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文
(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菜豆原产于美洲,在中国也有种植。菜豆喜欢温暖,不耐霜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如果在菜豆生长的过程中,温度达到10℃以下或者30℃以上,就会严重影响菜豆的正常生长以及正常结荚。如果菜豆生长温度达到32℃以上,其生理代谢功能也会更加紊乱,容易出现落花、落荚。在对菜豆进行栽培时,不仅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我国华北地区在2月中旬的气温比较低,若利用直播的方法,就会比育苗移栽的方法晚采收3周左右。因此,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利用大棚栽培的方法来对菜豆进行育苗再移植的栽培。那么,我们也就有必要对早春种植菜豆时所运用的大棚栽培技术展开研究,以保证生产出来更加优质的菜豆,为食品加工工业提供更加丰富以及优质的原料,促进菜豆种植产业的发展。
菜豆不喜欢低温,不能承受霜冻,不耐热和高湿。在夏季高温多雨的环境条件下,特别易使菜豆生长发育不良。因此菜豆不适宜连作。通常情况下,菜豆的先茬作物都是茄类、叶菜类等。而在早春茬对菜豆进行大棚种植时,通常会在1月上旬进行播栽育苗工作,2月中旬在蔬菜大棚中定植,4月末对菜豆进行采收,6月中旬完成菜豆的收获工作。在对菜豆进行早春大棚种植的过程当中,菜豆苗期的温度会比较低。但是,随着温度的逐渐回升,由于光照和气温都非常有利于菜豆生长发育,所以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就会比较明显,且产出相当高,从而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1]。
要想提高菜豆的产量,就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对菜豆种子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在对菜豆种子进行选择的过程当中,会选择评审委员会认可的品种。这些菜豆种子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实验以及风险评估,具有相应的质量保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菜豆种植的风险。而且,在通过生产实验之后,菜豆的品种也会具有比较强的适应性,可以更加良好地适应生长气候条件。在对菜豆品种进行选择的过程当中,尤其需要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任何一个地区的菜豆种植情况都会有所不同,需要更加针对性地对菜豆种子进行选择。如果地区常年干旱,那么就可以选择具有抗旱能力的菜豆种子;如果地区雨水比较多,那么就需要选择具有抗涝性能的菜豆种子。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对地区生长环境加以适应,保证菜豆可以更加高质量地生产。而要想对菜豆病虫害加以防治,也可以选择颗粒比较饱满的菜豆种子,还应该将干瘪的菜豆种子挑选出来,这样种子才可以拥有比较强的抵抗力,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保证菜豆种子的成活率,促进菜豆的高产量栽培。
要想实现早春大棚菜豆的丰产栽培,需要更加科学以及合理地配制营养土。在对营养土进行配制的过程当中,可以选择比较肥沃的生茬园土。之后,加上腐熟比较充分的鸡粪或者羊粪,保证土与粪的比例为3∶2,这样就可以配制成营养土。等到过筛之后,每1 m3的营养土当中,都需要加入2.5 kg的过磷酸钙、1.5 kg的硫酸钾,再加入100 g的菌虫净,经过充分的调配之后备用[2]。
在菜豆播种之前,需要将菜豆种子放在晴天晾晒2~3 d,以保证的种子的含水量更加一致,出苗可以更加整齐。之后,需要利用55℃的温水来对菜豆种子进行浸泡,保证浸泡15 min,并在这15 min中不断搅拌。等到水温达到30℃时,将种子浸泡4~6 h。之后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者10%的磷酸三钠溶液将种子浸渍15 min。最后,使用清水冲洗菜豆种子,捞出沥干以后用纱布放置在28~30℃的温度下进行催芽。等到种子出芽之后,就可以在晴天的上午进行播种了。
在播种育苗的过程中,需要选择10 cm×10 cm的育苗营养钵。在播种之前,在苗床当中灌足底水,等到水完全下沉之后,在每一个营养钵当中点种3~4粒。之后覆盖1.5~2 cm的土和小拱棚,每667 m2的土地需要用3~4 kg种子。在播种之后,拱棚当中也需要保证白天的温度为25~30℃,夜间的温度为18~20℃。苗床中,也需要保证地温为15℃以上。如果地温不足,那么苗床内的地表也需要覆盖地膜。夜间用草帘或者保温被覆盖到拱棚上面。不过,在这一过程当中,也需要注意在菜豆出苗时及时揭去地膜,以防止幼苗过速增长,或者由于白天温度更高而导致豆苗叶子被灼伤。等到幼苗的叶子展平之后,就必须保持白天的气温在18~20℃,夜间的气温在10~15℃。当豆苗的生叶还在充分伸展时,就要想办法保持根茎叶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所以必须增加温度,保持白天温度在20~25℃,夜晚在15~20℃。在对菜豆定植之前的一个月,必须做好种苗的培养,保持白天的温度在 15~20℃,而夜间温度为 10~15℃[3]。
在菜豆定植之前的15 d,需要处理大棚中的土壤和前茬残枝败叶,充分浇以底水。而且,对每667 m2的土壤还必须使用5 000 kg的腐熟农家肥,40 kg的过硫酸钾,50 kg的复合肥,1.5 kg的菌虫净,以及50 kg的过磷酸钙等,将农家肥和化肥充分混匀,并撒入到大棚之中。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行深翻的工作,保证深翻2次。在定植之前,需要保证垄宽为70 cm,垄高为20 cm,垄之间的沟宽度为50 cm,并且每垄之间都必须挖深10~15 cm的沟,以此来作为浇水沟。然后,使用5%的菌毒清100~150倍液,对大棚温室中的每一表面进行涂抹,再罩好大棚薄膜,对温室加以封闭,如此起到提高地温、熟化土地的目的。
一般来说,菜豆的定植时间在2月末至3月末。如果菜豆的幼苗拥有6~8片真叶,苗龄在35~40 d,大棚当中的温度为10℃以上,那么就必须在寒尾暖头的晴天上午完成菜豆定植后的管理工作。在定植之后,必须保持每一个穴的间距为25~30 cm,每667 m2的土壤上必须保苗3 300~4 000穴,并且每个穴内必须栽壮苗2棵。在栽苗以后立即浇水,等到水下渗以后,立刻翻土,并覆盖上地膜,把新苗引到膜外面。在定植以后,就必须在傍晚使用香油加上刚炒熟的稻米拌匀,然后再拌上敌百虫,定点地施洒在蔬菜大棚当中的大小行间,防止蝼蛄咬食菜豆的幼苗[4]。
在菜豆植株抽蔓以后,必须及时吊起藤蔓。可在各列的菜豆上面拉一条铁丝,用专门的挂绳在上部系上铁丝,下端系在植物的基部。在菜豆生长发育的中后期,必须适时地去除中下部的病老黄叶,以便提高菜豆的通气透光能力。当菜豆长至1.8~2 m高时,必须及时打掉主头,以提高分生侧枝。如果菜豆植株生长得特别旺盛,就需要及时消除过多的分叉,以防止影响到光照以及后期的产量。不仅如此,在菜豆植株定植到开花之前,都要注重控水,如果土壤不过于干旱,就不需要浇水。在菜豆结荚之后,菜豆长到5~7 cm时,就需要选择一个晴天的上午进行第一次追肥,同时也需要浇水,每667 m2土地需要施加10~15 kg的尿素,6~8 kg的磷酸二氢钾,之后每隔10 d追加15 kg的三元复合肥,5~6 d浇一次水。
要根据菜豆的品种性状及其特性,选取比较适宜的时间来完成收获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在花后15~20 d,当菜豆根由细逐渐变粗,荚比较大而且比较嫩时,就可以进行采收。如果过晚采收,品质就会下降,严重影响到菜豆的产量。在实际采收的过程当中,需要避免伤花、伤蔓。
对大棚种植的菜豆来说,正是因为气候比较特殊,所以就会非常普遍地出现病虫害。在实际对菜豆进行种植时,必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法,强调对生物防治以物理预防为主,化学防治为辅,这样就能够减少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残留状况,从而确保菜豆的品质得到提高,贯彻无公害农产品的有关规范。
锈病是菜豆最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4月末到5月上旬。这一病症主要会危害菜豆的叶片。在发病初期,菜豆的叶片会出现淡黄色的斑点,后期变成片状的锈褐色斑点,之后隆起呈现出小脓包一样的病斑。要想对这一病害进行防治,可以喷洒20%的三唑酮乳油或者25%的可湿性粉剂。如果病情比较严重,需每隔8~10 d 喷一次[5]。
菜豆的疫病属于细菌性病害,主要会对菜豆的叶片产生危害。若菜豆的叶片染上这一病害,主要表现为菜豆的叶尖以及叶缘逐渐褪去绿色,并产生油渍形状的小斑块,之后呈现不规则的形态,并具有黄色的小晕圈。一旦病情严重,会造成整个植物的叶子发黄、干枯。要想对这一病害加以预防,就需要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一般采用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对45%的可杀得1 000倍液,每隔10~15 d喷洒1次,总共喷撒2~3次,这样就可以对疫病加以防治。
灰霉病对菜豆的危害十分严重,主要会危害菜豆的叶子、果实、藤蔓、花。若菜豆遭遇这一病害,会呈现出灰色的毛层,严重时会导致腐烂。一般情况下,发病的条件是高温以及高湿。对这一病害进行防治,就需要在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以及残花。在清除之后,及时用药物进行喷洒,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500倍液,以后可以每隔7~10 d再喷撒1遍,持续喷撒2~3次,就可以防治这一病害。在实际防治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加入0.1%的磷酸二氢钾,这样可以帮助病株快速恢复。
菜豆蚜虫主要出现在嫩茎之上,导致菜豆的叶片出现卷曲以及发黄的情况。要想对蚜虫进行防治,可以在大棚的通风口处防虫,也可以在大棚当中悬挂黄板,进而对成虫进行诱杀。如果虫量比较大,也可以用2.5%的吡虫啉1 000倍液来进行喷洒,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对蚜虫进行防治。
斑潜蝇会危害菜豆的叶片。要想对这一虫害进行防治,就需要保证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后,及时对田园进行清理。通过封闭大棚、熏烟的方法,就可以杀灭斑潜蝇的成虫。不仅如此,也可以利用25%的敌杀死800倍液,在虫害的前期均匀喷洒。在喷洒的过程当中,需要更加仔细均匀。而在对其他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当中,也需要依据实际的严重程度,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更加有效的措施,控制一系列虫害的蔓延。
总而言之,在早春茬大棚菜豆栽培的过程中,只有更加熟练地对栽培技术加以掌握,并运用相应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才可以实现菜豆的高质量生产,提高菜豆种植以及收获的效率。