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健
(山东省烟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 烟台 264001)
随着我国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由于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及交互性,且趋于多样化发展,从而增大了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因此,为了高效优质地治理环境污染,进行常态化、长期化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一定技术手段监测影响环境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判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同时,对于环境监测而言,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环境监测手段,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分支,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以及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提供科学数据等。当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也实现了创新,尤其是物联网技术与环境监测的融合,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及精确度,而且也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自动化环境监测,从而有效增强环境监测的适用性及可靠性[1]。
首先,环境监测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众所周知,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若环境破坏殆尽,则必然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比如,若大气中的SO2、CO2等超标,且由于SO2本身具有腐蚀性,当人们吸入身体后就会损坏呼吸道,从而引发呼吸道疾病。同时,SO2也是引起酸雨的重要因素。而CO2超标则会引起温室效应,严重的话会改变气候,近些年来全球多地气候异常就是因为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而引起的,这对于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但通过科学有效的环境监测,就可以掌握环境污染源及污染发展趋势,便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改善环境污染问题。
其次,环境监测有利于提高污染治理的科学性及可靠性。就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言,其成因越来越复杂,导致污染治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此,通过环境监测,可有效监测和分析环境中的组成成分,就可以确定污染源及污染范围,从而为环保部门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及科学依据,同时,还以帮助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染治理措施及方案,以此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最后,环境监测有利于加强对污染企业及单位的监督。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且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之一,是很多具有污染性的企业肆意排放未经净化处理的废气及废水等造成的。因此,环境监测可以实时监测污染性企业的污水及废气排放是否达到排放标准,若企业排放的污水及废气污染指标超标,环境监测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提示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并责令其进行整改,进而使污水及废气按照环保要求达标排放,从而有效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总而言之,环境污染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污染治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长期性、常态化地进行环境监测,同时掌握环境污染的方向、变化及范围,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改善环境污染,进而加快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由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增多,这对人们的生产及生活都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国内大部分城市都已开始探索和实施环境监测工作,但从整体上来看,环境监测工作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源监测、天气变化监测及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这样不仅会导致环境监测范围比较狭窄,而且也会使监测内容片面化,进而会影响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及完整性。同时,对于自然环境系统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即大气环境、水环境及土壤环境等各环境分支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当某一方面发生环境污染问题,则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因此,在实际监测过程中,若只是片面地监测某一方面的环境,则必然会导致环境污染治理也存在片面性,从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甚至会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无效的重复治理过程中。这样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成本等资源,而且反复无效的治理也可能会给原生态的环境系统造成更大的破坏,使反复治理区域的环境更加敏感及脆弱[2]。
目前,从全国环境监测情况来看,在大型城市中环境监测已成为常态化的工作,但在很多中小型城市中环境监测正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很多地方因为主观原因或客观原因而使得环境监测设备更新滞后,依然在采用老旧的监测设备进行环境监测,这不仅影响了环境监测的效率,也无法有效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有效性,进而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3]。
环境监测是保障环境污染得到有着治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可以通过综合环境监测数据确定环境污染源,并辅助污染治理工作进行科学决策,便于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等资源浪费。由此可见,监测数据对环境污染治理高效优质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环境监测实践中,时常会因为缺少专业人才、技术水平低、设备性能等原因,导致环境监测数据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甚至存在遗漏,或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因此,缺乏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的数据对于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没有任何意义。
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环境监测工作是重要手段,而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及可持续性,因此,将环境监测理念与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进行深入融合,可以科学有效地指导污染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在实际工作中,环境监测工作并不是对已经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解决,而是应贯穿于环境保护的整个过程,是通过环境监测数据来为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污染治理后的环境恢复工作提供支持,并使环境保护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环境监测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在监测和治理土壤或大气环境的过程中,首要工作就是掌握现有污染问题的实际情况(如污染源、污染范围、污染构成等),并综合分析和准确预测一些可能会发生的污染问题;然后再制定有针对性地治理或预防的方案,以此构建起全面的环境防线,避免污染问题进一步发展。同时,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中融入环境监测理念,不仅要落实好已污染区域的环境监测工作,也要注意加强污染区域周边环境的监测,要彻底调查清楚环境的污染源,从源头入手有效解决污染问题,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系统,从而为加快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保障[4]。
当前,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不仅可以为环境监测赋能增效,也有利于提高环境污染治理的科学管理水平。相对而言,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不仅存在管理效率低下,而且治理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为了优化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效果,环保单位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适时革新工作方法。例如,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可将经验管理改为科学管理、将粗放管理改为精细化管理、将命令管理改为制度管理、将指标管理改为目标管理、将机器管理改为人本管理、将临时管理改为趋势管理,以此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及系统性,进而提升环境污染治理的水平。同时,环保单位也要重视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不断加大创新引导、鼓励创新行为、提高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环境监测的效率及质量,进而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科学的指导,保障环境污染治理的计划及目标能顺利实现,同时,为生态环境的长效优化提供保障。
新技术的及时有效应用,可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水平,还可以使一些潜在的污染问题被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进而优化污染治理效果。鉴于此,环境监测部门应根据当地环境的实际污染情况积极引进新的技术手段,比如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这样就可以在提高环境监测的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的同时,扩大环境监测的范围,强化每个细节的监测及监督,从而为科学治理污染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环境监测中应用新技术还可以减少人工的工作量以及操作误差,且在降低人工成本投入的同时,也能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效性,进而可以科学指导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落实[5]。
监测设备是环境监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这些仪器设备在长期的运行中,每天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很大,甚至会时常出现超负荷的状态。因此,若环境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则极易影响设备的性能,会增大故障率,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环保单位必须要针对环境监测设备制定完善的维修保养机制,并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对环境监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及时排除潜在的隐患及故障问题。同时,也必须要适时更新环境监测中的陈旧设备,避免因陈旧设备的更新不及时,影响环境监测的效率以及数据的准确率。另外,环保单位还需建立设备台账,要详细记录每台设备的使用情况、维修保养情况以及性能状态等,从而为环境监测设备长久稳定的运行提供保障[6]。
在实际工作中,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保障环境监测高效优质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在现实环境监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因综合素质比较低,而无法满足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要求。比如,有些技术人员不会使用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导致建立起的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或有部分工作人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及时学习以及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只凭经验进行环境监测,这样难免会出现偏差;或有些人员缺乏责任心,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安于走形式,甚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因此,为了真正优化环境监测的人才队伍,保障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环保单位必须要针对内部员工加强专业知识以及职业素养的培训。比如,针对员工开展专业知识大讲堂、技术竞赛、专家解析等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以此提高整体员工队伍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水平。同时,环保单位也可以在内部建立图书角及线上学习交流平台,将行业最新的资讯及动态信息、业内最新的技术和名师讲坛等资料,及时收录到图书角及线上学习交流平台上,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并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环保单位也要构建相对的考核机制,可针对员工的学习情况进行实际考核,还可以为通过考核的人员发放相应的证书,做到持证上岗作业,从而建设出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以保障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的质量和效率。
在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中,为了确保流程更加规范,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完善的制度建设可以提供重要保障,鉴于此,在环境监测中,环保单位应首先针对环境监测构建精细化的管理制度,要明确数据收集标准、细化工作流程及内容,并加强环境监测的细节管理,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及全面性,以此为环境污染治理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其次,环保单位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要明确环境监测各岗位的职责、标准及目标,并将监测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员,以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愿意主动做好每一项环境监测工作,从而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最后,环保单位应针对各部门以及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推动环境监测各项工作的高效优质落实。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既是污染治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又对污染有效治理有着科学指导作用。同时,环境监测也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因此,要想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工作的作用及价值,环保单位就必须要正视当前环境监测中现存的不足及问题,并从技术、人员素质、制度等方面探索有效措施,以此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水平。而且,还要实时监测环境污染的发展动态,要及时分析和掌握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内在联系及区别,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且逐一解决污染问题。同时,也要做好污染治理后的长期性常态化环境监测工作,防止污染问题复燃,以此保障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进而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