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家劲
(茂名市环境技术中心,广东 茂名 525000)
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GIS(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被应用在各个行业。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例,应用GIS技术可以结合城市发展情况,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对相关图像加以模拟,从而对数据作出科学的分析。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有效应用,使得信息获取具有准确性,同时,还会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对环保的更高要求,就要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对GIS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做更多探索,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做出一些贡献。
GIS也被人们称之为“地理信息系统”,从本质上来说,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空间信息系统[1],主要依靠计算机软件、硬件以及数学模型的支持。硬件重点指的是计算机和外围设备,能够实现主机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有效利用,还可以运用部分专用设备,比如解析测图仪器和扫描仪等;软件主要包括应用、基础以及系统软件等,重点要素有空间分析和与查询、处理工具以及地理数据的输入等,运用这些软件对地球表层中与地理数据有关的信息进行“运算和分析”、“描述和采集”以及“管理和储存”等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门综合学科,GIS技术实现了“计算机”“地图学”以及“地理学”等各个学科的有机结合,被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来开展对应的查询、储存和分析工作,相关人员只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就可以实现信息的自动传输,开展部分匹配管理工作。
1.2.1 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管理
GIS技术的关键是“地理信息数据库”,它扮演着重要角色,不管是文本数据,还是地理图形,对于这些海量的信息,都可以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与其它数据库的管理系统,进行相互之间的转换,达到资源共享,提供新数据和新资源,实现空间数据的有效管理。
1.2.2 制图与图形处理
GIS技术在制图与图形处理过程中,存在多样化功能,不但可以对图形进行整饰和修改,而且能够根据各类用户需求,绘制出具有全要素的图形,或是通过分层绘制的方式,制作出具有专题性的地图。加之GIS技术有“多层次框架叠置”分析功能,就决定了其可以利用空间分析这一方式,获取比较特殊的“地学分析用图”,为制图和图形处理工作提供方便[2]。
1.2.3 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及编辑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数据库系统都具备编辑和采集数据的能力,GIS技术除了具备以上功能外,还能够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基础上,将所有已经完成的“专题图件”进行存储。如果要将获取的实体图形数据进行清除,对其中错误的属性数据加以描述,GIS技术还可以修改与编辑相应的“文本数据”以及“图形”。对于空间数据,GIS技术也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比如,“航天技术”和“航空技术”。完成处理工作后,就可以帮用户便捷、有效地使用相应的遥感资料,从而获取重要信息和资源。
1.2.4 空间分析及查询
在空间分析功能中,包括计算、分解和综合等方面,GIS技术可以根据总目标和要求,在属性/实体图形数据所属的空间关系中,提取新知识或者派生信息,来回答用户问题,包括空间分析与查询空间关系等。
1.2.5 实现分析结果的转化和输出[3]
对于用户而言,想要时刻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和修改,可以利用GIS技术采用两种方式,实现结果输出:一种是“转化”成二维或者三维图形;另一种是通过“数学表格”的形式,这样可以为空间分析和查询提供方便,拓宽输出渠道。
相对于与其它软件,GIS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属性数据管理,还具备空间分析功能,将其应用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有着良好的效果。最近几年,商业软件层出不穷,增加了很多具有扩充性的模块,使得环境影响评价的功能更加强化,尤其在“三维表现”和“网络/空间分析”方面,表现很明显,拓宽了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广度与深度,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GIS技术,实现了计算机与地理学中各种知识理论和方法的有效融合,在属性与空间分析过程中,优势更加明显,是传统方式无法超越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GIS技术,能够快速显示定量,加上更新快捷,具有动态化等优势,使得工作成效得到很大提升。通过GIS技术,还可以构建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客观形象地将环境状况与质量呈现出来,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功能。作为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要求,在多种评价中选择最适合的一种,实现单向评价或者综合评价,在降低人工作业量的同时,还能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效率[4]。
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除了具有以上两个优势之外,还有利于实现数据动态显示,促进资源共享。一方面,对于GIS系统本身属于一个“集成系统”,可以同步开展数据“采集和管理”“处理和查询”以及“编辑和输出”工作,将各项功能发挥出来。这类功能的实现,能够利用动态返回的方式,对最新情况进行实时化显示。用户只需要利用“可视化操作界面”,通过简单操作,就可以完成“漫游查询”目的,将具体结果进行返回。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资源共享,也可以将相关成果进行及时发布。GIS数据往往参考坐标属于“同一空间”,这样获取的数据存在“通用性”,这就决定了在不同领域,数据结果可以进行“共享”,在具体项目工作中,能够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集成方式,促进项目工作有序进行,做好对应的“战略决策”。对于项目成果,也可以及时进行发布。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进步,给地理信息系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也开始呈现出积极效果[5]。GIS技术拥有较多的功能,将其应用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通过某一项目,开展相应的活动,从对本地居民造成的影响加以分析,一旦项目结束,就会对该区域的环境或者格局产生相应影响。一方面,通过应用GIS技术,能够使得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具备科学性、可靠性,从而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比如,可以对土壤、水文或者大面积污染等各种分布情况加以分析。另一方面,GIS技术还具有“三维显示”“时序化”以及“显示动态图形”等特征,它能够结合区域环境的实际发展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实现视觉效果和体验效果的一致性。比如,应用GIS技术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可以把地图中污染源最重的地方标注出来,确定好具体位置。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使其更加精准化。
将GIS技术应用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能够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环境调查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为环境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以此适应国家在环境方面的法律规范。
3.2.1 构建环境法规与标准数据库[6]
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各类环境法规、标准以及项目规模和对应的环境条件具有一致性,进而再开展具体化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这样能够结合项目及环境现实需求,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调用,实现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符合相应的环境法规和标准。
3.2.2 构建区域污染源和环境质量信息数据库
在环境质量信息中,主要有“噪音和生物资源”“水资源”以及“大气质量”等。在污染源相关信息中,重点有“交通和农业”“工业”以及“生活”等各方面,还涉及污染产生的范围。利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各类环境信息的高效管理,完成信息的环境统计目标,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重要资料。
3.2.3 推进“社会经济”和“区域自然”数据库的建立
自然环境信息包括“土地和水文”“地质”和“土壤”等各个方面,社会经济信息有“人口”“教育”和“行业或产业结构”等。利用GIS技术,对多方面信息进行处理,推进“社会经济”和“区域自然”数据库的建立。
3.2.4 实施环境“风险”和“影响后”评价
GIS技术在数据方面不仅管理和跟踪能力强,同时,更新速度也比较快。这项优势应用在项目影响环境评价工作中,可以为工程建设和评价单位提供帮助,主要表现在监督和检查两方面,使其各负其责,做好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且开展事后验证工作。应用GIS技术过程中,利用技术本身的优势,还能强化项目快速反应决策的能力,这样能够对洪水与地震的出现,通过“地图”就可以表示出来。对一些恶劣环境,也可以实现建模,无论是防灾,还是减灾工作,都具有很大帮助。
所谓“累积环境影响评价”,也就是对过去和未来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这样能够对环境发展特征实现系统分析和探索。累积影响评价中,分析背景有两个平行方面:第一,过去的环境情况,第二,过去的行为。现实中,很多累计环境影响分析会受到限制,主要是因为没有对以往项目,和重点环境变量记忆跟踪和分析。对GIS技术而言,在数据库中,不管是综合分析,还是管理能力,都非常强,可以结合单/多个发展行为,在不同“时段”和“空间”中,对各个环境成分影响进行有效分析,实现各类数据的高效联结。它还能够叠加各类环境影响因素,在同一时间内,将多个环境评价任务完成。
与此同时,它还可以对环境累积变化中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使得分析更加科学合理,进而直观地将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呈现出来。另外,关于环境影响中时间累积出现的特征,也能利用GIS技术进行收集与分析,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情况加以判定,掌握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通过对生产方向进行有效调整,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7]。
综上所述,为了将GIS技术高效地应用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使其助力环境保护工作,相关人员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充分了解GIS技术的相关知识,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情况,掌握环境影响评价中GIS技术的应用优势,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将GIS技术合理应用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