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建引领下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2022-11-23 14:43
关键词:思政育人党组织

贾 鑫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

0 引言

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事关党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建的重要引领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把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2]。因此,高校各级党组织只有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保障作用,才能引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展开,保证各门课程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1.2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重视高校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3]。“高校党组织应当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4]。高校要充分认识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责任,认真研究高校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推动党建与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1.3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选择

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无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还是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都必须首先思考并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00 后”作为大学生主体走进大学校园后,以其认知范式的独立性、思维模式的易变性、价值追求的主体性、行为方式的理性化、人生理想的务实化等群体特点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课题。针对“00 后”大学生的新特点、新需求,深入研究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理论,建立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创新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载体,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各级党组织的战略任务。

2 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审视

全国高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三全育人”工作在高校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如此,高校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亟需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广度仍需拓展

2019 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发布后,“课程思政”实践工作在高校全面深入展开。然而,一些高校教师还普遍存在着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

的现象。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亟需增强,高校党委及各级党组织在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些高校党务工作者对于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解不够深刻,工作仅停留在以完成上级任务为主要目标、就党建抓党建的层面,对于“三全育人”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部分教师党员缺乏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课程思政没有覆盖到全体教师和全部课程。高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功能,提升全体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拓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广度。

2.2 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有待提高,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速度稍显不足

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5]。高校中涌现出一批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学校和一批以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于歆杰为代表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高校教师中深入人心。但是,“即使是积极响应并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师,对什么是课程思政,以及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等问题也不是很清楚”[6]。有的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以为在课程开头或结尾对学生进行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课程思政,产生了课程和思政“两张皮”的现象;有的教师迫于新评价机制制约,课堂上在讲解专业知识后生搬硬套进行一番思想政治教育。一些高校教师对于如何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中还缺少方法和技巧,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载体还缺少理解。

因此,高校要深入思考党建如何引领,切实解决课程思政“是什么”的问题,提升全体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加快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速度。

2.3 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机制尚需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顶层设计理念清晰,建设方案新颖,教师充满育人热情,大思政格局建设初显成效。也有一部分高校党委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思政课教师只注重在自己的课堂内外传道解惑,党务工作者只把目光专注于“三会一课”,辅导员只针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层面展开教育,专业课教师即使有心推进课程思政,也因为专业思政教师缺乏,出现了机械融入、形式主义等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大学生不仅没有得到价值引领,而且对课程思政产生了反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脱节的问题普遍存在。高校党组织亟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创新、与时俱进建立完善党建引领下的课程思政建设协同机制,聚焦课程思政建设问题,解决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怎么做”的问题,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

3 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7]。高校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

3.1 政治引领凝聚课程思政建设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8]。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摆在首位,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堡垒作用,通过政治引领彰显高校基层党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强大的政治领导力。

(1)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是基层党组织之“根”,决定党的建设方向。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通过党组织政治生活让教育者先受教育,从政治上保障课程思政的鲜亮底色。通过教师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9]。让教师先明道、信道,提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意识,增强行动自觉。

(2)凸显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之“魂”,决定党的建设效果。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建立课程思政融入党组织生活制度,保障课程思政理念首先在教师党员中全覆盖,进而拓展广度,覆盖到全体教师。如每学期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融入“三会一课”,党支部书记就课程思政建设等问题上主题党课。党支部以课程思政为主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基层党组织要强化教师政治意识,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凝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共识。

(3)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政治引领是基层党组织之“责”,是其政治功能的集中体现。通过党员先锋示范岗评选等活动,引导基层党员教师、干部在课程思政工作中做表率、当先锋,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头雁”。

3.2 思想引领增强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高校党组织既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领导者,也是重要推动者。只有持续加强思想建设,增强思想引领力,才能运用思想的力量解决少数教师信仰迷茫、精神动力不足的问题,动员激励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想共识,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合力。

(1)思想引领培育大先生。“大先生充分表达了对教师的尊重,也是对教师的更高要求,意味着教师肩负着重大责任”[10]。高校党组织要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统一思想,引领方向。日常工作重视师德养成,运用各种新媒体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强化思想引领、价值引导,让追求高尚师德成为每位教师的价值目标。特别要抓好青年教师“这一重点”,他们接受新事物快,教学方法灵活,党组织要通过思想引领把他们打造成课程思政的行家能手,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2)思想引领突出专业性。高校在课程思政全面推进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科的专业特点和育人目标进行分类指导,让课程思政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学科特点。通过集体研讨,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新运用教学方法,使理想信念、精神品格、价值观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3)思想引领注重真效果。教育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思想引领,夯实党建基础,强化思政实效,为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注入“源头活水”。教师党支部,要把好育人第一关,依托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双线提升。

3.3 组织引领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机制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必须以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为着力点,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特点,实化协同育人机制,细化考核监督机制,优化激励保障机制,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组织引领实化协同育人机制。“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8]。通过出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细则和办法,通盘考量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整体规划,制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等举措,做好协同育人机制的顶层设计。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监督、全方位保障的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协同育人实化。

(2)组织引领细化考核监督机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在各类考核评估评价工作和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落细落实[5]。高校党委和各级党委要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一项主要考核指标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估中,构建完善的过程考核机制,定期进行检查督导,推动各基层党支部从“被动配合”转变为“自觉行动”。

(3)组织引领优化激励保障机制。科学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现有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激励机制进行优化,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激励保障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党员“双评”等评价考核。充分释放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活力,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充分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4 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项系统育人工程已在全国展开。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立足于新时代,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政治引领凝聚课程思政建设意识、思想引领增强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组织引领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机制,以高质量党建工作破解“课程思政”之惑,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创新路径,确保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党组织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