主体。具体来说,以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以数字化发展为指导,有序引导和合理利用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及社会组织的优势专长,增强人才和资源在跨层级、跨部门的整体联动效应,有效推进数字化马院发展中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整合。总之,协同联动机制有力打通了部门壁垒、破除了信息孤岛,加速人力资源高效协同和思想政治理论资源整体联动,从而降低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建设成本,彰显数字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发展的价值指向。

4.构建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推进数字马院建设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但不是所有马克思主义学院都重视数字化发展,也不是所有的思政课教师都热衷数字化教学。即便有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推进自身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和数字化发展进程,然而也不能保证其能够慎终如始、一如继往地推进。在传统教学依然有着应用潜能和发展前景的时代背景下,数字马院建设和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的全面推进一定会遇到阻力。因此要构建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建设加以全程性监管,切实保障数字马院建设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虚浮空化。从监督机制来看,高校要督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把改革创新作为一种发展常态,基于新技术新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院务管理成效。从考核机制来看,高校要制定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对数字马院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纳入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思政课教师个人年度考评体系中。需要指出的是,监督考核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旨在引导思政课教师紧跟时代潮流,主动参与数字马院建设并积极开展数字化教学、科研及院务管理,从而全面提速数字马院建设,使大学生基于数字获得感而增强思想获得感[7]。

5.构建和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推进数字马院建设是数字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但不是所有的思政课教师都有运用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自觉自省意识。要加强思政课教师参与数字马院建设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就必须构建和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基于制度传导压力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有序有效建设。从构建和完善评价机制来看,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建设实际情况,运用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对数字马院建设进行实时评价,查摆漏洞、寻找差距,进而补齐短板。然而,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发展成效呈现具有一定的迟滞性和潜隐性,因此要加大对数字马院建设过程的动态化评价,确保评价效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基于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数字马院建设方案。从构建和完善激励机制来看,适切的利益激励有助于激发主体的内生动力。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人的利益诉求必须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因此,要尽快制定并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基于“利益激励”的关怀机制激发思政课教师投入数字马院建设的持久动力[8]。总之,评价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激发高校建设数字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热忱和兴致,把其作为教学科研及院务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契机。

四、余论及结语

做大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的战略需要,也是遵循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应然选择。在数字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导向作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实现自我提升,将数据化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嵌入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以及教学科研中。数字马院作为当前社会数字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实质上应归因于方法论层面的变革与创新,核心要义是基于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全面赋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从而改变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呈现、阐释、传播和获取方式,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跨越式跃升和高质量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赋能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必将拥有改革创新的持久动力,以其内涵式和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发挥引领作用。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着力探讨数字马院建设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其他教学科研管理方式方法的摒弃,而是在汲取传统教学科研管理有效模式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数字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壮大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思政学院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